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的行程和計劃還是有出入,不過本著“隨遇而安”的思想,覺得變化後的行程更有趣。
具體行程是:棧橋-天主教堂-基督教堂-信號山公園-總督府(迎賓樓)-康有為故居-小魚山公園-登州路啤酒街-海蛤蜊餐廳-台東商業街-沃爾瑪。 青島的公交車網絡雖然散布很廣,但是公交站每站都很近,車子既少又擠,所以從第二天開始基本就放棄了公交車。打車還挺方便的,起步費是7元,基本上都是10幾元就到了,很便宜。
第一站是棧橋,算是青島的標志性建築物。喜歡喝啤酒的朋友可以在青島啤酒的商標上看到它,一個帶橋的亭子。棧橋在清朝是運軍用物資的碼頭,後來加寬到8米變成一個景點。那個亭子叫“回瀾閣”,內部是一個海洋生物展覽館,有點傻,但是還是進去了,門票5元好像。周末棧橋的人還是很多的,橋上的人可以用“摩肩接踵”來形容。橋上的快照較其他景區來說相當便宜,加塑封也才6元一張,老伯伯的技術還相當好,我和老娘一口氣拍了2張。
天氣挺熱的,我穿了很黃很暴力的繡花小衫和短褲還是擋不住猛烈的陽光帶來的暴熱。在棧橋對面的一個不知名的小飯館解決了午餐,家常菜都特別鹹,終於知道他們嫌棄上海盒飯的原因,罷,我入鄉隨俗。在棧橋上看到了天主教堂的尖頂十字架,感覺教堂離得不遠,於是決定走過去。在路上相中一個美麗的草包,老板開價才35元,太有誠意了,買下。繼續走了大概15分鐘,在一個上坡路的拐角,我看到了讓人心馳神往的天主教堂。那麼高大雄偉,遠看就被打動了。走進又發現很多拍婚紗照的姑娘,青島這個地方婚慶業真是忒發達。天主教堂是不對外開放的,所以就在門口拍了幾張照片。
下一站是基督教堂。同樣的用11路到達(步行)。走了又大概15分鐘,一路上的梧桐樹,感覺很像衡山路。看到很多小別墅,還有德國風格的大樓,於是左拍右拍,看到路邊有攝影大哥用大炮拍一個樓,問那樓什麼故事,曰:“不知道,但是是德國建築”,我就跟著拍。比較神奇的是,後來買了一本介紹青島的書,拍的樓竟然都有被提到,是德國在青島以前的政府。基督教堂也是一個上坡路的轉角,不過前面那個是左轉,這次是右轉。要買門票的,7元。(青島的門票還是不錯的,遇到過最貴的也就15元,贊的。)基督教堂有一個鐘樓,通過一個很窄很窄的樓梯,走上3樓,可以看到機械鐘和大鈴鐺。所以基督教堂也是青島的鐘樓,用來對表,這和上海外灘的鐘樓一樣。教堂的一樓是一個禮拜堂,和平常看到的差不多,就是有用到灰色的大理石,偷聽到別人的導游說這個很特別。從教堂的最後往前走,心裡哼著婚禮進行曲,竟然有種被感動的幸福感。出教堂再次拍照,陽光很燦爛,天很藍,教堂很美,背景就是一幅畫。
基督教堂的隔壁就是信號山公園。山很矮,走15分鐘就到頂了。頂上有3個紅球球似的小房子。當中那個紅球是可以上去的,是一個旋轉的觀景台。坐在椅子上,椅子會動,可以看到整個青島的風景,還有服務小姐介紹各個景點的故事。轉了720度覺得故事都可以背了,閃,下樓買綠豆棒冰。在紅球下面的圍欄可以看到青島的廣告詞“紅瓦綠樹,碧海藍天”。
出信號山公園左轉往下走10幾分鐘,是一個有名的建築—總督府(又叫迎賓樓),這個樓是我見過最豪華的別墅了,真是大開眼界。外觀來看,是德國官邸式建築,內部為2層。一層有會客室,書房,金色大廳(宴會廳),溫室,懺悔室。2層是兒童房,辦公室,總管房,浴室,總府夫人的房間。最豪華的是家具和吊燈,每個房間的吊燈和壁爐都是不一樣的。家具都是德國皇室的御用品牌,很華麗。看到一盞閃耀的讓人暈眩的水晶燈,還有用像牙做的鋼琴,水晶玻璃做的鏡子到現在都不模糊,溫室頂部的蓋子是能自動打開關閉的,瓷磚100多年都不會開裂掉色,圖案是德國的國花矢車菊。從一樓到二樓是一個轉角的大樓梯,所有廳裡和過道的地板都鋪著紅地毯,可以想像女主人穿著華麗的晚禮服拖著裙擺走下來是如何風光。很多小吊燈是七彩琉璃的,總管的軍綠色吊燈上竟然鑲嵌了一塊碩大的紅寶石,這個總督真是奢侈,所以曾經因為這個房子過度豪華而被彈劾。在迎賓樓碰到很多穿制服的美女導游,聽她們一講解,我頓時對這個樓充滿了好感,真是不說不知道,一聽嚇一跳。
有點戀戀不舍的離開總督府,心想這15元門票實在太值得了。然後打車去了小魚山公園。小魚山比較簡單,山頂2個亭子1座塔。塔的屋檐末端都是魚嘴,屋檐下有魚的圖案。亭子一個叫擁翠,另一個好像是攬碧(如果不是就是我編的,哈哈)。在亭子那可以看到海景,山景,又是紅瓦綠樹,碧海藍天。還可以看到青島電視塔。話說那天海裡的人真叫一個多,我用DV拉近一看真是被雷到,打赤膊的幾乎人挨人,海裡漂了那麼多個沙丁魚,看了有點惡心,慶幸還好沒去。第二天酒店附送的報紙頭條竟然就是海裡的游人照片,大標題是“人山人海!”。
小魚山公園往下走,右轉走到一條石板路上有座房子是康有為的故居。可惜去的有點晚,就在門口拍了照片。接近晚飯時間,下一個目標是登州路啤酒街。走到彙泉廣場等了很久才打到車,路過一個牌子,發現康有為故居旁邊還有很多文化名人的故居,青島這座充滿異國情調的城市,寫出好文章真是理所當然。我腦海裡浮現的畫面是一群文人穿著中山裝在小胡同裡夾著書本走來走去,倒是滿有趣的。
去啤酒街的司機大哥就是我前面提到的好心大哥。他告訴我啤酒街旁邊的台東商業街比較有看頭。我在啤酒街看到了一排的餐飲,對面是青島啤酒廠的大桶,沒什麼特別。選了網友推薦的“海蛤蜊”餐廳。環境真的很特別,有木板釘的小包房。點了刀鮮(蝽子),黑頭魚,小海螺,老媽釀茄子和鮮榨的純生啤酒,一共183元,酒足飯飽以後直走轉彎走了了大概20分鐘到了台東。
台東商業街號稱是青島最棒的商業街,不過實在有點寒磣,好像是迷你版的南京東路,沒興趣。有一個百貨大樓裡有沃爾瑪,衝進去買了美白的面膜回酒店敷,再來就是買了點特產。提著一大包東東打道回府。
(明天繼續,昨天寫的太HIGH導致輕度失眠,祝願我今天好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