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的千島湖,是杭新景高速沿線的一顆明珠。因車程離上海不算太遠,加上路況良好,一路山水畫廊,景觀養眼,所以又一次選擇千島湖作為度假地。
去過千島湖的人都知道,核心景區的主要交通工具是游船,從這個島駛向那個島,走馬觀花而已。惟有梅峰攬勝,讓人對“千島湖”之雅稱算是有比較感性的認識。二次再來,不必坐船游湖,也能享受清風明月。住在湖邊的酒店,黃昏的時候沿湖邊走走,也很是愜意的。
此行千島湖,便向湖區的外圍打探,從上西村到芹川古民居,發現之旅,叫人驚艷!
驚艷地之一:上西村、九咆界
先把路況說一下,大家好有個心理准備。從千島湖鎮到上西村,全程68公裡。按說不遠,但實際也要花上1小時半不到一點呢,收費倒也不過10元。前半段走05省道,路況不錯,至潭頭左轉走文昌線,路況也尚可。但到了臨歧後,基本是山鄉道路了,經屏門、秋源,最後到景區停車場,初次去的人會有“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覺呢!
正當我們在羊腸小道上望不盡田園風光,在村舍穿行時吃不准瀑布在哪的時候,遠處一溜兒的紅燈籠昭示我們,望眼欲穿的九咆界到啦!車停在大門口的停車場,10元。景區門票60元,事先做過功課,在“度假啦”或“驢媽媽”網站訂票可打折。不過我們手頭有杭州旅游消費券,直接抵扣了倒也爽氣。按規定換乘景區小交通。坐上這輛不起眼的小巴,我們才體會到,這8塊錢的來回小交通,真不是景區為賺錢而特設的。因為上西村和九咆界都在山上,之字形的上山道路既窄又陡,一邊是山岩如頁,一邊是懸崖峭壁,恐高的、腿軟的,不敢看窗外的萬壑秀色啊。蜿蜒而上15分鐘,才算到達上西村的停車點。
上西村也稱“西村”,因居山嶺之上而稱“上西”。村子不大,村裡人多數姓王,相傳是王羲之的後裔為避戰亂棲身於山嶺,繁衍至今。村內有王氏宗祠,還有一塊鵝字書碑。這裡與外界交通阻隔,淳樸的民風和自然的美景交織,讓人恍若有“世外桃源”之感。村子裡面有幾家正在大興土木,木匠們正在往原本樸素得有些雜亂的村居外牆上,裝仿古的木雕屋檐,打造“農家樂”。看來不久之後,這裡將不再僻靜嘍!村裡還留有“大寨”時期的許多標語、語錄,公社食堂的遺跡,個人覺得只是為招攬游客的翻新之舉而已。這裡的精華還在於獨特的地貌。
村後是甘草灣瀑布群,在相距僅300多米之間,竟有五處大小不一、形態各異的山瀑,這在江南尚屬罕見。九咆界,就是因為有九處水聲如吼的瀑布而得名,目前已列入了游覽區的依次是:一線瀑、龍喉瀑、小黃果樹、夫妻瀑和龍頂瀑。除了在這些清涼的瀑布營造的天然大氧吧裡深呼吸,大家還不妨可以在龍頂瀑下的水潭裡,看看那些據說是從山下的溪流裡快速“跳”上來的石斑魚哦。
回到上西村,腳力還行的話,可以不搭小巴,沿石苑峽谷而下,至葫蘆洞再搭小巴下山,石龍背、千秋橋、龍牙縫等,都可走走。
由於還不是背包一族,所以沒有作住在山上的准備。因是旅游旺季,上西村的“農家旅館”生意看來不錯。倘若住在山上過一天“隱士”生活,清晨在山瀑邊散步,黃昏在峽谷裡戲水,假期一定更悠閑吧。
建議回程出發最晚趕在6點前,天黑開山路比較“抖豁”哦。
驚艷地之二:芹川古民居、龍川濕地公園
芹川村在湖的西頭,接近安徽地界了,據說真正的千島秀色在這一頭。只是為了保護水源,旅游開發僅限於湖的東頭,也就是淳安縣的千島湖鎮附近。去芹川村要過千島湖大橋,走千汾線,全程70公裡,新修的平坦大道,不消一個小時便可抵達,單程路費也是10元。
千汾線不愧為全覽千島湖美景的景觀大道,兩側的碧水托起一座又一座玲瓏的小島,每一座郁郁蔥蔥的小島接近湖水的地方,都整整齊齊地裸露出一圈褐色的土層,宛若圍著一圈“金腰帶”,有的小島間挨挨擠擠,有的卻相距十分開闊,變幻莫測,氣像萬千啊,只恨不能停車拍照,但眼球卻不忍錯過隨意掠過車窗的每一道風景。
芹川古民居其實也是個有年頭的古村落,養在深閨人不識,近年來隨著旅游的開發逐漸撩起了神秘的面紗。村口的停車場尚未修好,目前不收門票。村口掩映在幾顆五百年樹齡的古樟下,一塊新近豎起的碑,讓我們對這座已有八百多年歷史的古村落,有了個大概了解。
芹川,因“四山環抱二水,芹水川流不息”而得名。整座村呈“王字形”分布,芹水溪穿村而過,徽派古民居群隔溪而築。和大名鼎鼎的婺源有某種相似,這裡近、現代文化名人輩出,豐厚的文化底蘊來自於耕讀遺風的興盛。
走進古村發現,高大斑駁的石牆後藏著深宅,重重飛翹的屋檐下寫滿歷史。建於崇禎五年的際雲橋橫跨在清澈的芹溪之上,用它的蒼涼古舊默默印襯著兩岸的歷史建築長廊。在村裡鮮有見到年輕人,黑黝黝的門洞裡,坐著的大都是上了年紀的老人,有的在門前曬著大片大片排列整齊的蠶繭,有的只是靜坐在那裡曬太陽,深邃的目光仿佛是在和歷史對話。“光裕堂”是村裡的祠堂,幾十根柱子雖已斑駁,但排場還在,裡面供奉的是始祖王瑛公之位。
在這一派寧靜之中,帶來熱鬧氣氛的,就是這裡的鴨子了。芹溪裡有好多鴨子,一群在溪水中覓食,又一群在橋洞下嬉戲,好有生活氣息。
從美學角度來講,芹川古民居群雖然明清古建築毗連,但現代民居也參差期間,不免有些“減分”,不過我想,這也是歷史的一種自然積存,人類的文化就是這樣一點一點“攢”起來的吧。
回程可就近游覽新開發的、尚未收門票的龍川濕地公園。不過聽說這裡的秋色最美,秋天的龍川是金色的。因為還在建,我們沒找到入口,只能留一點遺憾而歸。
人在旅途,不僅要養眼,還要懂得洗心。這樣就會獲得更多的快樂,體會更深層的幸福啊!

(湖濱日暮)

(九咆界夫妻瀑)

(芹川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