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是一個眾多少數民族聚居地,不同民族的生活飲食特點,形成了獨特的飲食文化。桂林地方風味菜、純樸自然、口味濃郁、酸甜兼容,有著濃濃的草根情懷。桂林的本地風味集酸辣的湘菜和清淡的粵菜風味,家常小炒深受湘菜影響,幾乎餐餐離不開酸辣。隨著近代游覽觀光和現代旅游業的發展,桂林市逐漸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餐飲業。餐飲的種類也越來越多,淮揚菜、閩南菜、潮州菜、西北地方菜、廣西少數民族風味菜等也在桂林形成了氣候。對於桂林的美食,早在我初到上海看到遍地是桂林米粉時,就有了很大的期待。在桂林的桂林米粉,清淡的,酸甜的,可口的,反正就是沒有上海的桂林米粉味道。我突然間想到,上海桂林米粉店的老板操著都是南寧口音,而桂林話是有點像湖南話的,原來。。。。。。

(蕨根禾華魚,把蕨菜做成粉條狀,很有嚼勁。)那禾華魚很小,油炸的,無刺,味道很重,這魚幾乎是一口一個,相當好吃。此魚因飼養於稻田中,夏秋禾花盛開時節靠吃禾花長大而得名。桂林最有名的是黃悶全州禾花魚,可惜我沒嘗到。

(油爆漓江蝦。網上說,由於漓江水清冽,漓江蝦肉質細嫩純正,)原汁原味,使蝦身澤鮮紅如寶石,口感穌脆嫩爽,香而不濃,從中尚可品嘗出漓江水的清純與甘甜。

(漓江邊上小吃攤。)

(很多人推薦的,荔浦芋扣肉。)網上說“吃時一次同時夾平行的肉和芋頭,一口咬下去吃到嘴裡有芋頭的香味和肉的鮮美,兩者融為一體極為可口。”很奇怪,問了很多游客,包括我在內,都在質疑它被推薦的原因,可能是因為N年前《宰相劉羅鍋》的熱播有關吧。

(桂林不僅山水甲天下,而且米粉也很有名,它圓細、爽滑、柔韌,具有獨特的風味。)其做工考究, 先將上好大米磨成漿, 裝袋濾干, 揣成粉團煮熟後壓榨成圓根或片狀即成。園的稱米粉, 片狀的稱切粉, 通稱米粉, 其特點是潔白、細嫩、軟滑、爽口。其吃法多樣。最講究鹵水的制作, 其工藝各家有異, 大致以豬、牛骨、羅漢果和各式佐料熬煮而成, 香味濃郁。鹵水的用料和做法不同, 米粉的風味也不同。桂林米粉有許多種,最有名的是馬肉米粉,又是一遺憾,我沒嘗到。
我在網上看到這樣的推薦:
目前桂林本地名氣比較大的米粉店有勝利米粉(瓦窯)、石記米粉(解放西路,微笑堂對面,24小時營業,適合游人)、福林米粉(中山北路,建干路等)、秋玲米粉。
以上兩米粉是在石記米粉吃的,從那裡那麼多的當地人就可以看出這裡很有名,但是感覺沒有在陽朔吃的爽,也許是因為當時吃的很飽有關系。
更多游記請瀏覽本人博客:http://***/dingdingzoutianx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