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寫完上一篇後就不想再寫了,但是近來很多網友電話或發郵件向我咨詢關於陽朔旅游的問題,其中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一是漂流,二是騎車。關於漂流,在網上的介紹很多,我在之前的隨筆中也有過表述,沒必要重復了。但是關於騎自行車游覽的介紹卻不多,而且中間還有一些是錯誤的,所以還是想寫一些出來給驢友們提供一些參考。
7月15日我租了一輛自行車(10元的那種,還不是山地車),花了一整天的時間走了很多的路。我覺得我選擇的路線還是有山有水,風景如畫,還是很有特色的。
早晨,我一個人騎車先到瘦子米粉店吃早餐。然後從陽朔縣城向南,到環島直行,沿著十裡畫廊一路到月亮山,全程大約9公裡,騎行1小時左右。中途先是經過圖騰古道,然後是蝴蝶泉,大約在6公裡的地方路過工農橋,有小漓江之稱的遇龍河蜿蜒向東流去,注入漓江。向東望就是駱駝過江,從工農橋沿河邊小路向西,岸邊有一小別墅,極具詩意。回到大路前行不遠路東是鑒山寺,門票20元,路西就到了大榕樹公園,門票18元。再騎大約2公裡就到月亮山公園了,門票9元。月亮山不必上山,但要從路東“菩薩岩”售票處(不用買票)的小路騎進去,沿著月亮村中那條著名的“賞月路”看月亮山,隨著路線的變化,眼前的明月由盈變虧,又由虧轉盈。上述這些景點是否要進去,驢友們見仁見智,各取所需,反正我對這些為了旅游而刻意開發的人文景觀沒有太大興趣。過了月亮山大約300米,有一條向西去的公路,沿著公路繞過月亮山,就到了金寶河的一個漂流點,沒必要下水乘筏漂流,但在這裡觀看四周景色又別有一番味道。再向前是青龍橋,過了青龍橋騎行大約6公裡就到了龍潭古村,一大片灰牆黑瓦的古式建築很有特色,值得一看。就是村口收進村費的小攤有點剎風景,讓人感覺在這麼古樸的地方,還是免不了沾染上了銅臭的味道。從龍潭古村出來往回走大約2公裡,有一條向北而去、直向遠處山中的小土路。查了一下手中的手繪地圖,這應該是一條驢友背包徒步游覽的路徑。我不信邪,沿著這條路一路往山裡騎行。越往前走,路況越差,不僅是上下坡路很多,而且偶爾泥濘,偶爾眾多的石子讓你不得不擔心會不會把車胎扎破。其中有多段道路你是不得不下車推行的。
走著走著,前方的山口處露出一條縫。騎進去後,發現四周被青山完全包圍了。而高山的中間赫然出現了一片農田,稻谷已經抽穗灌漿,綠中泛黃的色彩與四周青黛色的高山和諧地構成了一幅美麗的農家風光畫。農田遠處緊靠山腳處有幾間瓦房,用照相機的長焦拉近,可以看到一兩個人在房前的空地上忙碌。這個小村對外只有這麼一條騎自行車都很費勁的小路,汽車根本沒有辦法進入。青山、綠水、黃田,再加上清新中帶有一絲牛糞味道的空氣,這絕對是一個真正的,未經任何人工雕琢的世外桃源。
從這個小村往前騎了20分鐘,路邊有一間二層的小樓,樓前有一位大嫂在洗衣服。按照地圖的指引,再往前就該是遇龍河了。從龍潭古村出來後,一路上遇到的人總共就三四個,而且沒有一個是游客,前面的路是否與地圖相符,我心裡一點底都沒有。所以我還是問了一下洗衣服的大嫂,前面離遇龍河還有多遠。大嫂抬頭看了我一眼,回答說前面馬上就到。我說了聲謝謝然後就繼續往前騎。那位大嫂在後面叫了我一聲,我停下後那位大嫂追上來對我說前面到河邊就沒路了,徒步的游客可以從附近的堤壩上走過去,騎自行車就麻煩了。我問她是不是只能沿原路騎回到月亮山去,她說可以用竹筏把我擺渡到遇龍河對面。我問她擺渡需要多少錢,她說10元,我還價到5元,她同意了。我們一起走到了遇龍河邊後,我一摸兜,沒有零錢了,只有兩塊三角錢,再有的就是五十元一張的。我問那位大嫂是否找得開,她說沒有錢找。我確實有點不好意思花兩塊三讓人家幫我擺渡過去,但最後那位大嫂想了一下,還是同意擺渡我過去。
我扛著自行車穿過田埂來到岸邊,大嫂從岸上將一只破舊的竹筏推進水中,然後接過我手中的自行車,將其放倒在竹筏上。這是一只很破舊、簡陋的竹筏,只是將八根毛竹並排綁在一起,沒有座椅,沒有支架。我上了筏子坐在後端,大嫂撐著竹篙逆流向上游的對岸劃去。這時已經有很多游客在遇龍河上漂流了,他們看到居然有驢友坐在這麼簡陋的竹筏上,感覺很新奇,紛紛拿起相機並跟我打著招呼。我們這只簡陋的竹筏在眾多架著漂亮陽傘,放著舒適的竹椅的,專供驢友漂流的筏子中,顯得非常另類。當然,特別就是一種美。
大約花了一刻鐘,我們擺渡到了對岸。上岸後我想起我的包裡還有一瓶沒有打開過的礦泉水,我拿出來對那位大嫂說,能不能拿這瓶水抵掉2元錢,大嫂說不必了,你自己留著喝吧。面對這位大嫂,我內心還真有點愧疚和不安。
上岸後邊上就是公路,後面的路就好騎多了,游客也多了。路邊的景色雖然也很美,但怎麼也覺得沒有河南邊山溝裡面恬靜、優美的田園風光那麼秀美,這也印證了一句話——人多了,再美的景色也沒有味道了!
之後,我向西一路經過朝陽碼頭、驥馬,按照地圖的指引,大約12點半回到了陽朔縣城。
吃完中午飯後,下午我又帶著老婆孩子一起騎車出游了一次。這次我們是先到東街,然後從陽朔大橋下的土路,過劉三姐歌圩,沿漓江而下,在田家河橋上遠眺書童山,走山路繞過書童山,沿江邊的山崖小路到一個小碼頭,可看到一段英文廣告:“Nice Place to Rest”。然後到留公村的三色潭,留公村有大路通往月亮山和大榕樹,約15公裡,最後沿十裡畫廊的公路返回。這條路線稍長也較難走,但比起我上午的路來說就太小兒科了。這一路上,游客不像十裡畫廊的公路上那麼多,而且美麗的漓江山水伴行一路。
騎自行車游覽陽朔風光確實是很值得的,但有兩個關鍵問題供驢友參考。一是一定要多問路,二是最好在買一份手繪旅游地圖的同時,買一份比例准確的陽朔縣的標准地圖,以便你准確地判斷道路的遠近。
很多手繪地圖上有關於騎行路線的介紹,驢友們在出門前可以仔細閱讀,並根據自己的時間、體力來進行選擇,我就不多做介紹了。
7月26日寫於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