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過詹姆斯·希爾頓先生的《消失的地平線》一書的人都知道,“太陽最早照耀的地方,是東方的天堂,人間最殊勝的地方,是奶子河畔的香格裡拉……”書中的描寫的香格裡拉可謂是人間仙境。這是一個令人頓生虔誠的宗教感情和泛起各種奇思妙想的地方。在這兒,你輕易便可沉入一種超然的寂靜,在那靜寂中能聽到自己的心跳、呼吸和熱乎乎的血在體內奔流的聲音。循著山谷和草甸子上泥土的濃重堿味兒,就能碰撞到一串串古老而又新奇的謎語,這裡面有鷹,有雄健的犛牛,有高山牧場裡嗶啵作響的火苗,有山腰間翻卷迷蒙的雲霧,有滿天雲雀的啾啾鳥叫,還有酷峻的雪峰後閃閃爍爍的星星……
石頭間和油黑松軟的土地上長滿了各種奇花異草,期間更有數百種杜鵑花競相鬥妍。山裡還有各種珍禽異獸,太陽鳥的鳴叫令人銷魂。只要你去過那裡,就將永遠深深沉浸在撲朔迷離的造化中。
世界靜的出奇,周圍的大山一下子全都沉默不語。他們以一毛不生而令人震撼。那種蒼涼的美、嚴酷的美輕易就把人帶入史前時代。難以想像他們億萬年前還孕育了地球生命的大海海底。
高原的高山湖泊大多是冰川地質作用下形成的冰成湖,潔淨、清澈是他們的共同點,他們像一顆顆明珠散落在高原上無比聖潔。這些高原的湖泊是眾多江河的源頭,而且哺育出一片片豐茂的高山草原。他們常與山峰相依相伴,一雙雙一對對,永生於藏民的信仰和傳說中……
從無與倫比的大自然中領略到天地之大、之壯美,與之相比,人世間的爭鬥、貪欲和自私是那麼的渺小、可憐與微不足道。在曠野或高山之巔,在田原或江河之畔,感受造物主的莊嚴、神秘與深邃,意識到一種無上神聖的崇高;這是一種用語言難於表達的內心完整的皈依。
我們都不夠從容的緩慢生活。如果能在四月停留兩年,我們是否就可以更加從容地體味春天。保存葡萄的最好方法是把葡萄釀成酒;保存日子的最好方法是把日子過成詩。很多的減輕壓力的書,很多的有關健康快樂心理的書,我才明白,去一次高原,親自體驗一下淳樸自然的生活,是最好的方式。
春天的時候面對滿園怒放的杜鵑細飲五加皮;夏天的時候在滿樹狂花中痛飲啤酒;秋日薄暮,用菊花煮竹葉青;人與海棠皆醉。”生活中不是得到或者失去讓我們痛苦,而是一種執著,執障無可自拔的念頭,而這些充滿微塵的空間事件和自我,在慷慨無限的陽光下,在聖潔入雲的雪山下,全都不值一提,生命幸福無比。昨日之我,非今日之我;今日之我,明日永不再來。天天死,天天生;天天產生,又天天消逝。有什麼是我們可以抓住的呢?我有過很多希望,可百分之九十都沒有實現,或實現了卻不是預期的樣子;我也有過很多恐懼,但百分之九十都沒有發生,或發生了而不像料想中那麼可怕。那我們為什麼要希望或恐懼呢?
一些事呼嘯而去,一些事撲面而來,一盞燈忽明忽暗。黃昏樓群寂寞,夕陽無山可落。現在的人,上不在天,下不在田,中不在人。都市中的我們,有時悲觀,有時樂觀,更多時候,只是旁觀。“面朝大海,春暖花開”,我只能把它設為自己的屏保而已。率真,堅定,執著,我希望自己一直是這樣的人。有時候,講話只是為了將人和人的空隙填滿。說不說話也不重要,人們生活在一噸廢話當中,浪費這一生的時間,竟然沒有片刻的獨立寧靜。人生最大的奢侈就是寂靜,到你有所頓悟,你已經開始步入中年了。——靜觀自行,時日無多。喜歡這樣一段話:“對普通微小的人來說,生活不就是情愛生死,不就是勞作,吃飽,穿暖,創造,凡此種種。用手勞作,創造財富,諸如此類。不就是像沙漠裡雲絮一樣的過客,所見的一切都是必將穿過的空風景。”
一個女子在旅途中游蕩,並不想尋找什麼,她只是行走,血液裡天生有冒險分子,一邊惶恐,一邊快樂。
為什麼如此沉迷,除了風景和行走之外,一定有什麼東西被我們忽略了。
天青,水靜,雲白,林茂。香格裡拉是一面鏡子,照見我們的塵世和心靈。
心想唱歌就唱歌,還是在這裡洗洗風塵,過點率性的日子吧。
香格裡拉,一切都要隨意的,慢慢的,才可體會到生活的精髓。
香格裡拉是令人神往的,她的美在於寧靜。萬事萬物都在他自己的軌道上運行,人與人,人與自然都和睦相處。香格裡拉是神奇的,在於世傳佛教的巨大影響,滲入了當地人的生命。自然在此變得十分偉大,主宰著一切。香格裡拉也是原始的,為生存而抗爭在這裡顯得更有意義。這也使人與人之間的關系變得更加重要!
香格裡拉由來於英國作家希爾頓的小說《消失的地平線》。它在英語中的意思是“世外桃源”;而在藏語中是指“朋友,你好。”“朋友,你來了。”
藏民們一生一世的過這種朝聖的生活在常人眼裡是不可思議,但對於一個信佛愛佛的人來講,把自己奉獻給佛,一生一世都不夠呢!
人們都想跟相愛的人相守一生,這與跟與佛相守一生又有什麼不同呢。 況且人世間,並不是每個人都能有福氣與運氣與相愛的人相守一生,你摯愛的可能你根本就不能愛他,也可能你摯愛的他不愛你。就這樣,交交錯錯,紛紛亂亂的一輩子。 佛不一樣,你愛他他就愛你,你不愛他,他也愛你,而且他有無數的佛理供你研究成長,所以把一生一世交給佛沒什麼不可思意的。
人世間只是一個“愛”字,愛人也好愛佛也好其實都是一樣的。為愛吃苦為成長吃苦是必然的,在燦爛的陽光下,在金碧輝煌的松贊林寺前想到了這些。
深夜的時候,在一段陌生的旅途中,仰望著天上的星星,聽著風從路邊茅草中穿過,發出寂寞的聲音。時間會在某個瞬間,跳轉至記憶的深處,在冬天的寒冷夜晚,曾經獨自坐在海邊,面對著寂寂漆黑尤如怪獸的大海,天空中沒有一顆星星,只有海邊的路燈發出冰冷的白色光芒,那時處在人生的低潮期,從天空到每根頭發絲,都帶著落寞的味道。
會在某個時刻,對於那種毫無歸屬感的旅途,有著莫名其妙的向往,或許每個人的內心深處都有著流浪的潛質,於是,每一次旅游,都成為了一次自我的放逐。
香格裡拉,那是一個讓腳步慢下來的地方。天空邊際,雪山腳下,只要在那裡,就可以盡情地呼吸清潔的空氣。那裡四季都有鮮花,累了就躺在野花叢中,心靈在此棲息。一個人又怎樣,我可以踩著燦爛的陽光,尋找自己夢想的方向。
雖然香格裡拉的氣候不是很好,但我卻相信,當一個人選擇自己喜歡的事物去做或正在做著自己積慮以久的事情時,一定有著巨大的無形力量推動著自己去體味不一樣的感觸,不管身邊的人怎樣看待自己也不必顧及他人驚訝的眼神。走自己選擇的路,一樣會鋪就一條別人企及不了的希望之途
只要敢於追夢和獨立獨行的人,香格裡拉絕對是你夢寐以求的歸屬,只因香格裡拉那片靜謐的人間天堂,能容納下種種另類的人群和飛馳的心。
真要了解“香格裡拉”的豐富內涵,恐怕窮一生之力也未必能達到。我們都只是普通的旅人,充其量只能沿著一條線,蜻蜓點水地踏過那片土地,浮光掠影地拜謁那方山水。然後——轉身離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