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女神腳下
稍稍安頓了一下神情有點恍惚、還沒緩過勁來的小美,此時我心裡的歉疚和後悔並不亞於老王,早知要這麼折騰自己的救命恩人,我是無論如何不會同意逃這個票的
小美看著我的眼神滿是幽怨,我是真不清楚她是不是真的生氣了,自己又在哄女孩子方面不得要領,只能很“急中生智”地表示作為補償,願意替她做三件不違背俠義之道和良心的事;我並不清楚這麼做是否合適,心裡是這麼想的就這麼說了
其實我並不覺得小美會計較那麼多,所以好歹安撫完了情緒之後,我很快又開始不安分起來,當時已經差不多晚上8點半了,日頭偏西,剛到時厚重的雲層也漸漸散去,誰都清楚日落金山即將降臨
在帳篷附近隨手拍了幾張,效果並不是很好,因為自己偷懶沒有帶長焦鏡頭,手頭上最大的焦距只有55mm;盡管珠峰看起來是近在眼前,但是從取景器裡一瞄才知道,其實依然遠在天邊;而且宿營地扎堆的帳篷和越野車也嚴重影響著構圖
怎麼辦?用攝友中流行的一句話說,變焦基本靠走;匆匆告別了氣色不佳的姑奶奶們,我又一個人跑了出去;納木錯一幕仿佛事隔4日後再現,然而這一次我暗自告誡自己一定要量力而行
5200米的海拔當然不是吹的,除了身邊洶湧流淌著泥白色雪水的絨布河和自己沉重的腳步之外基本看不見有任何東西在移動,整個世界貌似只剩下了呼嘯的風聲和我大口的喘息,好容易走出了宿營地,眼前卻是看不到彼岸的亂石灘
我沿著碎石路又走了差不多500米,在遇到唯一一對同樣執著的攝友情侶的同時日落也宣告開始;我從來沒拍過日落金山,毫無經驗之下並不知道怎樣的快門組合才是最合適的
只能顯得非常奢侈地一邊傾瀉存儲卡容量一邊進行研究,日落的有效拍攝時間前後也就20分鐘而已,並沒有多少供我嘗試的機會
很幸運地試出了一張在LCD上看還蠻不錯的圖,我迫不及待地拿給情侶組合中的帥哥看,不料帥哥也是新手上路,拍得很是別捏,一看之下喜出望外地問我是什麼快門組合
按照相對正確的組合,帥哥即使拿的是偽DSLR亦很快便拍出了壯觀的日落金山,然後舉一反三地直接用包圍曝光繼續拍攝,實在是個很機靈的家伙
我們一道看著夕陽線以極快的速度上移直至完全消失,雲層亦完全消散,此時的珠峰與往常看到的略有不同,真如一尊潔白的佛像端坐於眼前似的
日落金山拍攝小貼士:
寫這個小貼士真是讓我為自己捏把汗,因為在攝影方面我也是個菜鳥,寫這個未免有些班門弄斧的嫌疑,姑且也就談幾點經驗吧
第一是時間,當天是7月16日,根據照片拍攝時間來看,珠峰日落從20:50分左右開始呈現金黃色,到21:10分左右完全結束,其中最佳時間在21:05分
第二是道具,建議帶上偏振鏡,雖然損失了兩檔光圈,但能消除多余的、尤其是雲層的反射光,不僅是拍珠峰,在青藏高原的所有期間都應該常備;之後曾現場讓小玉體驗偏振鏡的威力,小玉的評價是“如魔鏡一般”
三角架不用說了,有體力背著當然最好,不背在拍日落時影響也不大,最多拍糊幾張而已,多按幾次快門就行了;鏡頭方面如果不想走得太累,帶一支焦倍在3以內的長焦是最理想的,當然,你肯定知道我是在說小白;快門線是容易忽略的東西,可以將三角架消耗掉的體力補償回來
最後報一報下圖的參數:機身canon eos 450d,鏡頭tamron17-50/f2.8,快門1/125,光圈f8.0,曝光補償-1 2/3,感光度iso100,拍攝時間21:05

(21:05分時的珠峰日落)
日落後氣溫驟降至冰點,空空如也的肚子提醒著我該盡早撤退,手機照例又是沒電了,再不回去姑奶奶們想必又該開始擔心了吧
告別了情侶組合的我這一回是跑得比兔子還快,就算只是拍拍照片也是教自己累得不行,理由是在按快門時必須屏住呼吸,你在5200米海拔憋一口氣試試?何況是幾十口;這也是上面建議帶三角架和快門線的原因所在
好歹在天全黑之前撤回了溫暖的帳篷,相對簡陋的帳篷在這一刻幾乎就是天堂般的地方;回家後的第一件事就是展示日落金山的戰果,於是,久違的“哈靈~”歡呼聲又一次響起
小美看似已經從顛簸人生路中回到了世界屋脊下的火爐邊,也是無比機靈的她召喚大姐和小玉觀看的日落金山——當然是在宿營地裡,不過對於把風景照的重任完全寄托在我身上的她們而言,是用世界上效果最好的鏡頭——眼睛來看,也無所謂站在哪個位置了
餓到天昏地暗海枯石爛的我坐下來就是一頓胡吃海喝,實際上也沒什麼山珍海味——稀飯、方便面、甜茶、牛肉干、巧克力、還有從拉孜帶上來的價值連城的營養快線,誰也說不清楚這是什麼派系的菜式組合
在這個只有蓄電池提供照明燈光的地方,老王極為猥瑣地在窩在一邊,非常奢侈地用藍牙傳著小美手機裡的歌,也不想想明天他的輪胎該咋整;看到我的日落金山圖後顯得十分振奮地大呼“可以啊”“完美啦”,似乎從今天逃票開始,這花痴指數就一直居高不下
小玉卻一反牙尖嘴利的常態傻坐著,目光呆滯,用腳後跟想想都知道是缺氧導致的智商、反應下降,我便跟她說兩個鐘頭以後你就可以出去看星星了,保管治好你的高山病
這麼一說小玉稍微有了點反應;之前我告訴她在日喀則半夜看到銀河時她就期待不已,並埋怨我為什麼不叫她起來看,讓我那個暈啊,半夜兩點叫你起來,我不是沒事找抽麼?
(帳篷旅館提供:甜茶/酥油茶,稀飯,開水,藏粑;方便面、巧克力等干糧需自備)
實際上只在1個鐘頭後,當小玉走出帳篷時她就得償所願了,此時除了身後自家帳篷的照明之外,宿營地已經沒有一絲亮光,因此無比浩瀚的星空就這樣直截了當地呈現在眾人眼前,燦爛的銀河則貫穿其中
小玉顯得極為興奮,可見她對我之前給出的判斷一直是將信將疑的,她當然不知道外出的經驗多了,觀天像識天氣是功到自然成的事情;而對於小美和大姐來說,世界第三極的天空固然比任何地方都要通透,但畢竟此類景觀已經算不上大場面了
大呼小叫了沒幾分鐘大小姐們就扛不住凜冽的寒風逃回帳篷去了,我卻在思量著拍一回星空試試,這也是從來沒成功過的項目;但是這次旅行已經成功了太多次,逆光、車流、水流、日落均無一失敗,何不挑戰一下高難度玩玩呢
星空拍攝小貼士:
可能很多朋友都看到過有人拍出星星的軌跡,其實方法就是用三角架+快門線的組合,手動曝光3小時以上得到的效果,因為地球每14分鐘會轉動1度,幾個小時下來,星星的軌跡自然就拉出來了,和拍攝車流的原理是一樣的
不過在珠峰宿營地即使帶齊裝備也是極難完成的任務;首先在周圍一片黑暗之下無法取景,其次沒有地方對焦(我是抱著腳架跑到帳篷裡對好燈泡的,再跑到外面按快門的),手動對焦更不行(沒法看),第三是風太大,無法保證三角架不晃動(我是用手死命按著三角架進行固定的,還是有點花了),在長時間曝光中有一點晃動就徹底前功盡棄了
我是沒奢望拍軌跡,只想試試能否拍出星空,但也是如上所述費盡周折;對焦和固定都可以勉強解決,但取景是一點辦法都沒有了,只能隨意找了個角度;最終在30秒曝光下拍出了下面這幅圖,雖然不盡理想,但各位仍可以想像一下,這只是遼闊宇宙中一個微不足道的17*1.6的畫幅而已
最後照例報下參數,機身、鏡頭同上,模式:手動曝光,30秒,f4.0,iso800

(燦爛星空,誰是真的英雄)
次日一早小玉的手機鬧鐘准時在7點響起;眾人還在神志不清之際我又一個人跑了出去;托睡袋的福一晚上休息得算不錯,頭不疼腿不軟,也沒有太多的翻來覆去
再次沿著昨天拍日落的碎石路走出了宿營地,這次走得更遠,足有1500米之遙;拍日照金山的人要比昨天多得多,令人頗覺意外的是,又遇見了在大昭寺三層看馮小剛時坐在旁邊的那一群老外
與其中一位扛單反的打了個招呼並簡單聊了幾句;洋鬼子一般在攝影上都不怎麼執著,基本清一色的傻瓜機或DV,但身體素質卻不容置疑,更不乏徒步狂人,甚至是老頭老太太;直到我往回走的時候,還有幾個在繼續前進,估計是想直接走到大本營去
與20分鐘的日落相比,日出的有效拍攝時間短到幾乎可以忽略不計;盡管天氣狀況依然無可挑剔,但是正如老王說的那樣,一點雲都沒有也不好看;在這種晴朗得沒邊的天氣下,作為世界最高風向標的旗雲當然也是沒指望了,不過這幾天倒是登山的好時機
日照金山拍攝小貼士:
這篇好像要變成攝影經驗交流貼了,也管不了那麼多,隨它去了
當天是7月17日,第一縷陽光照上峰頂的時間是7點23分,由於萬裡無雲、毫無光線折射的效果,呈現金黃色的時間大約只持續了3-5分鐘,之後就完全變成了耀眼的亮白色
拍日出時周邊光線比日落時昏暗許多,三角架是絕對必要的;通往大本營的碎石路走到第一個拐角處有個雪水潭子正好可以拍出倒影,效果只能說是非常詭異
日出時,站在北坡的位置看陽光是從左邊照過來的,撒在珠峰上的範圍相對日落時要小很多,因此我們之前在網絡上看到的金色珠峰的照片,基本都是在日落時拍攝的

(7:23分的第一縷陽光)
原本我是真有這個心跟幾個老外一起直接走到大本營去的,反正也就3公裡路“而已”,用小美的話說,就是那股強頭倔腦的“耿勁”又上來了
不過這次依然是理性占了上風,我清楚地告訴自己現在的狀態雖不錯,但遠沒有好到支撐自己走完這3公裡路;雖然我總是喜歡做一些出格的事,但經過納木錯事件後,我總算是意識到,動不動就拿自己的性命開玩笑,無論對自己還是對他人,都是不負責任的舉動
很“果斷”地再次撤回宿營地後發現小玉徹底倒下了,嚴重的缺氧使她頭痛到癱倒在床上寸步難行;我明白以小玉那種愛玩的個性,如果不是完全脫力,就算是爬也會爬到大本營去,但眼下這種情況確實說明,她是真的堅持不下去了
最終只有大姐、小美和我三人乘上了開往大本營的環保車,就算我們為小玉倒在終點前3公裡的地方而頗感惋惜,但沒有人會懷疑,甚至沒有突破過江浙兩省的她,在這片幾乎是生命禁區的地方已經盡了自己最大的努力
(珠峰環保車;宿營地至大本營;3公裡;25元)
人們總是用“十裡不同天”來形容山區氣候的變化無常,然而在這片地球上海拔最高的山區,僅僅六裡的距離就可以使周邊環境發生一百八十度的轉變
到達大本營時第三女神很“罕見”地被濃濃的霧氣所完全遮擋,實際上環保車司機告訴我們這才是當前季節的正常發揮,一般在7、8兩月,每個月的好天氣僅有一周左右
大本營才算是真正意義上的邊境,在珠峰的另一邊就是尼泊爾;在此處還需要登記一次邊境通行證或護照,珠峰大本營邊防哨所或許可以算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邊防站之一、也是最簡陋的邊防站了,除了一張工作用的書桌和一排行軍床之外一無所有
值勤的邊防戰士一如既往地認真登記著寥寥游客們的信息,直到登記快結束時他眼角的余光瞥到了小美,繼而竟抬起頭和我們寒暄起來——這位值勤的兵大哥正是昨天我們捎帶上來的那位帥哥,真可謂人生何處不相逢啊
盡管口口聲聲兵大哥長兵大哥短的,其實這位老家是安徽的兄弟卻是不折不扣的新兵蛋子,入伍還不到1年光景,無論老王還是我都可以算是他的前輩了
據他介紹說,每次到大本營來值勤都需要在此駐防1個月,在這個荒無人煙到如同世界盡頭一般、卻是無比聖潔的第三女神腳下守衛邊疆,於他而言或許能算是人生中一段不平凡的經歷,然而其中的苦楚又有幾個人能夠理解?
寫到這裡,遙想此時那位兄弟仍駐守在5000公裡外自然環境惡劣到無以復加的世界之巔;或許他的形像遠不如媒體宣傳中那般光鮮,所做的工作也並非如何轟轟烈烈,但是正因為有了無數個他組成的鋼鐵長城,五星紅旗才能高高飄揚在2萬2千公裡邊境線的每一個角落
當初我服役期間常常會有被世俗所遺忘的感覺,因此值此八一建軍節之際,無論這些文字是否能被兄弟們看見,我依然要寫下一份節日的祝福,希望他們會知道,這些犧牲並不會被所有的人遺忘
擁有拳拳愛國之心的小美正為了忘帶那面精心准備已久的國旗而煩惱,如此近水樓台之間隨即向兵大哥求助;兵大哥前日托小美的福受搭車之惠,現時當然要投桃報李,隨即找出一面大號的五星紅旗借予我們,估計是掛在外面旗杆上用的
這下可讓大姐和小美喜出望外了,隨即跑出去狂擺了一頓POSE;此時雲霧漸漸散去,在碧空萬裡、陽光燦爛之下,周邊環境本以灰、藍、白等偏冷的色調為主,而鮮紅的國旗在這種環境下無疑成了最恰如其分的點綴
在邊防站往前可以登上一個碎石堆成的山頭,這裡也是游客所能到達的極限位置,珠峰已經位於觸手可及的距離;實際情況也是如此,站在山頭上就能清晰地看見珠峰腳下著名的絨布冰川,從這裡走3個鐘頭就能到達世界級奇觀冰塔林
大多數人在這種情形下會進入一種歇斯底裡的興奮狀態;比如小美就算被凍得不住地吸鼻子卻仍在花痴一般地自拍VCR;專注於拍照的我雖然不至於太過激動,卻也擺出了一個醞釀已久的、劉翔同學在奧運會登領獎台時的那個撐起國旗的造型,旗幟隨著珠穆朗瑪之風獵獵飄動,心裡則洋溢著或許一生只有這麼一次的酣暢淋漓
珠峰大本營小貼士:
如前所述,到達大本營後首先需要再次登記邊境通行證或護照,之後的活動範圍限制在直到碎石堆為止的數百米內
在冰塔林出事故以後現在已經不允許一般游客進入,盡管從大本營望去絨布冰川似乎近在咫尺,其實從這裡徒步過去至少需要3個小時的時間,能上到大本營的人畢竟只是少數,因此管理並非是十分嚴格,但我個人是不贊成輕易冒險的
至於那塊珠峰大本營的紀念碑,相信是不會有任何人錯過的;在此處又碰到了大昭寺老外,他們很瘋狂地玩高空跳躍抓拍的游戲,其歇斯底裡症狀比我們可嚴重多了
如果需要國旗做攝影道具,可去哨所問邊防戰士借,當然,人家是否肯借給你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寫真集一套)
玩了差不多1個鐘頭才在環保車司機的催促中依依不舍地下撤,除了那幾個瘋狂的老外,我們幾乎是當日最後一批離開大本營的游客
洋鬼子愛好自虐的程度不是簡單幾句話能概括的,環保車往回走的途中我們還看到幾個仍在徒步往前走;事後我感嘆說,洋人是有車都不坐,而國人則是有車都懶得坐
有時候自覺得是一個很喜歡與自己較勁的人,但是與他們一比卻是自嘆不如了
回到宿營地後發現了鐵將軍把門的郵局,立刻挖地三尺找到了管理人,為的就是蓋一個海拔5200米的郵戳,大姐、小美和我各寄了一張,卻在興奮過頭之間忘記了小玉,事後不免給她一頓數落
我再次寄出的無名的明信片依然遭遇了石沉大海的命運,著實令人感到世事就是充滿遺憾的
宿營地郵局小貼士:
位置就在宿營地北面的出口處,管理人有時會貓到別的帳篷裡去,如果找不到的話可以喊一嗓子
之前已經提到過,在拉薩買一些明信片帶過來;如果在這裡購買就是一套5張50元的天價,紀念郵戳是5-10元不等的價格敲一次,郵票需要另行購買
再次重申,平信有丟失的可能,從珠峰腳下運出去這麼漫長的路程更甚,如果崇尚隨緣的話就罷了,執著的朋友還是保險起見多寄幾張吧
======================================================================
回到帳篷已經差不多10點半的樣子,至此我們這次旅行計劃中的所有項目均已結束,可項目的結束並不意味著行程的結束,畢竟還有漫長的回程在等待著我們
已經不知道是第幾次打點行裝、結賬;我們住宿的雪蓮花旅店正是次日捎帶上來的次仁央宗小妹家開的,這位19歲的女孩顯得非常靦腆樸實,甚至於當我問她該付多少飯錢時,她顯得一點主意都沒有,完全不像個做生意的
姐姐們忙著和央宗合影並交換禮物,老王卻看著那只半瘸的後輪憂心忡忡,“咋整”也沒再提過,我甚至覺得根本就沒法整了,除了寄希望於它不掉鏈子之外,在這個沒有任何維修工具的地方已經是徹底束手無策
(帳篷飯費:人均20元;央宗沒主意,是我估摸著付的,基本是略多了)
回程的時候照例在絨布寺停留了一會兒,以讓我們跟第三女神做最後的告別;姐姐們是無力靠自己再往上走一丁點的海拔高度了,我再次一個人跑上了寺廟旁邊的一個山頭
絨布寺附近棲息著許多紅嘴鴉,在藏傳佛教中被視為神鳥的它們不時發出凄厲的鳴叫聲;在我拍照時有一只正巧掠過珠峰頂,似乎是在無言中強調其頑強的生存能力
相比宿營地和大本營,絨布寺幾乎就是正對著珠峰北坡,從這個角度上看,珠峰正如一身白色披掛的神靈一般屹立在山谷深處,威武得令人望而生畏
長嘆一聲,算是自己告別的方式,轉過頭去,卻遠遠望見山坡下的老王又在擺弄著令他糾結不已的瘸車,似乎在預示著我們的回程之路並不會一帆風順;欲知後事如何,請看飛越巔峰-西藏紀行的第七篇——坎坷歸途
(絨布寺;寧瑪派寺院;海拔:4980米;門票:不詳;要拍白塔與珠峰合影請上左邊山頭)

(再見女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