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各種各樣的理由,終於去了一趟紹興。想像著一些情景:光著腳丫踩踩青石板鋪就的點滴古韻的小橋,悠悠地坐上輕便的烏篷船游一趟風光秀麗的東湖;又或者,穿梭在迷離的小巷,尋訪名人故居,轉悠街邊小店,在街口看百姓閑散的生活……這次的出游不同於以往,雖然都是自己出游,但有了朋友在那邊照應著,不需要做太多的准備工作,人過去就可以了。而且,這次,是我第一次坐火車,感覺不同尋常,難以掩飾心中的興奮。
火車徐徐進站,終於到紹興了。出了火車站,感覺這裡不比杭州,杭州的人太多,多得讓人喘不過氣來,紹興則相當清靜,不需要熱鬧,自有她那份獨有的韻味。
沒過多久朋友就來了,稍微收拾了,就趁早去了沈園。沈園見證著南宋名詩人陸游和唐婉的凄美愛情,那裡刻有《釵頭鳳》。曲曲折折的回廊,郁郁蔥蔥的林木,幽幽深深的小徑,古色古香的宅子,無一不展現出其獨特的氣氛。沒有高樓,也沒有富麗的裝飾,假山、淺湖、涼亭、木橋,靜靜邁步慢走,給生活在大都市的我們一種全新的感受。斜靠在欄杆上,望天的眼眸,清新的空氣,湖水的蕩漾,耳畔覓得幾聲鳥鳴,便是再好不過的事了。偶爾聞得幾句私語,扯回了飄遠的思緒。於是,聽遠處誰彈的箏,任其撥動著旅人的心弦,甘願受著斜陽夕照的羈絆,不願動,只管享受難得的寧靜。
不知不覺,夜晚已經降臨。紹興的夜晚不比西塘,這裡是熱鬧的。繽紛的夜市,喧鬧的街道,同樣吸引著過往的人們。和朋友閑逛著,馬路兩邊的小攤,擺著各式各樣的商品;看到喜歡的,就上前看看,擺弄,問問價格,在還還價,合適了就買下;滿街上都洋溢著一種溫暖的氛圍,沒有爭吵,有的只是熱鬧。
紹興的白天來臨得很早,天微微亮,外面已是人聲嘈雜;走出門外,一陣清涼迎面而來,頓時頭腦清明起來。吃過早餐,就去了聞名已久的東湖。
湖的面積並不大,背靠一座小石山,湖邊景色並不是很特別,甚至不能比西湖。但它的奇特之處在於山的山腳有一個洞,乘烏篷船,從洞口進入,可以看到不平凡的景像。這座山的石質堅硬優良,是著名的紹興青石板的產地。自漢代開始,人們就在這裡開山取石,經過一千多年的開鑿,山的腹腔被掏空了,於是形成了一個四面峭壁的深谷幽洞。洞內水最深處達20米,四面峭壁達五六十米,向上仰,頂端露天處,竟狹窄如洞口,光線從這如蓋般的洞口射入幽暗的洞中,坐在船上有如井底之蛙。船在洞中徐徐行使,使人有種陰森的感覺,但又不同於一般的溶洞。當船貼峭壁駛過時,用手觸摸下當年石匠留下的痕跡,看看相當平貼的四壁,仰望那石壁高處突出的巨石,在諦聽那從石縫中滲出的水珠滴落湖中的清脆響聲,使人有一種神秘的置身於險境的感覺。沿湖岸還砌了條石板山路,走在上面,如同走在水面上,有種水上漂的味道;累了還可以在湖邊長凳上坐下,聽聽魯迅小說裡的社戲,別有一種復古的滋味。
紹興的名菜頗多,由於腸胃有限,只嘗了為數不多的幾種,感覺還不錯,以後若有機會,必定會再訪紹興,品嘗醉裡的紹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