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記(上)

作者: _ceair780271015

導讀時間:2009年6月10日——15日 行程:青海、甘肅六日游 跋 好久沒寫游記了(我想純粹是懶),一出手就是四大名著(承恩先生:絕無雷同,敬請放心)。起先我寫游記純屬是一種自娛自樂,期盼日後翻來能喚起些許美好記憶來。這次略有不同,竟有好幾個家伙聽說我要去西部,下了死命令:回來快把游記交出來!竊喜之余,壓力陡增,主要是怕我這支禿筆會令大家失望。我 ...

時間:2009年6月10日——15日

行程:青海、甘肅六日游



好久沒寫游記了(我想純粹是懶),一出手就是四大名著(承恩先生:絕無雷同,敬請放心)。起先我寫游記純屬是一種自娛自樂,期盼日後翻來能喚起些許美好記憶來。這次略有不同,竟有好幾個家伙聽說我要去西部,下了死命令:回來快把游記交出來!竊喜之余,壓力陡增,主要是怕我這支禿筆會令大家失望。我只有盡我所能,把我這一路上所看到的、所聽到的以及所想到的,報個流水帳。當然嘍,爭取報好!



上個月領導把我召去開了個會,說要組織考察,征詢一下大家意見,去哪裡?我和衛軍都極力推薦青海,我倆之所以意見如此地統一,是因為去年組織上就曾安排我倆去青海考察,都把攻略准備好了,後來發生了那悲慘的“5·12”,最終沒能成行,這次也算圓一個夢吧!

領導聽取了我倆意見(夠意思),這才有了這次的西部之旅。

第一天

H1N1

當下全世界人民正談“豬”色變,新聞裡聽著播音員天天在念著那拗口的“甲型H1N1”,而機場恰恰又是易感區域,心裡不免有些擔憂:不要被抓哦,關七天是小事,西部去不了,那可就冤了(我這人就是喜歡瞎想八想,所以滿頭華發也就不奇怪了)。

結果當然是只不過多增了幾根白發而已,機場裡戴口罩都沒幾個,也沒人拿著體溫槍巡邏,虛驚一場。

A1

我們乘坐的是春秋航空A320客機,幸虧不是330(瞧我又開始多想了)。因為事先跟旅行社說好的(估計光說是沒用的,得出錢),我們14個人都被安排在飛機的前三排(頭等艙啊!),為照顧我個子高,本人榮登一排一座(A1),對於我這個連靠窗位都坐不到的人來說,一下子有此殊榮,眼淚差點掉了下來,二個半小時的行程,連覺都不舍得睡,那個興奮啊!

三天後,又再次坐了回A1,這是後話,暫時按下不表。

粩糟湯

午飯時間到達蘭州中川機場,直接被拉到飯店,導游一個勁地給大伙打招呼:

“這頓我們安排在機場附近吃,沒啥吃的,大家吃飽,以後會好一點的。”

啥也別說了,開飯吧!從來就對團餐不抱多大希望。

等了好長好長時間,我們的菜總算上了桌。也不知是不是餓了,還是心理價位不高的緣故,這菜還真不賴,蠻對味口的。最後上了一道湯,問了不下十來次,才知叫“粩糟湯”,嘗來嘗去,就是酒釀嘛,夠甜!誰知有個家伙卻說不甜,問服務員要來碗糖,看他往自己碗裡放糖的那個勁,我覺得喉嚨口直發粘。這家伙四十多,怎麼看怎麼才二十出點頭,虛心向他討教駐顏之術,說從小就愛吃個糖,嗚呼!大千世界啊,各位看官,您若不信,也去試試?有沒有效,我不敢保證,但有一點我敢打包票,肯定比SK-Ⅱ省錢多了!

飯畢,大伙想,最差的一頓就這麼好,這次在西部,吃喝問題就不用擔心了。誰知,這最差的一頓,竟成了最好一頓的團餐(除了後來吃烤全羊那頓,那是我們出錢另加菜的)。敢問一下導游,您是不是在忽悠我們?

黃土高原

沿著蘭西高速直奔西寧而去,窗外一座座禿山連綿起伏,怎麼看怎麼像我們上海人說的“賴痢頭”,這裡屬於典型的黃土高原地貌,連河水都是黃的,這裡的地名叫作湟水,是不是因水黃的緣故就不得而知了。

互助

您可別誤會,“互助”那是個地名,全稱叫互助土族自治縣,全國唯一的一個土族自治縣,屬西寧市。從甘肅省會蘭州到青海省會西寧,車行才三個小時,兩省會城市離那麼近,特別是在幅員遼闊的西部大省,真是詫異。

土族

土族可不是土著,也不是土家族,導游講此族原為鮮卑人的後代流落於此,我對鮮卑人的概念只停留在一心想當皇帝的慕容復此人上。回來後我特意查了一下青海志,說土族的祖先來自蒙古人。嗯?導游,您接著忽悠吧!咱也不去管他,反正土族是咱們56個民族的一份子,因其婦女所穿的衣袖用紅、黃、黑、綠、白等不同顏色拼湊而成,所以這裡也被譽為“彩虹的故鄉”。

青稞酒

讓我們進到“土族風情園”來了解一下此民族的風土人情吧!進門獻哈達(?藏族),再喝三碗青稞酒(不喝也可以,手指沾酒一彈天二彈地三再彈天),有免費酒,咋有不喝之理?沽嚕嚕三小碗,啊!差點把碗給他砸了,好烈好劣!怎麼敢拿這種酒來招待我這遠方的客人?也不知此民族是否驃悍,所以也就沒敢砸。

也不知是此酒的作用,還是高原反應,頭痛了很長時間。喝了三碗還不算完,晚飯席間又過來敬,這會我也學乖了,一陽指胡亂三彈,也算蒙混過關了。出門時又被攔住,再要喝酒。這還有完沒完?我承認你們熱情,但是上點好酒,行不行?這回依然使出我六脈神劍絕技,但猶如段譽般無奈,不喝就是不讓走。唉!真的吃不消,仰頭飲盡,速離此地。

我在想,土族人民也夠實在的,把自己釀的“頭曲”都拿出來給客人喝了,店裡賣的青稞酒不會這麼衝吧?如果他們把正宗的拿來讓我嘗嘗,說不定我會捎上一瓶二瓶回去的呢。

輪子秋

喝得暈暈乎乎的,坐下來看表演,唱歌跳舞咱也看不出個道道來,有個叫“輪子秋”的節目倒蠻有新意的,“輪子秋”顧名思義,就是在車輪上按個秋千,人在秋千上蕩呀蕩,舊時娛樂活動也少,發明個這玩意,既娛樂了,也健身了。

和親

壓軸大戲是個互動節目——土族婚禮。傻乎乎坐在第一排(當時想離得近,看得清楚)的我,“幸運”地給挑中了,要當回新郎,這怎麼行呢?回去可沒法交待啊,逃婚看來也是行不通的,千百雙眼睛瞧著呢,咱可不能給我們這個團隊丟臉啊,豁上了!(咱可是為了集體的利益哦,高尚不?)

這新郎當得可也不輕松,既要唱歌,又要跳舞(還不給出場費),最可氣的是,有人時不時跑過來擰我一下,當地風俗說擰得越重說明越是喜歡你,即所謂越愛越要拿腳踹是也!一下二下,咱也皮糟肉厚承受得起,但架不住無數雙黑手!丫,還來真的,是不是?咱好說也是個血性男兒啊!正准備拚了的時候,婚禮結束!

最後是雙方交換信物,她們的信物是荷包、香包之類的東西,而我的信物卻是money。嗯?還沒問你們要醫藥費呢!

沒成想,這還不是此次行程中唯一的一次婚禮呢,當然後一次的主角不是我了(有福同享嘛),此為後話,再表。

接下來是參觀當地的一些舊居和土族博物館,被折騰大半天,加上還暈乎著呢,所以也沒記住點啥,只記得土族是信奉藏傳佛教的。

純樸

晚飯就在風情園裡吃,咱也嘗嘗土族的風味,說實話到最後也不知吃了點啥。百無聊賴時就逗當地的服務員玩,也不知是被當地的山風吹的,還是高原所特有的,當地人無論老少,臉上都長著紅腮(上海稱之為“春”),我們就以“春”的程度來判斷是否是當地人,然後再一一印證。

那些當地女孩,無論你怎麼逗她們,也不生氣,轉頭抿嘴一笑。一句話要重復好幾遍,直到露出怯怯的笑來。說實話,這些姑娘沒一個好看的,你想找一二個清秀的出來也很難,但是那笑,每個看到的人,都會在心底湧出一種甜絲絲的感覺,她們素面朝天,絲毫不矯揉造作,我想這大概就是傳說中的“純樸”吧!

一路上走來,所遇女孩的大體如此,西寧清真飯店裡的那個喜歡看《喜羊羊》阿克蘇女孩,整個上菜、倒酒、換骨盆全過程,眼睛就沒離開過電視,時不時抿嘴偷笑一下,我猜想她是否在想今後也能嫁個灰太狼(嫁人就嫁灰太狼)?老張在嘉峪關硬讓服務員教他怎樣用筷子開啤酒,人家小姑娘不好意思手把手地教,老張也就一知半解,蠻以為學會了,回上海後在眾人面前想上演一回“見證奇跡的時刻”,結果是:把筷子斷了幾根,瓶蓋沒開出來一個。

冷冷清清

晚上8:30(天還是很亮)回到賓館,“天年閣”,四星,條件不錯。放下行李後約上幾個伙伴上街隨便溜達溜達,有一兄弟說頭有點痛,懷疑是高原反應,導游說當地有“紅景天”飲料買(紅景天專治高原反應),順便看看有沒有。

天有點冷,我穿著短袖,有點抵受不住。大街上冷冷清清,商店基本都關門了,人也沒幾個,好容易找到一家大超市門開著,想往裡衝,卻被保安擋了駕,說九點關門,現在只出不進,死乞白列地跟人家商量:

“我們就進去買點水果,就出來”

結果死活就是不讓進。

只好灰溜溜地往回走,看見有亮燈的小店就進去問人家,有沒有紅景天的飲料,得到的回答,飲料沒有,紅景天藥片要不要?做成片了,那就不大敢吃了,誰能保證有無副作用。

看見有“青海老酸奶”,攻略上有人提及過,就一人一盒買來嘗一下,形狀似老豆腐,味道,就是酸奶的味道,我覺一般,他們說還可以。

冷冷清清的街,了無生趣(恍然如都市凌晨二、三點的光景),加上衣衫單薄,所以決定回去睡覺。

臨了,在賓館對面的“口福小吃街”(聽說很有名)買了十串羊肉串(7毛錢一串),回了賓館。

得失觀

我這人可能有點神經衰落,換個地方總睡不踏實,翻來覆去無法入眠。突然想到個哲學問題——得失觀,我對馬克思主義哲學還是比較相信的(咱是共產黨員嘛),特別是堅信“能量守恆原理”,有所得必有所失,沒有憑白無故的成功,有的人認為自己運氣好,但是機會是不會青睞沒有准備好的人的;有時你看似沒有付出、沒有損失、輕輕巧巧地獲得了什麼,但是在得到後,一定會以某種代價來補償這個獲得……我開始迷糊了……天上不會掉餡餅,只會掉陷阱或者是鐵餅,砸不死你個小樣……

第二天

日月山

今天去青海湖。

從西寧出發,車窗外座座青山,間雜著一些無名的小山村。過日月山,景色突然發生變化,綠黃色的大片草原,不時可以看見成群的藏綿羊(可不是藏羚羊)。日月山是農牧分界線。

關於日月山,我准備講我的第一個故事。

故事一(日月寶鏡)

文成公主遠嫁西藏和親(人家可是真的,不像我老人家,純屬娛樂),唐太宗親賜日月寶鏡一面,之所以稱為寶鏡,那是因為從寶鏡中隨時隨地可以看到長安和親人們(遠程技術相當地發達),文成公主經過分界線日月山(當時可不叫此名),以和親大事為重,毅然絕然地將寶鏡擲於山上以表決心,日月寶鏡摔成兩瓣,化為兩座山丘,從而得名“日月山”。真是偉大!

倒淌河

過了日月山,因有人內急,在一小鎮休息片刻。抬眼望,才知到了倒淌河鎮(怎麼像西游記中的描寫?),又聽到一傳說,那就讓我來繼續說第二個故事,也是關於文成公主的。

故事二(倒淌河)

文成公主擲了寶鏡後,仍無法抑止住思鄉之情,淚水嘩嘩地流,彙成一條小溪(這個厲害),文成公主擔心小溪水東流一直流到故鄉長安,恐為親人所見,就祈求上蒼讓其改流,上蒼為之感動,最終形成“眾河皆向東,唯此向西流”的奇觀(這個更猛)!

青海湖

到了!

啊?

這就是《國家地理雜志》評選出的中國最美湖泊之首嗎?排名猶在喀納斯、納木錯之上?傳說中那黃燦燦的油菜花在哪兒呢?隨風搖曳的青稞呢?那山、湖、草原相映成趣的壯美和綺麗呢?我怎麼一點都感受不到呢?

我們所去之處叫151碼頭(離西寧151公裡,因此得名),不油怒從心頭起,為什麼不去鳥島?金銀灘、沙島也行啊?偏偏來一碼頭,這算什麼呀?!

再次領教了“盛名之下,其實難副”的真諦。這裡我奉勸各位,對任何事不要抱很大的希望,因為希望越大,心理價位越高,越不容易滿足,而意外的驚喜會讓人更驚喜,您說是不是這個理?

怎麼可以這麼冷

早聽說青海湖比較冷,出門前穿上了我所帶的唯一一件長袖,可到了湖邊,那個風啊,也只能用刺骨來形容,猶如一下子回到了數九寒天,眾兄弟把所有能套身上的全套身上了,可我就此一件怎麼辦?

還是衛軍同志好(這世上還是好人多啊),借了件外套給我,舍己救人,這怎麼行?我一看,他老兄穿起了羊毛衫(這人就是細心),那我就不客氣了,繃上外套(實在小了一點),拉低帽子(也可以擋風),精神抖擻(那是全給凍的)。

在這裡提醒一下,在高原可別感冒了,一是不大好治,二是容易轉化為肺水腫(這個致命)。我天天泡騰一片,受此一凍,所幸無事。

大美青湖

青海湖之美雖未真正體味到,但青海湖之大,在進門口所標地圖上倒是領教一番,它是我最大的內陸鹹水湖(忘了嘗一下是不是鹹的),周長300多公裡(沒概念吧,告訴你上海外環線周長100多公裡,現在知道這湖有多大了吧)。

藏藥博物館

在青海湖吃午飯,老板過來介紹,我們青海湖中有一特產,叫湟魚,一年才長一斤,具有防核輻射功能,價錢嘛……

一邊涼快去!咱沒錢!

回西寧的路上,要參觀一個“藏藥博物館”,感受一下神奇的藏醫藥文化,當然最後還有名醫給你親自把脈(這個比較眼熟吧?),我假裝出去打電話就沒敢進,後來有人跟我說,我一領導被診斷為內熱,配了一劑藥,囑其內服。我拿過一看,白紙黑字寫明外用。嗯?藏藥到底是藏藥,神奇莫測!後來想想,雲南白藥也不是內服外敷嘛。回來後,見我這領導真的拿來泡水喝,也感佩他老人家的勇氣可嘉!堪與神農氏媲美了。

馬步芳

回到西寧,時間尚早,領導決定自費去參觀一下“馬步芳公館”,對這位“西北王”我所知甚少,讀史曾記一事,馬步芳為人荒淫無恥,曾蹂躪5000女子,部屬的妻女,自己家族的胞妹、侄女、兄嫂、弟媳,都難逃他的魔爪,名言為:“生我、我生者外無不奸” 。所以我對此人素無好感。

簡單介紹一下吧,公館始建於1942年,取名為“馨廬”。 “馨廬”取意是按唐代詩人劉禹錫《陋室銘》中的詞句“惟吾德馨”中的“馨”(他也好意思),公館裡的許多建築牆面鑲有玉石,故人們亦其稱為“玉石公館”。

烤全羊

說完馬步芳,說點開心點的吧!

領導請我吃烤全羊,單一個羊就1800多,咱們如果不捋開袖子,甩開膀子地吃,怎對得起領導對我們的厚愛?說實話,這羊還真對得起這個價。

大伙吃得高興,不知哪位老兄提議,又搞了一次“婚禮”,那場面跟正式喜宴沒啥兩樣,(此處刪去300字)因為牽涉到隱私,這裡就不做過多描述了,敬請見諒。反正大伙盡情而散。

趁著酒性,最後大伙又去K了一下。

第三天

塔爾寺

今天要去塔爾寺禮佛,所以早餐沒吃葷的(咱雖不信佛,但心還是比較誠的),誰知午飯到二點半才吃,這可要了命,在回去的車上只能大嚼牛肉干,最後又喝了罐啤酒,這才算熬到吃中飯。

塔爾寺是藏傳佛教格魯派的六大宗主寺之一(除了青海的塔爾寺,另五個是西藏的色拉寺、哲蚌寺、扎什倫布寺、甘丹寺和甘肅的拉蔔楞寺),之所以此寺為宗主寺,是因格魯派創始人宗喀巴大師出生在此,說起宗喀巴大師,大伙可能不熟悉,但如果提起他的二大弟子,大家就會對他的尊崇地位有所了解了,那就是達賴一世和班禪一世,了不起啊,厲害、厲害!

說起宗喀巴大師和塔爾寺,就不得不再講一個故事,關於宗喀巴大師的。

故事三(塔爾寺)

相傳,宗喀巴大師出生時,他母親自己用藏刀將臍帶割斷,臍血流入大地,不久後長出了一棵神奇的菩提樹,此樹長有不多不少正好十萬片樹葉,每片樹葉上都繪有獅子吼佛像。

宗喀巴大師16歲從這裡去衛藏(拉薩)學習佛教,時間久了,他母親正如天下所有的母親一樣十分思念自己的兒子,就托人帶口信給宗喀巴大師讓他回來見上一面,宗喀巴大師接到口信,猶豫很久,他也十分思念自己的母親,但又不願返家而耽誤了學業,思前想後,靈機一動,撞破自己的鼻子,用鮮血繪就一幅自畫像交給送信人,囑咐到,讓母親在自己出生的菩提樹上建一座塔,塔建好後就能見到我了。

他母親果真修建了一座塔,包住那棵菩提樹,完工後,那幅自畫像動了起來,開口叫了一聲媽媽!

感動啊,真所謂天下父母心。

後人為紀念這對感人的母子,在塔旁修建了一座殿堂,這就是塔爾寺的雛形,先有塔爾後有寺,所以稱為“塔爾寺”。

磕長頭

塔爾寺藏語為“袞本賢巴林”,“袞本”翻譯過來就是十萬,剛才講到那棵菩提樹有十萬片繪有佛像的樹葉,這是一個“十萬”,還有一個“十萬”是,你如果許個願,需要磕十萬個長頭,就是五體投地的那種(大家在《天下無賊》中可能見到過),電影電視裡瞧的與親身感受是不一樣的,有種震憾感。我因在香格裡拉見過一次,這次再見,震憾感少了,但不得不佩服這些信徒的毅力,十萬個啊,而且是心無雜念絕無偷懶的十萬個!

規矩

我們這些到此一游的,長頭可以免了,但進入寺院,有些規矩還是要講的(申明:不是迷信),第一你不能踩門檻(這個藏傳、禪宗都一樣,那是佛祖的肩),第二進入佛堂不能攝影攝像(也一樣),第三所有一切都要順時針(轉經筒啦、轉塔啦、進出等等),第四個是我自定的,進佛堂後摘帽摘墨鏡(表示尊重,也不知對不對,有懂的朋友請告知一下)。

最後教一下大家怎樣禮佛(大家跟著一起做):雙手合十,掌心要空(四大皆空),舉過頭頂,第一步觸碰額頭,第二步觸碰嘴,第三步觸碰自己的心(喂,那位兄弟,不是讓你觸碰你的肚子),最後雙手攤開,深深一躬!

聽講

講完了規矩,那就請跟我進寺參觀,不對!不是跟我,藏族地區只能請當地的導游(在香格裡拉就領教過一次)。

塔爾寺與我們平時常見的寺廟不同,各殿堂分得很散,沒導游帶,還真不好找。這藏族小伙導游還真不賴,滔滔不絕,真長見識。唯一美中不足之處,就是人太多,每座殿堂同時擁進三、四個團,為聽清導游的講解,只能豎起耳朵(這個難度比較高),但是耳邊仍同時響起二、三道講解聲,猶如多聲道(此後在莫高窟,人家就運用高科技解決了這個問題)。

隨著導游,從如意八塔、小金瓦殿、大金瓦殿、大銀塔、大經堂一路走來,邊走邊聽。

路過一院落,一瞧是敬老院,導游講,能進敬老院服侍這些老僧人是種禮遇,因為這些老僧人會把自己的知識全部傳授給服侍的僧人(我們這裡,在老干部局工作過的同志晉升快,是同樣的道理)。

藝術三絕

介紹完塔爾寺的佛堂建築,就不得不提一下它的藝術三絕:壁畫、堆繡和酥油花。前二者我就不多作介紹了(主要是怕我說太專業,你們不懂),說一下三絕之冠——酥油花,又稱“殘忍之花”。

酥油大家都知道吧?哦,知道就好,二十斤牛奶只能提煉出一斤酥油,而且這玩意熔點極低,觸手即化,所以制作酥油花時,一定要在最冷的天,用冰冷的手去捏制,但人總有體溫(喇嘛也不例外),怎麼辦?就將手放在冰塊中浸泡,十指連心啊!聽說,一個喇嘛一生中也只能做三次,手就殘了,夠殘忍了吧?還沒完,這些制作精美的酥油花,除了有一、二件供展示外,全得燒了敬獻給佛祖!天哪!

蘭州

塔爾寺出來,我們就告別三江源青海(長江、黃河和瀾滄江的發源地都在青海),往甘肅趕,到達蘭州地界,就覺蘭州真的繁榮,因為我們第一次遇上了堵車。這天還趕上了“蘭洽會”的開幕日,黃河邊上工人們真准備著煙火和禮花。

車窗外就是我們母親河——黃河!河不寬,一眼能看見對岸。

羊皮筏子

到了蘭州就一定要“吃喝嫖賭”一下!

真的假的?

想什麼呢,聽清了,到了蘭州一定要吃一下正宗的蘭州拉面,喝一下當地產的黃河啤酒(這二天一直喝,也沒啥特別的),然後是要坐羊皮筏子在黃河上漂一下,最後是看一本《讀者》(蘭州特產,不知道了吧)。

既然到了黃河(可別死心),那就漂一下吧。從黃河母親雕像順流漂到黃河第一橋(中山橋),然後坐快艇再回來,50大洋一位。

瞧清楚了,這羊皮可只有兩條腿哦,不是羊特別(羊還是那羊),而是制作時,先把兩後腿給砍了,然後像脫毛衣似地把皮給剝下來,最後是吹氣,純人工呼吸,正宗是吹羊皮(以前可是真的吹牛皮,後來嫌牛貴才改的羊皮筏子)。

出道題考考大家,吹個羊皮要用多久?回答正確沒獎!

一天?

一個小時?

十分鐘?

全錯!一分鐘啦!

說實話,坐這羊皮筏子還蠻危險的,全靠人在筏子的位子來掌握平衡,個個成了意大利名牌“背靠背”的logo。只是有驚無險,我也有幸掬一捧母親河的水,放心!沒喝。

想我一個常住長江之濱的人能沾一下黃河之水,也挺不容易的!

水車博覽園

接下來的景點是水車博覽園,感興趣的同學,自己網上查一下吧,讓我也歇歇,晚上還得趕火車。

絲綢之路

傍晚六點的火車,從蘭州開往敦煌。

一路走的就是原來的絲綢之路。有必要介紹一下絲綢之路,從西安經河西四郡(武威、張掖、酒泉、敦煌),到敦煌後分兩路,南路出陽關,遠至現在的埃及;北路出玉門關,到現在的印度。絲綢之路因海運的發展而逐漸衰落。

火車上自理晚餐,不高興去餐車(又貴又難吃),喝了點啤酒,怕晚上起夜不方便,也不敢多喝,最後泡了一碗面算對付過去了事。

熄燈前,車到了武威,趕忙下去,踩一下武威大地。熄燈後,別人都睡了,就我們兄弟幾個還在討論著案子(瞧我們多認真,出門也不忘談工作)。

最後怕影響別人休息,各自上床睡了。

半夜迷糊中,聽見車停張掖,而且停了好長時間沒開,朦朧中好像聽見金戈鐵馬的聲音,是呀,張掖在我記憶當中就是古戰場,很想爬起來瞧上一眼,實在抵不過睡意,就此睡去。

第四天

敦煌

六點不到就醒了,是年紀大了,早上睡不著?還是到敦煌了,莫名地興奮!

此行中除了青海湖,我最期盼就數敦煌了,因為那裡有莫高窟。我很喜歡石窟,人生一大願望就是跑遍我國的四大石窟,雲岡前幾年去過了,馬上就快到莫高窟了,真是興奮啊!我想莫高窟不會讓我失望的。

天隨人願,在敦煌的這一天,是此次游程中最開心的一天。

鳴沙山

在這裡得表揚一下我們的導游,小女孩叫王蓉(不是唱歌的那位),年紀雖小,安排絕對英明,上午去鳴沙山,如果按照行程計劃下午去的話,在大沙漠裡非被烤干不可。

在青海還簌簌發抖呢,一到敦煌,恨不得扒層皮,那個熱呀!但那個熱是痛快的熱,很爽,不像上海這幾天,粘粘糊糊的。

還沒進門就免費贈送一口罩,防沙用的,我接過後一把揣兜裡了,就是來感受大沙漠的感覺的,用這勞仔干嘛。

哥幾個在門口選帽子(牛仔帽挺帥的,上次我在四川也買過一頂,回家後就沒用了)。兩姐挑了帽子、圍巾,還不夠,還買了人家騎自行車用的袖套,個個把自己打扮成了“人彈”。



這就是沙漠啊!

平時第一次見識大漠風情。沙連著沙,丘接著丘,一望無際!遠處沙丘上,一個個黑點,那是行走在沙漠中的游客。

抓起把沙來,可真夠細的,握緊拳頭,不想讓沙流走,無奈還是從指縫間慢慢滑落。突想起一事:人生,有些物事,是不是也像這掌中的細沙,你越想抓住,卻越抓不住!那就請把手放開吧!

駱駝

怎麼玩?是自由活動,還是統一行動?領導們商量了一下,決定還是集中行動。

先租個駱駝。騎駱駝啊?我有點怕,我這人天生膽小(名言是“活的除了人,什麼都怕;死的除了人,什麼都不怕”),那大家伙比我個還高,渾身髒兮兮的,問一下:

“能不能不騎這玩意?”

“不行,統一行動!”

唉!硬著頭皮上吧。上去後,死死抓住駱鞍橋,就這麼著吧,打死也不放了!動作也不敢太大,挪動屁股稍微調整一下坐勢,遜啊!

遜的還在後面呢,我們四個人一駝隊,我在第三個,後面那駝兄也不好好排著隊走,突在外面,頭正好湊到我腿這邊。我穿一短褲,擔心它別把我腿上的毛當成草料吧?又不敢亂動,打招呼估計它也聽不懂,唯一只能祈求上蒼了。

還算好,除了向我吹氣(人家那是喘)外,它老人家也沒亂動。這樣好,大家相安無事。

滑沙

騎著駱駝到達最高點,接下來的問題是,要不要滑一下沙?既然來了,那就體驗一下吧!

想滑沙可沒那麼容易,得爬一段30多米高的沙丘,爬沙可不比爬山,沙往下溜受不住力,所幸有用木條鋪成的台階,但走上幾步已然氣喘吁吁,那聲響比駱駝老兄也差不多遠,回轉頭來,大伙都在“努力奮爬”,瞧我們書記年界60也不甘人後,啥也別說了,爬吧(爬山如人生,堅持最可貴)!

登頂後的虛脫被興奮所衝淡。

休息片刻後開始往下滑,給你塊木板,坐上去後,有人就拿腳一踹(此行為不雅),“下去吧!”覺得速度太快的話,可以用手抓沙(手剎車?),膽小的那幾位哇哇亂叫,終於知道為什麼叫鳴沙山了(多數是曲解)。

有一姐抓沙抓得太厲害了(簡直是抓狂),在坡道上給停住了,上也上不去,下也下不來。本想倒爬上去來個“救美之義舉”(其實是想上去也踹上一腳的),怎奈心有余而力不足,手腳並用爬了幾米後(這沙是燙的),只能望沙興嘆了!

月牙泉

上駝繼續前行!怎麼還要騎啊?其實後來想想,租駱駝還是正確的,在鳴沙山裡兜上那麼一圈是很費時費力的。

到了月牙泉。

“這就是傳說中的月牙泉嗎?”

就一汪池水。其實它的神奇在於“山泉共處、沙水共生”,恐怖的飛沙,在它面前沒了脾氣,飛泉而過,永不枯竭(當然,後人又在泉旁修建了二座水庫,不然的話,現在有沒有這一奇跡,還得打個問號了)。

再一次騎上駱駝往回走,經過這一斷時間的接觸,膽子也大了,基本上可以表演雙脫手了。

騎在駝背上,聆聽著悠揚的駝鈴聲,有種回來過去的感覺。

下來後還跟它老兄打聲招呼,兄弟,馱我這麼久,你辛苦了!

滿口袋的沙

要再一次表揚我們的導游了,已經為我們落實好了賓館,讓我們可以先洗去滿身的沙塵,再去莫高窟游玩。

對我而言,那是一種“沐浴更衣”,在我的心目中,莫高窟是很神聖的。

洗澡前,襪子一脫下帶出整把的沙,再一摸口袋,好家伙,滿口袋的沙!

莫高窟

“莫高!莫高!”

我終於來!

今天巧了,是我國第四個文化遺產日,而莫高窟早在1987年就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我覺得它不僅僅屬於中國,而是屬於全世界,屬於全人類,是全人類的文化寶藏和精神財富。

我很想盡力寫好以下這段東西,向大家介紹好莫高的魅力。但苦思冥想好幾天,總覺寫出來的過於蒼白無力,不能表達出我對莫高崇敬之情,唉,學識淺薄怪不得別人啊!大家看過之後,如果沒啥感覺的話,千萬不以為莫高之不偉大,要怪就得怪我沒寫出它的偉大來。

我曾經在我的《三晉游》中批評過山西對文物的保護不力,而莫高窟對文化遺產的尊重和保護作得是非常出色的,當然能將千年文物保存至今,人為因素是一方面,所處的地理環境也功不可沒,一是當地之干燥(放上海這沿海地區,早腐化了),二是隨著絲綢之路的衰落,地理位置之偏僻(鳥都不生蛋的地方,誰去)。

裡面有統一的講解員負責講解,一個講解員負責帶二、三十人,一人發一配耳機的收音裝置,只能收聽到這一講解員的聲音(離遠了還不行),這樣就很好地解決了如在塔爾寺中多聲道的問題。

每個講解員分別只帶十個洞窟,當然有幾個洞是必去的(如藏經洞、大佛洞)。講解員是經過專門培訓的,很有專業水准。

跟著她一個洞一個洞走來,先開門(平時都是鎖上的)、再講解,出來後再鎖上,我來不及思考,我恨不得把她所講的、所看到的全記在腦海中。

二個小時的參加,我覺得時間過得真是快。我真的很想再跟一個團,可無奈我們是統一行動。

簡介

莫高窟又稱千佛洞,始建於十六國的前秦時期,歷經十六國、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歷代的興建,形成巨大的規模,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內容最豐富的佛教藝術聖地。

它以精美的壁畫和塑像聞名於世。壁畫容量和內容之豐富,是當今世界上任何宗教石窟、寺院或宮殿都不能與之相媲美的。環顧洞窟的四周和窟頂,到處都畫著佛像、飛天(最著名的是反彈琵琶)、伎樂、仙女等。有佛經故事畫、經變畫和佛教史跡畫,也有神怪畫和供養人畫像,還有各式各樣精美的裝飾圖案等。

塑像分木胎泥塑和石胎泥塑二種(雲岡為石刻,而莫高窟所處山崖的土質較松軟,不適合制作石雕)。塑有佛像、菩薩像、弟子像以及天王、金剛、力士、神等。最高的33米(大佛洞內),最小僅2釐米右(沒瞧見),題材之豐富和手藝之高超,堪稱佛教彩塑博物館。

藏經洞

現在的16窟和17窟是連在一起的,17窟就是著名的藏經洞,藏經洞的發現,就又要講一個傷心的故事。

故事三(王道士)

1900年,居住在莫高窟的道士王圓箓清除16窟淤沙時,偶然發現了北側甬道壁上有一小門,打開後,發現一方形窟室,內有歷代文書和紙畫、絹畫、刺繡等文物5萬多件,其中不少是孤本和絕本,這就是著名的“藏經洞”。

1907年,英國考古學家斯坦因聽說莫高窟發現了藏經洞後,找到王道士,表示願意幫助興修道觀,取得了王的信任。於是斯坦因就被允許進入藏經洞揀選文書,他最終只用了200兩銀兩,便換取了24箱寫本和5箱其他藝術品帶走。後又以500兩銀兩向王圓箓購得了570段敦煌文獻,這些藏品現存大英博物館(1.37萬件,是世界上收藏敦煌文物最多的地方)。

1908年,法國考古學家伯希和以600兩銀兩為代價,獲取了1萬多件堪稱菁華的敦煌文書,後藏於法國國立圖書館。

這5萬多件文物現存國內的連1萬都不到了。

功與非

在世人痛罵王道士為賣國賊時,我覺得這值得反思,王道士在賣經卷前,曾多次求助官方予以重視,但當時腐敗的清庭一是置之不理,二是也沒有能力保存這些珍貴文物,所以說王道士之所為,從狹隘的民族情節來看,罪惡深重!但從人類文明的角度來說,善莫大焉!

歷史是如此地沉重。

敦煌神女

晚上安排歌舞表演,所以7:00吃晚飯。

回到賓館時間還早,無事在敦煌街頭瞎逛,傍晚五、六點的太陽還是火辣辣的灼人,人大概都躲起來了,街上空空蕩蕩,了無生氣,興味索然。

“絲路花雨”很是有名,原以為是看類似表演呢,為了看真切點,一看第一排沒人坐,趕快搶占有利地形(再一次地坐到了一排一座),結果是大失所望——雜技表演(而且是些最基本的),180塊一張票哦,莫高窟可以進二次還有得余。

生啤

敦煌的“沙洲夜市”是很有名的(功略上講的),既然來了,總不能錯過吧。找半天沒找到,最後打了輛車,開了好久才到,後來一看離我們住的賓館沒幾步路,什麼人啊(幸虧這裡打車,統一價5塊,也不虧)。

白天一個人都看不到,晚上一下子全冒出來了,夜市上熱鬧地緊。夜排檔和工藝品攤頭,涇渭分明,井然有序。挑了幾件當地的葫蘆(福祿之意)回去送人。

逛累了,坐下來吃點燒烤,見有人在喝桶裝啤酒,一打聽是生啤,35一桶,來一桶!味還真不錯咧。同時也用酒感謝衛軍同志借衣之情。

吃飽喝足後,回去洗洗睡了。

第五天

戈壁灘

敦煌往酒泉方向開,車窗外大片大片的戈壁,戈壁不似沙漠,遍地大大小小的深灰色石子,延伸到遠方,期間加雜著一叢叢似黃似綠的植物。

有人說,戈壁灘荒涼得可以令人崩潰,可對於我這樣一個生長在擁擠都市裡的人來說,心裡卻渴望這遼闊的地方。大自然原應如此,人類為了自身的利益,不顧一切地在破壞著自然。

我總認為心情和景色是相互感染的,即我一直所推崇的“美由心生”就是這個道理。

看著這茫茫戈壁,我開始思念起彭加木和余純順,同時在想如果我身陷戈壁將如何逃生。

酒泉

中午時分到了嘉峪關市,這裡屬酒泉市管轄,看著這座美麗整潔的城市,誰曾想50年前,這裡也是戈壁荒灘,這得感謝酒泉鋼鐵公司。

說起酒泉這名,就得提一下它的來由。相傳霍去病(猛人)征匈奴大獲全勝後,漢武帝親賜御酒一壇,霍將軍將酒傾於泉中,與眾將士共飲,因此得名。

心中有著兄弟們,百戰百勝就不令人意外了。

嘉峪關

“請大家把護照拿出來。”

“你怎麼護照沒辦?身份證沒用的,我們這是要出關!”

長城的重要意義,我無需多講。

大明帝國將蒙古人趕回老家,當然得時時提防這老兄的復辟行為,“天下第一雄關”在當時應該名符其實(蒙古是明初最大的一塊心病),當然山海關、居庸關也標有“天下第一雄關”,那要結合當時的歷史情況來看的。

嘉峪關,也因當地干燥被很好地保存了下來。導游著重講了“一塊磚”,現復述給大家。

故事四(一塊磚)

傳說,明代正德年間,有一位工匠叫易開占,精通九九算法。有一監工使壞,命其算出嘉峪關用磚總數,易開占說:

“需要九萬九千九百九十九塊磚。”

監工很狠毒:

“若多或少一塊,就砍你頭,並罰眾工匠勞役三年。”

最後真的多出一塊(當然不是易兄計算錯誤,是那監工做了手腳),看來這頭是保不住了,易兄把這塊磚放在了西甕城門的檐台上(這不是忽弄人嗎),坦然道:

“此磚為定城磚,乃神靈所置,若擅動,城關必將坍塌。”

聰明人就是聰明人!

此磚與嘉峪關共存亡。

我有點寫不動了,寫作雖然能讓我再次沉浸到那些快樂日子,但寫東西真的是一件痛苦的事。

在從嘉峪關下來,到長城博物館參觀,無意間一瞥,門口有一塑像,馮勝啊!最近一段日子,我正在研讀明史,馮勝是我最喜歡的一員大將,所以在十分疲倦之中,我准備講我最後一個故事,關於馮勝。

故事五(馮勝)

明初將星萃燦,但是朱重八先生開國僅封了六位國公,馮勝就是其中之一(宋國公),而且“詔列勛臣望重者八人,勝居第三”,僅次於徐達、常遇春。

特別是在洪武五年,明軍十五萬軍隊兵分三路,出擊漠北,徐達的中路軍被王保保擊敗,死傷萬余人;李文忠與元將哈剌章激戰,幾乎戰死;只有馮勝率七戰七勝,攻下內蒙、甘肅,真是厲害。

然而他的結局卻實在悲慘,被朱元璋賜死於洪武二十六年,同時家中女眷被全部毒死。《明史》曰:“太祖春秋高,多猜忌。勝功最多,數以細故失帝意”。

怎一個慘字了得!

鐘點房

我們是晚上11點的火車回蘭州,這麼長時間總不能在候車室裡苦熬吧?領導決定開房(別想歪了),在火車站對面的鐵道賓館開了四間鐘點房,讓大家休息休息、洗洗澡。

此賓館還二顆星呢,到晚上六點才供應熱水,我們就不怎麼計較了。洗完了澡,吹會兒牛,時間就差不多了。

第六天

蘭州拉面

早上七點再次回到了蘭州,早餐就安排那非吃不可的蘭州拉面。

考大家一下,上海街頭飲食連鎖店最多的是哪二家?對了,沙縣小吃,還有一個就是蘭州拉面(鋪天蓋地,滿大街都是)。

說句不好聽的,那些全不正宗(只能稱為咖哩牛肉面),這正宗的蘭州拉面,要一清(湯)二白(蘿蔔片)三紅(辣椒油)四綠(蒜葉)五黃(面),上來一嘗,一個字“爽”,不是在這裡作廣告哦,是應該去嘗嘗這正宗的蘭州拉面,而且只要三塊錢,劃算!

前段時間鬧過一陣拉面漲價風波,這怎麼行呢?那可是人家的主食啊,知不知道“飯”字怎寫的,一個“食”加一個“反”,你去掉了食,人家還不跟你造反啊!

采購

吃完了面,就去買點東西回去送人,讓他們帶去大超市就是不聽,結果跑了二家土特產店,也沒啥買的,胡亂拿了點,就去趕飛機了。

擾人清夢

回來時仍舊坐在第一排,已沒啥新鮮感了,吃好午飯就堅持不住,昏昏欲睡。才眯糊了小半會兒,就被春航上推銷東西的空中少爺給吵醒(坐第一排也有不好之處,就在跟前,聲音特響),真想跟他們領導提點意見,怎麼把飛機當成了大賣場,但又怕他們返航,算了。

後記

回來後碰人就問我:

“怎麼你沒曬黑啊?那幾位個個像撒哈拉回來似的。”

“咱本來就黑嘛!”

其實我也不知道,反正新買的一瓶防曬霜回來就沒剩多少了。

啊!長出一口氣,終於寫完了。

回來已有二個星期了,自己也覺得寫得過於冗長了,人老了就開始羅嗦了,各位您也多見諒,就當長篇來看吧,誰讓咱起了一個“西游記”的名字了呢。


精選遊記: 青海湖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