晃悠晉中北——(二十一)榆次老城

作者: 胖貓愛吃魚

導讀今天下午就要離開太原了,起個早,去榆次老城晃晃。先把所有行李拉到火車站寄存,然後在馬路對面的901起始站坐車,直接能到目的地。榆次原來屬於太原市,現在被分裂了,成了“自治區”,不過太原的武宿機場還在榆次呢。大概開了近一個小時,下車先吃了半斤小包子,然後直奔售票點,60元一張景點通票,免費進城,還有很多民俗演出,這個旅游模式和平遙一樣。剛到 ...

今天下午就要離開太原了,起個早,去榆次老城晃晃。先把所有行李拉到火車站寄存,然後在馬路對面的901起始站坐車,直接能到目的地。榆次原來屬於太原市,現在被分裂了,成了“自治區”,不過太原的武宿機場還在榆次呢。大概開了近一個小時,下車先吃了半斤小包子,然後直奔售票點,60元一張景點通票,免費進城,還有很多民俗演出,這個旅游模式和平遙一樣。剛到東門口就遇到了鑼鼓隊表演,浩浩蕩蕩,其中還有吹薩克斯的,整合得不錯嘛。一開始覺得敲鑼打鼓挺熱鬧的,等他們一開口,才明白,人家原來是宣傳“奧運”的,雷!奉獻一張時刻表以供參考,除了剛才的表演,很多節目我們都沒有時間或機會去看,不過相信大家看完我的介紹,百分之九十九肯定就不想去榆次了。


在東大街兩邊有許多門面都掛著靈符,布門簾遮得嚴嚴實實,搞得實在神神秘秘。趁著有人進出的空隙,往裡偷瞄一眼,果真有“道”貌岸然者,捻著簽,替人算命消災呢。來到城隍廟,進門打卡後有MM來提供免費服務,注意,只是“導游”而已,蜻蜓點水般介紹了些景點,包括夾縫中求生存的“玄鑒樓”以及戲台等等,然後徑直把我們帶到了後面的一個“土廟”,呼啦圍上來幾個“出家人”,加上“導游”MM,一起吹唬這個“菩薩”有多靈驗、有求必應,隨個緣、上炷香,恭喜發財、紅包拿來。一看這駕勢,哪能上當,趕緊拉著老婆“腳底抹油、凌波微步”,從小門直接穿到西園。這裡好,景色雖然一般,關鍵是沒人,清淨,“湖面總是澄清,空氣充滿寧靜”。從正門出來,接著就是號稱“全國規模最大的縣衙”,門口高懸“晉藩首輔”大匾。走進門去,一個偌大的“廣場”橫亙眼前,十分氣派,雖然是新翻修的,但應無“擴建”之嫌。

縣衙縱深幾多,層層而進,卻愈是破敗,房間多半廢棄,木結構都是素面朝天,開裂嚴重,倒是草木尚且茂盛,環境還算幽靜,沏上一壺好茶,擺上一張竹榻,也能“偷得浮生半日閑”。“大”場面除了城隍廟和縣衙,還有文廟、鳳鳴書院等等,都沒什麼特別吸引人的。不過一些私人性質的民俗博物館,收藏石雕、家具什麼的,可以參觀參觀,院落不大,卻經營得比較精致,看得出,一草一木,一磚一石,都是主人家的一番心血。

老城據說是華北最大的影視城,《喬家大院》《楊三姐告狀》很多古裝片都取景於此。於是,地處中心地段的市樓周圍,經營著十幾家“影樓”,以出租戲服、拍古裝照片為營生。由於競爭激烈、客源有限,樓主們紛紛壓低報價,招攬生意,大有零利潤、虧血本之勢,游客再經過一番激烈的討價還價,最後的成交價,絕對是出乎你想像的便宜。逛了一圈,早上的包子已經消化了,不過在市樓附近愣沒啥像樣的飯館,只有一家“魚羊包”。“鮮”字的典故大家肯定早已熟悉,全國各地都有魚肉羊肉一同烹飪的菜式,皆為上品,既然撞上了,那就不妨嘗一下“鮮”,看來今天我們要和包子干上了。一籠六個,價格好像有點小貴,不過皮子蠻松的,餡料也多,湯汁很鮮,還能吃出魚羊肉味來。吃完就在所謂擁有幾十家“中華老字號”的明清街上走走,發現十室九空,游客寥寥,只有幾家小飯店或飲食攤還有點生意,偶然發現路邊做“剔尖”的非常有意思。老板拿著個帶柄鐵盤,上面攤著和好的濕面,然後用鐵簽用力往外撥,一絲一絲的面條或斷或連,一下到熱水裡就會“發胖”,沒幾下,一碗熱騰騰的面就“剔”好了。

看看時間不早了,原路返回,榆次真是個“雞肋”,不去後悔,去了更後悔。坐車回到太原火車站,拿了寄存的行李,通過隨著奧運日益臨近而愈加嚴格的安檢,在候車室裡靜靜地等待著回家……

後記離去年旅游快一年了,終於寫完了游記。山西確實值得自助一游,不是很現代,也不是很落後,民風相對比較質樸和熱情,交通和旅游服務還算便捷,物價水平不是很高,消費上不用考慮太多。關鍵是三晉大地旅游資源極其豐富,除了這次游玩的著名景點,還有許多的期盼,地下暗道密布的張壁古堡,因蘇三而出名的洪洞縣,“黃河之水天上來”的壺口瀑布,蕭遠山死戰帶頭大哥的雁門關,“雲山幻影”的王莽嶺,天下第九關的娘子關,陳廷敬故居皇城相府,百團大戰紀念碑,巍巍的太行山……雖然這次不能游遍山西,但今後如有機會,一定會再來“拾遺補缺”的。


精選遊記: 太原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