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越南背包流水行

作者: 京劇

導讀一由於忘了拿邊境通行證,時間被拖了一下,再加上北環路在修路,趕到火車站離火車開車只有1分鐘,連安檢都沒有檢查,直衝站台,幸虧火車(K820,黃山-上海)誤了5分鐘。坐在火車上,滿頭大汗,只感到喉嚨直冒血腥氣,連喝了兩聽粒粒橙還沒有緩過來。 到了上海火車站,離開車時間(K149,上海-湛江,20:10開車)還有一個小時。沒有出站,定定心心,晃晃悠悠地在站 ...

一由於忘了拿邊境通行證,時間被拖了一下,再加上北環路在修路,趕到火車站離火車開車只有1分鐘,連安檢都沒有檢查,直衝站台,幸虧火車(K820,黃山-上海)誤了5分鐘。坐在火車上,滿頭大汗,只感到喉嚨直冒血腥氣,連喝了兩聽粒粒橙還沒有緩過來。

到了上海火車站,離開車時間(K149,上海-湛江,20:10開車)還有一個小時。沒有出站,定定心心,晃晃悠悠地在站台內找K149次。



由於行程的不確定,買票時到柳州的火車票改到桂林,而我這次又要改到柳州下車。車過湖南株州,到列車辦公席延續臥鋪,居然告訴我需要90多元錢,比原先價格整整多出70多元錢,說是臥鋪也有起步價,第一次聽說,昏特。回到臥鋪車廂,開始琢磨琢磨來一個最佳組合。車過桂林後我就去了列車員商量商量。開始商量不通,後在我掏票時,居然看見了我的軍官證,她說我幫你另外車廂去看一看,因為我這車廂十點鐘後要清鋪。由於她的幫忙,我順利地在臥鋪車廂休息了3個小時(整整省了70元那)。

火車晚點整整一個小時,到柳州已是深夜十二點半了。在出站口補了桂林至柳州的票款(27元)。一出站口,對面就是一粥店,要了一碗豬肉粥(3元),沒吃幾口,看到對面兩個人賊頭賊腦的,一下子緊張起來,也沒有胃口,扔了就走。

走過天橋,沿著飛鵝路東行200米,按照原先打印好的網上介紹資料,很快找到了富源大酒店,是柳州鐵路下屬的運輸公司開辦的,外表很一般,但房間挺舒服,比我住過的二星級要好,差不多可算個准三星,標准間98元,我到時還剩下最後一間。辦完手續,本著去樓下理發店洗一個頭,但想想人生地不熟,而且還是深夜,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算了吧!

衝了個澡,把下一步的行程考慮一下,蒙頭就睡。



醒來已是07:45分了。離開酒店,詢問了服務員,拿著地圖,先打車到汽車總站(起步價7元),買了去11:40到南寧的直達快班(50元,3小時),並把物品寄存(2元)。還有二個多小時,准備去昨晚看好的兩個公園(龍潭公園、柳侯公園)。沿著汽車總站往南走,街對面就是魚峰公園,相傳,魚峰山是壯族歌仙劉三姐生活勞動和傳歌升仙的地方,至今山上尚有“三姐岩”、“對歌坪”等遺址,三姐岩內有對歌群雕,山腰立有用大理石雕刻的劉三姐塑像。在候車亭旁邊有一家小粉攤,螺絲粉(2元)真是像網上介紹的一樣,螺絲粉並非放田螺,而是干粉盤旋如田螺,裡面有辣椒、酸菜、花生米、空心菜、腐竹、海帶等。田螺,在柳州話裡就是螺絲。口味極佳,不吃簡直就好像沒來過!我現在還念念不忘呢!

坐著19路車,不一會兒就到了龍潭公園大門口(5元,免票)。

龍潭公園位於柳州市區南部,距市中心僅三公裡,規劃面積約544公頃,是一個融斯特自然山水景觀,中國南方少數民族風情文化,亞熱帶岩溶植物景觀為一體的大型風景瀏覽區。龍潭公園林木蒼翠、群山環抱、自成屏障,臥虎山、美女峰、孔雀山等二十四峰形態各異,聳立於一湖(鏡湖)二潭(龍潭、雷潭)周圍。據說,雷龍二潭水溫如恆,每逢隆冬,水汽蒸騰,煙霧繚繞,故稱"雙潭煙雨"。唐代著名文學家、柳州刺史柳宗元曾為民禱雨於此,著有《雷塘禱雨文》傳世。

在沿著鏡湖走時,有四個不懷好意的人目光盯著我,我又緊張起來,把匕首插在口袋裡,裡面的景點我也不看了,返身往人多的地方走,還好沒有跟上來。

本來我去龍潭公園是衝著風雨橋去的,但靜臥鏡湖上的“龍潭風雨橋”據然是系仿古鋼筋混凝土廊橋式建築,雖以三江程陽風雨橋為基本設計建造而成,但還是讓我很失望。整座橋亭飛檐,極具特色,傍水而建的九層瓚尖式鼓樓為正四邊形塔樓結構,飛檐重閣、琉璃瓦飾、葫蘆頂、端莊肅穆;內設景廊,盤旋而上,體現侗人擊鼓示警聚眾之意,又應合我們登高望遠之心。

回來的路上,還有南方少數民族的人情風貌、文化傳統,欣賞到風格各異的少數民族民間建築藝術,品嘗到油茶、竹筒飯、酸魚等民族風味小吃和民族菜肴,還可以參加和觀賞到壯、侗、苗、瑤等少數民族的山歌對唱,拋繡球、蘆笙踩堂、搶花炮等豐富多彩的文藝歌舞表演。由於時間關系我只能走馬觀花了。

去柳侯公園還是坐的19路車。“柳州舊有柳侯祠,有德於民民祀之。”這是1961年郭沫若先生參觀柳侯祠時,在《訪柳宗元遺跡詩》中留下的佳句。今天,詩中提到的柳侯祠已成為著名的旅游景點和柳宗元學術研究的熱點。柳侯公園位於柳州中心公園路(門票4元,柳候祠5元,免票)。是柳州市人民為紀念唐代著名文學家、思想家、政治家柳宗元於1909在原來柳侯祠的基礎上擴建而成的。這麼大的公園,而柳侯祠、柳宗元衣冠墓、羅池、柑香亭等與柳宗元有關的古跡,我花了很長時間才找到,其余都被現代的游樂設施和行人填滿。

擋眼有石塑一尊,石塑底座鐫《荔子碑》《劍銘碑》,皆先生手跡。石塑背後不遠處是羅池,羅池東側有柑香亭,西側乃柳侯祠。祠北有衣冠墓。這名目,只要粗知宗元行跡,皆耳熟能詳。祠為粉牆灰瓦,回廊構架。中庭植松柏,東廂是碑廊。所立石碑,皆刻後人憑吊紀念文字,但康熙前的碑文,都已漫漶不可辯識。由此想到,宗元離去確已很遠,連通向他的祭祀甬道,也已截截枯朽。時值上午,祠中寥無一人,只能靜聽自己的腳步聲,在回廊間回聲,從漫漶走向清晰,又從清晰走向漫漶。

目前祠內存有歷代碑刻40多件,其中“荔子碑”被學術界評價為“天下蘇書第一碑”。這塊碑的碑文是唐韓愈為祭祀好友柳宗元而寫的詩,後由宋蘇軾書寫成碑。碑刻集中了“唐宋八大家”的“韓詩蘇書柳事”,有“三絕”稱譽。裡面除了碑刻,還有現在制作粗糙的各個時代的文學家的塑像。

回到汽車站,已經得快步加慢跑了。柳州的客運服務態度真是好,有一個漂亮的服務生全程服務,對我一個背著大背包,兩手掛滿的旅行者,關愛有加。車上給南寧的瑩瑩發了個短信,告知我三小時到達南寧汽車總站。

車行一小時四十分左右,在高速路上發現一個北回歸線的標志牌,等拿起攝像機想拍攝時,車已掠過。

在汽車進入朝陽路汽車總站時,發現令人興奮的是,南寧市還有一條蘇州路,讓我這位蘇州人有一種回家的感覺。

瑩瑩和蘇州的朋友已在車站等候,由於時間的原因,在南寧只能作短暫的停留,在南寧汽車二站作別瑩瑩就坐上去欽州的汽車。到欽州已是下午五點了,妹妹還是烽烽火火的樣子,開著摩托車來接我,平生第一回是坐女孩開的摩托車。落宿金灣大酒店,昨天吳邦國還落宿此酒店。



妹妹的局裡有點公事,等辦完事情,我們離開欽州已是上午10點了,中途輾轉防城港、東興邊防檢查站,到東興市12點了。

由於某種銜接上的原因,錯過了越南方面辦證的時間,只能改到明天中午出境。

東興原來是個邊陲山村,由於地處中越邊境,近年來中越關系改善,邊境貿易比較紅火。城市建設也從出境口岸所在的老街區緩緩向北沿伸,二條開闊的大道,東西向的北侖大道,南北向的新華路,勾畫出城市的基本框架,沿路而建的新區,幾許高樓大廈拔地而起,政府機關、商店賓館和銀行金融機構廁身其間。綠樹花壇和幾乎觸目皆是的建築工地,那是東興由鎮升格到市的直觀像征。現在的東興市,面積500多平方公裡,人口10萬,是全國唯一的京族聚居地。針對地處邊境的特殊情況,東興還設立了一個面積為4平方公裡的邊境經濟合作區。也許是設市的時間還不長,百廢待興,百業待舉,新華路南段的老街還保留著舊時的風貌,寧靜而又古老。沿新華路南行,盡頭便到了邊境的界河北侖河。北侖河在這裡轉向東去,新華路的東邊就成了出境的通道。進門約摸200米,正南就是連接中越二國的友誼大橋。大橋長約二、三百米,二端分別設有中越二國的出入境口岸,二個關口之間還設有免稅商店。

我們坐在北侖河邊老榕樹下,對面就是越南的特區芒街,看著老鼠捉貓的場景,真是悲感。起身就離開了,找了三輪車隨處逛逛,一路上熱情的車夫說了好多,但我沒幾句聽進去。

晚上還開車去京島金灘游泳和生猛海鮮。



上午在東興超市采購了一些食品,12點就背起背包,等待過關。同行的還有北京一個研究所的7人,還有山東一局長帶隊的和尚幫。

出了中方莊嚴的口岸大門,就是橫跨北侖河的友誼大橋。通過大橋的,不僅是人流,還有大大小小的貨車,看牌照是越南的居多,滿載著“MADE IN CHINA”的貨物來往穿梭。大橋中間有一條黃線,那就是國界:北面是中國,南面是越南,不少人在這裡留下“一腳跨二國”的紀念,而背景自然是中、越二國的海關大門。我們站在橋南越南的界碑前眺望,寬闊的北侖河在腳下靜靜地流淌。水似乎很淺,清徹見底,偶爾有石頭擋住了水流,激起漣漪,打著渦旋順流東去。對岸的東興依然古老而寧靜,然而那一片片新建的高樓、一座座林立的井字架就像關不住的春色,描繪出古鎮那寧靜下洋溢著的茁壯生機。

在越南的入境大廳,只見越南關員邊我們的通行證上的照片看都不看,就一個Pass章蓋下去。一出關,就甫見一幅宣傳畫,雖然我不懂越南語,但感到我們類似文革的祖國山河一遍紅。芒街是越南廣寧省海寧縣的駐地,過去曾經是海寧省的省會,也是越南北方的第一個國家級經濟開發區,同北侖河對岸的東興相比,芒街更像一個小鎮。走下友誼大橋,眼前是一條開闊的水泥大道--和平大道,旁邊也有花壇和林木,但路的二旁還少有建成的房屋,只是用圍牆圈起的一個個工地。路西不遠處有一片法國式建築,樓房有點像中國南方城市裡的騎樓,窄窄的,一樓可做鋪面。不同的是它的窗和陽台帶著歐式的講究,圓拱的造形頑強地顯示與鄰國的差別。越南導游介紹說那是芒街的富人區,是那些靠邊貿發了財的華僑蓋的。路東則是“窮人區”--那些土生土長的越南人聚居的地方。盡管有圍牆相隔,但在過路的通道處還是可以望見蕉林下那些破敗的茅草屋,就同我們曾經在緬甸看到過的竹牆茅頂的房子一樣。轉入市區,道路並不寬敞,二旁的建築顯得有點零亂,高高低低,錯落不齊,式樣也顯得古老呆板,如果不是商店招牌上醒目的越文字母,您一定以為這裡是中國某個未經開發的古老鄉鎮。芒街的商場完全是對外國人特別是對中國游客開的,賣的東西也只有紅木手工藝品、皮帶、牛角梳、拖鞋等利用當地資源的初級制成品,還有一些仿造的香水。商品品種不多,價格也確實便宜,像牛角梳、拖鞋,還有一種叫做越南綠豆糕的,稱得上道地的價廉物美。在芒街,任何一個到芒街的中國人都有可以瀟灑地當一會大款:你只要稍稍停下腳步,就會聞風而來一群兜售玉器、鑽戒和吊床的小販,他們從十幾歲到幾十歲不等,都會圍著你“老板,老板”地叫個不停。

可能是大家心情不在芒街,越方導游阿翔(阮文翔)安排大家先去賭場,大家都說不感興趣。情願坐等,希望早點去下龍灣。我呢,生性不願安靜,確定時間後,又在芒街東逛逛西逛逛。

從芒街碼頭經過三個小時的水上航行,抵達下龍灣。我正迷迷乎乎睡著,只聽見同行的北京游客在大叫,下龍灣到了。這就是被稱為“世界奇觀”的下龍灣。在下龍灣海域中,有數不清的小島冒出碧藍的海面,這些典型的喀斯特地貌的小島千姿百態,把下龍灣點綴得美免絕倫。

越南人自稱其為世界第八大奇觀,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於1994年將下龍灣列入世界遺產目錄。由於下龍灣中的小島都是石灰岩的小山峰,且造型各異,景色優美,與桂林山水有異曲同工之妙,因此曾到過這裡旅游的中國客人都親切地稱下龍灣為“海上桂林”。 根據越南的神話傳說,很久以前,有一條母龍降落在這個海灣,擋住了洶湧的波濤,使這一帶人民安居樂業,因此人們便把這個海灣稱為“下龍灣”。隨同母龍下海的還有一群龍子,所以附近的小海灣又稱為“拜子龍灣”。

下龍市過去稱為“鴻基市”,是越南廣寧省的省會所在地。近年,越南為了進一步提高下龍灣的知名度,將鴻基市改名為“下龍市”。鴻基還是越南著名的煤都,用鴻基煤制作的煤雕工藝品享有很高的聲譽。

我的落宿的柏寨山莊,雖然是平房,但可能是受法國殖民的影響,整個庭園、房間都很干淨、整潔。但越南的蚊子好像不喜歡我,吃一頓晚飯,連叮了我三口,後來幸虧是我從台灣帶回來的電子驅蚊器幫了大忙,才安穩下來。

燈火下的下龍灣沒有泰國巴提雅、海南的三亞熱鬧和亮麗,還有一絲昏暗,有一個人工景點,好像叫皇家娛樂園,類似於國內的民俗園,門票60元。



越南的導游還是很盡責的,早晨07:30分(越南時間06:30分)准時敲我們門叫醒。早餐也是很有越南特色,饅頭加越南米粉。

住的地方離游船碼頭有三、四分鐘的車程。可能是淡季的緣故,游客不是很多,偶爾都是中國人。下龍灣的門票和租船費用與國內相比,真是便宜(門票15元人民幣,包船300元人民幣/半天)。

游船漸漸駛進下龍灣,峰回路轉,我們置身於如詩如畫的景色中,山清水秀奇峰迭起,遠近高低造型各異,姿態萬千景色優美,再配上飛翔的鳥兒和點點的漁帆,清新的海風吹來,叫人心醉魂迷。陽光明媚時藍天白雲,山顯得格外的翠綠,水也特別的藍;雲霧飄渺時,如一個罩著面紗的姑娘般羞答答的,水墨畫一般;晚霞飛舞更讓人飄飄欲仙。

下龍灣與桂林山水異曲同工,被稱為“海上桂林”,不過桂林風光是蜿蜒的江水與岸邊的青山,而下龍灣則是開闊的大海和突兀的奇峰,壯觀得多,我以為更勝一籌。

溶洞眾多也是下龍灣的一個特點,島上的雨水大部分經過溶洞的暗河流入大海。其中最著名的要數天宮洞。走進天宮洞不大的洞口,裡面卻是豁然開朗,從天而降的鐘乳石和拔地而出的石筍叫人眼花繚亂。從張家界黃龍洞、桂林的蘆笛岩、安徽廣德太極洞、宜興善卷洞、貴州織金洞、平谷京東大溶洞、吉林磐石官馬溶洞、山西五台龍鳳洞等等,幾乎都是千篇一律的,我對溶洞越來越不感興趣了。

在下龍用過午飯後,就坐車去河內,整個行程需要三個小時。

下龍通往河內的路是二級公路,是越南最常見的公路,由於越南目前的經濟還不怎麼發達,路也修得很省,也體會到了越南的“四苗條”(國土苗條、馬路苗條、房子苗條、人苗條)。

沿著5號公路,發現每過一個地方都有公墓和紀念碑,記念在戰爭中死去的親人和鄉親。導游阿翔說,我們越南人(為戰爭)付出的代價是你們無法想像的……想想,越南真是一個傷痕累累的國家。在19世紀中便先後淪為法國和日本殖民地,受殖民統治長達近一個世紀。1945年獨立,獨立後第二年就開始了8年的法越戰爭。1964年又和美國打了8年,後來又和中國、柬埔寨打……

汽車駛入河內郊區,我們驚訝地發現這裡的房屋盡管不豪華但十分漂亮,幾十年的法國殖民統治,使得房屋多是法國風格:門、窗是圓拱形,有美麗的鐵窗花或百頁窗,大門前均有門廊,樓上有大大的露台,露台上絕無雜物及晾曬的衣服,清清爽爽的只放二、三盆花木,讓你感覺到當地人儉樸生活中透出的一份優雅

河內是越南的首都,位於越南民族發源地紅河平原的中部,紅河與墩河的彙流處,是越南最大的城市之一,轄區相當於越南的一個大省。河內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城市。公元10世紀以前,先後名為“龍編”、“紫城”、“宋平”、“羅城”、“大羅城”。 據越南史書記載, 1875年,河內已有36條街,其中城東南有21條街。歷史上河內就是越南商業比較發達的城市,交易成行成市。有趣的是,當時不少的街道以集中交易的貨物名稱命名,如“棉行街”、“紙行街”、“帆行街”、“魚露行街”、“銀器行街”、“錫行街”、“茶行街”等。不少街名還沿襲至今。 河內是越南主要的旅游城市,市內湖泊星羅棋布,終年樹木常青,鮮花盛開,風光秀麗,有“萬花春城”之稱。河內的名勝古跡居全國之冠。著名的游覽勝地有:胡志明陵、巴亭廣場、主席府、胡志明故居、還刻湖、西湖、獨柱寺、文廟、醫廟、玉山寺、鎮武觀、鎮國寺、金蓮寺等。寬闊的巴亭廣場是越南人民崇敬的領袖胡志明主席宣讀《獨立宣言》,宣布越南民主共和國成立的地方。如今,廣場中間,建有胡主席陵墓。位於市中心的還劍湖碧波蕩漾,把城市點綴得格外美麗。

在河內就能明顯的感到外來文化的痕跡。幾乎隨處可見的法式建築、喧鬧的小街就是最好的例證。在越南我們遇到了兩件趣事:一是在芒街候車時,旅游社內電視裡正在播放《宰相劉羅鍋》,有兩種語言,越語旁白直譯沒有一絲語調,甚是滑稽;二是還劍湖商業區小轉時,在補鞋時在當地居民家裡小坐,發現聽不懂中文的主人拜中國的菩薩,牆上還貼著釋小龍的劇照。

到了河內,只見滿大街的女孩子,天然的苗條一派,她們穿著類似中國旗袍那樣的民族服裝,單薄清瘦的秀麗裡面,竟憑空透出一股中國古代美人的味道。特別是那混血兒真是美。大街上汽車不多,鋪天蓋地全是摩托車,平均每三人就擁有一部。青年人穿著簡單大方,見不到打扮新潮或濃裝艷抹的人。人們都一臉安詳平靜,服務業的人顯得比較冷淡。

景色怡人的還劍湖側是商業區。街上到處都是中國貨,而且挺貴。幾個工藝古董店可看看,但真正有越南特色的東西不多。還有眾多的私人旅館,問了一下,價格不菲(20美元-30美元)。我每到一處都會收集當地城市地圖,我想買一張英文的河內地圖,居然敲我竹杠要我20000盾(1元人民幣=1800盾)。當時沒有買,第二天在巴亭廣場主席府門口買張地圖只要我5元錢,還是中文版的。

用過晚飯,又出去亂逛。看著鋪天蓋地的摩托車,真不知該怎麼去穿越馬路,等了十分鐘也沒有一個空檔,我只能硬硬頭皮,高舉手臂,慢慢越過馬路。河內的商店關門比較晚,要在北京時間凌晨1點才關門。路過POST OFFICE給國內朋友寄了二張明信片,郵費13500盾。



巴亭廣場是胡志明發布獨立宣言的地方,它在越南的地位像天安門廣場在中國一樣重要。廣場不大,周圍的胡志明陵、會堂都比較樸素。附近還有越共中央辦公樓、最高政府機構主席府和胡志明故居,只喜歡它們周圍幽靜的湖水和柚子樹叢中的小路。

瞻仰胡志明紀念堂時,越南人對我們“老外”還是很照顧的,離紀念堂最近的地方讓我們排隊進入,和毛主席紀念堂一樣,不能攜包、攝像攝影,安全檢查。

在我的要求下,我們在中國駐越大使館作了短暫的停留,使館區綠樹掩映下的中、歐式建築就非常漂亮和有情調。市中心附近很整潔,路旁綠樹成蔭。由於受“911”的影響,在巴亭廣場、駐越使館都見到荷槍實彈的士兵站崗。

沿著5號公路,二小時後我們就到了越南最大工業城市和北方最大的港口城市--海防市,位於紅河三角洲上,北與廣寧省交界;東臨北部灣;西距河內104公裡。市區沿京泰河左岸向兩頭延伸,除了陸地部分外,還包括一部分海島,面積1503平方公裡。海防市市區轄鴻龐、黎真、吳權3個郡,郊區包括吉海、安海、水源、永寶、先浪、建安、塗山7個縣,人口 142萬,市區人口約30萬。

距市區20公裡的桃山半島,是越南北方的避暑勝地。這裡一片海濱風光,景色優美,一般到海防旅游的客人都要到桃山一游。在桃山半島海邊的一座山頭上,越南末代皇帝保大建有避暑行宮,如今稱為“萬花賓館”。一位美籍華人於1993年投資在萬花賓館建一個大型娛樂場,同時經營博彩。桃山半島分成三個區,其中一、二區海水混濁,含鹽量高;三區海水潔靜,沙灘細軟,風平浪靜,是理想的海濱浴場。在桃山一帶,越南中央各部門建有不少療養所,如今大多都對外開放,接待游客。

桃山賭場就位於桃山旅游區,目前是由香港人在經營,賭館嚴禁越南人內進,雖號稱東南亞第四大賭場,但比馬來西亞的雲頂和澳門的葡京規模要小很多。我們進去時,冷冷清清,只有一桌人賭博。沒有這種感覺,我也就出來了。

住的賓館對面就是海防的一家國營商場,五花八門、各色各樣的產品都有,明天反正要回國,越南的紅木工藝品還是便宜,帶了幾件回來給同事們。



4:30分就被叫早。三個小時又到了下龍灣,用過早飯後就汽艇回芒街。

上午是漲潮,汽艇可直接抵達碼頭,比原來來時節省了半個小時從小木船的時間,寶貴的半小時啊,因為我們當天要趕回南寧坐火車。

一出東興口岸,就遇到上次的三輪車夫,作為“老相識”給我們優惠。買好14:40去南寧(40元,3小時)的車票,回到表姐那兒取了東西,填飽肚子,就趕往車站。

開車時,東興就開始下雨,到南寧雨還下個不停。瑩瑩還在加班,我只能去她那兒取票,回來時中華路的廣西小吃因為下雨都撤攤了。就在麥當勞快餐店就餐,由於我裝束可能像老外,服務員、保安都上來為服務,找座,呼嗚!!在超市采購了些車上的飲料和水果,打車到火車站,買了份報紙,在軍人候車室一呆,就等著上火車。



當我踏上了歸程,回想越南的四日三晚,但我總是覺得太過匆忙,希望有機會再去越南,去胡志明市(西貢市),多走些地方,多呆些日子,細細地品味這個美麗又豐富的國家。

火車在第三日早晨6:30分抵達蘇州,我又開始新的目標,准備新的出游地。

2002年9月18日初稿

後記:

行程為:

9月6日 20:10分出發(K149,上海-湛江),臥鋪票361元

9月7日 深夜11:20抵達柳州,宿柳州富源大酒店(98元)

9月8日 上午游覽龍潭公園、柳侯公園,下午坐柳州至南寧直達快班(50元),南寧至欽州直達快班(28元),宿欽州金灣大酒店(126元)

9月9日 欽州經防城港到東興(14元),下午去東興京島金灘游泳

9月10日 中午參加越南四天三晚游(840元),經芒街到下龍灣,宿下龍灣柏寨山莊

9月11日 上午游覽下龍灣,中午乘車去河內,參觀還劍湖和市容

9月12日 上午參觀巴亭廣場、胡志明紀念堂、主席府、故居;下午赴海防,參觀桃山賭場

9月13日 上午海防坐車到下龍灣,坐汽艇返回芒街,入境。東興至南寧直達快班(40元);晚上坐20:03分火車(1860次,南寧-無錫,401元)。

9月14日 宿火車上。

9月15日 早晨6:30抵達蘇州。

1. 手機可以帶出境,不要聽信導游,放在口袋就行,在芒街能接收中國移動信號。如果使用越南網絡,費用就特別貴,短消息2.62元/條,國際漫游費21.6元/分鐘,害得我這次手機費用1700多元。

2. 攝像機、長焦距照相機只要向海關申報,就可攜帶出境。


精選遊記: 未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