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血求玩(一)、漓江精華游

作者: 愛看風景的大頭貓

導讀把獻血當成天大的好運的,也許只有我們這些可憐的醫生了,因為這是我們唯一的長假。老媽是天天有空的,所以她自然成了我這次陽朔、龍勝行的游伴。獻完血先休息了4天,這些時間就全脫產在家做旅行前的功課。我一向是個完美主義者,計劃行程絕不比復習迎考輕松。當一切了然於心後,我們出發了。 到桂林住一晚,次日一早到火車站附近,坐上前往陽朔的車。我們在葡 ...

把獻血當成天大的好運的,也許只有我們這些可憐的醫生了,因為這是我們唯一的長假。老媽是天天有空的,所以她自然成了我這次陽朔、龍勝行的游伴。獻完血先休息了4天,這些時間就全脫產在家做旅行前的功課。我一向是個完美主義者,計劃行程絕不比復習迎考輕松。當一切了然於心後,我們出發了。 到桂林住一晚,次日一早到火車站附近,坐上前往陽朔的車。我們在葡萄鎮下車,然後換車到楊緹碼頭。從楊緹到興坪是漓江的精華段。我們出發前,陽朔是27度,可到那以後,突然降溫了。這時還下起了小雨。坐竹筏的話,太冷又無法避雨,於是和老媽包了支機動漁船。由於是淡季,漓江上的船非常少,除了從桂林出發到陽朔的大游船,就我們一支小船。雖然下著雨,煙雨漓江也別有一番韻味。兩邊的山真是奇怪,一座座這麼突然的平地而起,又戛然而止,不是很高,形狀卻很奇特。這就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嗎?我們陸續經過了“童子拜觀音”,“老人推磨”等景點,對於這些像這像那的東西,我一向沒什麼悟性,也沒多大興趣。約半小時後到了著名的“甲天下”,就是那一排連續的矮山頭,出現在所有叫“甲天下”牌子的商標上的圖案。趕快與老媽在此合影,成為甲天下牌母女吧。沒過多久,我們就看到了“九馬畫山”,據說從正面可以看到七匹馬,可是我無論如何覺得只有一匹像馬。這時船工說我們到了。我們當初和他談好是坐到九馬畫山,總認為在九馬畫山的碼頭下船吧,誰知他說只要看到九馬畫山就算。真是賴皮!那就下來吧。沒想到這倒成了好事。我們下船的地方,是一個空無一人的河灘。上面是一片碧綠的草地,河邊的幾棵樹剛剛暴出嫩綠的新芽,一群牛在遠處吃草。多美啊!這時雨也停了。老媽興奮地坐到了一棵樹上,我們一邊吃著東西,一邊欣賞周圍的美景。偶爾有經過這裡的大游船,船上的人們肯定羨慕死我們了,他們想下來都不能啊。兩頭牛悄悄向我們走來,好奇地對著我們看。。。。。。大約在此休息了一小時後,我們出發了,准備徒步走完剩下的路到興坪。

徒步並不是一直沿著漓江走,而是時常會走到山上,走進村子。我們一會兒走過一大片白色小花的地,當地人告訴我們這叫芋菜花。一會兒又經過一大片橙子地。經過一戶農家,他們正在造房子,准備開農家樂。門口有一只大狗和四只小狗在甜甜地睡覺。我們向女主人問路,她熱情地請我們到她家去坐。這時我們確實餓了,向她討點熱水泡一碗面,她爽快地答應了。這裡的民風還是非常的純樸阿。和他們聊了會兒天,跟毛茸茸的四胞胎小狗玩一會兒。她說這些小狗長大了將被賣掉,吃掉。嗚嗚嗚。。。。。好可憐啊。離興坪還有5公裡,我們趕緊出發吧。

又走到江邊,在冷水渡擺渡到對岸,我們踏上了一條鄉間小道。淡季真有淡季的好處,放眼望去,只有我們兩人在徒步。我們逐漸被四面遠處的山所包圍,中間是一大片一大片綠油油的田地。一會兒下起一陣小雨,一會兒又雨過天晴,使得這裡的空氣格外新鮮。這樣隨心所欲地漫步,真正體會到什麼叫做投入大自然的懷抱。廣袤的天地間,只有一紅一白兩人,每人一個雙肩背,不緊不慢地走著。如果有人現在拍電影,將記錄下多麼美麗的畫面。總以為桂林,陽朔是再成熟不過的旅游景點,早就被開發得淋漓盡致,所以來之前對它也沒有特別的期待,沒想到在這能看到這麼原始的生態,老媽說這裡簡直和西藏差不多。大概選擇徒步游的還是少數吧。 一位老伯伯從遠處走上來,手裡提著一根棍子,身邊跟著一只小狗。他是這裡的村民,我們問他要到哪裡去,他說“我回家。我是出來看我的羊的”,說著,他將棍子對著遠處的山一指,“我的羊在這上面”,仿佛視線所及的天地都是他的家園。我們現在是在九馬畫山的背面,他給我們指出了背面的那匹馬。我們一起走了一段,小狗狗聽話地跟著我們。

再走到江邊,就是著名的黃布倒影。現在的水面不是很平靜,所以倒影有點扭曲。走累了,和老媽在江邊席地而坐,江中竹筏上的游人和我們互相揮手打招呼。不知不覺,天色已晚。興坪到陽朔的末班車是六點,我們要抓緊了。 沿著小路往前走,與漓江若即若離。感覺身後有動靜,回頭一看是一只大水牛,原來牛也下班往家裡走了。它走著走著,突然停下來,回過頭去對它後面幾米遠的一頭牛叫了幾聲,仿佛叫它快點,等它上來後,兩頭牛高高興興地一起走了。走到興坪漁村附近,就看到了元寶山,也就是二十元人民幣的背景。有“陽朔美景在興坪”一說。再走不多,就到了興坪鎮。我們到興坪碼頭看了看,便去汽車站,駛向陽朔縣城。



(漓江精華游)



(漓江精華游)



(漓江精華游)



(漓江精華游)


精選遊記: 桂林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