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來,人們對於黃山似乎有著兩種截然不同的評價。有的人說:五岳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或者如明代旅行家徐霞客所說的:登黃山天下無山,觀止矣。對於黃山,他們是推崇備至的,讓人感覺錯過黃山將會是人生的一大遺憾。不過,在上海地區,民間又有著另外一種說法:不到黃山想黃山,到了黃山怨黃山,再到黃山豬頭三(豬頭三,上海地區的方言,指豬)。這兩種截然不同的觀點,長期以來一直在困擾著我:我到底要不要去黃山呢?
記得去年端午,有幸和幾個好朋友一起去登臨了泰山。它的雄偉和深厚的文化底蘊將我們深深地吸引了。站在泰頂,那種“一覽眾山小”的感覺簡直讓大家忘卻了一路攀登的艱辛。於是,我們相約今年再聚黃山,完成一年之內攀登這兩座中國最具有代表性的大山的心願。特別是聽說今年黃山三大峰中最險峻的天都峰對外開放,探奇的心理更堅定了我拜訪黃山的決心。黃山,我來也!
這次黃山之行,我選擇了攜程旅行網的“黃山+黟縣宏村三日游”,是全程“巴士+酒店”的自助游形式。這樣既省心,又有充分的自由度可以安排在黃山上的行程。去之前,我在網上搜集了大量關於黃山的信息,初步地制定了山上的行進路線。我們的目標就是:合理安排時間,爭取盡可能多看景。當然,還有最重要的,就是征服天都峰。2009年5月15日清晨,旅游大巴載著我對於黃山的無限憧憬從上海出發了。
綜合了前人的經驗,考慮到從前山攀登十分費體力和時間,有自知之明的我們選擇了從雲谷寺乘坐索道上山,從後山到前山的游覽線路。這條路走起來比較輕松,食宿比較方便,而且漸入佳境,越到後面景色越精彩。實際也證明了我的這個決策是非常英明的(小小地自我吹噓一下)。我采用的黃山游覽線路具體如下:
第一天:由後山雲谷寺坐纜車上山,白鵝嶺-石筍峰-始信峰-連理松-散花塢(夢筆生花)-經過北海賓館-獅子峰(清涼台)-經西海飯店-排雲亭-飛來石兼觀日落-光明頂 -白雲賓館(天海)
第二天:光明頂看日出-白雲賓館(天海)-鰲魚峰-鰲魚洞-百步雲梯-玉屏樓-迎客松-天都老道口-鯽魚背-天都峰-半山寺-慈光閣。
選擇這一條路,黃山的美景盡收眼底,唯一錯過的是蓮花峰和西海景區。蓮花峰是黃山三大峰當中海拔最高的山峰,目前正在休養中,不對游客開放,所以,我們只能遠遠地欣賞啦。至於西海景區,據游覽回來的人說,風景確實非常不錯。如果時間充裕的話,建議可以去西海看看,具體路線可以選擇從排雲亭進、從步仙橋出,時間大概需要3-4個小時。目前西海景區尚在開發之中,聽說路比較難走,而且比較考驗你的體力。我們就在西海邊的排雲亭轉了一圈就回頭去“飛來石”了。沒能攀登蓮花峰和飽覽西海美景的遺憾,只能以後找機會補上了。
言歸正傳,攜程的大巴下午1點左右到達了黃山的南大門-湯口。我們一行6個人抓緊時間在這裡的小飯店吃過午飯,又在對面的世紀華聯超市買了礦泉水和登山用的雨衣後,就乘坐新國線的小的士向雲谷寺索道進發了。
周五的時候,索道非常空,買票和上纜車都不用排隊,而且隨便坐。大家一路拍照,一路嘻笑,很快就到了索道的終點-白鵝嶺。
初上黃山,給人的第一感覺就是“松的世界”。一眼望去,到處都是根植於懸崖峭壁上的各種松樹,形態各異,身形挺拔。古有“不到始信峰,不見黃山松”的說法,始信矣。
黃山上的標識十分清楚,只要自己規劃好行進路線,不用擔心會迷路。剛開始,路也非常好走,上坡路和下坡路相交替,走起來頗為輕松。這樣的情況一直維持到排雲亭為止。接下去一直到光明頂的這段路,才真的有點爬山的味道了,我朋友的拐杖也開始正式發揮作用。路上經過飛來石的時候,恰逢夕陽西下。如血的殘陽伴著晚霞,映紅了半邊天。我們都不由地停下了腳步,改變了原來到光明頂看日落的計劃,就在這裡稍作休息,靜靜地觀賞黃山日落的美景。那種感覺,只有身臨其境的人才能體會,實在太美了。這次體驗,也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我第二天沒有看到黃山日出的遺憾。
觀賞完日落,我們抓緊時間行進。終於趕在天黑之前,登上了黃山第二高峰-光明頂。在這裡,我們看到了華東地區海拔最高的氣像站-黃山氣像站,當然,也少不了在標有“光明頂,海拔1860米”的標志牌前留影,永遠地留住這個特殊時刻。不過,也有壞消息,黃山氣像站的公告牌上顯示,第二天的日出概率只有30%。有經驗的人告訴我,這個概率,看到日出的機會很小。來之前,我就聽說在山上看日出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所以沒抱多大希望,對此只是一笑了之-看到日出是幸運的,看不到也不代表你不幸運。畢竟,我們看到了如此美麗的日落。上帝在對我關上了一扇門的同時,也為我打開了一扇窗。
在光明頂停留片刻,我們就動身下到了天海-這裡就是我在攜程上預訂的白雲賓館的所在了。當時,在黃山的眾多賓館中選擇它的理由,一是靠近光明頂和鰲魚峰,方便看日出。二是白雲賓館位於天海,是前山和後山的分界點,在游覽的時間安排上也比較合理,第二天可以留出充分的時間去攀登天都峰。而且,實際上,白雲賓館也沒有令大家失望。房間的面積不大,但是很干淨,設施一應俱全。每個房間都配備了兩件羽絨服,滿足了客人早起看日出的需要,考慮很周到。賓館裡就有餐廳,第二天,我們就在這兒用的自助早餐,感覺很不錯。當然,在這裡就餐價格也是小貴的。想省錢的,就如我們自帶方便食品上山,或者可以去賓館對面的快餐店,套餐價格大約在50元/人。在山上,這個價格應該可以接受。況且,背著食品上山, 本身也是有負重的。我覺得,這應該是偷懶朋友的首選吧。
第一天晚上,我休息得非常好。這個季節去黃山,溫度適中,晚上睡覺都不用開空調,感覺十分舒適。第二天清晨4點半,我抱著萬分之一的希望趕到了光明頂看日出。雖然滿眼是翹首以盼的人群,但是奇跡最終還是沒有出現,太陽躲在厚厚的雲層中就是不肯露臉。於是,我趕緊撤退,回賓館洗漱和吃自助早餐。7點半,在完成了退房的手續後,我們一行又踏上了新的一天的旅程。
今天我們的第一站是鰲魚峰。都說從後山攀登,越到後面景色越美,真是名不虛傳。站在鰲魚峰上,可以眺望蓮花和天都二峰,充分感受黃山的雄奇之美。接下去,有兩條路可以通向玉屏樓-鰲魚洞和一線天。建議從後山攀登的朋友選擇從鰲魚洞走。因為一線天地勢十分陡峭,近似直上直下。古人雲:上山容易,下山難。一線天就是一個絕好的例子。從上往下走,需要手腳並用,而且有一定的危險性。自然,我們選擇了從鰲魚洞走,遠遠地觀賞一線天,也不失為一種樂趣。
經過了一線天,越往前,游客越多了。我們知道,已經接近玉屏樓了。是的,因為有一個景致的存在,使得這兒成了黃山游人的聚集地。它,就是黃山的標志-迎客松。快接近迎客松的地方,但見崖壁上布滿了各個朝代的摩崖石刻,其中就有徐霞客的“黃山第一處”題刻。可見玉屏樓自古就是黃山客心目中的勝地啊。再說迎客松,蒼勁挺拔,枝繁葉茂,深植於懸崖峭壁之中,屹立千年而不倒,不能不說是一種奇跡。它是一種頑強的生命力體現,更像征著中華民族頑強不屈的民族精神。
在迎客松前留下了集體照後,我們迅速避開了熙熙攘攘的人群,沿著小路直奔黃山之行的最後一個目的地-天都峰。這座以險峻而著稱於世的黃山第三高峰,直至近代,都是登頂者寥寥,為其增添了一份神秘的色彩。以至於民間對於游覽黃山有“不到天都峰,等於一場空”的說法。再加上接近天都峰頂的地質奇觀鯽魚背,更是如磁鐵一樣吸引著我和朋友們。於是,大家下定決心,不管有多大的困難,都一定要登上天都峰頂,為我們的黃山之行畫上一個圓滿的句號。就是懷揣著這樣的志向,我們一行在緩緩地向它靠近。沿途經過的那些石刻,有“渡仙橋”、“臥龍澗”和“果然奇”等等,無不抒發了古人對於沿途美景的贊嘆。同時,我想,古人也許和我們一樣,對即將登臨天都峰有著一份特殊的企盼吧。不知不覺中,我們已經可以清晰地望見通往天都峰的道路了。崎嶇的山路仿佛一條雲梯懸掛於天際,直通雲霧繚繞的山顛。此刻,我的心不禁地嘣嘣直跳,我日夜企盼的天都峰,已近在眼前。
我們此行選擇的是從天都峰的西側攀登,難度比從東側攀登稍小。山路屬於直上直下的那種,台階一眼望不到頭。不得不說,這是一項偉大的工程。古時,由於無路可登,人們大多只能望峰興嘆,或者是借助自己的想像力來描繪上面情形。在古人心目中,那雲霧繚繞、高不可攀的峰頂,一定是天上諸神聚會的地方。於是,便有了天都峰名稱的由來-天都峰意寓“天上都會”。如今,時過境遷。多年以來,人們憑著堅強的意志和對於天都峰的無限向往,硬是開鑿出了一條通向山峰的道路,從而向世人揭開了天都峰那神秘的面紗。現在,我們都有機會和天都峰親密接觸了,需要的僅僅是些許的勇氣和毅力。從這點來看,作為今人的我們無疑是幸運的。
話雖如此,一路的攀登還是充滿艱辛的。但是,堅信“無限風光在險峰”的我們,不停地相互鼓勵、相互扶持。累了,就小憩一番,積蓄力量再繼續前進。隨著身後的玉屏樓在視線中漸行漸遠,我知道我們已經慢慢地接近山頂了。此時,風變得越來越大,近乎猛烈地咆哮著,似乎想嚇退本已寥寥的攀登者。大家的體力消耗已經非常大了,這往往是攀登中最艱難,也是人意志最薄弱、最容易動搖的時候。就在這個關鍵時刻,不知是誰喊了一聲:看,鯽魚背,就在前面。這喊聲讓大家的精神不禁為之一振。大伙都不約而同地向著聲音傳來的方向望去,但見一塊薄如刀鋒的巨石在雲霧中時隱時現。我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這就是傳說中的鯽魚背了嗎?一點不假,眼前就是讓人嘆為觀止的自然奇觀-鯽魚背了。它是由天都峰頂的冰鬥歷經成千上萬年的侵蝕,逐漸衍變成的長約20米,厚度僅1-2米的薄脊。走在上面,感覺就像是小時候走獨木橋一般。所不同的是,當我站在上邊俯瞰四周壯麗群山的時候,我不由地被深深地震撼了。我想,每一個曾經走過這裡的人,都會如我一般感嘆上帝偉大的創造力和自然的鬼斧神工吧。
功夫不負有心人。穿過鯽魚背,就是傳說中的天都峰頂了。雲霧繚繞間,隱約看見石頭上鐫刻的“探奇”二字。和前人一樣,也正是這樣的心態,才支持我們一路攀登至此。接下來,興奮的我們做了大部分人到這裡都會做的一件事,那就是花10元錢買了一塊“天都峰登頂紀念”的銅牌,在上面刻上自己的大名和年月日,作為留念。我還特地買了兩把同心鎖,刻上我和女友的名字,小心翼翼地掛在了天都峰頂。然後,向著空中將鑰匙高高拋起,帶著我心裡美好的祝願消失得無影無蹤:期望我們能像這兩把同心鎖一樣,永遠連在一起,永遠也不分開。
時間過得很快,為了能趕上攜程的旅游大巴,在稍作停留後,我們一行不得不和天都峰告別了。穿過一座在峰頂天然形成的石室,我們依依不舍地踏上了下山的路程。簡而言之,下山的路程挺長,比我們想像中的艱難許多。從天都峰到半山寺,再到慈光閣的換乘中心,我們花了3、4個小時。真是印證了一句話:上山容易,下山難啊。幸好,一路走來,沿途風光還是不錯的,部分緩解了大家的疲勞。強烈建議從後山攀登完天都峰的朋友,如果感覺體力不支,不要再勉強步行下山了,可以繞些路回去到玉屏樓坐纜車。千萬不要麻痹大意,以為天都峰都征服了,而把下山看得很輕松。我的一個哥們,爬山的時候沒感覺什麼,下山下得感覺腿要殘了。權當是前車之鑒吧!
我們的運氣真不錯。到慈光閣換乘中心的時候,恰逢一場大雨傾瀉而下,看來雨披是用不上啦。慶幸之余,我們一行坐上了新國線的大巴。是時候和黃山說再見了,雖然腿有些酸,人也有些疲勞,但是相比黃山的美景,這些又算得了什麼呢。揮揮手,黃山留給我的是永遠美好的記憶。
附: 黃山游覽線路:第一天:由後山雲谷寺坐纜車上山,白鵝嶺-石筍峰-始信峰-連理松-散花塢(夢筆生花)-經過北海賓館-獅子峰(清涼台)-經西海飯店-排雲亭-飛來石兼觀日落-光明頂 -白雲賓館(天海)
第二天:光明頂看日出-白雲賓館(天海)-鰲魚峰-鰲魚洞-百步雲梯-玉屏樓-迎客松-天都老道口-鯽魚背-天都峰-半山寺-慈光閣。

(夢筆生花)

(晚霞與飛來石)

(自然奇觀鯽魚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