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南京閱江樓記

作者: 冰心紫月

導讀假期到南京游玩,出火車站後直接做公交車13路到達出發前預定好的錦江之星南京火車站一店,上公交車後5分鐘就到了,下車看見一幢大樓和平時見到的錦江之星一致,登記住宿後,直接打車到南京閱江樓,一座雄偉的山體上。 南京閱江樓與武漢黃鶴樓、岳陽岳陽樓、南昌滕王閣合稱江南四大名樓。朱元璋稱帝後,下詔建造閱江樓,並親自撰寫了《閱江樓記》,又命眾文臣每 ...

假期到南京游玩,出火車站後直接做公交車13路到達出發前預定好的錦江之星南京火車站一店,上公交車後5分鐘就到了,下車看見一幢大樓和平時見到的錦江之星一致,登記住宿後,直接打車到南京閱江樓,一座雄偉的山體上。

南京閱江樓與武漢黃鶴樓、岳陽岳陽樓、南昌滕王閣合稱江南四大名樓。朱元璋稱帝後,下詔建造閱江樓,並親自撰寫了《閱江樓記》,又命眾文臣每人寫一篇《閱江樓記》,大學士宋濂所寫一文最佳,後入選《古文觀止》。閱江樓於2001年建成並對外開放,從此結束了600年來“有記無樓”的歷史。閱江樓整體成“L”型,主翼面北,次翼面西,兩翼均可觀賞長江風光。主樓在兩翼的犄角處,外四內三,共計七層,總高度為51米,總建築面積5000多平方米。“一江奔海萬千裡,兩記呼樓六百年”。這副絕妙的對聯,是南京閱江樓六百年風雨滄桑的真實寫照。

登上閱江樓,放眼遠眺,但見浩瀚的大江滾滾東去,一覽無余,仿佛鄭和下西洋以來六百年煙雨盡收眼底。閱江樓工作人員介紹說,當年鄭和龐大的船隊就是從南京下關龍江出水,浩浩蕩蕩地從這裡駛向太倉劉家港起錨地。

閱江樓位於南京城西北,瀕臨長江。明太祖朱元璋稱帝後,下詔在獅子山頂建造閱江樓,並親自撰寫了《閱江樓記》。六百年來雖有兩篇《閱江樓記》流傳於世,但終因種種原因未建成。直到公元二00一年,閱江樓終於建成並對外開放,從此結束了“有記無樓”的歷史。

南京閱江樓高五十二米,共七層,碧瓦朱楹、檐牙摩空、朱簾鳳飛、彤扉彩盈,具有鮮明的明代風格,古典的皇家氣派,為江南四大名樓之一。

在鐘樓三層大廳正中,裝飾著中國最大的景德鎮巨幅瓷畫鄭和下西洋。畫高十二點八米,寬八米,畫面由十二個部分組成,色彩斑斕,氣勢磅礡,全景式地描述了一四零五至一四三三年間鄭和下西洋這段輝煌歷史,其中有建造寶船、科學航海、征服海洋、和平外交、睦鄰友好、傳播文明、平等經貿、文化交流等盛況,以及西洋各國的風土人情。

巨幅瓷畫上還反映了永樂皇帝建造“靜海寺”、“天妃宮”,立“天妃宮牌”,為鄭和航海祈求平安的情景。廳內有一條復制的鄭和寶船和一個鏽跡斑斑的巨大鐵錨,這兩件實物,生動具體地證明了南京是鄭和下西洋主要造船地,也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造船基地。

在閱江樓的二樓,展示了鄭和下西洋期間及以後的十六位皇帝像,排在前幾位的就是鄭和所經歷的明太祖朱元璋、明成祖朱棣等。同時還展示了明朝的燦爛文化,有明朝版圖、名家書畫、科學技術,詳盡地介紹了鄭和下西洋期間中國先進的科學文化。

據介紹,為紀念鄭和下西洋六百周年籌備拍攝的大型紀錄片《一四0五——鄭和下西洋》,開拍儀式就在南京閱江樓舉行。二00五年七月十八日開幕的南京閱江樓大明雄風主題燈展中,將特設《鄭和下西洋》燈組,下部層層波濤翻滾變幻,上部大船林立、巨帆片片,別致的造型設計,精工制作的船隊、人物,豐富多彩的燈光變化,再現這一世界航海史上的偉大壯舉。

南京閱江樓自開放以來,吸引了無數海內外游人到此游覽,除了觀賞此樓獨特的江淮風情外,對鄭和下西洋史詩般的畫卷流連忘返。有人賦詩贊美道:“鄭和當年啟國門,艨艟鼓角氣祥和。六百年後重開放,登樓再聽盛世歌。”建閱江樓的初衷,始於626年前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因為朱元璋在其稱帝前,在獅子山上以紅、黃旗為號,指揮數萬伏岳,擊敗了勁敵陳友諒40萬人馬的強勢進攻,為其建立大明王朝奠定了基礎。14年後,公元1374年,也就是洪武7年的春天,朱元璋在獅子山建一樓閣,親自命名為閱江樓,並以閱江樓為題,命令在朝的文臣職事們各寫一篇《閱江樓記》。留傳至今的有元末明初著名文學家、翰林大學士宋濂的《閱江樓記》和朱元璋親自撰寫的《閱江樓記》和《又閱江樓記》等三篇文章。朱元璋還動用了服刑的囚犯,在獅子山頂修建了建樓用的“平砥”,也就是地基。朱元璋在寫了樓記、打了地基後又突然決定停建閱江樓,並在他的《又閱江樓記》中說明了停建的理由:一是上天托夢給他,叫他不要急於建閱江樓;二是在他經過深思熟慮後,覺得應該抓迫切需做的大事,建閱江樓這事應該緩一緩。其實還有一個原因是集中財力人力修建南京和中都鳳陽的城牆,後來連中都鳳陽的城牆也因耗費巨大而停建了。

但是值得一提的是,由於許多的古代資料缺失和現代建築規範、工藝的差別,新建的閱江樓沒有使用傳統的木結構,而是用現代的鋼筋混凝土結構來代替,讓這座名樓缺失了一絲古韻。


精選遊記: 南京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