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興侗寨,因天然而美麗和妻子談起旅游觀光的感想時我說:“看風景如看美女,肥環瘦燕,各有所愛;雍容華貴與棘釵布裙,也都各有千秋。這就好比情人眼裡出西施一樣。”於是妻子就嘲笑我:“典型一個好色之徒!”離開從江縣城沿都柳江而行向南,然後又沿著都柳江的一個支流向東北行進,穿過貫洞和洛香兩個大鎮,漸漸地就進入了黔東南州的黎平縣境內。在大約九點多鐘的時候,汽車停在了一個佑大的侗族古寨裡,這便是肇興了。這時天空下起了淅淅瀝瀝的小雨,撐著傘走在古街上,四下裡望去,木樓連成了一片,把很寬大的一個山溝填得滿滿當當。而且那木樓看起來一個比一個古樸老舊,就連臨街的餐館商鋪也都是舊的板式木樓,真實得就像一個孩子穿著開襠褲一樣。尢其讓我吃驚的是,店鋪中所賣的東西,幾乎都是當地的生活用品,只有一兩家出售的是旅游紀念品。這與中國其他旅游景點比起來,可真有些離經叛道了。不過在我看來,這可是夢裡尋她千百度的棘釵布裙的西施了。“肇”字在漢語中表示“初始”的意思。相傳在很久以前,有一個姓陸的侗族後生來到此處,見到這裡雖然荊棘叢生,但山間水草豐美,便在此定居下來。隨著歲月的流失,子孫繁衍生息,就出現了五個分支,從而形成了五個村寨。再後來,人口越來越多,五個寨子就連成了一體,最終變成了今天的模樣。而那五座鼓樓,就被侗族人命名為“仁、義、禮、智、信”了,看來,孔老夫子的影響力之強,就連山高皇帝遠的侗鄉也在所難逃。眼前是一片木樓的海洋。村中那一片灰瓦中,冒出五了個鼓樓的樓尖,分外顯眼。據介紹,肇興共有900多戶人家,4000多口人,從而贏得了中國最大侗族自然村寨的美譽。走走停停過了一座風雨橋,眼前就是一座鼓樓。鼓樓後面是一個小廣場,廣場正面有一個小戲台,左右兩邊則是當地住戶。抬頭看到右邊樓上掛著一匾“紅豆旅館”,許是這極具相思的“紅豆”吸引了我,背著包我就走了進去。一個侗家少婦迎著我笑問道:“住宿吧,進來看一看,二樓房間,面向戲台,坐在房間外的回廊上就可以看大歌表演。30元錢一個房間,便宜著呢。”就這樣,我隨著那少婦上樓一看,感覺真的不錯,於是,放下背包就住進了紅豆。此時雨已經停了,古寨就像是剛剛洗過了一次澡,顯得分外干淨清爽。拿起相機走上街頭,我便四處尋找可以收入鏡頭的風景來。一條清澈的河流帶著春天的氣息,緩緩地流過古寨,兩岸的木樓則靜靜地立著,人們也閑閑地坐著,安適地享受著春天的柔情。不時能看見樓上木欄上掛著染色的土布,還可以聽到街頭用木錘錘打土布的聲音,讓人回味著已經逝去了久遠的鄉村遺音。不遠處,一個侗家女正蹲在河邊,低著頭洗著長長的發絲,頓時使眼前的景色都生動了起來。走進一座鼓樓,雖不高大,但站在那古樸的木柱圍廊裡,還仿佛可以聆聽到那沉寂很久了的鼓聲。據介紹,侗家鼓樓原是為了在外人進犯時,召集全寨人拿起武器保衛家園時擊鼓的地方,或遇有重大事情,召集全村人開會的地方。今天,看到樓身上那斑駁的痕跡,還有那樓的天井上已經褪了色的圖畫,就如翻看著昨天的畫卷一樣親切。這讓我回憶起,在幾百年前,侗家人仍保持著原始的民主制度,而當時的中國中原地區,則正是封建統治者魚肉人民的殘酷階段;在西方,正處於中世紀貪婪的人吃人的社會裡。於是,不能不讓你感嘆,黔東南這個偏僻的地方,當時卻過著世外桃源一樣的原始民主制的生活,實在是一個奇跡。坐在鼓樓裡把思緒收了回來,突然感到有些餓了,一看手表,才知道到了中午吃飯的時候,就問一位坐在我跟前的侗家老漢,附近什麼地方有飯店。那老漢向左指了指,說不遠處汽車站附近飯店多。末了他又說:“你要想吃普通的家常飯菜,隨便進一家,和主人說一下,花個十元八元的,不一會兒就可以給你收拾出來,而且還有腊肉和米酒。”雖是他輕描淡寫地一說,也叫我吃驚,原來肇興竟是這麼一個富有人情味的地方啊。不好意思隨意進入當地人家,我還是來到了汽車站。正當我要找飯店時,突然發現一輛大客車的開著的車窗裡有人向我招手,仔細一看,原來是在小黃村游玩時認識的大灰狼和笨豬夫婦!他們昨天夜裡住在肇興,今天要趕到廣西的三江。“上午我們去了堂安,那裡的梯田很美,強烈建議你去看看。”汽車啟動時,大灰狼扔出了這句話。當大客車絕塵而去的那一刻讓我若有所失,一個人長期行走在路上,不知道要碰到多少人,分手時竟然忘記問他們的名字,也不知道他們是哪裡人。從此天各一方,只能在回憶中想起他們的音容笑貌,一份悵然不免從心頭升起。吃過中飯,我決定步行去堂安,為的是感受這份天然。堂安是肇興所轄的自然村,距肇興只有四五公裡。因為這個村子座落在深山裡,至今仍保持著原始的自然風貌,因此,中國和挪威合作,在這裡建起了世界上唯一的侗族生態博物館——整個村子和它的周邊環境就是博物館的全部。順著一條山間小路走去步步登高,不時回頭看一看肇興,古寨的樓就在綠樹中時隱時現,尤其是那尖尖的五座鼓樓,給人一種亦真亦幻的感覺。再向左右看去,是一層層的梯田,梯田都灌上了水,白亮亮的,如一塊塊鏡子鑲嵌在一起。不時會看到農夫在田裡趕著水牛犁地,就如一幅畫一樣。走進一處小山隈,突然發現就在小路邊上的一塊梯田裡,有一對夫婦正在犁地。那男的扶著犁趕著牛,那女人背上背著個娃娃在後面跟著,還拖著一個筐在水面上漂,好溫馨的一幅生活圖畫呀。這傳承了幾千年的耕作方法,就在我眼前出現了。在半山腰的一個山窩處有一個叫夏格村的寨子,四周被高大的槐樹遮得嚴嚴實實,憑空就有一種神秘感。突然想到了“山中方七日,世上已千年”的傳說,好像世外仙境就是這個樣子吧。村中有一個水塘,塘邊一匾寫著“鬥牛塘”三個字。原來,每年的八月十五日,廈格村的青年們就選出自家養的最壯實的水牛,集中起來在水塘裡相鬥,得勝的牛頭上還要佩戴大紅花,那牛的主人就會感到無比榮幸。與城市裡的飆車族比起了,那份童話般的天然樂趣是城市人無法理解,也是無法獲得的。走進堂安古寨,只見青青的石板路蜿蜒而上,寨內石屋層層疊疊,依山而建,布局井然有序。一股清澈的泉水順山而下,供全村人飲用冼漱。村裡的所有農田都施用的是農家肥,沒有一點化肥,生產出的水稻特別受歡迎。據說,是一位挪威人出資在這裡與當地合作建起了生態村,後來,那位挪威人不幸在國外遇難,村裡人就在在村頭植了一株小松樹以示紀念。這讓我感慨良久,人類為了生存,為了利潤的最大化,曾拼命地追求高產,於是化肥應運而生。可是,他們又猛然意識到,利潤的最大化並不等於高質量的生活,這才想到了生態和天然的珍貴——還有多少彎路,人類沒有走完呢?走在堂安寨外的山路上,看那已經灌水的梯田,隨著山勢彎彎曲曲,從山下一層一層地疊到山頂,像一首有韻律的詩,有音節的歌,奏出的卻是天地間和諧的音符。更讓我驚異的是,那小山尖上最頂層的梯田也灌滿了水,讓我疑問起來,水本是往低處流的,怎麼上到最上層的呢?突然來了一群老外,看膚色是歐洲人。一個黃頭發碧眼睛的女人高叫著beautiful一邊拿起相機狂拍起來,激動得就像一個孩子。這又不能不讓人感嘆,享受著現代化的都市人,對鄉村的天然美,有著不同尋常的喜愛。但真的讓他們在這裡長久生活下去,我敢打賭,沒有幾個能堅持到一年以上,這也許是個悖論。回到肇興紅豆住所時已是下午四點多了,衝了一下澡,頓覺神清氣爽。突然聽到外面一陣人聲噪雜,走到二樓回廊上向下一看,是一群穿著民族盛裝的侗族女孩子們在下邊的戲台前,正准備著演出呢。原來,肇興的侗族大歌,在中國乃至世界都是很有名的。於是我急忙下樓,想搶到一個好位置。當我就要走出一樓房門時,店家那個少婦從地上拿起一個小板凳來,一手遞給我說:“坐著看,要不很累呀。”自然得就像我的妹妹或姐姐,真的讓我感動。沒有伴奏的樂器,也沒有伴奏的帶子,甚至連音響都沒有,一群侗家女非常默契地唱了起來。在邊舞邊唱的同時,有領唱,有合唱,有多聲部的重唱,據說,國外一直以為中國沒有復調樂曲,可當他們聽到侗族人出國唱的大歌時,不禁驚嘆,中國不但有復調,而且水平也相當高超。侗族大歌的另一個特點是,大多模擬鳥叫蟲鳴、水流風響等自然之音。主要內容是歌唱自然、勞動、愛情以及人間友誼,即人與人、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因此,凡是有大歌流行的侗族村寨,很少出現打架罵人、偷盜流氓等行為,“夜不閉戶,路不拾遺”在這裡早以行成了風氣。一陣美妙的歌聲傳來,分明聽到的是布谷鳥的叫聲,那一聲一聲“布谷”、“布谷”的高低音重唱,就像是把你帶進了深山一樣。據報節目的人介紹,這首歌的歌名叫《布谷聲聲》,曾在國際演出中獲獎。於是,台下聽歌的人鼓起了一陣熱烈的掌聲。值得慶幸的是,那首《布谷聲聲》我用錄像機一個音節不差地全部錄了下來,只是攜程網上無法傳上來給眾網友聽,只能把照片傳了上來。最近,聽說國外某官方機構對全世界各國人民的幸福滿意度進行了調查,結果大出人們意外,那些經濟高度發達的國家並沒有排在前面,而是非洲島國哥斯達黎加排在了首位。在亞洲,既不是日本或四小龍或號稱強勁崛起的中國,而是越南!這太叫人大迭眼鏡了。因此,我敢斷言,因天然而美麗的肇興侗寨人,他們的幸福感,不一定會照上海大都市裡的白領們差多少,而且,也一定比那些位高權重卻百事纏身的官僚們強出百倍來。

(綠樹掩映中的古寨亦真亦幻)

(青山下碧水旁的鼓樓)

(梯田像一面面鏡子一樣)

(好一幅農耕圖)

(演唱《布谷聲聲》大歌的侗家女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