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老伴6月離開北京,背著背包去貴州,整整跑了一個多月,飽嘗了在貴州的酸甜苦辣,這次黔之旅卻不如說,實打實地當了一回黔之驢。
第一條路線我們選擇了《紅色之旅》,直奔遵義、赤水。去遵義沒顯出任何問題,200來公裡在高速上是小菜一碟,加上進城出城半天時間就到了。遵義我原來以為是個偏僻的小鎮,到了遵義才知道原來遵義可是大得很哩。遵義有6、7百萬人,是貴州的第二大城市,經濟也十分發達,國民經濟總產值僅次於貴陽,也是貴州的主要產糧區。在長征時是紅軍攻占的最大的城市。位於遵義老城子尹路96號,原系國民黨二十五軍第二師師長柏輝章的私邸。這幢磚木結構,中西合璧的兩層樓房,建於本世紀30年代初,是當時遵義城裡首屈一指的宏偉建築,巍巍峨峨。1935年1月初,紅軍長征到達遵義後,這裡是紅軍總司令部駐地。著名的遵義會議,就在主樓樓上原房主的小客廳舉行。會議室呈長方形,面積27平方米。總政治部,李德、博古,就住在附近,張聞天、毛澤東住的稍遠一些。在會址附近是現代建的一片“紅軍街”,賣紅軍紀念品、工藝品,當地食品,突出的是無一不冠以“紅色”二字,就連數碼照相也稱作紅色數碼。
河對面不遠處的紅軍山有建在山上的烈士墓,我們也去瞻仰憑吊了革命先烈。
到了貴州不去看看冷落多年的老朋友茅台酒總覺的是件憾事,常言道酒香不怕巷子深。去懷仁茅台鎮就沒有那麼幸運了,好不容易擠進一個小面包,把背包放在腿上,身體被壓縮成蝸牛狀,這對於較胖的和腿腳不太靈活的我來說是一種磨練。汽車在顛簸不平的路面整整磨蹭了一上午才達到目的地。 一踏進茅台鎮就聞見陣陣酒糟香,順著香味走不遠就遠遠地看見一幢鶴立雞群的高樓,寫著“茅台酒廠集團公司”,沿著道路直走到谷底來到廠門口,門口就有全副武裝的警衛把守,看我背著相機連忙說“不許照相”,嚇的我這個旅游者夠嗆,像做賊似的在門口照了幾張,便匆匆離開。我原本以為和國外酒廠一樣,有個漂亮的接待廳,美麗的講解員、寬闊的商店供游客選購的商品。 原來有個專門的“中國酒文化城”, 旁邊開摩托的人,跑過來熱情地說,“我拉您去酒文化城,就5元。” 我謝絕了他,估計不會太遠,果然上個坡,一拐彎就到了,是個頗具規模的建築。到了酒文化城以後,不巧正趕中午休,不讓進,2點半才開門。 如果等他開門,今天就趕不到赤水了,我想還是走吧。關於茅台酒的故事還不少哩,完全可以創辦個“工業旅游”項目,一定有市場。
懷仁到習水在修路,汽車用了平常的兩倍的時間,習水到赤水路還好,車也不多,傍晚就到了赤水。赤水的景點有四、五個,最近的離市區15公裡,而且各個景點之間沒有汽車,這就給背包客帶來很大的困難。 我們先玩了四洞溝。四洞溝景區,被學者譽為“小家碧玉,萬竹之園”。出來以後沒有去其他景點的車,只能挨宰,30元包車到離他最近的紅石野谷。紅石野谷景區,以紅色蜂窩狀丹霞壁畫石刻長廊為特色,使人流連忘返。游完了 ,一出門又傻了眼,沒有回赤水的車,我們只能背著包硬著頭皮往前走。突然一輛白色轎車停在身旁,一個靚麗的女孩探身車外說:“這裡沒車,叔叔我們捎你們一段吧。”原來是剛才游紅石野谷才認識的旅友,以前我總是討厭老伴沒事和外人瞎搭連,沒想到這次卻嘗到了甜頭,這是一對結婚不久的白領,重慶人,十分健談友好。一直拉了十多公裡,到了古鎮大同正巧趕上去赤水的汽車,才把我們放下來,要是沒有他們幫忙後果又會怎樣?
第二天雖然下著雨,我們又坐公交車去十丈洞,上車把雨衣放在貨架上,下車就忘了。我專門為來貴州買的戶外專用雨衣,且不說價錢不菲,只可惜是第一次用,我埋怨老伴的記性差,她埋怨我不該放到架子上。同車的旅友說這輛車12點半還翻回來,我們只得先去觀景。十丈洞大瀑布,高七十六米,寬八十米,比黃果樹大瀑布還高,譽為“神舟又一瀑布奇觀”。在十丈洞玩了三個來小時出來,剛過12點。我甚是高興,一到旅游咨詢服務中心,我們寄存背包處卻緊鎖大門,小姐到鎮上吃飯去了,頓時著急起來,於是兵分兩路老伴去截汽車,我等行李。在旅游中心經理電話催促下,12點20分小姐回來了,我趕緊拿了背包,背一個抱一個,走了十來幾分鐘,遠遠看到汽車還停在那,朝它不停招手,到了跟前,你猜怎麼著,只見老伴正坐在台階上,舉著雨衣衝這我笑呢。
因為燕子岩就在回赤水的路上,順路又游了燕子岩國家森林公園。游燕子岩我們掐著時間,緊趕慢趕也沒趕上3點半的汽車。下一趟是4點半,等了一會,還是坐摩的走吧。於是又乘摩的來到丙安古鎮,這裡是有600多年歷史的古鎮,也是紅軍一渡赤水的渡口。游完丙安古鎮已經5點了,沒時間再游竹海了,只有耐心地等回習水的過路車。5點半我們終於乘上了去習水的車。紅色之旅順利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