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圍牆外看,神庫和神廚大殿的構件尺度很大,牆身很厚,我一下子就想到了南新倉,不知道是否凡是庫房都是牆身超厚的型制。

從神庫大院往北,看見東邊又有個小院門,穿過小門進去,原來是宰牲亭。宰牲亭是屠宰和洗滌犧牲的地方,亭子中間原來還有口井,不過現在已經看不到痕跡了。名字雖為“亭”,其實卻是一個型制還挺高的重檐歇山敷綠色琉璃瓦三開間屋子,唯一特別的只是中間的開間沒有牆體而已。在亭子內部向上看,屋頂的圓木椽子非常漂亮。
日壇公園裡的垃圾桶是鼓的樣子,音樂是祭祀的重要組成部分,這個隱喻用得非常好。

宰牲亭的小院門,一邊牆上的“誓死保衛黨中央”的標語還隱約可見。從小院門出來,北側又有一排紅牆的房子。

這排房子是祭器庫、樂器庫、棕薦庫,用於存放祭祀用的祭器、樂器和草席棕墊。這三個庫房連在一起,每種庫房各有三開間,朝南,正對拜台的北門。清道光年間,曾經失火燒掉了兩個開間,民間俗稱“七間殿”。七間殿現在成了茶室,不過倒沒有看見開張。

從七間殿向西,過了一個小飯館,就是一座普普通通的房子,這是鐘樓。鐘樓原來有兩層,清道光年間的大火燒掉了上面的一層,因此跟一般所見的鐘樓很不像。後來大鐘也不知所蹤了,當然了,即使按廢鐵賣也值不少錢,更何況還有那麼多覬覦文物的。我外婆家原來有個專門煮粽子的大銅鍋,阿姨洗干淨後拿到屋外曬,5分鐘不到就不見了。現在的鐘樓是一個瑜伽館,只有門前的兩個石制香爐座還在默默說明這是個文物。
更多精彩請看我的博http://***/shenyuxiaozhizu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