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4南京+九華山三日游記

作者: VirginiaChang

導讀這篇游記很長,需要一點點耐心,哈哈。准備 最重要的是選定路線和安排行程。上海到九華山還不是很方便的,雖然有直達,但不是所有人都能適應。主要的路線總結下來有這麼幾種: 路線A:上海->南京(火車,2.5小時,一天多次兩地發車,93元動車) 南京->九華山(旅游中巴,4個小時,7:40和13:00各一班,70元;回來也是這樣) 路線B:上海滬太路->九華山(直達大巴 ...

這篇游記很長,需要一點點耐心,哈哈。准備

最重要的是選定路線和安排行程。上海到九華山還不是很方便的,雖然有直達,但不是所有人都能適應。主要的路線總結下來有這麼幾種:

路線A:上海->南京(火車,2.5小時,一天多次兩地發車,93元動車)

南京->九華山(旅游中巴,4個小時,7:40和13:00各一班,70元;回來也是這樣)

路線B:上海滬太路->九華山(直達大巴,8個小時,凌晨和下午各兩班,93元,2元是保險費,可不辦;回來100元,7:00,僅一班)

路線C: 上海->銅陵(火車,特快6個多小時,普快要10個多小時,36-73元不等)

銅陵->九華山(中巴,2個多小時,15元)

路線D:上海->池州(火車,特快7個多小時,6:21發車,79元)

池州->九華山(中巴,每天5班,票價不祥,根據旅客在哪裡下車,是在五溪下還是到青陽)

路線E:上海->池州、銅陵(坐船然後轉陸路,由於基本不選這個路線,所以只作參考,詳情還請自己查詢)

唯一直達的是路線B,是從滬太路出發開8個多小時到青陽縣的,問題是開車時間要麼是下午,第二天凌晨到;要麼凌晨發車到第二天下午到。對我這種對衛生有要求,睡眠質量也容易受外界影響的人來說,這條路線肯定是不適合的。於是選換車的路線,即路線A、C、D。時間上來說,路線A快在前半程,路線C和D都是快在後半程。我們的考慮是根據自己的作息時間,如果為了快,或者便宜就急趕慢趕讓自己失去了游玩的體力和興致的話,那麼出來旅游也沒意義了,所以綜合下來選擇前後半程都不至於疲憊不堪,又很符合我們作息時間的路線A。

行程安排應該突出本次旅游的重點,而這次我們主要是為了九華山,所以南京是作為輔助的中轉站,不會游玩很多,同時也要考慮時間的利用率,不能白白浪費。於是面臨兩種選擇:1)早上8點多從上海出發,動車2.5個小時,11點到南京,然後立即乘坐下午13:00到九華山的,2)第一天逗留南京,第二天一早出發九華山。選擇1)有兩個問題:a.當天車票是否買得到,b.下午5點才到九華山,很多重要景點已經不適合游玩,就只能晚上等睡覺了,因此也就是說這兩種選擇都會留出一段空白的時間,關鍵看怎麼用。為了不導致浪費,我們選擇將這段時間放在南京游玩1到2個景點,把第二天的車票買好,車票一定買得到,而且位子會是最好的,第二天一早就篤篤定定地出發去九華山。

還要准備一些吃的、指南針、水、換洗衣服等。我們的原則是東西越少越好,干糧要在相對便宜的地方買。早上從上海出發時就吃點早點,然後在大型超市裡買好到南京去的零食和午餐(因為南京的消費水平也不低)。然後在南京的大型超市買好以後兩天在九華山要吃的干糧(因為景區的價格都很高)。而實際是,後來Wells 的媽媽貢獻了太多糧食,導致我們在南京根本就沒買,直到九華山才買了第一天的晚飯和第二天的午飯(第二天的早飯吃的面包都不用買了)。

當然了,之所以選擇4月16-18這三天是根據天氣預報和請假的實際情況來的,我們的原則是不管短途還是長途旅游,雙休日都利用周六一天,周日是用來恢復的。

於是綜合下來就是4月16日一早從上海出發到南京,游玩一日;17日一早從南京出發到九華山,直至18日下午13:00回南京,接著當日動車回上海。

風景及人文

1)先說南京吧。我們這次選擇的景點是玄武湖和明孝陵。玄武湖因為緊貼火車站,不浪費時間,隨便看看很愜意,又不用買票。而明孝陵是因為歷史感很強,又有人文情懷,所以比較合適。其實南京的景點真的很多,只用一天是絕對不夠的。小時候去過中山陵、雨花台、莫愁湖,現在都沒有了什麼印像。而總統府、美齡宮之類的國民政府建築,以及棲霞寺、雞鳴寺這樣的佛教建築又都沒有去過,所以怎麼算也是算不過來的。只好挑選其中最符合我們兩個人審美情趣,又很能代表南京六朝古都風範的皇家陵園了。

玄武湖是挺靜謐了,我是不覺得有什麼特別之處。明孝陵很不錯,但是票價很不菲,要70元,學生證什麼的還都不能用的。進去之後發覺還是很不錯的,四方城裡有一只巨大的駝碑龜像,上面是朱棣頌揚朱元璋所寫的文,想要爬上烏龜脖子拍張照是怎麼也爬不上去,後來想想這樣做也有點煞風景,於是就作罷,拍了張揪烏龜耳朵的照片。而後面的神道真的是很不錯,兩邊有各種動物石像和文武官員石像守衛,給人感覺好像真的是要通往什麼禁忌之地一樣。而美中之美是兩邊的樹木,這修剪的實在是太好了,沒有一株是讓其隨意生長的,看得出都仔細修剪過,跟畫上的沒什麼區別。有的樹很高,枝干筆直,但是整體卻又有一定的傾斜度;有些樹不高,但是很秀麗,細細的枝上濃厚的一團墨綠,真的愛煞路人;還有些樹是蔥綠得讓人輕快起來,再加微風吹過,個個都顫顫巍巍,非常可愛。更不要說那些其他顏色的,深紅有深紅的驚艷和靜謐,粉紅又有粉紅的單純和討喜,而至於花,顏色就更多,也各有各的妙處。

然而,令我感到驚訝的是雖然南京和日本算有仇的了,但明孝陵的所有指示牌都有日語標識,不僅如此,其中一處紀念顏真卿的碑園裡,還豎著很多日本書法界人士撰寫的書法作品,整個外觀建築也是仿日的。還有一處是中日友好櫻園,更是讓人看不懂了。雖然我不鼓勵南京人永遠記住仇恨來束縛自己的思維方式,但我也不是很理解為什麼要“友好”。表面的友好秀是很容易作的,但骨子裡的東西彼此心知肚明是很難磨滅的,既然如此,即使不友好,各自達成自己的目的和利益就可以了。對日建交這30多年來,談判桌上的交鋒都是以各自的國際地位和經濟實力決定的,即使有友人的互通有無,但依舊形單影只。更何況右翼要抬頭總比左翼容易,因為民族情緒很能讓人雄起,是個政府都希望看到這種局面。所以友好不友好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和對方的地位都擺擺正,該爭取的一刻不手軟,得不到的也不要強求。心理上不當巨人,也絕不作侏儒,國仇家恨作為底線不要忘記就好。

最後走到正氣亭那裡的時候還遇到了一隊某部官兵鍛煉身體。小伙子們看上去各個筋骨都好的不得了,蹲著跳躍輕松得很。但是也有幾個落下,就見教官直接拿軍用皮帶向他們的背部抽去,啪啪的兩聲,真是心驚肉跳。想想當兵的不容易啊,軍隊裡受苦不說,出來還不包分配的,能做的都是保安之類的工作……幾個游人還幫他們加油鼓勁,想想也是,一個國家要沒有軍隊,那真不知道會怎麼樣。

於是這一天的南京之旅就很順利的結束了,值得一提的是,我人生中第一次坐了上海以外的地方的地鐵,覺得很不錯。整個南京的市容真得很不錯。市政建設也正在加速進行,地鐵二號線正在建設之中,相信這座古城未來會煥發出更大的魅力。

2)再說說九華山。九華山是我國四大佛教名山之一,有“蓮花佛國”之稱。這些我在去之前也就已經知道了,但只有去之後我才徹徹底底得感受到這個“佛國”的意義 ——寺,圍繞著“地藏菩薩”的寺真是多啊……祗園寺、化成寺、地藏禪寺、月身寶殿、慧居寺、百歲宮、天台寺……還不算其他很多很多個小寺了。對我這麼個比較“客觀”的人來說,到佛教聖地並不是為了拜佛,而是為了參觀佛教建築,體會佛教文化。但是大部分來九華山的人絕不是這個想法,他們都是為了拜地藏菩薩的,說是特別靈驗,有求必應……我心想,大家求的無非是健康和財富。健康是可以無妨的,你長壽不妨礙我長壽;但財富就不是這麼回事啊,一個正常社會的財富是要分配的,而公不公平不在於財富的總體大小,而在於分配的機制。現在大家求菩薩,就等於認定菩薩就是分配機制,那麼一個要進行分配的人怎麼可能做到有求必應呢?他的性質決定了他是要分而配之的麼,因為財富的總量就這麼多嘛。所以求菩薩應該求的是:第一,自己的努力能創造出更多的財富;第二,分配要公平,多勞要多得。這樣,大家把餅做大,然後分配合理,個人才能得到更多麼。很多人只求這個結果,忽略了前兩步過程,所以怎麼求也是無法靈驗的,菩薩也會說“巧佛難為無米之炊”的麼。這樣的人還不如直接厚著臉皮跟菩薩說:我就是想事半功倍,不勞而獲的!其實心裡想的和這個差不多,為何敢想不敢說呢?對菩薩還不坦誠,又怎會靈驗?再者說了,這種社會問題你要一個菩薩去解決,那還要政府和經濟學家干嘛呢?雖然我們的政府和經濟學家說的話和做的事情有時候跟一個無言的菩薩也沒什麼太大區別……

這就是我對九華山的一大詬病:佛教和商業掛鉤太多。佛教本身是無常觀和宿命觀的集大成體,號召人們不要為了追求黃粱美夢而參透不了人生的真相,而在參透人生的基礎上,懂得憐憫和寬恕一切。所以佛教說的就是要人們清心寡欲,進而心平氣和,與世為善。現在九華山上每個寺裡少說都有兩到三個收錢的木箱,有的和尚還慫恿你往裡面扔錢,說是為了修繕而用。我真不懂佛家什麼時候開始做raise fund的事情了?你九華山190元的門票,以及當地各種各樣通過旅游帶來的收入還不能修繕寺廟?有好幾個和尚還挺著個大肚子,帶著手機的好伐?再說,菩薩到底是什麼樣子,我們都沒有見過,佛堂裡的一切說白了是有形偶像的崇拜,人們進去拜的只是人們想像出來的佛,這與真正的“與佛對話”是很有距離的。真正的佛教徒,像印度的那些苦行僧那樣,不要說戒食葷腥了,人家都拄著拐杖,周游各地求佛,衣不庇體,躺在地上奄奄一息之時還做著講經的姿勢。那些人才是真正的佛教徒,我們這裡的更多還是希望菩薩帶給我們些什麼,好讓我們過得更好一些,而對佛教本身的意義不願多理會的人。

不過,這次爬九華山本身也是給我一個全新的體驗。一般的人上山是坐索道到了古拜經台,然後走最後一段上天台的台階,到達天台寺,拜地藏菩薩,然後再坐索道下山。我是“無知者無畏”,又總是覺得來爬山不真的爬,去坐索道實在是有點不可理喻,所以就和Wells兩個人選擇走到古拜經台。誰知這一走就是2個多小時啊,期間腿真是抖得厲害。第一是因為高,我恐高症徹徹底底地發作,第二是因為險,很多台階都七高八低的,還很窄小,旁邊就是懸崖峭壁,真是嚇死我也!走到一半上又不是,又想下去,我只得走個三四步就原地坐著休息。看著遠處陡峭的山峰,我休息得也不踏實,老感覺要掉下去了……Wells說他其實也覺得難走,但習慣了就好。我真不明白他是怎麼習慣出來的,這種事情永遠都不能習慣的……不過幸好有Wells在身邊一直攙扶著我走上去啊,否則我一個人真不知道怎麼辦才好!走到一半遇到三個老太太坐著休息,我問她們到拜經台還有多久,路難走不難走。這個時候的我已經臉色發白,四肢疲軟了。其中一個老太太居然開始跟我上課,對我說我的運氣是如何如何之好,第一次來九華就碰到那麼好天氣(那當然了,你出門不查天氣預報的啊?)然後多麼多麼有緣,都已經爬到這裡來了,一定不要到拜經台下,一定要直上天台拜地藏菩薩才行,而且路很陡,最後一百米直上直下!我心想,我不是佛教徒唉,我沒有必要爬上天台的好不好?而且我又恐高,這怎麼行啊!當我告訴她我的難處的時候,這老太太還真有趣,跟我說:你們還年輕,將來有很多好日子過,你今天就一定要上去!你恐高的時候就默念:地藏菩薩保佑,地藏菩薩保佑,然後就一定不會害怕。你抖,是你的心裡在抖,不是路在抖……這一通言論說的我真是窩火,那生癌的人難道還都是自己想生啊?我都說了我是一個很客觀的人,不是佛教徒了,天台對我來說沒有很大的意義,上面的風景其實也不是最好的,整個九華山的風景其實都一般,跟五岳是沒辦法比的。當然了,人家是好意,我不能不領情,更不用說幾位老太太還“賞賜”了我一點糖果和一根小黃瓜,說我吃了一定登頂!Wells 這個時候真是會抓住機會,幫三位老太太留了一個影一剛。我開玩笑地罵他說:下去我就跟你分手!弄得Wells事後開玩笑說:哦喲,我那個時候腿都軟了要……

當然了,最後我是到了拜經台就停了,Wells有體力也不恐高,就上去了。上去下來的人都說還是有點腿腳發軟的,想想我這種上個中山陵下來都發軟的人,挑戰生理極限也沒這個必要了。一個導游也對一對老夫妻說:你心誠又有體力就上去拜,沒體力也不想拜就不要上了,你爬上去是沒有什麼風景可看的,因為必須抬著頭看前面。我心想,我還是省省吧,心意讓Wells帶到就好,真要挑戰等下次我再來,然後也像人家一樣索道上到拜經台,然後再走上來比較好。有體力的話,恐高也能稍稍克服一樣。我是沒體力了,還恐高,上去只會被人在背後催:快點啊,快點啊!

搞笑的是,說好我在古拜經台等Wells下來,他上去以後大概5分鐘突然衝下來,對我大叫“簌簌!”我此時正悠閑得喝著王老吉,被他這麼一喊有點莫名了,以為他5分鐘就上下了,那豈不是要成超人了。誰知道是因為他幻聽,聽見誰喊他的名字,還喊救命,以為我被人家搶錢了,於是就衝下來救我。我真是很感動,說明他心裡確實有我。但是這光天化日,熙熙攘攘的人群裡,要做這種事情的歹徒分子也算是真沒有眼力勁兒的。

Wells上下天台用了1個小時,我慶幸自己沒上去,他走的算是快的了,我一起去的話,估計最少要1.5個小時了,這樣就說不定沒辦法乘坐纜車下山了。幸好後來在5點不到的時候順利坐上纜車,雖然我是一路蒙著眼睛不敢看下面的,但總算也體會了一陣高處下降過程中的刺激,也算是人生的另一個第一次吧!

第二天,我們主要就是去了剩下的幾個景點,全部多是寺廟,主要當然還是為了看肉身。就像我前面說的,寺廟實在太多,弄得我看多了覺得彼此沒有很大的區別。而且很多都是8,90年代重新修建的,論歷史雖有,但也新得很,所以建築價值不是特別高。看完了也就如此,沒什麼特別的體會。

總體而言,就是風景一般,香火很旺,對我來說不能不說是一點遺憾的。


精選遊記: 黃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