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坪原名“威平”,是過去統治者在鎮壓方腊起義後命名的,即“以威平定”的意思。老百姓當然不服,後來“平”改“坪”,大家才出了口怨氣。這裡是方腊起義地,有“方腊洞”等遺跡。威坪不大,在威坪大橋口有大世界酒店和威坪賓館兩家像樣的旅館。一問,居然僅“大世界”還有一小單間,其余都讓三個旅游團隊給包了。我們不信邪,在鎮上轉了好幾圈,愣沒發現別的賓館(路邊小旅館、招待所不算)。只好回到“大世界”擠擠了。服務員態度很好,給我們加了地鋪,房費六十。
大半天奔波下來,得找家好飯店犒勞一下。轉來轉去,發現“碼頭酒樓”門面不錯。進去一問,千島湖包頭魚十八元一斤。我們點了條五斤的,魚頭濃湯加魚尾紅燒,著實爽快了一把。
第二天一早,就被旅游大巴的喇叭吵醒,一看才六點二十。睡不著了索性起來拍晨霧中的威坪。吃過早點,向幾位鄉親問了方腊洞的大致方位,就驅車去探尋這位豪傑的被俘之地。
我們從威坪出發,沿屏河線向葉家方向前進。過了葉家後,在屏河線十六公裡四百米處的茶合村左轉進入鄉道,不久就看見洞源村的招牌。“快到了!”我們好一陣子激動。聽村裡老人介紹,方腊洞在距村一公裡多的山上,有一鐵門。我們於是上山,路越開越窄,都開了四、五公裡還沒發現那鐵門。我們知道肯定錯過了,就折回。路過途中唯一的一家農戶,我們停車問主人,他很熱情地說:“我帶你們去。”
原來,就在下面一百多米處有一上鎖的鐵門。主人原有鑰匙,但借給他人了。我們只好翻牆而上,走了大約三百多米的台階,就看到了郭沫若的“方腊洞”刻碑,上方就是方腊洞。
從洞口望進去黑黑的。聽主人介紹,裡面只能側身進去(胖子肯定進不去),有六十多米深,上下三層。《水滸傳》中方腊是被魯智深擒獲的,正史記載是韓世忠抓獲了方腊。好想知道在洞中的最後時刻,方腊的思緒是怎樣的。只可惜正史從未記載。
告別方腊洞和熱情的山民,我們原路返回。鄉路很窄,很多地方只容一車通過。慶幸的是始終沒有車輛來交會。又經威坪到南浦大橋,就折向去梓桐鎮的道路。從南浦大橋開了十二公裡,就到了唐朝農民起義的女領袖,人稱“文佳皇帝”的陳碩真的故鄉----梓桐鎮。我們一入鎮就打聽陳碩真的遺跡。可“陳碩真”無人知曉,一說“女皇帝”大家都知道。但老鄉告訴我,已無遺跡,至少他們都不清楚。在鎮上轉了一圈後,我們只好悻悻而返。
方腊、陳碩真兩次起義,昭示了“官逼民反”的普遍真理。他們兩人是反抗暴政的英雄。尤其是陳碩真,小小年紀居然敢對抗強盛期中的唐朝,勇氣、謀略都是令人嘆服的。另一方面,“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古代舉事者這一樸素思想,倒符合《國際歌》所唱的“從來就沒有什麼救世主,一切靠我們自己”。
再次經過南浦大橋後,我們就開往千島湖鎮。有旅行者說宋村至珍塢這一段所經湖區,景色秀美,頗似日本的瀨戶內海。我感覺風光不錯,路況也很好,只是湖中眾多的養殖設施有點煞風景。
南浦大橋到千島湖鎮約三十七公裡,不多時就到了。在鎮上吃了簡單的午餐,我們就去了金峰峽谷體驗山谷漂流的驚險刺激。
一直玩到快下午四點,我們才踏上歸途。杭千高速限速120,我們一路狂奔,下午六點回到杭州,兩天行程520公裡。
總結下來,千島湖西北湖區的自然景觀有的遭破壞(仙人潭),有的未開發(長嶺石柱竟連個標志都沒有)。其人文遺跡也未有好的規劃設計。如何將西北景區建設和保護好,是擺在千島湖政府和唐村、威坪、梓桐三地鄉親面前的重任。

(威坪的早晨)

(洞源村入口)

(郭沫若題字的刻碑)

(方腊洞)

(南浦大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