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灣潭

作者: 天之痕·隨風

導讀仁者愛山,智者樂水。有山有水的地方自然惹人喜歡。 龍灣潭就是這樣的一個地方。 初聞這個名字,很容易讓人聯想到梅雨潭,那個以朱自清的一篇《綠》而聞名遐邇的景區。同樣的,龍灣潭也擁有自己的故事,傳說很久以前,蓬溪一帶旱情嚴重,老百姓就請法師求雨。法師到了橫潭看到一條黃龍正在過溪,連忙追趕,直追到麒麟頭才捉住黃龍,黃龍不服打滾,上竄下跳, ...

仁者愛山,智者樂水。有山有水的地方自然惹人喜歡。

龍灣潭就是這樣的一個地方。

初聞這個名字,很容易讓人聯想到梅雨潭,那個以朱自清的一篇《綠》而聞名遐邇的景區。同樣的,龍灣潭也擁有自己的故事,傳說很久以前,蓬溪一帶旱情嚴重,老百姓就請法師求雨。法師到了橫潭看到一條黃龍正在過溪,連忙追趕,直追到麒麟頭才捉住黃龍,黃龍不服打滾,上竄下跳,連鑽了六個深潭,才被降服。最後龍尾一甩,形成一個三角形的龍潭。這便是龍灣潭的由來。

在我生日當天,我們高中一干好友便赴龍灣潭采風,一睹為快。

龍灣潭位於永嘉縣的東部,為國家級風景名勝區,相較之楠溪江略遠,從溫州市區出發,車程大約在一個半至兩小時左右。在半途稍做休息同時品嘗了當地農家小菜後,我們與下午兩點到達龍灣潭。此番出行,我們的准備甚是充分。我和CC的拍攝裝備D80、三腳架,蟲子的攝像機悉數上陣,另外還備了無數景區的打折卡和優惠券。是以當十幾個人購票門票僅用了不到200元時,每個人無不心頭暗爽了一把。

盡管已是夏季,又是下午最為炎熱的時候,但除了在門口短時間的暴曬,進入景區登時我們立時感覺到了清涼之意。據說這裡的植被覆蓋率達98%,還真沒有誇大,空氣中負離子十分豐富,儼然是傳說中的“天然氧吧”。

拾階而上,我們盡情享受著這所國家森林公園帶來的生機和綠意。足跡到處,無不綠樹成蔭,郁郁蔥蔥,毫無炎夏之感。奇峰異岩,飛瀑碧潭,到處可見,有駱駝峰、天柱岩、佛掌峰、烏龜石等,考驗著我們的觀察力和想像力,也訓練著我們對拍攝總體色調和構圖的把控能力。而蟲子在拍攝風景的閑余時間裡,捕捉著小集體中的每一個小細節,為他的“旅游大片”認真和細致的搜集著資源。

幾番曲折,我們到達了第一個休整之處,也即景區的核心所在——龍灣潭,潭的上方,是一級景點七折瀑,七瀑七潭,是龍灣潭不可復制的獨特之處,蜿蜒而下的水流經過多次山壁撞擊,更如脫韁野馬,勢不可擋。抬頭望去,有一條鐵索橋橫懸空中,甚是壯觀。瀑布飛流而下不斷衝擊潭面,激起陣陣水花,年輕的人們早起忍不住脫下鞋襪,再不管那頭上烈日,到潭水中盡情潑水、嬉戲。潭邊亂石堆上,那重重的三腳架終有用武之地,隨著快門一閃一閃,一張張活潑而又充滿溫馨的畫面盡收庫中。

離開龍灣潭再往上,是一段漫長而曲折的山路,盡管由樹蔭遮蔽,還是讓人感到了疲憊,這種疲憊隨著我們到達空中玻璃觀光平台才一掃而光。這個巨大的馬蹄形觀景台懸空距山谷底300多米高度,下面鋪設懸空玻璃,讓人感覺心驚肉跳的同時也感受到無比的刺激。同行的朱和琪盡管恐高,也最後按捺不住到玻璃上站了一站。而CC則盡顯勇敢風範,在馬蹄形上婉轉迂回,並配合盡頭擺出種種pose,仿佛下面不過是片平地而已。從觀景台上望出,整個龍灣潭景區盡收眼底,一覽無遺。山之翠、樹之綠、水之奇,構成了一副絕妙的風景,讓人流連忘返。

下山之路,與上山的蜿蜒曲折大不相同,直達出口,僅僅用了十多分鐘,這不禁讓我對龍灣潭的印像又好了幾分。上山容易下山難,此番卻毫無這種感覺,只覺在回味之余,已經抵達大門。不得不提的是,景區大門的古樹造型別具一格,他處未見,亦屬一大景觀也……


(觀景台)


精選遊記: 未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