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山就有犛牛有村子就有寺廟有埡口就有經幡有路就有陸地巡洋艦——司機老王語在上篇游記的末尾曾說,希望下次見面的時候是在西部;我很清楚自己是個言出必行的人,所以僅在5個月之後,就一下子跑到了5000km之外
說起來很是有趣,那些在古代只有發配充軍才會去到的地方,卻為現代人趨之若鶩;追求自由是人的天性,一次次的旅行,何嘗不是一次次的放風、甚至是越獄
然而很多人都會發現,就算逃出5000km或者更遠,人也是無法逃避自己的內心、自己的命運的,如同孫悟空逃不出如來佛的手掌心一樣
所以在出行之前就跟一個朋友說,我想明白了一件事,旅行並不能為自己帶來幸福,也不會讓世界變得更美好;因為無論是幸福還是讓世界變得更美好,其來源在於付出而不是索取,可大多數人總把在旅行中收獲些什麼當成一種目的,實際上以前的我也是這樣
旅行並不能解決任何問題,而只會不斷提出更多的問題,它會促使你去聯想和思考,然後通過游記和照片表達出來,從而讓更多的人思考著你的思考、疑問著你的疑問,甚至試圖去改善或解決這些問題
旅行也不太可能改變一個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或者讓他變得心胸寬廣;如果那個人根本就沒意識到自己身上存在的問題、或者根本無意去改變那些偏頗的思路的話,那麼就算帶他去看月球坑甚至是土星光環也是白扯
我很贊同一位旅行攝影師說過的話:讀萬卷書遠比行萬裡路重要,對於我們而言,最需要的不是把紅旗插遍全球,而是內心的寧靜和淡定
那種沉澱後內心的寧靜和淡定才是真正的幸福;將這些思考傳達給世人才是讓世界變得更美好的途徑;而無論是按快門、寫游記還是內心的糾結,需要的都是付出——時間、金錢、精力、感情
用包車司機老王這段類似倉央嘉措四行情詩般的順口溜作為開場白也是這個道理,一直以來我都很恐懼,恐懼在別人身上傾注任何一絲感情,害怕受傷、害怕被欺騙、害怕得不到同等的回報
仔細一想就會覺得自己的想法很荒謬,用商業邏輯中的等價交換來衡量人與人之間的感情,豈不是一件很荒謬的事麼
因此,這次游記中將有相當多的人物登場,當然,大多是與我素昧平生的,沒有顯赫的地位和身份、沒有耀眼的光環、甚至沒有姓名,但在旅途中的萍水相逢,卻如老朋友那樣一見如故
我不再恐懼於付出感情,因為我沒必要去恐懼一件本是人世間最美好的事情,當然,前提是你不能把它當成一種商業行為
有朋友說我總是活在責任之中,而且總是喜歡把一些原本不是自己必須承擔的責任攬在自己身上,覺得我活得太辛苦,而且得不到什麼回報,甚至連理解都少得可憐
其實我並沒有想過要負什麼責任,我有許多不愉快的經歷和不快樂的回憶,內心的糾結和落寞驅使著我去做一些事讓身邊的人開心、讓世界變得更美好,就這麼簡單的想法
實際上我並不認為自己真的能做好這些事,事實也是如此——苦苦整理了一個年代的生活依然是一團糟;所以,只能退而求次,盡力不把它們搞砸,僅此而已
——於2009年7月23日夜,是為序
(1)悠悠天路7月初的青藏鐵路火車票可謂一票難求,為了一睹傳說中青藏線的無限風光,同伴小美、小玉和我大費周章,以至於在出發寸前拿到票的時候,心裡早都已經被折騰得麻木了
有些朋友的境遇甚至更糟糕,在火車站與一位同往拉薩的阿姨攀談中得知,即使是一張普通的硬座票,她亦花費了100元的“手續費”
而臥鋪車廂的其他乘客處境也差不多,就算是旅行社組織的團隊游,也在火車票上平白無故多出了或多或少的訂票費;另一些從南京登車的游客,干脆就是買了始發站上海的票
既然按國情來說,網上訂票的可行性不大,那麼如果在6-9月份的旅游旺季實行實名制會是個好辦法,但這樣一來又要教多少人“無利可圖”,這種左右為難的境遇在天朝屢見不鮮,結局也總是唏噓過後的無可奈何
回過頭來再說說列車的硬件情況,據乘務員介紹列車是全進口的,我們由此才得知為什麼過道間的折凳會面積如此之大,原來是全盤西化,把老外的臀圍尺寸都進口來了
清潔衛生方面確實做得不錯,連硬臥的鋪位之間都有隔斷相分離;不過硬臥車廂本來就比較狹窄,這樣隔斷使得本來就顯得局促的空間更加捉襟見肘,這一點我個人覺得有些畫蛇添足了
小美首先發現了車廂鉸接處有電子海拔表,宣傳之下一石激起千層浪,搞得眾人像患上強迫症一樣,有事沒事就去看海拔高度,尤其是隔壁鋪位的一位大叔,簡直就是海拔預報員,直到眾人都去會周公了,他還在那邊興致勃勃地“3000米啦”、“3300米啦”,可惜無人喝彩
說起大叔的一家子,已經不能說是“舉家出游”了,而是“舉家族出游”,大叔是6個兄弟姐妹中的二哥,也是家族頭驢,我稱他們為“驢友一家人”
千金易得、驢友難尋;像這樣一整個家族都志同道合、經年累月相伴出游,確實難能可貴;在去年四省一市穿越中就已感嘆,旅行者永遠是年輕,事實也確實如此,一家人個個看上去精神矍鑠,活力十足
其中有一位阿姨,因為和小美一樣同去過柬埔寨,我們昵稱之為“柬埔寨阿姨”,在清晨6點清冷的空氣中,依然穿著其標志性的HELLO KITTY拖鞋下到格爾木站台到處亂晃,著實令人佩服
後來我們在羊卓雍錯的時候柬埔寨阿姨發來短信,說在色季拉山口看到了南迦巴瓦、在魯朗看到了雲海和雨後雙彩虹,著實把我等刺激得不輕;買青藏鐵路的火車票雖難,但與在7月雨季得見南迦巴瓦真容相比,依然是難度有限的
比起“驢友一家人”,與小美、小玉、大姐一間屋子的一位70歲爺爺則可以說是老“獨行俠”了,據說去過世界上20多個國家,現今又以古稀之年挑戰雪域高原的超高海拔,其老而彌堅不得不教人肅然起敬
再說回火車,該次列車的乘務員、乘警、餐車大師傅、服務員等基本全由上海人組成,這些人也像是一個大家庭一樣,甚至連具體職責都沒有明確的分工
比如大大咧咧的列車長可以套一身白大褂、推著小推車就這麼去賣盒飯了;特別能侃侃而談的乘警大叔到了飯點,就在餐車裡像模像樣地當起了錢爸爸、收錢開票起來
由於這個便利條件,我們也得以在車行第二天格爾木至沱沱河這一段在餐車混跡了大半天,比起車廂狹窄和單向的空間,餐車的觀景視野要開闊不少,在非吃飯時間當然也是可以隨意進入的
途中我們預定包車和住宿論壇的壇主在鄭州上了車,此人網名喬幫主,估計是《天龍八部》看多了,為了順口我稱之為老喬,從網上的照片看就是一40出頭的中年人,一見真人卻是一80後的追風少年,實在令人刮目相看
雖然說起西藏的種種,老喬都是一派舉重若輕、滿不在意的樣子,但坐了大半天的硬座後也有點扛不住了,在小美的鋪位上一路從那曲睡到了拉薩
說完了人物,接下來再逐個說說大家都關心的、從格爾木開始的青藏鐵路景觀段每一個站點的情況
為了使介紹更詳細客觀,我沿途對每個景觀點經過的時間、海拔高度都做了記錄;不過由於火車內的海拔表有一定的滯後性,不一定准確;經最後眾人討論,結論是實際海拔可能比車內顯示的要高出150米左右
由於列車行駛速度很快,大部分景觀可能都是一晃而過,意欲攝影的朋友若非整日打疲勞戰蹲點,極有可能錯過一些地方,這也是我進行詳細介紹的原因——讓需要的朋友未雨綢繆
不過也沒必要對拍出來的照片抱太大希望,一來因為隔著車窗、效果必然大打折扣,二來列車行駛速度飛快(一般都在90以上),如果天氣晴朗還好說,若是陰天,必然無法保證快門速度,因此執著於在青藏鐵路上拍出好圖片,意義並不是很大
1) 蘭州站;海拔1545米;到站時間D2:17:10青藏鐵路列車(上海至拉薩)自第一日晚8點出發後,第二日上午10點左右到達西安;出西安後,中午時分當行駛在寶雞至天水這一段陝西和甘肅交界處的時候,列車會在六盤山的崇山峻嶺中穿行,途徑無數隧道,黃土高原的窮山惡水在那一刻顯露無疑;那時我們正在餐車為小美慶祝生日,吃那已經被顛得一天世界的蛋糕
2)西寧站;海拔2159米;到站時間D2:20:10蘭州至西寧並不遙遠,所以我一直抱著能在日落前看一眼青海湖的期望;可惜列車晚點將近40分鐘,與海拔狂人二哥在窗口守候了許久,直至完全黑暗,都未能得見青海湖芳容,只得作罷
3)格爾木站;海拔2744米;到站時間D3:6:10准點到達格爾木站的時間應該是5:20,至此列車晚點已經近1個小時;格爾木站屬於景觀路的起點,就算站台並無任何特別之處,還是應該下來走一走,因為在接下來的一整天內,除了那曲車站你不會再有下火車的機會;從這裡開始,站牌上開始標出海拔高度了;如此之多的看點和理由,千萬別因為貪睡而錯過了

(格爾木火車站站台)
4)玉珠峰;海拔4021米;經過時間D3:8:30出格爾木站後不久就將翻越東昆侖山,海拔驟升,但是因為青藏高原的平均海拔本身就高,所以你很難從窗外的風景中識別出著名的昆侖山有什麼特點;這一段青藏公路和鐵路幾乎並駕齊驅,途中可可西裡保護區的紀念碑是屬於一閃即逝的風景;1小時後就可以遠遠望見白雪皚皚的東昆侖山主峰、海拔6178米的玉珠峰;青藏鐵路幾乎就是從玉珠峰的腳下畫了一個半圓形通過,有非常充裕的機會可以欣賞、拍攝到玉珠峰的全貌

(東昆侖山主峰玉珠峰)
5)楚瑪爾河沿;海拔4356米;經過時間D3:10:00楚瑪爾河在藏語中意為“紅水河”,是萬裡長江三大源頭之中的北源,再往南走不到30公裡就是青藏公路著名的高反站點五道梁;這裡實際已經進入可可西裡無人區的腹地,鐵路路基下開始有規律地設有涵洞讓繁殖期的藏羚羊通過,如果是夏季可以留心一下鐵柵欄附近是否有它們的蹤跡,不過藏羚羊的顏色與背景色差別很小,不仔細觀察是很容易錯過的;至於楚瑪爾河雖然也挺壯觀的,但與接下來要經過的沱沱河相比就略遜一籌了
6)沱沱河沿;海拔4467米;經過時間D3:11:50盡管不如南源當曲距離長,但沱沱河仍是公認的萬裡長江的正源,親眼所見之下確實非常震撼;列車從沱沱河大橋上飛馳而過,橋下是無數條赤紅的河水伴著沙洲彙聚而成的超寬河面,其跨度之大絕對是超出想像的;略顯遺憾的是列車的行駛速度太快,前後也不過1、2分鐘光景,就算是一頓狂拍之後,若能選出少數具有代表性的相片的話已經很不錯了

(長江正源沱沱河)
7)雁石坪、布強格;海拔4630米;經過時間D3:12:50這兩個車站位於沱沱河沿與唐古拉山口之間,知名度不高,很容易被忽略;這裡可以看到一望無際的高原草甸,當然,天氣好的話還有連綿不絕如棉花糖一般的藍天白雲;我們可以注意到海拔在進一步升高,因為在前面不遠處就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火車站——唐古拉山口
8)唐古拉山口;海拔4851米;經過時間D3:13:504851米是列車內的海拔表顯示的高度,按照150米的誤差來算,唐古拉車站的海拔應該是5000米稍多一點;一般來說,在高速行駛的列車內是基本不可能將站牌清晰地拍下的,而且可以很負責任地說,想遠眺海拔6621米的各拉丹東和6099米的唐古拉山也是近乎不可能的;另外,盡管唐古拉山口海拔高達5000米以上,可由於列車是全封閉的,因此只會有極少數對高原環境敏感的人才會在翻越山口時略覺不適,而且即便如此,也可以依靠車廂內無所不在的供氧設施予以緩解

(可可西裡無人區的河流)
9)安多;海拔4700米;經過時間D3:14:55翻過唐古拉山口後就進入了西藏自治區境內,在接下去的2-3小時內,窗外的風景都是以高原草原為主,相對比較單一;這片位於昆侖山-唐古拉山、和岡底斯山-念青唐古拉山之間的草原,就是面積達到60萬平方公裡的著名的藏北草原(俗稱羌塘草原),為我國五大牧區之一;我等幾人掐指一算,面積是上海市的100倍,上海市區的1000倍,占全國土面積的1/16,著實令人感嘆
10)措那湖;海拔4594米;經過時間D3:15:10如時間顯示的那樣,列車駛出安多後不久就會與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淡水湖——措那湖貼肩而過,鐵路線沿湖而走,有效觀賞時間長達5分鐘以上,在看慣了可可西裡同一種類的風景之後,措那湖沿岸是青藏鐵路中為數不多的調劑審美的景點
11)那曲;海拔4513米;經過時間D3:16:45蹲點看了一天的風景,總算可以下車活動下腿腳,否則離半身不遂也不遠了;不過若是短衣襟小打扮,恐怕沒多久就會被絕對海拔帶來的絕對寒冷趕回車廂裡;那曲是藏北的中心,那曲河則是怒江的源頭(前一站措那湖亦是怒江的源頭湖),但是相比氣勢磅礡的沱沱河沿,我並沒有注意到那曲河的蹤跡
12)當雄;海拔4293;經過時間D3:18:50在到達當雄之前的2個小時內可以適當休息,以免之前過度興奮而導致的體力損耗;盡管列車封閉,格拉段之間全程供氧、禁煙,不過畢竟是在高海拔下活動,在列車上作息時間、飲食也不規律,很可能導致到達拉薩後狀態不佳,因此無論看到如何美麗的景色,保持一顆淡定的平常心是非常重要的;況且在過了那曲之後,值得一觀的景致已經不多了,盡管在當雄附近可以看到念青唐古拉山的一些雪峰,不過若是之後要去納木錯的話,同樣可以留待那時再看不遲
13)羊八井;海拔4302米;經過時間D3:19:35列車駛過羊八井車站後會掉頭向東南方向進入拉薩河谷,在最後一個小時的行駛過程中有夾雜著大量泥石的棉白色拉薩河與零星的油菜花田、青稞田相伴;初來乍到的朋友可能會對此頗感好奇,然而如果在西藏呆過一段時間後就會發現這種景色只是小場面而已;整理一下行裝和心情吧,在開過嶄新的拉薩河大橋後,終點聖城拉薩就近在眼前了

(列車正行駛在拉薩河大橋上)
綜合不少人的意見,在乘過了令人無限向往的青藏鐵路之後,最多的評價就是一句“也就那樣了”
確實,列車出於安全考慮,在沿途各個觀景台前並沒有作任何停留,如前所述,只有玉珠峰和措那湖兩個點有比較充裕的觀景時間,其他景觀幾乎都是一晃而過,對於攝友而言意義並不是很大
另外,乘火車去拉薩對於適應高原環境有好處這種說法也沒什麼科學依據,因為乘48小時的火車的舟車勞頓之間本身就需要耗費大量的體力,寄希望於這種海拔的漸進來抵抗高反純屬一廂情願,到頭來有可能會得不償失
比如我們隊伍中的大姐在頭一天還精神振奮,第二天就因為缺氧倒了一天沒起來過,火車到拉薩當晚就去醫院吸氧,幸虧大姐出行經驗豐富、狀態恢復得快,否則可真要虧大了
不過話說回來,青藏鐵路作為一條景觀線,雖然缺乏以旅行為核心理念進行人性化的經營管理的思路,但依然有其積極的意義
比如,從海拔為0的長江中下游平原,到海拔3600米的拉薩,鐵路車行以一種最直觀的方式,讓乘客體驗了一次從地勢的第三級階梯向第一級階梯上升的過程,從窗外風景循序漸進的變換中,讓乘客充分領略到大自然的造物神奇,這種感受誠然是乘飛機所體驗不到的
因此,我個人的結論就是,青藏鐵路列車是一定要乘坐一次的,那是人生中不可多得的特殊體驗,但同時,也無需太過執著便是了
此外,盡管列車在格拉段全程供氧,不過建議不到萬不得已,不必打開氧氣供給閥門,吸氧只能舒坦一時,但要真正適應高原環境還是需要靠自己的身體去適應,在西藏旅行的過程中亦是如此
在同行隊伍中,小美曾去過稻城亞丁、我則徒步過雨崩,都對高原環境有一定經驗,但親身體驗下來,西藏的高原環境遠不是雲南、四川所能比擬的,換言之要強烈得多,不過也並非無法適應
實際上其他任何的處理方式都是次要的,最重要的就是保持一顆樂觀輕松的平常之心;只要你敞開心胸去面對高原,高原自然也會報以相同的寬容和接納
不過平心而論,說說容易,真要把握這個度卻是挺難的,過度的重視會使人背上沉重的心理負擔導致適應缺氧環境的緩慢;過度的輕視則容易使人對高原客觀存在的嚴峻環境估計不足
而我貌似就犯了後一種錯誤,以至於在踏上西藏土地的第二天就差點釀成大禍、魂斷雪域高原;欲知詳情如何,請看飛越巔峰-西藏紀行的第二篇——天湖驚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