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上一段轉載的簡介:斯坦福大學始建於1885年,當時的加州鐵路大王、曾擔任加州州長的老利蘭・斯坦福為紀念他在意大利游歷時染病而死的兒子,決定捐錢成立斯坦福大學,並把自己8180英畝用來培訓優種賽馬的農場,拿出來作為學校的校園。經過百年的風雨,斯坦福儼然已成了舊金山的一景,時不時能看到像我一樣的游人(還看到一堆中國人)。我從那最著名的Palm Drive(棕櫚大道)步行而入,整條大道兩邊布滿參天的棕櫚路,在藍天白雲的映襯下格外干淨整齊。進入校園的感覺就一個字:大!每個學院—什麼經濟學院醫學院等等都離得很遠。開車轉悠還成,自行車還湊合,走路是萬萬沒有可能的。要是早上從宿舍走去上課的話,估計到教室就得吃午飯了。穿過棕櫚大道就是一大片寬廣的湖面似的草地,大面積的不同層次的綠化,豐富了視覺,又拓展出空間的延伸。草地的南面就是被稱為Main Quad (主方庭)和Memorial church(紀念教堂)的主體建築,旁邊是胡佛塔。我去了羅丹的雕塑,就在主方庭的一角,是關於六個受難者。我並不知道這個故事,回來查了才知道這是一個發生在法國的小城加萊,六位義士為了保全城市而赴難的故事。在這組群雕裡一共有六個形像,光頭,鎖頸,或攤開雙手或掩目低頭或手執鑰匙,此時他們早已沒有了生的希望,只是沉寂的走著,走向那沒有光的地方,他們沒有生的選擇,因為他們把活著的希望給了其他的人……這是我生平第一次看到真實的羅丹的雕塑。還有那著名的“地獄之門”,雖然我不懂得欣賞,但卻感受到它的黑暗。最喜歡的是那個紀念教堂,創意的把壁畫畫在了教堂的外牆上,精美絕倫。在下午金色陽光的映襯下斑斕多彩。在主題壁畫的下面是四張天使的描金馬賽克壁畫,分別代表了Love, hope,faith和 charity。教堂與四圍主方庭的回廊和諧的融為一體,周圍空無一人,陽光的碎片透過回廊的石柱斑駁的撒在地上,起起伏伏……,像瓷器上的碎片,真是個談情的好地方。陰影和陽光的交錯, 寂寂的回廊,不禁讓人想起張愛玲的文字,又或可以拍些類似花樣年華的片子了。校園裡最高的地標建築就叫Hoover Tower,它是為慶祝斯坦福建校50周年而建,塔下面特別設立了一個展室用來介紹Hoover總統的生平及業績。我心想,有一個加州州長兼鐵路大亨投資,有一個美國總統鼎力支持,斯坦福想不成為世界名校都難啊。因為不懂如何坐大學內的free shuttle bus,我都是靠兩條腿走。那一天,在燦爛的陽光下,我直直走了四五個小時,感受著名的高等學府的氛圍,非常地enjoy。

(棕櫚大道盡頭的斯坦福)

(主方庭前的大草坪)

(紀念教堂)

(紀念教堂的背面)

(胡佛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