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一陣暴雨過後,洗盡鉛華。一次尋幽之旅,從華山腳下開始。 我選擇了做纜車上華山,一來是對自己的體力沒信心,二來是實在很想遠觀一下此山的“真面目”。隨著纜繩緩緩移動,好似登上了孫悟空的筋鬥雲,地面也越跑越遠。不一會兒,我已經懸在了半空,兩面是幾乎垂直的大塊岩石夾雜著從石縫中擠出的綠色,裊裊的霧氣環繞於遠方的山峰周圍。幾億年的花崗岩造就了華山剛毅的粗線條,而自然的精靈們卻為他平添一份秀麗。
“誰將恢天劍,朗出依天峻”
下了纜車,我就迫不及待地踏上登山之路。華山的石階又高又窄,走的時候還要借助兩邊的鐵鏈。到了蒼龍嶺之後,終於看到了著名的“韓退之投書處”,相傳唐朝大文豪韓愈當年登華山,到蒼龍嶺時,見其道路如履薄刃,兩邊絕壑千尺,不由害怕得坐在嶺上大哭,給家裡人寫信訣別並投書求救。想到這一代才子的窘相,不禁覺得有趣。不過,要知道古時登山連台階也沒有,如此之險,又何以留下了無數文人墨客的足跡,何以讓陶淵明勾畫出一個世外桃源,何以有了那麼多經典的石刻和詩句?
過了蒼龍嶺,隨著階梯轉了幾個彎,眼界突然開闊了起來。我們就像爬在一位巨人的背脊上一樣,除了腳下踩著地,周圍就是開闊的天。漸漸得,山腳下蒸騰起的雲霧漫了上來,埋沒了半個山腰,以至於回頭都看不到後面的同伴了。等雲霧漫到我周圍,景物開始逐漸模糊,好像進入夢境一般。張開嘴想嘗嘗有沒有棉花糖的味道,卻只吃到空氣中厚厚的水分。身處於一片朦朦朧朧之中,令我想起了一個有關仙人的故事:晉時王質到爛柯山上伐木,見童子數人正在下棋,童子給他一個棗核,含之不覺飢。等到質下山,卻見手中斧頭已爛盡。可見,自古山就帶了股仙氣。或許是因為山的博大,沒有誰能看清山的角角落落,看盡山的一草一木。或許是因為山的沉穩寧靜,能給人一個遠離塵囂的心,如此才能進入仙境。不知,懷著尋幽之心的我們能否也找到那個桃花源,抑或是奇遇“山中一日,世上千年”之事呢?
有人說:“只有站在山頂,才能領略山的偉大。”一番艱苦跋涉之後,終於上了西峰。還沒去看那狀如蓮花的巨石,我就已經迫不及待地極目眺望了。此時的視野已經變得格外清晰,因為我已在雲海之上了。遠處的山峰在雲中交錯著,雲在風中流動著,我感覺自己真的身處於仙境。將自己熟悉的那個喧囂的世界蓋上了一層厚厚的潔白的棉花。我自己也仿佛回歸到了最原始的狀態,也成了一縷棉花,成了大自然的一部分。我終於明白了為何那麼多人愛山,冒著危險登山。只因“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只因“人生如此自可樂,豈必拘束為人羈。”只因想要去嗅一嗅那只屬於山的靈氣。我突然想到了韓愈,這一代大家又怎會因害怕山而哭泣,他一定是感慨得落淚,因無法用語言來表達山的美而遺憾。我也得遺憾了,因為此山此景帶給我的感動已經融入眼眸,沁入了心脾,如何還能用文字來捕捉呢?
華山之幽,尋之不盡,卻已是回味深長;探之無窮,但求難得一次淡然從容。
保留著這份感動,我們又繼續登往最高峰——南峰,此時也早已無懼於華山之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