在網上訂的緣來客棧,是一對愛旅游又有賓館工作經驗的小夫妻開的酒店式公寓。地處文殊坊對面的商品房小區內。小夫妻倆連買帶租一共擁有20余套房間。老板娘打開門的一霎那,我們就不約而同地叫好。房間非常干淨,舒適,還有陽台和廚房。我們的房間一張大床,一張沙發床,價格才120元/天。
網上描述的成都火鍋早就讓我們口水直流。一安頓好就去了蓉城老媽。三頭餓狼吃得飽透飽透才花了110塊錢。一開始味道確實不錯,後來鍋底越燒越辣逐漸顯出川味也逐漸難以適應。但總的來說火鍋終究只是火鍋的味道,好像也不像網上說得這麼好吃。 晚上借了本成都美食雜志,結合在上海做的功課,為第二天繼續大快朵頤制定了周密的計劃。
早上睡到自然醒,放棄了去熊貓基地的念頭。步行到對面的文殊院,客棧老板告訴我們文殊院的老字號裡只有一個叫張老二涼粉的還正宗,其他都變了味兒。由於我們已經吃了早飯,也沒興趣嘗這涼粉了。
我們按地圖向市中心走去,近中午的時候到了總府路。雖然緣來客棧的老板一再告誡我們傳統老字號是最難吃的地方,我們心裡也知道去這種地方就好比外地人到城隍廟吃東西,本地人從來不去,但不被宰一下,仿佛不能說明來過成都。先到了“鐘水餃”,只要了一份水餃,味道還好,關鍵這調料挺獨特的。沒過去幾步就是“夫妻肺片”,這裡價錢是小店的兩倍。我們一向只吃某個地方的核心產品,因此只買夫妻肺片,不要任何其他東西,但這樣是沒法在那對著它光吃的,於是打包帶走了。“賴湯圓”也在不遠的地方,網友都說不如寧波湯圓,就沒吃。轉眼又到了“韓包子”,謹慎地要了兩只,肉餡有花椒味兒,但包子是冷的回蒸的,老字號就是這樣做塌牌子的。
老字號嘗完,我們就逛到總府路後面的華興街,這可是成都本地人尋美味的地方。風格和總府路形成鮮明對比,立即有了許多市井味道。很多在市中心上班的白領下了班也混跡於此,很像上海的吳江路。先走進“華興街煎蛋面”,三個人吃兩碗再加一只紅糖粽子。生意可好了,但是並沒有現代化的管理流程。上什麼面,要多辣,幾位,收多少錢都靠一個店小二在門口用四川話扯著嗓子吆喝。我覺得很好吃,老爸老媽辣得流眼淚鼻涕。其實不是我比他們能吃辣,而是我把上面不怎麼辣的部分揀了。
吃了這麼點,肚子已經飽飽了。沿華興街走走,有家“龍抄手”裡的串串香吸引了我們。串串香也是成都的特色,有名的數“玉林串串香”,但必須點個鍋底,然後來個上百串。目前我們的戰鬥力已是強弩之末,這裡的串串香可點上幾串在他的鍋裡燙,於是我們嘗了一點。
出了“龍抄手”邊上就是“鹽饗市”。介紹華興街必少不了此處,是賣鹵味的。看上去什麼都想吃。我們買了一大包鹵鵝肫,一大半真空包裝起來帶進九寨溝吃,留下小部分現在嘗鮮。後來證明它在九寨溝是最受歡迎的東西,也是所有成都美食中得到我們評價最高的。我們在鹽饗市還買了個兔腿。“雙流兔頭”是成都的名吃,但對於兔肉的味道,我和老媽總有些不習慣,更別提兔頭了,聽著就可怕。於是只買了一個兔腿,可惜當時吃不下。這只兔腿次日在黃龍拯救了老爸的高原反應,到那時我和老媽才嘗了,煙熏的,味道可好了,一點也沒有兔肉的怪味。買得太少,那個後悔啊!
春熙路就是上海的南京路,自然沒興趣去逛。再走走就到了天府廣場,相當於上海的人民廣場。由此可見步行到武侯祠並不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一來可以消化消化,二來為明天黃龍暴走熱熱身。可是隨著體力的下降,後面的路顯得越來越長,我們終於還是堅持下來了。從地圖上看,就好比在上海從大寧公園走到了中山公園。更可貴的是,老爸從一年前跟骨骨折後就沒怎麼走路。武侯祠大街走到底就是著名的“錦裡”。這地方就更像城隍廟了,騙外國人的東西挺多。就有一處小木屋挺有意思,懸著兩塊木板,寫著“驢窩”二字,還分別對應拼錯的英文“Towrist Nest”。還有一家賣三國紀念品的商店裡,有個人化裝成張飛,被成千上萬的人拍,還有點害羞。 由於昨天從機場到住處出租車司機把我們當傻子一樣繞路,今天我們決定乘1路公交車回家。一共要坐11站,可見今天走了多少路。快到住處時,一家賣上海無水蛋糕的小店吸引了老媽的眼球。老媽執意要多買一些帶到溝內肚子餓時充飢,雖然我特別反對在這裡買所謂的上海東西,但我能理解他們終於看到不辣的東西,像救命稻草般不肯放過。
今天的晚飯是最後一次品嘗成都風味的機會了,我們去了客棧老板推薦的“文殊豆湯飯”,說川菜燒得地道。點了宮爆雞丁,麻婆豆腐,魚香茄子,炒空心菜,肘子豆湯,再拿出打包回來的老字號夫妻肺片。事實證明,夫妻肺片確實最難吃,這家炒得菜個個都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