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末在外辦事,辦完事後尚余半日時光,突然心血來潮想去爬山,心想上次爬了吳山和鳳凰山(詳見:http://www.ctrip.com/community/itinerarywri/1221849.html),但是沒爬到玉皇山,這次就去爬玉皇山吧,也算是補足上次的行程了。
因為我是騎車外出,所以行程非常自由。我從西湖大道拐進了中山中路,本來想去參觀全國重點文保單位、我國伊斯蘭教四大清真古寺之一的鳳凰寺,可惜中山中路正在改造,兩邊都是腳手架,路也非常難走,只好作罷。在坑坑窪窪的石板上顛簸了一段路後,我再也無法忍受,轉進高銀街。騎行不多遠到了祠堂巷,便拐進去再次去參觀於謙故居。於謙故居離熱鬧非凡的河坊街僅一街之隔,但是知道的人卻很少,顯得非常冷清。其實從河坊街到於謙故居只要從萬承志堂所在的那條小巷走過去,再穿過高銀街,對面就是於謙故居所在的祠堂巷了。於謙故居地方不大,門面也很小,相比杭州其他許多名人故居要寒酸得多,不禁令人感嘆其清貧的生活作風。一進門就看到一座巨大的古碑,被玻璃罩著,旁邊有介紹牌,上書“憐忠祠碑記”。原來,於謙死後,人們為了紀念他,便把他的故居改為祠堂,更名為憐忠祠,其所在的這條小巷也更名為祠堂巷。再往裡穿過一道院門,便看到了忠肅堂。堂內正中懸掛著於謙畫像,左右兩邊只有桌椅、書櫃之類的擺設,據說是按史料恢復原貌,我看用家徒四壁來形容一點都不為過。出忠肅堂,進入後院。後院不大,倒也清幽,有一口小池塘,裡面有不少金魚和烏龜,池塘兩邊各有一座琴台和思賢亭。後院的牆上還鑲嵌著一塊於謙遺像石碑,也用玻璃罩保護著。
從於謙故居出來後,我直奔杭州孔廟。杭州孔廟離河坊街也很近,只要沿吳山廣場向西湖方向走,走到與勞動路交彙的地方右轉,一拐彎就能看到杭州孔廟的巨大招牌。說來慚愧,杭州孔廟我只在很小的時候偷偷跑進去玩過,那時候還沒對外開放,看到的都是破房子,自打它重修後我卻從來沒去參觀過。不過我此行的目的並不在於孔廟本身,而是想去參觀杭州孔廟裡的杭州碑林。一到孔廟廣場,立刻就體會到孔廟的非凡氣勢。眼前是數道門廊,最前面的是欞星門,其後是泮池,再往前走就是雄偉的大成殿了。
入門後,我沒有去參觀孔廟,而是直接從旁邊的一道門走進杭州碑林。這絕對是個令人大開眼界的地方,以前在靈隱、六和塔、虎跑、岳王廟這些地方看到不少古碑,但卻從來沒見過這麼多,據說杭州碑林收藏著500多塊古碑。一道道的碑廊,大大小小的石碑整整齊齊地排列著,撲面而來的是歷史的氣息。我一塊碑一塊碑地欣賞著,後來發現如果照這個速度,恐怕整個下午搭進去也來不及,只好粗略地參觀一下了。走到一個叫文昌閣的地方,殿前有兩只年代久遠的赑屃,裡面還在維修。這裡是供奉文昌帝君的地方,還藏有五代高僧貫休所繪的《十六羅漢刻石》(宋代前都是十六羅漢),彌足珍貴。隨後又來到星像館,內有錢元瓘墓和吳漢月墓石刻星像碑。錢元瓘是五代吳越國文穆王,他的陵墓是南山公墓裡最大的一座墓。吳漢月是錢元瓘的妃子,吳漢月墓就在八卦田旁邊,是非常精美的一座古墓,屬於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從這兩座墓裡出土的石刻星像碑是世界上最早的星像碑,文物價值高不可估,所以這兩塊碑也成為了杭州碑林的鎮館之寶之一。我聽說還有《南宋太學石經》和趙孟頫手書的《佑聖觀重建玄武殿記》,可惜找了一圈沒能找到,倒是見到了傳說中的康熙諭旨碑。這是杭州最大的一塊碑,在玉皇山上發現時已經斷成兩截了,後被修復,底座和碑檐也是新加上去的,豎起來有8米高,確實很雄偉。

(杭州碑林的一處碑廊)
參觀完碑林後,我從一個邊門出去,繼續參觀孔廟。大成殿兩邊的展館主要展出古代教育方面的資料和文物。看介紹說杭州孔廟曾在南宋時做過太學,也就是中國最高學府。原來孔廟的地界很大,包括現在的中國美院一帶都是屬於他的範圍。簡單地了解了一下歷史,我就走進大成殿參觀了。大成殿果然氣勢恢宏,豎著幾座六七米高的聖賢像,正中間一座當然是孔子啦,旁邊擺設著編鐘、香鼎之類的仿古器物。大成殿建築本身也很考究,頂檐椽木上都有精美的彩繪,據說是用高科技手段保存的。參觀了一番,走出大成殿,看到旁邊有一排祈願牆,跑過去看了一下,都是父母期望兒女成績進步考上好的大學之類的心願,真是可憐天下父母心啊!
走出杭州孔廟後,我繼續向玉皇山騎行。騎到柳浪聞鶯大門對面時,看到了勾山樵舍。很多人都不知道,這個地方就是明代才女、《再生緣》的作者陳端生的故居。哈樂淇淋屋旁的牆上寫著“再生緣”三個朱紅大字,從旁邊的石階上去是一座小花園,綠樹叢中掩映著一道鐵門,那裡面就是勾山樵舍了。推開虛掩的鐵門,看到一片破敗的景像。一個疑似市政工作人員的中年人也在拍照,我向他了解了一下情況。他說故居原來的模樣早就沒了,現在裡面還保留著幾幢民國時期的歷史建築,以後怎樣就看市政府怎麼規劃了。真的希望有關部門能早點修復故居,將其建設為紀念館舍,畢竟這也是杭州的文化遺產之一啊!
離開勾山樵舍,沿南山路繼續騎行。盡管氣溫很高,但是南山路上大樹參天,在斑駁的樹蔭下一面騎車,一面欣賞沿途柳浪聞鶯和學士公園的美景,實在是愜意的很。我個人覺得游西湖最好的方式就是騎自行車。騎到古清波門附近,突然想到一會兒要爬山,必須備一瓶水,看到街對面就有一家便利店,立刻趕了過去。買完水出來看到街口有個被鐵柵欄圍起來的園子,猜想可能是什麼文保單位,便走過去看了。鐵門鎖著無法入內,上面寫著阿拉伯文,應該是伊斯蘭教古跡。果然,這裡就是伊斯蘭先賢蔔哈提亞爾的墓園。蔔哈提亞爾和兩個隨從於南宋時來到中國,還把西域醫術傳了過來,貢獻極大,所以杭州人民厚葬了這位先賢。墓園裡面豎著幾塊碑,中間有3座被棉被蓋著的石墳就是蔔哈提亞爾和他兩個隨從的埋骨之地了。石墳呈錐形,這應該是伊斯蘭教的特色吧,因為我看過柳浪聞鶯裡的丁鶴年墓亭,丁鶴年是元代伊斯蘭先賢、重修鳳凰寺的阿老丁的曾孫,他的墓也是座錐形石墳。看完蔔哈提亞爾墓園,走到街對面,又簡單參觀了一下古清波門碑旁的劉松年書畫廊,然後跨上車繼續前進。
一路欣賞著美景,不知不覺騎到了萬松嶺隧道口,看到旁邊的浙江美術館已經竣工,館舍非常漂亮,心想以後可以來這裡參觀。再往前就是玉皇山腳路了。我騎行的這一側馬路是新拓寬的路,一棵樹都沒有,將我直接曝曬於烈日之下,而且一路都是上坡,比起前面騎的那段南山路,簡直是從天堂到了地獄。忍受著酷熱的煎熬騎了一段路,眼前突然出現一片美麗的濕地。原來這裡就是長橋溪生態公園(不是長橋公園哦),誰能想到,這麼漂亮的公園竟然起著淨化水源的作用,利用非常巧妙的人工設計和濕地植物來收集淨化居民的生活污水,同時又創造了美麗的環境,實在是太有創意了,杭州應該再多幾座這樣的公園。公園裡也有不少本地市民在游玩,我看到一位父親在教兒子認水生植物,真是其樂融融啊!走過長橋溪生態公園就是中國絲綢博物館,以前去玩過很多次了,這次就不進去了,只在門口拍了張照片。
絲綢博物館前行不遠便到了玉皇山大門,但是我沒有從這裡上山。我的計劃是先去參觀南宋官窯博物館,然後橫穿八卦田,從慈雲嶺上山,爬到山頂再從天龍寺方向下山,然後再次穿過八卦田回去取車,這樣我基本上能把玉皇山上的名勝古跡一個不落的全部看完。於是我便拐入了右側的玉皇山隧道。一進隧道頓時暑氣全消,感到陣陣清涼,真想賴在這裡不走了哈哈~~。出隧道是南復路,又是在大太陽下騎行,苦不堪言。南復路其實就是繞著八卦田,在快到陶瓷品市場的時候看到了南宋官窯博物館。我把自行車停在八卦田公園入口旁邊,然後就走到南宋官窯博物館裡去參觀了。南宋官窯博物館主要是兩個館舍,一個主要展覽南宋官窯出土的陶瓷品文物,另一個是陶瓷精品陳列館,介紹陶瓷藝術發展歷史並展出歷代陶瓷精品,展品還算比較豐富。簡單地參觀了一下,又走進一個陶吧,裡面有幾位家長帶著孩子在玩,旁邊有一排架子,都是游客的作品,有些還挺有創意。我沒有停留,穿過陶吧,打算去找傳說中的南宋官窯遺址。因為沒有指示牌,只能在博物館園區裡四處亂轉。稀裡糊塗走進了燒窯車間,碰到一位很熱心的工作人員,給我詳細說明了遺址的位置,真的很感謝他。我按照他的指點,果然發現了遺址的入口,是在一座大花壇後面的拱門。拱門進去是一條深巷,牆上的常春藤長得很茂盛,走到底就是遺址館舍了。我看到牌子上寫著“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郊壇下和老虎洞窯遺址”。老虎洞修內司窯遺址在鳳凰山上,想必這裡應該就是郊壇下南宋官窯遺址了。走進參觀,遺址面積比我上次看的老虎洞窯遺址要大,也有一些指示說明。旁邊有個門可以繼續往上走,進去一看,一座氣勢磅礡的龍窯展現在眼前,旁邊有一塊大屏幕在播出關於燒窯的紀錄片,不禁令人贊嘆古人的創造力。

(南宋官窯龍窯遺址)
參觀完南宋官窯博物館,我走進了旁邊的八卦田遺址公園。八卦田以前是南宋皇帝裝模作樣耕田的地方,小時候在玉皇山上經常看到,雖然還看得出八卦的模樣,但已經比較殘破了。前些年經過整修,如今的八卦田儼然成了一個大公園,杭州人很喜歡到這裡搞親子活動,而且八卦田的無污染綠色蔬菜非常受市民歡迎。可能是因為天氣太熱的緣故,今天來八卦田的人不是很多。我也不願意到田裡去曬太陽,只是繞著田外圍在走。走到水上餐廳一帶,看到很多家長帶著小孩在撈魚,可能正是在搞什麼親子活動吧。想去看吳漢月墓,被告知門鎖著無法入內,只得作罷。走出八卦田東門,沿南復路上行一小段,看到一個叫南觀音洞的地方,黃牆黑瓦,疑似民間搞起來的庵堂。入內,看到裡面供奉著佛像,一塊靠山的石壁上擺著n座市場上買來的瓷菩薩。這就是南觀音洞?正疑惑著,一位大媽向裡面指了指,說道:“裡面,裡面。”走過七零八落的民房,終於見到傳說中的南觀音洞。以前洞內是有一些石刻佛像的,文革時都被砸毀了,附近居民搞了些彩塑重新放上去,看起來假得很,只有洞口的一塊大石頭上還有一尊觀音浮雕像。走出南觀音洞,再往前走一點就是慈雲嶺上山口。售票亭裡空無一人,正好逃票哈哈~~。走上幽靜的慈雲嶺山路,立刻感覺像是進入了另一個世界。城市的喧囂漸漸消失,遮天蔽日的大樹下,只有我自己清脆的腳步聲。爬了一段山路,來到慈雲嶺造像。這六七座佛像是五代吳越國最具代表性的石窟藝術,價值極高,也屬於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觀瞻了一番,繼續往上走一段路,到達老玉皇宮,是一座年代久遠的道觀。入內參觀了一下,看了王靈官、文昌帝君、關聖帝君和玉皇大帝的雕像,凌霄殿的外觀十分精美。老玉皇宮外的山崖上有許多摩崖石刻,其中以宋代陳延柏題寫的“佛法僧”最大。

(慈雲嶺造像)
這時候碰到兩個滿頭大汗的mm向我問路,她們說是從萬松書院爬過來的,想上玉皇山。我說我也要上玉皇山,於是我們便結伴同行。我跟她們說下面有大佛可以看,倆mm很高興,我就帶她們又回到慈雲嶺造像那裡,她們還很虔誠地跪拜了一番。拜完大佛後,我們就又重新上山了。年輕人就是容易打成一片,一路上說說笑笑,很快就混得跟熟人似的。我跟她們吹噓杭州的一些名勝古跡,倆mm聽得很開心。她們則說自己是浙大的學生,以前爬過老和山和北高峰那邊的山。我很得意地告訴她們我是她們的前輩,她倆立刻露出吃驚的神色,然後便以“師兄”相稱,哈哈~~。突然有一只蜥蜴躥出草叢,從我們面前一溜而過。倆女生嚇得大叫,連聲說:“嚇死了!嚇死了!”我說:“我都快被你們嚇死了。”就這樣邊聊邊走,再加上慈雲嶺這邊的山路比較緩,行走起來絲毫沒有倦意。玉皇山上的古藤老樹頗多,有些藤纏雜成稀奇古怪的形狀,有些很粗的藤相當蠻橫地從路中央穿過。倆學生妹非常喜歡這些古藤,每到一處總要擺pose拍上幾張。後面的路變得陡了許多,於是這倆人的負重也就到了我的身上,她們則各自撿了一根木棍撐著走路。說實話,她們兩個加上我自己的包還是有點份量的,也不知道這些女生在包裡放了些什麼亂七八糟的東西。不過,兩個女孩子從鳳凰山一直爬到這裡也算是不容易了。真是的!怎麼不找個男生同行呢?她們的體力明顯已到極限,走得上氣不接下氣的。我連拉帶拽把她倆拖到一個叫古櫻花地的地方,立刻入內整休。古櫻花地就是一座附近種滿櫻花的庭院,以前是著名的賞櫻勝地。不過現在是看不到櫻花了,想必春天應該是很漂亮的。
我們在櫻花地吃了些東西,我貪污了她們一些牛肉干和一只鹵蛋哈哈~~。體力恢復得差不多後,我們又繼續上山了。下一個到達的地點是紫來洞。先看到一塊陸抑非題寫的“紫氣東來”石壁,應該是玉皇山上最大的字了。很多游人都喜歡在這裡貼壁而行,據說從一頭走到另一頭會交好運。因為石壁本身就有點外傾,而且落腳點很窄,所以還是很有難度的。我們當然也試了試,不過沒有一個成功的哈哈^_^。紫來洞外是茶室,很多杭州本地市民在此打牌納涼。我們走到紫來洞口,看到刻著“福地”二字。有一赤膊大漢站在洞口吃西瓜,巨雷!洞內真是清涼啊,簡直就是空調房。不過裡面沒什麼景致,只有一些摩崖石刻。有一塊突出洞壁的巨石叫龍頭石,但是我看著更像鱷魚頭。還有一些人造塑像,好像是紀念錢王的。下面一層黑咕隆咚的,我們就沒有再下去。享受了一陣清涼後,我們便走出紫來洞,到崖邊的一片平台上俯瞰八卦田。我給她們說了八卦田的典故,她們覺得這塊八卦形的田很稀奇,一個勁地說要去玩。我說現在去玩要曬死的,最好是春天油菜花開或者秋高氣爽的季節去玩,她們只好打消了這個念頭。然後我們繼續從紫來洞旁的山路上行,爬過一堆假山後,來到了七星缸,就是7只排列成北鬥形狀的大水缸,據說是為了鎮壓火災。走進一看,缸內積滿雨水,有許多小蟲子在上下翻騰,甚是惡心,趕緊逃離。七星缸旁邊就是紫來洞的洞頂,從上面可以望到紫來洞內,旁邊還有“洞天”刻字,與紫來洞口的“福地”二字正好組成“洞天福地”。
繼續前進,我擔心倆女生體力不足,就走得慢了些,一路行來倒也不累。穿過一片舒適的竹林,山頂就在眼前。玉皇山最高的地方是福星觀,供奉玉皇大帝,香火很旺,素齋也比較有名。杭州人有年初八登高的傳統,所以這一天福星觀必是香火鼎盛。我們先看了觀前的天一池,池很大很深,裡面養了些金魚,有塊石崖突出池壁之外,中間有個窟窿,站在上面可以望到腳下的池水,挺有意思。然後入靈霄寶殿拜了玉皇大帝,再登上後面的江湖一覽亭,這裡可以望到西湖和錢塘江,山景也很漂亮,只是沒有遮陽的地方,曬得受不了,只轉了一圈就下去了。之後我們又登上了旁邊的登雲閣,這裡只能望到錢塘江一帶,但是風景同樣很美,而且還有陣陣山風吹來,頗為愜意。
在山頂逗留片刻,我們准備下山了,倆mm想去太子灣公園,順便去看章太炎和張蒼水的墓。我不能再同行了,給她們詳細地指點了一下路線,就此分別,臨別前又貪污了一些牛肉干,我們還說下回一起去爬十裡琅珰哈哈~~。別過美女,獨自一人走在下山的路上,頓覺索然無味。好在想到還有一些名勝古跡要探尋,於是又有了一些動力。我是從天龍寺方向下山的,下了n級台階後,看到一座天真亭,亭內有非常古老的天真山碑刻,只是字跡比較模糊看不清。
從天真亭過去就是吳越郊壇遺址,是古代祭祀的地方,有上下兩層,現在遺址上只有一些石墩、磚塊之類的東西了。遺址旁的山崖高處有吳越國王錢镠題的碑文。附近還有一堆假山,前面的空地上置一香鼎,牌子上說是朱天廟遺址,一開始以為是紀念朱熹的地方,看了介紹才知道是民間百姓為紀念明朝崇禎皇帝而建的廟,想不通這種昏君有什麼好拜的。旁邊還有一靈化洞,聽說洞內有蘇東坡和林和靖的題刻,黑乎乎的沒有進去。

(吳越郊壇遺址)
參觀完吳越郊壇遺址,繼續下山,路過望海亭,再從下面的一條岔路走到天真精舍遺址,這裡曾經是天真書院,和王陽明頗有淵源,現在也僅存一石碑了。再往下走便是天龍寺了,現在的天龍寺是重建的,裡面最珍貴的古跡便是從五代遺留至今的天龍寺造像,同樣是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天龍寺造像有3窟,分別是阿彌陀佛、彌勒佛和水月觀音。其中水月觀音是側躺半坐的姿勢,很有特色。

(天龍寺造像阿彌陀佛)
參觀完天龍寺,再往下走一點,便到了八卦田。下山口附近有一座白雲庵,入內逛了一圈,只有一尊觀音像還算精美。走出八卦田,跨上自行車,慢悠悠地回家去也。這半日行程雖然不長,但卻充滿樂趣,美中不足的是,天氣實在太熱了,期盼著揀一個涼爽的日子踏上另一段旅程^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