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朔之行--終識陽朔啤酒魚真面目

作者: ZH叮叮走天下

導讀陽朔“啤酒魚”,是陽朔有名的地方特色菜,魚肉鮮辣可口,無一絲魚本身的腥味,啤酒和魚肉的香味保證可以讓你胃口大開。正如所說“不吃不知道,一吃忘不掉”,啤酒魚一獨到的口味吸引了大批慕名而來的游客,吃了以後都贊不絕口,特推薦。吃啤酒魚的時候,第一個感覺是沒想到魚皮可以這樣好吃!魚鱗被炸成一層脆殼,又沾滿了醬汁,真正是一次全新的舌尖體驗。 ...

陽朔“啤酒魚”,是陽朔有名的地方特色菜,魚肉鮮辣可口,無一絲魚本身的腥味,啤酒和魚肉的香味保證可以讓你胃口大開。正如所說“不吃不知道,一吃忘不掉”,啤酒魚一獨到的口味吸引了大批慕名而來的游客,吃了以後都贊不絕口,特推薦。吃啤酒魚的時候,第一個感覺是沒想到魚皮可以這樣好吃!魚鱗被炸成一層脆殼,又沾滿了醬汁,真正是一次全新的舌尖體驗。另一個感覺是沒讓多加辣椒是愚蠢的,這個菜只有辣才完美,只有濃才過癮。

燒的器具也很特別,魚放在一個平底的盤子裡,盤子下面是一個盆子,放了些水,再下面才是火,而不像是川菜火鍋直接將鍋放在爐火上面。這樣上面的魚不易燒糊且受熱均勻。

陽朔的啤酒魚是選用陽朔漓江裡鮮活的大鯉魚,先用桂北山區出產的生茶油烹炸,然後放入桂林產的上等啤酒紅燜而成,具有獨特的香酥鮮嫩風味。說來奇怪,陽朔啤酒魚一但從陽朔移師其他地方,一概失去了原有的風味,因此食客們只有到陽朔才能品嘗到鮮美香醇的啤酒魚,陽朔啤酒魚亦成為了陽朔美食文化一道美麗的風景。



(當地人所稱的做陽朔啤酒魚的絕招只有兩條:一要在陽朔,用漓江水煮,)二要新鮮漓江活鯉魚(一種身居山明水秀之地的自得盡顯於此)。活鯉魚開膛破肚但不刮鱗,去掉內髒,平剖兩半,每半邊又橫砍幾刀以入味兒,再撒上姜絲等作料,投入油鍋猛煎,,放進油鍋裡大火猛炸,直到魚鱗變軟微卷起,魚身變得焦黃,淋入醬油,加入西紅柿塊撒上紅辣椒,再倒入半瓶啤酒燜熟。 



(吃夠了味道重的啤酒魚,來來陽朔漓江清水魚也不錯。)取生猛鯉魚,開膛破肚,去掉鰓和內髒,不刮鱗,將魚平剖成均勻的兩半,每半邊橫砍幾刀但不砍斷,保持魚的完整,撒上姜絲等作料,投入約有三兩茶油的烈鍋中猛火煎,直煎得魚鱗變黃卷起,才淋上醬油,撒上紅辣椒,倒入半瓶啤酒,蓋上鍋蓋黃燜。好吃的陽朔啤酒魚一定要用新鮮漓江活鯉魚加漓江水煮,魚塘養的魚都不行。那青菜也很特別,應該和滿地的油菜花有關吧,我想。



(又是桂林米粉,不辣的,一點小花生,一點小肉,一點小酸豆角,)湯酸酸甜甜,是我吃到的最好吃的。比上海的桂林米粉好吃太多倍了。



(油茶,喝了一口我就放棄了,味道超級的怪,怪,怪,就是怪。)以下是網上的介紹

油茶不說煮而稱“打”,是各地的統一稱法,而各地的油茶卻各有其不同的風味。油茶的統—制作方法是以老葉紅茶為主料,用油炒至微焦而香,放入食鹽加水煮沸,多數加生姜同煮,味濃而澀,澀中帶辣。恭城一帶還再加磨醉的花生粉,使味道多了醇厚少了澀,並因煮的時間恰到好處,使恭城油茶被舉為各地油茶之冠,享譽桂北和廣西各地。

喝油茶必須配以各種佐食的小吃,都是各種油炸和炒香的食品。苗、瑤、侗等少數民族地區佐食多半是炒黃豆、炒花生米、爆玉米、炸花生米,再則就是糯米飯團或糯米粉糍粑。恭城平樂一帶縣城佐食則較為考究,酥炸小吃往往在十數種以上,請客人喝油茶往往擺上一桌子的小吃,看起來就像請客吃飯。侗族以油茶敬客是一種禮節,主人雙手捧茶敬客,並說些謙恭的話,善歌者還以歌代言,客人必須喝完兩碗,才算給主人面子,也是取“好事成雙”之意。兩碗之後不想再喝,便將碗筷一並交給主人,如果只交碗不交筷,則表示還想繼續喝,主人就高高興興地再斟滿一碗油茶送到客人手裡。瑤族則在第一、二碗送來時不送筷子,並將米花、炒豆之類的小吃加入碗裡。喝完碗裡的茶還留些小吃在碗底,以示有余不盡,直到喝第三碗才送上筷子,所以客人必須喝三碗以上,只喝一兩碗,主人會不高興的。

喝油茶不分季節,一年四季、一天早晚都喝。客人到來則不分早晚,隨時煮好奉客,而且更為豐盛。



(嗆活漓江蝦,剛開始只有酒味,後來自助加料,放上醋糖之類的,最後變得完全適合我的口味。)蝦啊蝦,遇到我這個見蝦就流口水的我,算你倒霉了。活了二十七年,有一天我終於找到了喜歡吃蝦的原因:小時候生活在鄉下,見到嚇到小溪裡溜來溜去,很難抓的到,所以,我覺得吃蝦很難的,就很喜歡吃了。

更多游記請瀏覽本人博客:http://***/dingdingzoutianxia


精選遊記: 陽朔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