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裡霧裡雲裡的黃山淡季游

作者: 單飛的日子

導讀最近同事為了300年一觀的日全食,特意安排去黃山頂參與這一盛事。看著發來的照片,知道她果然不虛此行,黃山這次給足了面子。我不禁回憶錄起今年2月去黃山時看到的截然不同的風景,那次真是風、雨、霧都碰到了,就是好像沒見過太陽。下面就是我的黃山行: 2月26日晚坐N418從上海出發。原以為這趟唯一的夕發朝至的車很難買到票,特地提早了一個多星期;原以為硬臥 ...

最近同事為了300年一觀的日全食,特意安排去黃山頂參與這一盛事。看著發來的照片,知道她果然不虛此行,黃山這次給足了面子。我不禁回憶錄起今年2月去黃山時看到的截然不同的風景,那次真是風、雨、霧都碰到了,就是好像沒見過太陽。下面就是我的黃山行:

2月26日晚坐N418從上海出發。原以為這趟唯一的夕發朝至的車很難買到票,特地提早了一個多星期;原以為硬臥人多想休息得好些,買了軟臥。結果原以為的都錯了:上車後發現軟臥車廂只有下鋪有人,還沒睡滿,也就是說臨上車前買票都行,嗨,浪費了我5塊錢的訂票費,不過我很快忘了這點小錢,因為更讓我吃驚的是,第二天早上和列車員聊天時(車慢人少,列車員閑得很)發現,整個硬臥車廂才4個人!早知道該買硬臥了,這下損失90塊了:(追其根本原因就是:淡季,麼啥人上黃山。列車員還問我是否當天就返回,他們馬上就可以把晚上的返程票開給我。

車子晃晃蕩蕩了一晚,開開停停,包括在某些不知名小站停留達半小時以上,終於在27日上午10點鐘准點到達黃山站。向來只知道為了准點需要抓緊,這趟列車讓我明白了准點有時侯是要不斷停頓等候的。不過還算按我的計劃進行著。

火車站很小,出站穿過一個小小的空地(站前廣場?)就停著去湯口的中巴了——黃山站其實是坐落在過去的屯溪(現在改稱黃山市),離真正的黃山還有好幾十公裡呢,需要先坐中巴去湯口,然後從湯口轉景區專線車進去。因為一直下著雨,上中巴前被成功推銷了一件雨衣、一雙鞋套和一雙冰爪,一共15元。今年2月的雨天真夠多,居然下半個月沒停過,之前看了黃山網站上說山上甚至在下雪。中巴車沒有停留太久就出發了,車費15元,一個多小時把我放在新國線換乘中心外的馬路邊,在快到的時候發現路邊有無數大小賓館,看來想先在山下住一晚的話根本用不著預定。

在下車的邊上就是一家小超市,順便充實一下自己的背包(山上的東東貴啊,不過這個超市的物資不太豐富),過馬路走了一段上坡路的右邊就是新國線車站。上山車費13元,也可以步行進去,那樣還能在黃山的牌坊下面拍個照,但是這段路挺長的,車要開20多分鐘呢,也沒見什麼出色的風景。不巧的是正好開走了一輛新國線大巴,想到曾在網上看到新國線要人多了才會開車,我就有點心慌了,因為這時大廳了似乎只有我一個游客。還好,檢票的小MM告訴我,頂多等20分鐘,到時候哪怕只有我一人也會開車的。的確,20分鐘後大巴載著六、七個人上山了。

雲谷寺下車點到索道站還有段距離,不過這段路讓我看到了雨淞!遠觀似乎是一棵棵閃著銀光的樹,走進了才知道原來是樹枝上都被一層晶瑩剔透的冰包裹著,連樹稍滴下的雨水也結冰了,呵呵,這就是樹掛啊!雖然風雨中冷了些,不過我真有點熱血沸騰的感覺,一邊看一邊興高采烈地去買票,還一腳踩進個大水塘——鞋套就從這裡開始體現用處了。

今天趕上淡季末班車,門票120元,纜車65元,後天開始就是旺季價格了。淡季沒有排隊的概念,買票到上纜車5分鐘都不到。封閉式的車廂給拍照帶來了困難,雨霧蒙蒙的也拍不出啥,好好看吧。先是看到腳下略過了一片片松林,林間有條石階路,應該是徒步登山道吧,曲曲彎彎的,還是坐纜車兩點一直線來得爽(哈哈,此為懶人語錄,莫見笑了)。大約上升到一半多點的時候,風景陡然變了!可能是越過了雲霧的高度吧,視線一下子清晰了,我深吸了一口氣,只想到了之前曾見過的一句對黃山的描寫:上帝的盆景。那一座座秀麗的山峰以及山上姿態各異的樹木,隨著或濃或淡的霧氣時隱時現嶙峋的怪石,這就是放大的盆景!或者我比喻反了,應該說盆景的原型就在這裡,而且此景只應天上有,因為盛放盆景的是漫無邊際的雲。贊嘆間,纜車已到站,奇怪的是,下車後我就再沒有見過這樣的風景了,可能是視角關系吧,在纜車上基本以俯視為主,後來都是平視和仰視了。

雨繼續淅淅瀝瀝地下,山上的氣溫倒不低,沒有下雪,小小的失望,一是沒看上雪景,二是冰爪白買了,石板地只有水沒有冰一點也不滑。有點小風,為了拍照方便還是打著傘。賓館選在北海,於是先游覽始信峰。這裡以看黃山松為主,十大名松中的連理、豎琴就在路旁,豎琴松的造型尤其特別,因此盡管下著雨和它的人不在少數。探海松是在一導游的指點下才看到了,長在山崖的一側,也有點像照片上的迎客松,後來發現黃山松大概是因多長在崖壁,所以基本上都是矮矮地斜著身子只長一側。根據網友弓略指點,從岔路(就是和北海反向的那條路)走到小夢幻。路的盡頭在一處懸崖絕壁上,遠望是一座座直立的山峰,往下是雲霧繚繞的深谷,美!停留一會兒,原路返回。

一路上看了石筍峰,那麼粗壯的筍應該長大了是茅竹吧,哈哈。而後面攀登了兩座小山頭,搞笑的是每當我爬上一座山就有人說另一座是始信峰,於是兩座小峰都上了(其間有座小橋邊還有接引松),好在不怎麼費力氣,但是最後有個導游和我說其實這一片都是始信峰?!我的結論是:我上過始信峰了,但具體在哪兒,我也不知道:P呵呵,說真的是否到此一游不重要,關鍵這裡的風景相當不錯,雖然下著雨還有些霧,但更添了一份仙氣,黃山名不虛傳啊。

這時候天色更陰暗了,二點半剛過就像傍晚,衣服也被淋個半濕,於是離開始信峰往北海賓館方向過去。途中看到了黑虎松,體形比較大,黑虎松之名有兩種說法,一是說其形如草書的虎字,且松針密實色如墨綠;二是傳說有人從遠處看曾誤以為是一黑虎臥道。外形我是沒看出門道來,不過這棵松樹確實屬於長得很敦實的那種。過了黑虎松不遠就望見了北海賓館了。先別急著進賓館喲,向右看,那一片迷蒙中是黃山的標志性景觀:夢筆生花。我覺得此景最絕的就是筆尖上的那棵樹了,可謂點睛之處。在觀景台流連良久,始終只得見此神來之筆,後面的群峰在迷霧中僅有隱隱約約的輪廓。

進賓館報上名字和攜程,很快就辦好入住手續,順便問了下前台當天的房價是560元,不錯,攜程幫我省了130。當然這也是淡季價,從三月份起房價就開始上去了,夏季更達到了七、八百直至上千。房間在2樓,真夠精致迷你的,把傘撐開後似乎就不留什麼空間了,尤其是淋浴房,基本也就勉強讓一個不太胖的人在裡面可以轉個圈吧。自己出游還從來沒住過這麼貴的賓館呢,也從沒住過這麼小的房間,安慰一下自己:好歹人家連衝洗馬桶都是用山泉水的。迅速整理了下包包,同時還衝了杯麥片暖和暖和,又消滅了一部分食品補充能量,就輕裝出發了。

出門又到夢筆生花的觀景台看看,這回倒好,連筆都看不見了。轉向去清涼台、獅子峰一線。在清涼台附近有麒麟松,途中還有條岔道通向松谷庵的。爬上高處去看猴子觀海,不過今天只有海,猴子下去潛水了,高處不勝寒啊,風快把人吹走了,趕緊下明天再來。從另一條小路下,經過獅林大酒店,原來和北海賓館僅幾步之遙。

看看地圖,西海離這裡也不太遠,現在4點還沒到,時間充裕啊。到西海的路上又見不少有名字的黃山松,什麼團結松、大王松等等,各位不要以為我光看松不看景,實在是人在霧中行只有近處的松樹可看,要麼就剩下台階了。好在路程不長,看到西海飯店、排雲樓賓館(正在維修),過了個岔路口,然後就是西海大峽谷的入口—排雲亭了。大峽谷處於冬季封閉期,只能看入口附近的一小段。這時正好來了一陣風,雲霧被吹淡了不少,雄奇的峽谷一下子就展現在眼前了,最醒目的就是仙人曬靴了,我覺得這很像廬山的龍首崖。走到崖邊靠著扶手向下望,怪石奇峰林立崢嶸,山谷深不見底,腳有些軟哦。幾分鐘後,雲霧又聚攏起來,景色慢慢模糊了,略等一陣,覺得老天不打算再吹風了,於是准備返回。

回到剛才的岔路口,一看是通往飛來石、光明頂的,衝動之下我做了個錯誤的決定,選擇了這條遠路繞道返回,沒想到這條路比地圖標識得要遠很多,而且上上下下比較辛苦。先經過回音壁,暗色的山壁未見特別,隨便喊了兩聲也沒聽出回音,誰知這時忽然半空一聲驚天響雷,真有地動山搖的震撼,把我和幾個游客嚇得仍了傘就往下跑,幾秒鐘後大家反應過來才意識到正是因為回音壁才使得雷聲異常地威力驚人,紛紛上去撿了傘,各自散去。

回音壁後是一段寂寞的山路,天色暗下來了,加上霧汽濃重,我只是低頭走路。在一個亭子處轉彎時,黃山的又一經典景觀出現了:飛來石。不用任何人或文字介紹,這塊石頭太熟悉了,我興奮地加快腳步,走到飛來石下。原來石頭好大啊,到它身邊還要費一番周折,所幸現在只有兩三個游客,人多時這裡還蠻危險的。下意識地輕輕推了推飛來石,自然是紋絲不動,不由得想起紅樓夢的補天遺石,這真的是女媧留下的嗎?憑欄四顧,沒見到傳說中的萬丈深淵,因為山谷裡只有霧,不過這樣倒有一種踩在虛空上的異樣感受。

下了飛來石後,一路趕往光明頂,途中也有幾處不錯的觀景點,可惜越來越暗的天色讓我加快了腳步,不再處處停留了。終於在6點鐘踏上光明頂!光明頂上現在也不太光明了,除了勉強能看清那塊標志高度的小石碑外,也就只能看看周圍的樹木和透著燈光的小賣部。這裡有三條道,一是我從飛來石過來的,二是其右通往前山的道,三就是左側往北海的路,認准方向繼續趕路。路很寬敞平坦,而且下坡為主,就是沒有路燈也看不到風景,借著手機微弱的燈光,終於走回了北海,當看到星星點點的黃色路燈時,我知道賓館就在前方了。

回到房間休息、晚飯,這次除了水之外所有的食品都是從山下帶上來的,還好只住一晚需要的不算太多。半天走下來也夠累的,很早就拾掇停當,我要養精蓄銳了,明天還有更多挑戰呢。順便提一下北海的條件:衛生間雖小,熱水卻很充足;房間小但對於我一個人來說足夠了;空調不太足,被子超級好,尤其是把一條墊在下面一條蓋在身上,睡得太舒服了。

第二天一大早,沒鬧鐘我就很激動得醒了,不過外面嘩嘩的雨聲讓我有些郁悶,雖然不抱著看日出的希望,但是下雨天的能見度差又不方便。郁悶歸郁悶,我還是很干脆的起床了,早飯沒吃就跑出去了。

雨比昨天還大,但是能見度還不錯,是不是因為霧都變成雨了呢?不多考慮了,我直接奔清涼台而去。激動ing……昨天不知道原來如畫的美景是這樣的:群峰環繞在清涼台前,淡淡的薄雲飄浮其間。這裡是我上山以來第一次看到如此“完整”的景色,嘻嘻,真是早起的驢子有景看,幾分鐘後這裡又被霧汽籠罩起來了。繼續往上,我的下一目標是猴子觀海。途徑昨天見到的麒麟松,原來這裡也是有“背景畫”的。一路上也顧不得走路不看景看景不走路了,東張西望地到達猴子觀海。終於看到石猴了,今天它還確實是在看海,而且都快被海淹沒了,好小的猴子啊,有點像縮小版的飛來石。這個地方視野非常開闊,就是風大雨大,沒站多久就擋不住了,下撤返回賓館。回去途中深切體會到,風雨天裡在黃山上看風景一定要抓緊,前後沒隔多長時間,來時一路風景相伴回時卻啥也沒了。

回到房間裡,把帶來的物資大部分消滅掉,因為後面要背包走長途了,盡量輕裝上陣吧。然後研究了下地圖,決定還是把昨天傍晚走的路線重復一遍,一是想再深入些西海大峽谷,二也是想去看看白天的飛來石。9點退房,再次出發。

先是到排雲亭,誰知這裡的霧比昨晚還厲害,連靴子都幾乎看不見了,可人氣卻是旺了不少,就聽導游不停地在和游客說“這裡如果天好時能看見……不過現在因為霧所以看不見”,我暗自慶幸昨天沒白來。從排雲亭還可以走一小段大峽谷的棧道,今天就是來補上這一段的。棧道設計得非常巧妙,依著山勢曲折起伏,這裡的松樹雖然不高大但是造型都很奇特,盡管因霧而看不遠,但依然發現山體非常險峻像是被刀劈斧削過的。十幾分鐘就走到被鎖住的入口了,短短的這段更讓我對大峽谷充滿向往,下回一定要挑個好天氣再上黃山走走全程。

時斷時續的雨加上大霧,使得從西海到飛來石再到光明頂幾乎乏善可陳,除了偶爾風來時略見風光,剛剛興奮起來一切卻又轉瞬即逝。悶頭走路,於11點半二次登上光明頂。今天的光明頂確如其名:又光又明,明——正午時分當然比昨晚亮很多,看氣像局的圓球頂是相當的清楚, 光——四周真沒啥,就是紅樓夢裡的那句“白茫茫一片真干淨”。等了十分鐘,順便把包裡的食品全部消滅掉,估計這裡的光明還會持續很長時間,決定去前山了。

從光明頂到天海基本是下坡路,很省力。路過白雲賓館時看到人山人海,一下子真不適應呢,才想到今天是周六。繼續走到螯魚峰,沒走升官發財的路,從一線天那兒下的。走下來覺得一線天倒還可以,就是窄了點(因為我背了個大包),但是螯魚峰到一線天途中要經過一段山頂感覺有點怕怕,危險還不至於,就是兩側都是深谷需要小小挑戰一下心理承受能力,這時反而要感謝一下不太好的能見度了。

一點半左右到達百步雲梯,看到守天梯的龜蛇二仙,龜可真像,蛇就需要大家發揮想像力了。忽然發現眼前的蓮花峰變得非常清晰,再看遠處的螯魚峰也一下子出現了,連螯魚前面的幾顆“田螺”都很清楚,細看那一條彩色飄動的線是走在山道上的游客。好多旅游團都聚集過來了,導游們抓緊這霧散的時分不停地解說,天梯口立刻變得人聲鼎沸。最激動人心的時刻到了!就聽某導大叫:“快看,快看!”雲海出現了!剛才消散的漫天雲霧原來都聚集在群山的山頭之下,隨風翻滾,而那麼多山峰就仿佛是飄在其上的。雲海把我今天的失望一掃而空,此前下了那麼大的霧原來是黃山正在准備這場視覺盛宴。我用相機拍了幾張,卻發現因為陰天所以效果不是很好,那就好好欣賞吧。雲海真是瞬息萬變,而那些山峰也似乎因靈動的雲而仿佛活躍了起來,忽而又聯想到中國畫,一直以為我們的國畫是寫意的,今天我卻覺得歷代的中國山水畫家都是寫實的,他們在繪畫是心中一定想著這樣詭異多姿的風景。

蓮花峰前的雲海大約只持續了一刻鐘就結束了,我戀戀不舍地繼續我的下山旅程,但是心情愉快,哈哈,這門票和房費出得太值了。走到玉屏樓的路程比較長,所幸雨小了,霧也淡了,因此這一路是美景相伴,看著纏繞在山間的浮雲發覺原來我一上午實際就是在雲裡面走,當雲在人周圍時我們看到的是霧,沉下去的雲或者說是霧如果堆積在一起是否就成為雲海了?

差不多3點到了玉屏樓。玉屏峰據說是要在結冰的情況下才顯現出其冰清玉潔之姿,溫度太高,我只看到此峰很普通的本來面目。不過在玉屏樓前的空地上看松鼠跳天都很形像。天都這次來不及去了,遠觀覺得那是座很孤傲的山峰,呵呵,總的來說覺得黃山的山峰都是遠看很美,走在邊上就沒啥感覺了。玉屏樓是前山索道的終點,也是徒步登山道的終點,這裡不可避免地聚集了大量游客,冬天還只是淡季,估計夏季要摩肩接踵了。

來玉屏樓的一大重要目的自然是赫赫有名的迎客松了。只要看一下前面用於維持秩序的欄杆長度,就知道這算得上中國最有名的樹了。現在,淡季的優勢體現了,只有欄杆沒有人,盡可從容拍照。迎客松邊就是下山的道了,帶著崇敬的心情詢問了幾位徒步登山者,得到的登山時間從3小時到6小時,看來和各人體力差異有很大關系。看看離纜車結束時間尚早,我又沿著小道往下走到蓬萊三島附近,這裡居然也有雨淞出現,在山頂上卻一直沒見到,奇怪。望著向下不斷延伸的山路,我還是很有自知之明地返回選擇纜車下山。

再次路過玉屏樓時,壯觀的雲海又出現了,而且這次因為天開始放晴,可見的群山更多了,雲海在藍色天空的襯托下也更顯風采。我貪婪地看了很久,幾乎就打算在玉屏樓再住一晚了,來碰碰明早看日出的運氣。終於還是理智地說服自己:美景可遇不可求,此行一路是漸入佳境,而高潮篇章在臨結束時出現,夫復何求。幾乎是一步三回頭地走向索道站,我想在下一次來黃山之前我記憶中將始終是雲海的輝煌場景。

索道站前看到了又一黃山名松:蒲團松,另外在快到玉屏樓的時候還有“頂替”的送客松。還像昨天上來時那樣,纜車隨到隨乘,今天還是淡季票價的最後一天。索道用了十多分鐘就把我送到山下,這次不像上山時那麼幸運了,什麼景色也沒看到,因為我就在雲海裡面。

現在下山的人很少,因此大巴不開,坐的是新國線的轎車,價格一樣。司機真好,聽說我要當晚趕回屯溪,很積極地幫我追上了末班中巴車。回到屯溪火車站七點還不到,馬上去買票。回上海有兩班合適的火車,但是其中一班是鷹潭始發的,票已售完,我買的是N420黃山始發車,硬臥下175元。火車要晚上9點三刻開,正好利用這段時間去一下屯溪老街。

12路公交從火車站過去,老街是隱藏在一大片現代建築裡面的,需要詢問一下路人。許是淡季的原因,老街也不太熱鬧,其實這裡已經變成一條仿古商業街了,不是很有意思。第一樓就在街口,進去隨便點了干煎毛豆腐和績溪炒米粉,主要想歇個腳加填飽肚子。第一樓的其他菜我不清楚,不過這兩道還是建議大家以後別點了:干煎毛豆腐應該算當地特色吧,遠沒有我家門口小攤的臭豆腐好吃,也不如去年我在宏村老太太那兒吃到的好;績溪炒米粉太出乎意料了,我以為是米線粉絲之類的,誰知是加了點肉末的鹹味炒麥粉,整個一大盆面糊糊,我只干掉了一半就撐著了。

歇夠了,仍舊12路返回火車站。列車准時出發,這次硬臥上的人比來時多些,可是下鋪還是沒滿。車子依舊是走走停停,在次日的十點三刻准時到達上海。


精選遊記: 黃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