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鎮水鄉

作者: 靖嵐

導讀坐了近兩小時的旅游班車,終於到了桐鄉的烏鎮。 高聳的白牆鑲嵌著木格小窗,江西民宅般的立壁游出一卷舒雲。走進去看,古樸的石拱橋連者依水而建的長廊,這裡的青石磚排列的v形圖案上能找到常年依附而生的青苔,帶著裂縫的廊柱還記錄著小雨的洇濕、曉風的細語。沒走一會,遠處有敲鑼打鼓聲,這就是拳船,只見有英雄少年耍了一套雙刀,雖然略欠勁道,不過在地 ...

坐了近兩小時的旅游班車,終於到了桐鄉的烏鎮。

高聳的白牆鑲嵌著木格小窗,江西民宅般的立壁游出一卷舒雲。走進去看,古樸的石拱橋連者依水而建的長廊,這裡的青石磚排列的v形圖案上能找到常年依附而生的青苔,帶著裂縫的廊柱還記錄著小雨的洇濕、曉風的細語。沒走一會,遠處有敲鑼打鼓聲,這就是拳船,只見有英雄少年耍了一套雙刀,雖然略欠勁道,不過在地上的連續翻滾,雙刀發出颼颼的冷光,岸上的人都開始鼓掌。少年剛下,又上來一味粗壯的中年男子舞了一下大刀,旁邊擱者十八半兵器,忽然想到很多武俠中的兵器:屠龍刀、碧血劍,想必他們都會表演,不禁欽佩不已。

江南百床館收藏很豐富,有小姐床、兄弟床、姐妹床等等,其雕刻的內容有中式的典故故事,求財求壽的像征圖騰,也有靠近西方粗曠雕刻方式的花草藤蔓,。有的床分裡中外三層。外是方便處,中是裝扮處,裡則是休憩處。我還看到床上懸下一近1米的木牌,據說相當於掛在房間把手上的“勿打擾”之類的標志。好羨慕古人的床啊!

烏鎮的藍印花布非常有名,沿路走來都是藍印花布做的工藝品、衣服帽子,我還買了頂海盜帽。藍印花布的作坊讓我大開眼界,明白這種紙版印染的技術起於秦漢,成熟於唐宋,盛於明清。作坊空地支起高高的竹架,一條條常常的藍印花布就這樣從空中垂下來,隨風飛舞,人在其中特別有感覺,一種臃懶而愜意,閑淡而自由的江南詩意。

接著我們又看了當地的花鼓戲《漁家女》,皮影戲還有拉洋片(運用光學原理),都沒有看完整。但我門從一老藝人那裡討教了一點皮影戲的表演藝術。

這裡還保留了一家彙源當鋪,我們都到裡面作了一回當鋪學徒,站在高高的櫃台窗口往下看,足有1.6米高。這裡介紹了“當字體”以及職務的稱謂(一缺、二缺等)。

江南養蠶抽絲是有非常悠久的,今天親眼看到一位老奶奶將蠶繭浸到水裡弄破,然後再在水中把蠶絲抽出,最後撩起(這是家賣蠶絲棉花的鋪子)。無鎮還有高干船(蠶花船),有人在一根大竹竿上穿著白色表演各種危險動作,據說是像征著蠶寶寶,祝願蠶絲的收獲。

說到吃,建議菜有:菏頁粉蒸肉、酒釀、還有些農家素菜也不錯。只是酒樓裡賣的都比較貴。

狹長的小巷有否撐著油紙傘的姑娘,熱鬧的街市邊開啟的窗子會不會掉下潘金蓮的竹竿,泛黃的紙糊燈下會不會有聊齋先生的影子,碧綠的柳樹邊有否折柳寄相思的情人,那在悠悠的流水搖過的木船上會不會有畫魂的歌聲……

我門花了5小時才逛完烏鎮,最好帶上dv、照相機去吧


精選遊記: 桐鄉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