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宮一夜游

作者: 北京君韜

導讀君韜 假期回家,一則有幾個上學的事情要處理,二則是為振興中華教育科學基金會奮鬥三年了,在下一個大衝刺之前,特別是被母校出賣之後,特別想回到父母的身邊,梳理一下自己的羽毛,撫慰自己滿身滄桑還仍堅強的心。 很愜意地窩了幾天,今晚十一點多了,看見媽媽還特別忙碌,又有一堆的東西要去上供了。禁不住好奇,原來今天是東街的元妙觀天宮開的好日子。媽� ...

君韜

假期回家,一則有幾個上學的事情要處理,二則是為振興中華教育科學基金會奮鬥三年了,在下一個大衝刺之前,特別是被母校出賣之後,特別想回到父母的身邊,梳理一下自己的羽毛,撫慰自己滿身滄桑還仍堅強的心。

很愜意地窩了幾天,今晚十一點多了,看見媽媽還特別忙碌,又有一堆的東西要去上供了。禁不住好奇,原來今天是東街的元妙觀天宮開的好日子。媽媽要馱著四袋供品,單刀赴會。那些東西挺沉的,好幾十斤,便找爸爸拿了車鑰匙,准備送她去。可是媽媽暈車,妥協之後,我運送供品,媽媽踩單車。剛把車倒出像峰巷路口,便不見了媽媽的身影,追到鐘樓時,才看到媽媽的身影,心中暗笑,看來天公的感召力還是很強的。

到那一看,整個水泄不通,好不容易停好車,拎著供品,迎著繚繞的煙霧,陪媽媽進了道觀。只見三清殿上的大條幅“乙醜年天門開祈祥納福大法會”。原來是“天宮的天門開”而不是“天公開”。因為是天宮開,而天宮的眾神較多,媽媽就要很辛勞地多處擺放供品。不過今天輕松了,因為我放棄吃西街牛肉羹的安排留了下來,將四袋供品集中在大殿台階下,等媽媽來調度。媽媽對這個安排頗為滿意,精神抖擻地開展她的法事活動。人頭攢動,熙熙攘攘的人群裡,一下子就不見了媽媽的身影。閑下來的我,便四處打量這巍峨的道觀了。

家鄉泉州,曾經有八種宗教並存,道教,作為本土的國教,自然不陌生。小時候經常嬉鬧於上的老君岩,便是中國現存最大最古老的宋代道教石刻,其天地人合一的安置,完美的雕琢,宋朝衣裳的迎風欲動,讓我從小就悟透了道骨仙風的韻味。大學畢業那年去了青城山,感覺山路上的道觀頗為簡陋,即便是前不久去的青羊宮,習慣了泉州的大廟大寺,也不會有太多的觸動。因為自己的生日與黃大仙誕辰香港,所以在參與策劃黃大仙祈福文化(兩岸四地)申報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中,得到了香港嗇色園與元清祠的禮遇,較為深入地了解了香港黃大仙文化的特色。因為有過比較,所以對於今晚法會的盛況,一點兒都不比香港的差。

泉州的老百姓比較務實,既然天宮開,那麼主要的供奉對像就是天公。因此天公所在的大殿便是主要朝拜的地方。由北往南,一拐彎便來到了大殿正門,我的天!滿滿幾大長條桌上的小山般的供品,媽媽很費勁地找到了一小塊地方,將三袋供品相互捆綁成品字形,小心放上不久,便有某女來抗議:我的東西是不能壓的!扒拉半天無果而去。我在旁心想:信徒善眾,人生中總要力所能及地助人,肩膀都可以讓人踩讓人靠,更何況是供奉給天神的東西呢?靠一靠,緊一緊,讓一讓,也許才是天神所期待的真信行為。不久,便有供品經受不住眾人的熱忱,整袋整袋地掉落,有一纖細女子勤勤撿起,卻不是自家的東西,心中的嘉許,讓我不住的點頭。

不過忙碌的媽媽還是給我布置了任務的,就是看住防止被人無意地將供品碰落,畢竟還是要帶著點仙氣放入肚子中的。我便在一圈又一圈的高香中,孤獨地守候著。

抬頭仰望,是楷書“眾妙之門”,左側橫匾“布天之德”,右側橫匾“統御諸天”,細品之下,頗有味道。低頭時,卻發現腳下有一稀罕物。游歷眾多寺廟,看慣了故宮的“蝠倒”,卻突然間見到了長著龍頭的蝙蝠,再往四周看去,全是龍頭蝙蝠。看來人間的天子規格還是不高的,只有天公玉帝,才能享用龍頭蝙蝠。有了這樣的發現之後,興致便高了起來。環顧大殿的鬥拱,也有似曾熟悉的飛天樂伎,只是沒有開元寺裡妙音鳥的雙翼,少了些靈動;大殿非常地高,有三十多米,長寬應當也有三十米左右,應當是全國規格最高的天公殿了。覺得有點意思,統管天庭的玉帝,在人間最好的行宮,卻是在東南的溫陵城中。泉州作為國務院公布的首批歷史文化名城,在這個著眼點上,果然不同一般。

法會已經開始,鐘鼓齊鳴,誦經開始;道童們隨著主持的道長朗朗唱來,雖沒聽懂古音,但古樂、古曲傳遞的是一股悠悠的古韻,和著裊裊的香氣,讓人心曠神怡,即便是在擁擠的人群中,慢慢地,也能找到一些安寧,無論身上怎樣的汗流浹背,也不妨礙這種油然的心平.......

環顧大殿,有三座龍椅。左右兩座椅背,三層龍台,各坐兩位星君;中間四層龍台的自然是玉帝了。只見天宮玉帝,垂旒持笏,雙目微睜,神情從容,法像莊嚴,與古代對國君的要求相似:“明有所不見,聰有所不聞,舉大德而放小過,無求備於一人”。值得一提的是,伺候玉帝除了兩位執扇侍女外,左則立一宋款怒目金剛力士,右側一文雅賢能(是否太上老君?),一張一弛,相映成趣。

虔誠的善男信女們,手持高香忙碌而過,除了有點熏,你根本不用擔心被香頭觸燙,因為每個人都很用心,防止被人碰斷了香火.....我把一個持香踩高大殿門檻找尋女友的男子請了下來,寺廟殿堂的門檻,可以跨過,卻不是用來踩踏,既然來誠心,細節也不應當馬虎。廣播裡不斷地播送著類似“六灌路南百宿舍204室朱培英捐資100元.....保佑她一家出入平安,好財氣!繼續來!”,更多晉江、石獅的信徒則是為了求企業發達的,所以企業產品推廣行銷全國全世界的祝願也是播音員熟稔的內容,閩南話的語調,道觀的氛圍,人群的虔誠,有些時候,還真的有可能心想事成、美夢成真了....

忙碌的媽媽期望找著熟悉的老領導--泉州道教協會蘇振聲秘書長,希望由他的聲音把對我們一家的祈福聲傳給玉帝聽;而蘇伯伯則來回找了幾趟都沒碰上我媽媽。等候的閑聊中,我知道了蘇伯伯從小對道教就有信仰;早先的時候元妙觀根本沒有這麼大的規模,現在是原址復建,完全靠信徒的捐助,不長的時間募集到了近2000萬元,陸續地修起了三清殿、大殿、以及山門。隨著信眾日益的增多,道觀不斷地恢復原先的建制,遇到的問題便是與周邊民房的拆遷協商,也很無奈。地方財政並沒有專款投入元妙觀,民間的力量能夠撐起這麼一座金碧輝煌、氣勢恢宏的道觀來,洋溢著一片太平盛世的祥和之氣,也從海西一個小小的切入點,見證了中國走在富強之路上的盛況。

人潮中,有七十多歲的蟳埔阿姨,盤在頭後的發簪與鮮花如孔雀開屏一般地引人矚目,虔誠而有所得的滿足,從她們眼角的笑紋中能夠隱約地感受到了她們當年的青春之花;有妙齡摩登女,拽著男友跪拜殷殷,祈求著,放飛著自己的期待,與天神們分享著自己點滴的幸福,那份嬌羞與歡悅,盡在那男孩的傻笑中得到了佐證;更多的是迷茫的眼神,辛勞的渴望,一束束地投向天公玉帝,尋求走出迷津的神道.....芸芸眾生,用最赤誠、樸實的心靈到這裡來尋求將來,在金融危機的環境下,也許是和諧社會的一個重要補充。這裡要感謝國家開明的宗教政策,讓邪教無處躲藏,而讓勸人行善的正教,成為不同人群的重要精神支柱。

感受天宮天門開,了解泉州的重要民俗,感受國教在泉州的實踐,品味海西多元文化的魅力,不能不來元妙觀;白日裡來,觀中靜雅,有足夠的時間來品味木雕、石雕、塑金等傳統技藝在場界裡淋漓盡致地展現;在生機勃勃的社會裡,工匠有足夠陽光的心胸來展示自己的才藝,而善信的奉獻,則為後人留下了不朽的藝術品,無論是否信徒,都將在這人類的寶貴財富面前,流連忘返.......宗教的力量與神聖,最終還是會服務並開解著人類的。

天宮一夜游,讓我重新感受到了泉州人的精神世界;滿頭大汗但紅光滿面的媽媽,心滿意足、身軀靈動地走出了走出道觀,全然沒有六十老人可能出現的遲緩;胖胖的身軀,矮矮的單車,搖曳的西街燈光下,是卷著褲腿的車蹬輪飛;我開著車,馱著供品跟著,為的是把媽媽前面的路再照的亮一點;媽媽樂滋滋地,滿腦子盤算的是這些供奉過的東西,哪些是能帶給她北京的孫女們,送去到神靈的庇護;我則是看著媽媽晃悠悠的背影淚流滿面,想著媽媽幾十年的辛勞,和每一個平凡的泉州母親一樣,盡一切所能地去呵護兒女,從佛的寺、道的觀裡得到神靈的獎賞,然後繼續無怨無悔地為兒女、孫女們吐盡最後的一條母愛的絲!

天公的力量,在泉州母親的心中,藏得很深,無窮無盡。泉州自唐以來,偏安一隅,保留了諸多中原古風,是見證中華傳統文化的活化石,沒有來過泉州的朋友,在人生的文化實踐中,會有遺憾的。我與我的家鄉泉州,歡迎您!

2009.07.27


精選遊記: 泉州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