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和老同學G一起回顓橋的老廠去看看。走在久違的老滬閔路上,心中不禁感慨萬千。
這條老滬閔路,由漕河涇起,原先是一直通到閔行的。是大躍進時,從同一起點又修了一條新滬閔路,目的地同是閔行,於是新老兩條路就相距不遠地同時並進,不過新路因爲繞到莘莊折了個直角,全程就比老路略長。而且新路的顓橋以後就由老路擴建而成,至此,老滬閔路就到顓橋爲止,並開始有了路名中的那個“老”字。
老滬閔路早先又大致可分爲兩段:漕河涇至上海中學是前半段,後半段到底就是後來才知道的顓橋。那時,因爲在上海中學讀書,所以先是認識了那前半段:漕河涇過來,先是衡器廠,再過新龍華鐵路,又是第六牧場,接著是華東化工學院,再過一個挴隴消防台,就是上中路了,左拐行七八百米,經過滬閔中學,上海小學,才是上中校門,對面是長橋鎮。因爲是住讀,開學第一天母親陪我去的。不捨分別後,我去食堂吃第一餐飯,在鹹肉冬瓜湯裡揀出一條蚯蚓;此時的母親有點失魂落魄,來到上中路口見了公交車就以爲是50路囬徐家彙,開了半天才知道上的是徐閔支線,去的就是另一頭的顓橋。
後來學校畢業分配去學習和工作的工廠還就是在顓橋。報到那天,在成都路上的工廠市區辦事處上了卡車,經過徐家彙和漕河涇,沿著老滬閔路一直向南。過了上中路後,路邊就都是農田,幾乎沒有什麼地標性建築,大約7~8公裡的一路過去,只看到一條通往朱行鎮的叉路,一家社辦的中利化工廠,一個碉堡群,一個安平公墓,然後就是我們廠子,路邊的裡程牌顯示離漕河涇12.1公裡。廠門就在老滬閔路的緊邊上,坐東,西面遠處見到新滬閔路正緩緩向顓橋相交過來,兩條路之間是大片的紫雲英農田,那個好看!後來知道這麼漂亮的東西甚至都不是割了做飼料的,只是由拖拉機來翻下去作堊肥用。
在廠也是住宿。最初幾年是一周放一次廠車囬滬,間中要囬家就是自理。因爲廠子離新滬閔路上的顓橋鎮還要走900米才有徐閔線,走新路到漕河涇又是16公裡,比老路還多了3公裡,於是廠門口的那個俆閔支線就成了大家經常的選擇:2角到上中,再50路1角5到徐家彙。路邊的電杆上貼著一張很小的班次表,70分鐘間隔,一天不到10班,也就沒幾行,19點後就沒了。每次錯過了當班車後,我們就要在心裡往後面加1個小時,再加10分鐘,來推算下一班車。顓橋終點站車過來時大多已經上了不少農民,座位已屈指可數,於是廠門口等車的就總是鋒擁而上。想不買票先掉頭坐過去占終點站的座位,是不可能的,而且還要多花不少時間。 有時晚上有急事或是想家了,就只好硬著頭皮騎自行車囬去。一路疾趕,再歇歇停停,到徐家彙總要1小時多,還要趕到家,次日清晨又得如此這般趕囬來,就爲了前晚幾小時家裡的燈光。尤其在冬夜,那個冷啊,身上倒是騎得渾身冒汗,雙腳卻像穿在冰鞋裡一樣凍得生疼,到了家半天還暖不過來。那個老滬閔路又窄,燈光又昏暗,我們除了都爲車子買了磨電燈,更有歐陽同學凡出行就身揣鏍絲旋子,路上見有黑影逼過來,就一邊拼命四下裡揮午,口中還大喊:“刮山了!刮山了!”疾駛而過,也每每會驚出一頭冷汗。
那些最後的學生時代的日子是難忘的。和咕嚕等同學早晨長跑,沿老路出去一直跑到安平公墓還過去的碉堡群,往返5000米以上;與絲瓜同學一起攀上車間屋頂看田野日出景像,被那個門衛老韓喝斥下來;在寢室裡艱難地練習克萊采尓的小提琴曲,可惜幾年下來也未得要領;全體同學不分男女一起去六磊塘河中游泳,班主任家駿老師還在臨時搭的跳板上作規範又優雅的跳水表演;晚上結隊去鎮上的老飯店吃餛飩或是鹹泡飯,花費只有1角上下,那個有名的剝皮大烤實在是贊,只要3角洋錢,不過當時對我們來說還是有點小貴。還有一次,十幾個人一起趕去莘莊看中美交往最初時引進的衛星地面站,至今還記得那天晚歸時,暖暖的夕陽斜斜地透過林蔭樹梢,每個人心裡都充溋著歡愉。
隨著正式工作,隨著廠車由每周一次改爲兩次,到後來每天開行,生活內容漸漸變了。每天來囬的途中,看到安平公墓被夷平造了馬鐵廠;中利化工廠規模日見擴大,但刺鼻味也越來越烈了;去朱行的路叉口建起了厐大的永新顯像管廠,是後來上市公司電真空的骨干企業。上中路口原來有梅隴公墓,高中時一次夜間軍事夏令營在此演習擒捉美蔣特務,由當時最革命的S同學扮演的壞人竟然在墓地裡炸響了兩顆演習手榴彈,此墓地漸進地成了兩家機電公司的物資倉庫。梅隴消防台對面出現了聾人學校和上海體院競技分院。上中後門出來走過無數次的龍華苗圃成了彙誠花園,裡面有後來的西南模。第六牧場不知從何時起不知去蹤了,旁邊倒是辟了一條寬闊的石龍路,後來有不少同事被動遷到此,有徐彙的錢家塘,盧灣的明德裡,…等等。後來又聽說漕渓路上的龍華火葬場也搬到了老滬閔路那個碉堡群的的馬路對面,叫普善山莊,後來也有機會經過那裡看到了,不過那是比較多年以後的事了。
離開這個廠已經有10多年了。現在的上中路,在過去點龍吳路上原來劃船倶樂部的附近正開挖雙層的過黃浦江隧道,作爲中環線,自是氣像萬千了;上中路以南,則早已商品房別墅群密布,有一大片被稱作田園都市的,還有近日因倒樓受影響而出名的羅陽新邨。因爲閔行區大力發展路網,又開辟梅隴至閔行的快速通道,老滬閔路於是被多次交叉,甚至被切割得支離破碎,我是一直聽說,卻無法想像究竟是怎麼樣的。但這次是看到了。

(寬闊的都市路,老滬閔路在其左邊起頭。)

(那條叫人牽想的老滬閔路。)

(橫涇河沿輕軌和新滬閔路逶迤,河邊的鐵工廠沒有了。)

(六磊塘畔風光美麗,但橋逸下一道鐵門當路截斷了老滬閔路。)

(黃埔廠被開發成別墅區。這裡應該是原來老滬閔路的路中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