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片藍

作者: dtiany

導讀9年前一次偶然的機緣,我曾到過四川涼山彝族自治州。那次雖不是去旅行,卻被川南的原始壯美深深地攫住了心魂,從此心裡就埋下一個願望,總想有時間能好好地把四川這片神奇的土地看一看。在中國,也許很難再找出一個地方和四川一樣,可以摸索由三星堆、都江堰和無數古老神話積澱起的厚重歷史;可以尋得從司馬相如到陳子昂、李白、杜甫、三蘇再到巴金、張大千等 ...

9年前一次偶然的機緣,我曾到過四川涼山彝族自治州。那次雖不是去旅行,卻被川南的原始壯美深深地攫住了心魂,從此心裡就埋下一個願望,總想有時間能好好地把四川這片神奇的土地看一看。在中國,也許很難再找出一個地方和四川一樣,可以摸索由三星堆、都江堰和無數古老神話積澱起的厚重歷史;可以尋得從司馬相如到陳子昂、李白、杜甫、三蘇再到巴金、張大千等一大批文化名人留下的熠熠足跡;可以為川劇變臉的蓋世絕活而驚嘆,為川菜小吃的麻辣鮮香而忘情;可以在成都近旁的千年古鎮裡啜一盞清茶,感受“偷得浮生半日閑”的悠然;也可以到四姑娘山、若爾蓋大草原,讓整個身心都被那蒼茫渾樸、大氣磅礡的自然所包圍、所感動。四川是豐富的、多面的,而我們此行,不過是不能免俗地選了一條常規線路,只掀開了四川的一角側影而已。 應該說,此行的重點在九寨。九寨雖然已經是婦孺盡知俗不可耐的景點,但卻又是一個無論如何也繞不開躲不過的旅行目的地。成都的武侯祠、樂山的大佛、峨眉的金頂固然也很著名,也有著各自不同的故事與風姿,但恕我直言,這些地方到實地去看和坐在家裡看照片、影碟並沒有什麼太大的差別。樂山大佛確實夠大,論歷史也夠悠久,但面對他時,依然無法給予我某種特別的震撼。而九寨溝就大不一樣了,盡管早已在各種媒體中無數次見過她的倩影,行前也做了十分細致的功課,但在那個無風的清晨,當我真的與她相遇時,一瞬間只覺得張皇失措,啞口無言,就像個傻小子毫無准備地闖進了一片無比奇幻、炫目的世界。 算起來自己去過的名山大川也不少了,每次看山看水的時候都會情不自禁地想起宋元的水墨山水畫,覺得還是那疏疏朗朗的線條最能得自然之神髓,逸筆草草卻氣韻生動、境界全出,然而到了九寨,驚詫之中發現這裡的大自然完完全全地換了臉孔,不再是“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的虛寂衝淡、地老天荒,而變成了“霓為衣兮風為馬,雲之君兮紛紛而來下”的酒神式的狂歡和無數絢爛色彩的舞蹈,也許只有屈原、李白,或是張旭、懷素的瑰麗華美、天馬行空才能摹寫九寨吧。 行走在溝裡,我總禁不住感嘆,大自然實在是太偏愛九寨了。空靈澄澈的海子,每一抹繽紛的色塊都似神來之筆的點染;凌虛飛下的瀑布,每一縷跌宕的激流都是光華絕代的珠串;清泠悅耳的山溪,每一根盈盈的琴弦都由自然之神親手撥弄……就連一株樹、一塊石、一片山影的姿態和位置都是那麼的恰到好處,完美得無以復加。如果說九寨是一位藝術大師傾注心血最多,亦是最得意的一件傳世佳作的話,那麼,我之前看過的那些山山水水就只不過是多少顯得有些粗率的習作和練筆了。 我們安排了整整兩天的時間在九寨溝,但依然只能是浮光掠影地看一看,因為即使是同一汪海子,隨著時間、光線角度和觀看位置的變化,它所呈現出的美都是不同的:時而沉靜羞赧、水波不興,時而又泛起層層漣漪點點金光;時而五彩斑斕,看得清水底的枯枝和游魚;時而又明澈如鏡,倒映著天光、群山與飛鳥。況且九寨溝有114個各具特色的海子,無數大大小小的瀑布,還有雪山和森林,再加上四季的更迭變換,讓人如何能夠窮盡她的美呢?還好我並不存這樣的奢望,能滿懷著贊嘆與敬畏來赴過這一場華麗的約會,就已經足夠了。

回到家整理九寨的照片時,才發現拍了那麼多,竟幾乎沒有自己十分滿意的,當時很有些失望,就像是從美夢中醒來發現身邊只剩了“枕席”,卻失了“煙霞”一樣。但仔細想想,倒也釋然,九寨的美是只可以神遇而不可以目視的。九寨不是我們可以裝進相機內存裡帶回家把玩的對像,而只能是那一片永留心底的,如夢般透明的藍。


(五花海)



(鏡海)



(五花海)



(流動的玉)



(珍珠灘瀑布)


精選遊記: 九寨溝-黃龍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