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說山西好地方(一):大同篇

作者: llx910

導讀D1: 中午抵達廣州白雲機場,原定12點45分的飛機,如順利登機,可在下午4點30分左右到達大同,無奈被告知當天有軍事演習,飛機延誤(不知是否機場慣用的借口),一直到下午3點半左右才起飛,到達大同機場,已經是晚上7點多了。乘機場大巴30分鐘後來到大同市區,趙大媽與家人開車來接,(出游前在攜程網看到驢友推薦,提前聯系的,在此也順帶對推薦人表示感謝。) ...

D1:

中午抵達廣州白雲機場,原定12點45分的飛機,如順利登機,可在下午4點30分左右到達大同,無奈被告知當天有軍事演習,飛機延誤(不知是否機場慣用的借口),一直到下午3點半左右才起飛,到達大同機場,已經是晚上7點多了。乘機場大巴30分鐘後來到大同市區,趙大媽與家人開車來接,(出游前在攜程網看到驢友推薦,提前聯系的,在此也順帶對推薦人表示感謝。)入住她們的家庭旅館(其實是她兒子的結婚新房,兩房一廳的套間,挺溫馨的)。

放下行裝,安頓下來後,立即外出找東西“醫肚”。經趙大媽的熱情介紹,我找到了在當地頗有名氣的柴氏刀削面館,吃後感覺地道實在,名不虛傳。

時值初冬,從20度以上的南方來到零下2度的大同,也不特別感到寒冷,尤其晚上,可能有暖氣供應或者雙層玻璃窗阻擋寒氣的緣故,睡得挺香的。

D2:

一大早,由趙大媽的兒子和兒媳婦做司機、導游,陪我出游。正式啟程前,再回到昨晚面館旁邊的一間飲食店,吃了一籠包子,味道好極了(昨晚看著眼饞,因為吃面太飽,庫容有限,所以留待今早來“攻略”)。

聽說日出映懸空的效果更好,所以我選擇首先前往懸空寺。沿路密密的高而挺直的小白楊讓我大開眼界,連聲稱道。(不知車上的兩位會否笑我少見多怪?)進入恆山地界,接近懸空寺時,在朝陽的斜照下,右邊的光禿黃土山石反射著金光,也是一道美麗的高原風景線。

車行一個小時,來到懸空寺。在初冬陽光的沐浴下,已經一千五百多歲的懸空寺靠倚著恆山危崖,懸空而立,仿佛向來客們訴說它的滄桑故事,讓人不禁油生一份敬意。

從懸空寺下來,鬧了一個小笑話:看到遠處山腳溪流處的一條條白影,竟然詢問,這是泡沫嗎?趙大媽兒媳婦娜娜聽後忍俊不禁說,這是雪啊!原來這裡前兩天下了雪,現在結冰了。

懸空寺下來,正准備前往應縣木塔,在停車場有一個小插曲:司機正與兩位男游客交談著,一打聽方知道,原來這兩位是來自廣西桂林的驢友,由於沒有包車,而且懸空寺又沒有直達應縣和雲岡石窟的車(其實不僅這裡,山西的旅游交通極不便利),想坐我們的“順風車”,司機在與他談價錢的同時,也不敢先答應,說車已外包,要征得我的同意(果然有晉商的遺風,誠信不欺客)。同為驢友,守望相助,何況多兩個旅伴同行交流晉游體會,何樂不為呢?我爽快答應了。(後面發生的事驗證了“好心有好報”的古訓)

大約一個半小時,我們來到了應縣木塔。

應縣木塔建於遼清寧二年(公元1056年),全名為應縣佛宮寺釋迦塔,位於山西省應縣城內的佛宮寺院內。是世界上現存唯一最古老最高大的純木結構建築,在建築技藝上與法國艾非爾鐵塔、意大利比薩斜塔齊名,被世人稱為“世界三大奇塔”。據說木塔曾經歷過十多次較強的地震,安然無恙。置身塔中,不禁為先人的靈巧智慧而嘆服;登上塔樓,還可以眺望整個應縣景貌。

游完木塔立即驅車前往雲岡石窟。到達後,才想起為了趕路,連午餐都忘記吃了,於是准備進石窟游覽前,在門口的一些小食店找些東西來填肚子。導游娜娜知道後,連忙帶著我一起去到其中的幾家小食店轉悠,用大同話問價錢,待我選定後跟老板確認價錢才離開(我吃了一碗五元的面,其實隨便吃吃,最多也就十塊錢左右,遇到如此負責的導游,好感動哦!)

距今已有1500多年歷史的雲岡石窟是中國三大石窟群之一,也是世界聞名的藝術寶庫。看著一尊尊的石佛造像,心中肅然起敬,一份寧靜與淡然也隨之而來。不過,面對這些殘缺而布滿塵垢的諸佛,更多的感受是震撼與唏噓:自然的風化侵蝕、人為的戰亂紛爭,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從雲岡石窟出來,又驅車回到大同市區,已近下午5點鐘。司機和導游把我送到大西街華嚴寺門前,一天的包車游就算結束了。(又有一個小插曲凸顯晉人的誠信本色:說好一天包車300元,司機卻主動說只收250元,原因是他在恆山懸空寺往應縣木塔的途中多捎了兩個客人,感覺不好意思。當然,我還是足額支付了包車導游費,人在旅途,守望相助,何況我也沒有因此而遭到損失。)

華嚴寺位於大同市中心的大西街,是依據佛教的七大宗之一——華嚴宗的經典《華嚴經》而修建的,分上寺和下寺,因為上華嚴寺正在重修,所以只能進入下華嚴寺游覽。下華嚴寺坐落於上寺的東南側,以遼代建築薄伽教藏殿為主,大同博物館就設在下華嚴寺。寺內的建築、塑像、壁畫、壁藏、藻井等,都是我國遼代藝術的典範。聽說寺內的天宮樓閣,還被我國著名的建築學家梁思成稱為“海內孤品”,不過我這個外行人是不能細品個中藝術造詣的。

整個下華嚴寺極為安靜、冷清,正殿內有鐵欄,只能遠看而無法近觀。殿內諸佛仙塑像布滿塵垢、蜘網,彩繪早已失去光澤而部分肢體逐漸殘缺、剝落,盡管如此,人們還是能夠從諸佛仙的眼神與形態中,領略到他們昔日的威嚴、風采。站在小華嚴寺的圍牆邊,可以清楚地看到不遠處正在火熱重建中的上華嚴寺,相信不久,一座莊嚴氣派,甚至是金碧輝煌的千年古寺將在這裡重生。但是,作為後來人,我們需要的是現代而氣派的上華嚴寺,還是見證了近千年歲月滄桑的破舊的下華嚴寺呢?

從小華嚴寺出來,往南走約5分鐘,來到了位於大同市區東街路南的另一個景點:九龍壁。九龍壁建於明代洪武末年,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三代王朱桂府前的照壁。個人認為只是一塊昔日王府的舊壁,可觀性不強,我因為自由行,反正閑著也是閑著,如果趕時間的,可以不去。

事先讓趙大媽預購的往介休的2463次火車票要到晚上11點才開車,吃過晚餐後,我向幾位年青人打聽,找到一間大型商場(好像叫東方廣場)樓上的大網吧,包了一個廂座上網,一來打發無聊的時間,二來可以放下行囊休息一下。

晚上11點登上火車駛離大同,大同一日游完美結束。


精選遊記: 大同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