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神奇之旅之-開羅博物館

作者: dianyi1206

導讀今天是埃及之行的最後一站——開羅博物館。大家可能很奇怪,為什麼我的游記要先從最後一站開始呢?看完之後你大概也會有和我同樣的感受,害怕時間會讓自己有一天淡忘今天在博物館裡的所見所感,迫不及待地希望用文字將時間停留的心情。 想到埃及,許多人就會想到金字塔,我也一樣。到達開羅後第一站去的就是金字塔。但是如果可能,我建議還是先來博物館看一看 ...

今天是埃及之行的最後一站——開羅博物館。大家可能很奇怪,為什麼我的游記要先從最後一站開始呢?看完之後你大概也會有和我同樣的感受,害怕時間會讓自己有一天淡忘今天在博物館裡的所見所感,迫不及待地希望用文字將時間停留的心情。

想到埃及,許多人就會想到金字塔,我也一樣。到達開羅後第一站去的就是金字塔。但是如果可能,我建議還是先來博物館看一看吧,這是古埃及文明乃至全歐洲文明、全世界文明的起點和家。從這裡出發再去探索古埃及文明,去欣賞古埃及人民留給世人的種種偉大的奇跡,可能視角會更全面和專業的。

開羅博物館坐落於開羅市中心,解放廣場上。今天我手捧《古埃及歷史》,身揣筆紙,從早上10點半進館,到晚上6點出館,總共7個多小時,其間沒有時間坐下休息,就這樣也才將博物館作了一個大概粗略的了解,如果是想將其完整細致的看完,不來個兩三次怕是不可能的了。

照例要經過嚴密的安全檢查才進入博物館前院,開羅博物館可能是埃及所有名勝警力排布最密集的地方了。也難怪,這裡可彙聚了古埃及的財富和現代埃及人的驕傲呢。

我面對的是一個雙層紅色建築,白色的拱形大門上是頭戴牛角太陽圓盤的伊西斯女神頭像,兩邊是兩位女神的立像,均頭戴假發和眼鏡蛇冠,面容聖潔威嚴。正對大門是一個小小的方形水池,左右各有一座小型的獅身人面像,守衛著這座文明的殿堂。前院是一個歐式的草坪式花園,面積不大,整齊地樹立著高大挺拔的椰棗樹,間或排列了些小型的法老立像、金字塔、石碑等。我想這些應該是復制品吧,把文物放在外面日曬雨淋就未免太暴殄天物了。總體來說開羅博物館屬於新古典主義建築,出自法國設計師米歇爾(Marcel Dourgnon)之手,始建於1900年,1902年正式落成開放。

開羅博物館的館藏量十分驚人,據說達到12萬件,能看到的也只是其中一部分,其中相當一部分展品體型巨大,是其他國家博物館中的埃及藏品所無法比擬的。開羅博物館與世界其他著名博物館相比有其特殊之處,專業性極強,建議大家要是有機會去游覽一定要事先做好充足的資料准備,至少要把古埃及神話和大致的歷史進程做一個了解,或者請位專業導游進行講解,否則只能是走馬觀花,浪費了如此寶貴的透視歷史和人類文明的機會。因為我本人非常喜歡埃及歷史,之前在國內就一直不放過任何了解古埃及文明知識的機會,也看過不少關於古埃及的探索節目,來埃及之前還特意購買了《古埃及歷史》一書(是國內目前唯一一部完整的、詳細的古埃及史專著),並一路閱讀。饒是如此,也深深地被其豐富、絢麗、雄偉的文化和藝術所震撼和感染,迷失其中。

一進入大廳,我直接走到右邊的一塊石碑前站住,這是古埃及文明探索的起點和裡程碑——《羅賽達石碑》,准確的說是其復制品,正品被盧浮博物館收藏。石碑於公元1798年拿破侖遠征埃及時由一位士兵發現,通體墨黑,上面刻寫了三種文字,從上到下依次為古埃及像形文字、世俗體文字(古埃及文書記錄用的簡寫文體,廣泛用於托勒密時代和羅馬統治時代)和古希腊文字。當時隨著拿破侖主持的埃及文物發掘工作的進展,大批刻有圖畫般的古埃及像形文字的古跡被發現,但無人可以解讀,並被認為這些文字就像中國漢字一樣屬於表像文字,對於習慣使用拼音文字的歐洲人來說這就是一個無法解開的迷。幸好當時還有人可以解讀古希腊文,所以對碑體的希腊文進行了翻譯,發現這是塊紀念托勒密五世於公元前196年登基加冕的頌德碑,但並未發現古埃及像形文字於其余兩種文字間有什麼對應之處,直到商博良的出現。他敏感地發現希腊文中反復出現托勒密的文字,而古埃及文字裡也反復出現用一組帶有渦旋符號的圖案,由此他大膽推斷這三種文字可能在內容是相同的,由此已消失近千年的古埃及文明的神秘面紗被層層揭開。研究表明,古埃及的像形文字也是表音文字,而不是原先認為的表像文字,經地中海的古腓尼基人傳到當時的美索不達米亞地區,通過和楔形文字的融合改造,最終發展為腓尼基字母,也就是拉丁拼音文字和古希腊文字的始祖,因此也是歐洲文明的發源地。但可惜的是,在埃及艷後克婁帕特拉七世執政期間一場大火焚毀了亞歷山大圖書館,大量記錄了古埃及文字的文書被毀,再加上後來諸多外來民族的入侵,古埃及文徹底消失了。

通過商博良的不懈努力以及後來的諸多語言學家和考古學家的長期研究,最終古埃及學得到長足的發展,並在今天為世人展示了一個基本完整的古埃及歷史脈絡。

開羅博物館的一樓大廳展品整體呈“回”字形,並且大型的展品都在一樓。大“口”按照古王國時代、新王國時代以及希腊羅馬時代進行排列,順時針方向將古埃及歷史進行了大致的梳理,而小“口”則主要是早王國時期的藏品。

我首先從內部的小“口”進行參觀。首先吸引我的一塊青色的石板,石板為盾形,正反兩面均有內容不同的雕刻,畫面非常精美,刻線流暢清晰,這就是著名的“那爾邁調色板”。這塊石板是早王國時期作品(約公元前2925~約前2575),已有5000年的歷史,屬於希拉康波利斯“大寶藏”中的最為珍貴的藝術珍品之一。那爾邁王被認為是蠍子王的直接繼承者,也被普遍認為是他最先統一了上下埃及。在調色板的正面,那爾邁王形像高大,頭戴上埃及白冠,身穿緊身衣和短褲,一手抓著俘虜的頭發,一手高舉權杖,做擊打狀。右上角一只老鷹腳抓一只彎勾,勾住一俘虜的鼻子,俘虜身上長著一簇紙莎草。紙莎草長於下埃及的尼羅河三角洲,普遍被作為下埃及的像征,所以從這一面的畫面可以看出應該是表現了那爾邁王出征下埃及的形像。反面圖畫分為上中下三欄,最上部是那爾邁王頭戴下埃及紅冠,在四位手持不同標志的盟邦旗幟的儀仗的引導下前往視察2排被斬首的10名敵人的屍首。中部是兩頭獅子,但有著細長的脖頸,脖頸交纏在一起,形成一個優美的“8”字。下部國王化為一頭強壯的公牛,將敵人踐踏在腳下,頂毀一座要塞的城牆。調色板兩面的上端都左右雕刻著牛頭人面女神頭像(有點像哈托爾女神),頭像之間是兩個像形文字,一個是尼羅河中的鯰魚(N’r),一個是錐子(mr),合起來念為“Nar-mer”(那爾邁)。這塊調色板明顯是一場勝利的紀念物,由於其中那爾邁王分別戴上了像征上、下埃及的白、紅兩冠,所以考古學家也將其作為那爾邁王最先實現埃及統一的重要證據。

在調色板的左邊是一個奴隸的跪像,公元前2690~2670年,也屬於早王國時期第3王朝作品。跪像用紅色花崗岩雕成,奴隸黑色短發(假發?)、紅褐色肌膚、白色短裙,右肩後刻有4個法老的名字(其中有3位為第二王朝法老,分別為Hetepsekhemuy亥特普賽海姆威、Raneb拉涅布、Ninetjer尼涅特捷爾),表示該奴隸為這四位法老服務過。這尊跪像也是目前已知最早的私人奴隸的像征。

瀏覽過早王國時期的展品後輝煌的古埃及文明之旅正式開始,那就是古王國和新王國時期。在大“口”的入口站立著著名的法老拉美西斯Ⅱ的立像。這位國王我個人認為非常的自戀和剛愎自負,在之前的阿斯旺、盧克索之旅中到處可以看到他的身影,甚至他會將前人的廟宇或建築拆掉以獲得足夠的石料。他是古埃及在位時間最長的法老,一直活到96歲,一生共有96名兒子和60名女兒,後宮佳麗那就無數了,大概有500多名。他生前野心勃勃,四處征討,但軍事上卻不是很成功,他在任期間埃及的版圖並沒有超過其前任的成就,但在他手上誕生了世界上第一個完整的和平條約,他與當時的赫梯國王哈圖什裡三世約定“永不敵對”,“永不侵入”對方的“領地”,並確立了軍事上相互支援的義務,最後還有神對違約者的威脅以及對守約者的加恩。赫梯國王哈圖什裡三世也先後將長女和次女嫁給了拉美西斯Ⅱ。在盧克索的大門上有關於這次和平條約的起因——卡疊什戰役的大型壁畫。但是請注意,這次戰役由拉美西斯挑起,但其實打了敗仗,被赫梯軍團團圍困後被部下救出,才擊退赫梯軍。但回國後拉美西斯仍對這次戰役以勝利者的身份進行了大肆的慶祝和誇耀。拉美西斯Ⅱ留給後人的最大財富是其在建築方面的成就。拉美西斯Ⅱ將王國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均用於大興土木上,雖然現在留給世人恢弘的神廟、高聳的方尖碑以及精美的壁畫,但是確實掏空了王國的財富,以致於在其之後新王國逐漸走向沒落。中國唐代的唐明皇以及清代的乾隆也是如此,帝國在其手中到達頂峰,但極盡奢華之後卻迅速走向崩潰。但更不幸的是大明宮已經完全消失,而圓明園也在乾隆死後60年被英法聯軍完全焚毀。

古王國時期是金字塔興建的高潮時期,博物館陳列的古王國展品也多出自GIZA和薩卡拉金字塔群及墓葬群。其中哈法拉法老的綠玉雕像、孟菲斯大祭司的木質雕像、書記官雕像以及Rahotep王子夫婦雕像和侏儒家庭雕像都非常值得一看。這些雕像均有4500多年的歷史。祭司的雕像是目前世界上最古老的木雕作品,用青銅勾畫眼線,白色大理石制作眼白、黑曜石作為眼珠。感謝埃及獨特的氣候吧,才能保留下如此完美的藝術作品,讓後人為4500年前手工藝人高超的工藝而汗顏與嘆服。侏儒家庭的雕像置於法老威嚴的雕像旁邊,但毫不遜色,作品溫馨自然,夫人親昵地摟著丈夫,兩個孩子承歡膝下。在第6王朝的《哈爾胡夫傳》中就記載了年少的珀辟二世迫不及待地要哈爾胡夫帶來他所獲得的“神舞的矮人”,即侏儒,“陛下期望看見這個矮子甚於礦產之國和蓬特的貢品!”,大概就相當於當時宮廷裡弄臣之類的角色吧。

在胡夫法老母親的墓葬展廳可以看到和胡夫大金字塔形成鮮明對比的只有7.6cm高的他本人的像牙雕。

再沿著回廊往前,都是一些小型的金字塔和獅身人面像,數目之多已經讓我有點審美疲勞了。由於希腊神話斯芬克斯的傳說讓我以前一直有認知上的誤差,其實埃及的獅身人面像與斯芬克斯一點關系都沒有,古埃及人用這個形像來表示法老同時具備智慧和勇猛的品質。

隨後就是埃及著名的女法老哈特索普蘇特的展廳了。這位女法老既是圖特摩斯1世之女,後嫁給同父異母的哥哥圖特摩斯2世而成為王後。她沒有兒子,之後在圖特摩斯3世年少即位時攝政,並最後稱王。由於她與圖特摩斯3世的關系極差,以致在她死後圖特摩斯3世重新掌管政權後將全國她所有紀念碑、神廟全部搗毀,所以現在能看到的哈特索普蘇特的展品比較少,並且多數是從她的墓葬品中發掘出的。展品中她的頭像做男性法老的打扮,同樣帶著法老頭巾和假胡子。由於古埃及也是一個男尊女卑的社會,她作為一個具備非凡政治手腕的女性也被迫在外表上做出如此打扮以減少人們對她執政的抵觸情緒。

從哈特索普蘇特女王的展廳開始便進入了新王國時期。古埃及藝術水平也同樣進入了最為絢爛奪目的時代。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小王子的蹲像,小王子在老鷹(荷魯斯神)的護佑下,手指放在口中吮吸,一副天真浪漫的樣子。對面就是Merytamun王後的頭像,頭戴眼鏡蛇花冠和假發,她是拉美西斯Ⅱ的女兒,後來也成為了拉美西斯Ⅱ法老的王後。

經過拉美西斯時代之後就是我在博物館中最喜歡、流連時間最長的展廳之一——Akhernaten埃赫納吞法老(新王國第18王朝第10王,公元前1379~前1362年),在古埃及學裡埃赫納吞法老及其所創造的阿瑪爾納文化(埃赫納吞法老所建的都城)都是特殊的研究課題,因為它實在是太過獨特,不僅是這位法老突然一反常態地推行一神教——太陽神阿吞,將自己的名字也由原來的阿蒙霍特普(“阿蒙滿意者”)改為了埃赫納吞(“阿吞的服侍者”),而且在他的執政時期藝術表現方面手法更為寫實與自然,湧現了很多表現自然和人們生活的作品。這種風格的改變在展品中體現得尤為突出。首先吸引我的是一副大型壁畫,據介紹這副壁畫是1891年在這位法老的一處宮殿的廢墟中發現的,當時把它留在了原地並在上方建了一個遮蔽物。1910年一些村民惡意地對其進行了破壞,損壞了大部分的壁畫,直到後來才被博物館陸續將殘片買回並進行了修補成為完整的展品。壁畫色彩艷麗,描繪了野鴨在紙莎草叢中撲飛的畫面,狗兒在追逐,水面上水波蕩漾,睡蓮葉漂浮其上,一派閑適的田園風光。

最典型的作品就是法老和王後在太陽神阿吞的照耀下,帶著王子和公主進行祭祀的浮雕。浮雕中從太陽輻射出很多條光線,每條光線末端是一只手,像征著阿吞神對法老全家的照拂。還有一個小雕像,表現的是法老將小公主抱於膝上親吻的形像。以及法老夫婦親密地互相用手扶腰的坐像。

著名的尼費爾泰利王後的胸像(現藏於柏林博物館)也是這個時期的代表作。所以阿瑪爾納文化表現得更多的是法老作為人而不是神的一面。

埃赫納吞法老時代的作品風格也影響了其後繼者圖坦哈蒙法老。在轟動一時的圖坦哈蒙陵墓的隨葬品中有一把金王座,椅背上描繪著圖坦哈蒙法老和王後同樣沐浴在太陽之手的撫慰下。

埃赫納吞法老在王位還沒坐穩的時候就激進的推行宗教改革,觸動了當時財富和政治勢力均非常雄厚的阿蒙神祭司們的利益,並最終失敗,他新建的城池阿瑪爾納也在他死後被廢棄並被認為是受詛咒的地方。我們有理由相信法老的改革思想是有其政治方面的考慮,為其打擊當時神廟祭司集團的勢力,更加集中權力和財富。但是他在藝術方面的成就也給古埃及文明注入了新鮮的血液,就像干燥嚴酷的沙漠上刮起一陣清新的風一樣。

仔細欣賞完埃赫納吞法老時代的作品後已經到了下午2點了,趕快來到二樓,參觀舉世聞名的圖坦哈蒙法老出土文物。

圖坦哈蒙法老其實不過是法老時代一個沒有什麼武功建樹的小法老,在位時間很短,年紀輕輕就死去了,經過對其木乃伊的分析,推測是死於暗殺。但是由於他的墓葬在拉美西斯六世的墓下面,所以一直沒有被盜墓者發現,而被非常完整的保留了下來。想想這樣一個小法老的墓葬品就填滿了博物館二層的大部分面積,如果是圖特摩斯三世、阿蒙霍特普三世以及拉美西斯二世這些著名法老的墓葬能夠保留下來那該有多麼壯觀啊。

圖坦哈蒙法老的墓葬品中最為有名的就是他的金面具、包金王座、四層長方形包金套棺、兩層人形包金套棺,三張包金的大床以及一大堆珍寶了。在珍寶展廳內我基本上是貼在了展櫃玻璃上將所有展品從頭到尾一個細小的地方都不放過地掃描了一遍,深深地為3000年前的人們完美的珠寶雕琢工藝、鑲嵌工藝以及設計和想像力折服。金面具和王座的精細程度無與倫比,就連法老的眼鏡蛇頭冠上蛇身的鱗片都刻畫得細致入微,不是親眼看到是無法體會的,要知道圖坦哈蒙統治時期中國也只是在商代啊。圖坦哈蒙法老的墓葬品是開羅博物館的鎮館之寶,尤其是金面具和王座,基本上是不外借展覽的,所以要想親眼看看只能親自跑一趟開羅了。如果是做珠寶設計的,我建議一定要來圖坦哈蒙的珍寶館看看,你在這裡可以看到這些藝術作品直至現在仍有巨大的影響力,毫不誇張的說裡面多數飾品的設計就是現代人佩戴也是十分時尚的呢。

在墓葬品中還可以看到3000年前的與現在完全一樣的折疊椅以及凳子,設計非常的人性化,在凳子的坐墊下還設計了弧形的保護,坐墊壞了人也不會陷進去,實在太不可思議了。在歐洲人還在茹毛飲血之時,在中國人還在席地而坐之時,古埃及人思想就已經發展到如此先進的程度實在讓人嘆為觀止。

但也由於古埃及的富饒,一直以來就不斷收到外來民族的垂涎和入侵,希克所斯人、利比亞人、波斯人、馬其頓人、希腊人、羅馬人、歐洲列強和阿拉伯人,古埃及文明隨著像形文字的消失而最終消亡。

博物館最後的參觀項目也是最為神秘的木乃伊展廳了。由於之前很多好萊塢關於木乃伊的電影賦予了木乃伊恐怖的渲染,去看之前我的心情也頗為忐忑。不過可能這一生也就這一次機會,一咬牙就掏了20美元(實際是100埃及鎊,但當時手上只剩美元了,只好這麼辦,也沒找錢給我,郁悶)買票進去了。現在是旅游旺季,博物館從門票到木乃伊展室的價格都往上提了很多,平時好像只要60埃及鎊的樣子。木乃伊展室分兩個房間,共陳列著16位法老的木乃伊。在第一展室多數是新王國時期18~19王朝的法老,包括哈特索普蘇特女王、圖特摩斯一世至四世、阿蒙霍特普一世(入葬時環繞鮮花)、阿蒙霍特普二世、拉美西斯二世、Merenptah美楞普塔(拉美西斯二世的第13子)以及第二中間期的Seqenenre Taa二世(頭蓋骨前部有缺口,左手扭曲,顯示其有過非常嚴重的外傷,可能是在抗擊外來入侵者保衛埃及時受的),另外還有一位公主和一位哈特索普蘇特女王侍女的木乃伊。其中圖特摩斯一世的木乃伊因為雙手沒有在胸前交叉,不是法老入葬時的標准姿勢,也有人認為這不是法老的木乃伊。第二展室也有大概4具木乃伊,因為沒有他們的介紹所以我也沒有做記錄了。法老們面容安詳、口微微張開,全身纏繞白色亞麻布,頭發和牙齒也保存得十分完好,膚色變得黝黑而干瘦,就像睡著了一樣,一點也不恐怖。我個人覺得比馬王堆女屍蒼白而有點浮腫要好看多了。古埃及人希望法老能夠復活而想盡了辦法將遺體制作成木乃伊,這其間傾注了他們對法老這一人間之神的崇敬和愛,他們為法老木乃伊帶上各種伊西斯神和聖甲蟲的守護符,希望能保佑法老安靜的睡眠不被打擾,然而人們的貪婪卻不會被這些聖物嚇退,盜墓者的行為不知破壞了多少法老的木乃伊,以致後來僧侶們不得不把法老們集中在一個密室中,但也只保留下現在這幾具而已,不禁讓人唏噓不已。

如果你認為法老的木乃伊還是有點無法接受,又想見識一下古埃及人非凡的防腐技術的話,可以到旁邊的動物木乃伊室進行參觀,是免費的。裡面陳列著狗、猴、羊、魚、鱷魚等動物的木乃伊,尤其是兩具尼羅鱷的木乃伊。尼羅鱷是世界上最大的鱷魚種類之一,古埃及人畏懼它們,並在很多地方都建有鱷魚神廟進行祭祀,尊為凶神。法尤姆地區地方神就是鱷魚神索貝克,也就是“憤怒者”,像征法老的力量。它們在活著的時候被尊為神,人們用面包、牛奶、肉和家禽來喂養它們,所以這兩條鱷魚非常健壯,被制成木乃伊後,身長也超過了6米。隔著玻璃看著仍能感受到濃重的殺氣和血腥味,讓人不寒而栗。

在博物館的二樓有很多一間一間隔開的展室,裡面琳琅滿目地陳列著小型隨葬品,很大一部分是被稱為“Shawabtis”的陶俑。“Shawabtis”意思是“回答者”,法老在死後可以吩咐它們為他做任何事情。最早出現於中王國時期,當時一個墓室裡只有一個Shawabtis,後來人們怕法老不夠人伺候,到新王國時期就增加到了401個。

另外還有與中國秦佣戰車形式不同的法老戰車,以及兩隊士兵的陶俑。其中一隊是持盾牌和長矛的方隊,另一組是持弓箭的方隊,但奇怪的是士兵並不是握在弓的中部而是端部。

一看時間已經快到6點了,閉館時間是6點半。此時游客已經不多了,越發顯得空曠。正准備離開的時候無意中發現了一個房間,裡面都是一些紙莎草文書,走近一看居然是有名的《The Book of The Dead》——亡靈書。這是要了解古埃及人對於復活和往生信仰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是古埃及文明的中心思想。裡面講述了冥界之神奧利西斯用天平和羽毛(像征公理和正義)來稱量人心的重量,如果心髒的重量比羽毛更重說明此人生前做過罪惡的事情,將要受到懲罰而不能往生。亡靈書裡還列舉了法老死後到往生復活之間將會遇到的種種艱難險阻和化解的方法,以引導法老最終復活。亡靈書不僅是給法老使用,普通百姓也可以花錢從僧侶手中購買,這也是神廟獲取財富的一種手段。

走出博物館大門的時候已經是夜幕降臨,明月高掛了。這一天仿佛做了一次時空之旅,走過了5000年的歲月。除了感嘆古埃及文明的恢弘氣勢,也欽佩古埃及人民非凡的創造力,更為古埃及文明、瑪雅文明、美索不達米亞文明被外來文明替代而黯然,不禁慶幸中華文明歷盡5000年依然延續著。這一日之旅讓我變得更加謙虛,更加讓我感受到保護自己民族文明財產的重要。中華民族要想一直延續到下個千年,就要保護自己的文字、自己的習俗、自己的環境,又要靈活的改變策略以適應外部環境的變化。願中華民族永遠屹立不倒!

2009.2.2於開羅


精選遊記: 開羅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