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目春秋七絕

作者: aw630

導讀天目山幽深奇麗,無法用語言來形容。從位於天目山腰的天目春秋到山頂,路程大約有二十余裡。一般來說,位置偏僻的山大多荒無人煙,陡峭的山很少有盤旋迂回的山路;蒼樸的山,很少有光彩艷麗的景色,磅礡的山很少有精巧雅致的趣味;以至於山高的話,就缺少流水潺潺,岩石陡峭的話,就缺少茂盛的樹木;這些都是山的缺點。 天目山到處都是丘壑峽谷,瀑布水流潺潺 ...

天目山幽深奇麗,無法用語言來形容。從位於天目山腰的天目春秋到山頂,路程大約有二十余裡。一般來說,位置偏僻的山大多荒無人煙,陡峭的山很少有盤旋迂回的山路;蒼樸的山,很少有光彩艷麗的景色,磅礡的山很少有精巧雅致的趣味;以至於山高的話,就缺少流水潺潺,岩石陡峭的話,就缺少茂盛的樹木;這些都是山的缺點。 天目山到處都是丘壑峽谷,瀑布水流潺潺,如同很多白色的絲綢(傾瀉而下),這是一絕。

山石的顏色深沉潤澤,山石的棱角巧妙精致,山路盤旋迂回,懸崖陡峭聳立,這是第二絕。

雖然山谷偏僻幽深,山石聳立險峻,但寺廟都建築的很好,這是第三絕。

我不喜歡聽到打雷的聲音,而天目山打雷的聲音非常小,聽到的好像嬰兒的啼哭,這是第四絕。

我早早起來,看天目山的雲彩曉,在懸崖峭壁,雲彩潔白純淨的就像棉花,飄蕩變幻如同浪花,整個世界都變成了一片五光十色的天地,仿佛到處都是美麗的琉璃,每座山峰的山頂突出於雲海之上,如同散落的浮萍,這是第五絕。然而雲彩的變化最不平常,它的樣子非常奇特,如果不是久居山裡的人,根本不能完全明白雲彩的形態。

天目山高大的樹木,樹身粗的幾乎有四十圍,(“圍”是計量圓周的單位,但具體是多少,說法不一。一說五寸為圍,一說直徑一尺為圍,也有說兩手拇指和食指合攏起來的長度為圍,還有說兩臂合抱的長度為圍。)松樹的形態如同傘蓋一樣,樹高不過幾尺,一棵樹價值萬余錢,這是第六絕。

天目山每年第一次采摘的茶葉芳香撲鼻,比龍井茶還要馥郁。竹筍的味道像紹興破塘所產的竹筍,然而更加清淡悠長,這是第七絕也。

我說,長江的南面,學佛歸隱的地方,沒有比天目山更好的,於是就起了歸隱山林的念頭。

我們住了一天,第二天早晨起來去看雲彩,巳時(上午九時至十一時)之後登上了天目山的頂峰,晚上住在高峰死關(天目山地名,以險峻出名)。等到明天,從活埋庵找到上山的路,順勢下山。這幾天天氣十分晴朗,山寺的和尚認為這十分不平常,都下山互相集聚慶賀。山寺的和尚有四百多人,非常謙卑恭敬的遵守著禮節,爭著請我們吃飯。等到要走的時候,和尚們說:“天目山荒涼偏僻,不足以招待你們這麼重要的客人,真不知道怎麼辦”。我說:“我們和天目山也有些細微的緣份,僧人們不必過於謙虛,我們也不敢接受這種當面的贊譽”。於是眾人開懷大笑,互道分別,離開了天目山。

.



天目春秋



(古道)


精選遊記: 臨安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