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倫貝爾草原游記(二)6月末呼倫貝爾草原一直干旱,我到了以後卻連天下雨,沒見過一個晴天。在海拉爾及其周邊獨自盤桓了三天,已沒有了來之前那種放飛心情、信馬由韁、獨享寧靜的幻想。置身在空曠、一望無垠、無遮無擋的一片綠海中,烏雲碧草茫茫空寂,人就變成了大草原上的一棵草,渺小而無助。離群索居那是一種境界,不是一般人能為,據說草原上的狼也不是單獨的活動,孤獨的享受恐怕是坐在屋裡臆造出的幻覺吧。於是,我就嘗試拼車出游。1.“小鳥組合”---草原曲水莫爾格勒河拼車成團純屬偶然。早上七點在飯店的門口,見到了剛從南方風塵撲撲趕來的小z和小y,他們來自淮南樞紐城市,那是有大禹會諸侯娶塗山氏、和氏璧等諸多名勝與歷史的地方。他們倆是有備而來,訂好了線路,找好了導游,而我是十幾個小時前才決定搭伙出門。來接我們的人叫小清,她既是導游又是領隊還兼司機,很活潑、干練,和他的名字一樣的清風送爽。後來才知道他以前曾是滑雪運動員,是個執著的“驢友”。上了車,一個招呼和一個微笑就沒有了陌生感。汽車在蒙蒙細雨中行駛,我們還沒來來得及自我介紹,就出了海拉爾,徑直向北。就在前一天晚上,無聊的我上網查看呼倫貝爾風景時被一個叫做“迷失的森林”的博客吸引了,他的網頁很簡單,除了幾篇攜游客出行日記外,就是她自己照的風景照片,足足有好幾百張,她獨特的視角和拍攝技巧能讓人感覺出來他的審美格調以及對自然的領悟。她就是小清.很巧,她在線,而且正約好明天陪同南方到來的小z和小y去額爾古納臨江,一切都是那麼的湊巧,都像是安排好的。。。。。車內的CD機播放著布仁巴雅爾的《天邊》“天邊有一對雙星 那是我夢中的眼睛,山中有一片晨霧 那是你昨夜的柔情 。。。。。。”,汽車穩穩急行,沿途都是筆直平坦的公路,兩側全是空曠的牧場,遠處隱約有些不高的山丘。導游小清先給我們簡略說了一下此行線路,第一站是陳巴爾虎旗境內的金帳汗部落,距離海呼倫貝爾市內約39公裡,這裡是呼倫貝爾草原的腹地,電影“嘎達梅林”和電視劇”永遠的馬頭琴”都是在這裡拍攝的有名的影視基地。說到攝影,一上車我就發現導游小清的車窗前放著“厚道”的尼康D40,她做導游4年了,這個D40跟隨她這麼多年肯定是攝影老手,小y手裡也拿著尼康D80,我身上挎著佳能500D,一種同道同好的感覺油然而生。交談中得知小y也是個攝影新手,就像是我們拿著的中低端入門單反,盡管相機性能與時俱進,但我們的拍攝技術還都是“菜鳥”水平,小清比我們強些,她參加了呼倫貝爾市的攝影協會,有專業的人士給她指點。剛駛出海拉爾我們就迫不及待的拿著相機抓拍窗外的草原。小清聽見我和小Y不停地探討著機器上的那些自動設置圖標就咯咯的笑,坐在一旁半天沒有出聲的小z無不揶揄的說我們這個小組就取名叫小鳥組合吧,都是菜鳥的,他手裡拿著佳能卡片機。說來更巧,我們幾個的名字或網名中還都是能飛的呢,小鳥就小鳥吧。張開翅膀沿著“迷失的森林”的路標自由鳳翔。我們就像是小鳥一樣的出發了。“願與你策馬同行 奔馳在草原的深處 ,我願與你展翅飛翔 遨游在藍天的穹谷!…. 跨上駿馬 去追逐遙遠的星星……,音箱中美麗的歌聲帶著我們駛入綠茵茵的草原深處。天空陰沉沉,雨後的草地上顯得更加的青翠。汽車在綿延的空無一人的坡路上行駛。遠遠地在綠蒙蒙的草地上露出了點點白色的氈房,漸漸的一片碧綠的玉石一樣的原野上如九曲回廊般的篆刻,蒼遒婉轉的大地天書,那就是傳說中的莫爾格勒草原曲水,彎延千裡, 曾被老舍先生盛贊的“天下第一曲水”,興奮中的我們飛奔而至,一路小跑走近那彎曲的河畔,站在河水衝擊而成的深溝曲水旁感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因為草原水位不斷下降,曲水已不似當年那樣的流淌,但是那深刻在綠色漫卷畫軸上滄桑靈動的劃痕像是在敘述著歷史變遷,仿佛那些浴血疆場的生命,穿過歲月塵煙的裊裊霧氣。遠遠地看去山丘上金帳汗部落的蒙古包群依然壯觀,低沉的烏雲悠悠,好似蒼天之恬淡。看過了迎賓馬隊高擎著獵獵紅旗,悠揚的馬頭琴聲伴著蒙古歌曲迎接著每位游客的下馬酒禮儀,小清開車帶著我們駛向金帳汗部落最高處山頂,那裡是蒙古族傳統祭祀活動的敖包,小清低聲哼唱著“敖包相會”,我對敖包的了解也就是從兒時熟悉的那首歌中體會,節日的廟會姑娘和小伙子則借此機會躲進草叢裡,談情說愛,互訴衷情,感受的只是蒙古族的浪漫和率直。登上山頂,圍繞著那用大小石塊累積起來的巨大圓錐形石堆祭壇,不由自主的肅然起敬,透過風中招展著掛滿藍、黃、紅色的彩布可以看到一望無際的綠野,莫爾格勒河曲水迂回婉轉,似淺吟輕唱,飄動的旗幡色彩和風韻不是詩情畫意更多的是寫滿了蒙古人的心靈史和對天、地、火的生命形態,感受到那是對天神、自然神或祖先、英雄人物的那種崇敬與天地山川神祗、祖先魂靈的原始信仰和神聖文化。一碧如海的草原,群群牛羊像雲朵飄浮,似珍珠灑落讓人神思歸於自然。車仍然一直向北。許久許久還沉浸在那種似夢非夢空靈如畫的影像中。2記憶的儲存卡-----雨中的額爾古納河(1)省道201公路雨又開始下,下一個目的地是額爾古納市,距離約有一個半小時車程。小清就像是一本活地圖,草原的路,草原的景,草原的故事都像是如數家珍般的清楚。聽著她講述著蒙古族的發源史,就像是草原上蜿蜒的道路脈絡清晰,也像是草原的天空陰沉厚重。車疾馳在省道201公路上,兩邊都是茫茫的牧場,遠處黑白色點點斑斑那是奶牛在吃草,偶爾也能看到路邊低窪處雨水形成的水泡子,幾十只羊結隊在那裡慢悠悠的走過。細雨綿綿中的羊群也不那麼白,有時候就會誤認為是青綠草地上一排排干枯的小樹枝,這裡已經三個月沒有下雨了,加上今年是閏五月,氣溫一直很低,水草還沒豐茂,為了久盼的喜雨,大地的滋潤,盡管陰雨連綿,不見藍天白雲朵朵,我們的情緒沒有半點的受影響,仍然是十足的興致。小清說他在這條路上走行多年,今天這樣的天氣和情況也是極少遇到,反而更增添了我們那種難得一遇的喜悅。草原的天空不似城市的雨霧蒙蒙,烏雲飛來飛去,密集而厚重,低矮的雲你追我趕簇擁般變化用雲海翻滾形容最為恰當,頭頂的雲層或濃或淡,遠方的天空或明或暗,層雲變得更有些詭異,從車窗內看著暗灰色雲塊密布間或透出乳白泛藍色彩一閃即逝的流雲飛渡,大概也只有草原的天空才能有如此美妙的變幻。不知道是雲低,還是我們太高,是車快還是雲飛奔馳。我和小Y不停地按動快門,那節奏就像是給正在播放的“呼倫貝爾大草原”歌曲配上了打擊樂。車轉過一個山丘,眼前陡然一亮,我們一片驚叫,廣袤的草原上色彩紛呈,一道碧綠,一塊亮黃,一條紫黑,條塊分割錯落有致整齊的排布在平坦的草原上,色彩感極強,小z脫口而出:油菜花!小清把車停靠在路邊,我們急不可待的奔向田野,那裡已有幾個和我們一樣下車跑來拍照的游客。走進觀察,發現明黃的花葉不像油菜花,倒是小菊花般亭亭玉立,原來那那幾條褐色的條塊土地是剛翻耕開墾出來准備栽種作物的,而那些開滿了黃色野菊花的條塊地倒是純自然的,我們就遠遠地當做背景權且是五月的油菜花,哢嚓哢嚓的照了好多。120多公裡還沒覺得怎麼就到了額爾古納市。草原的景色讓我們的雙眼不夠用了,肚子似乎此時也耐不住寂寞躍躍欲試。來到一家叫做蒙古緣的飯店,據說網上挺認可,反正我們只認小清。手扒肉和羊排是這裡的招牌菜,煮肉的火候是技術關鍵,不大喜歡吃羊肉的我,著實的吃了不少。小清用刀切割下來一塊羊腿分給大家說這塊叫團結肉,有福共享的意思,小z要了一瓶50°海拉爾純糧白酒,到了內蒙美景美餐少不了白酒,否則感受不出那種天高地闊的豪邁,過了番大塊吃肉大碗喝酒水泊梁山的豪爽癮,但畢竟酒量有限,還有大半瓶子,帶著下一站接著豪情。小z特別鐘情東北菜的青椒炒土豆絲,而我喜歡吃那種叫柳蒿芽的山野菜。(2)根河濕地吃過午飯,就前往位於額爾古納市郊(北山)的根河濕地,這裡是亞洲第一大濕地,據說這裡涵蓋了額爾古納除原始森林外幾乎所有類型的自然生態系統,這個濕地物種豐富,野生維管束植物有67科227屬404種;野生陸生脊椎動物有4綱26日56科268種。在干旱的季節,由於較穩定的水情、充足的濕地,這裡成為許多鳥類非常重要的庇護場所,是全球鳥類東亞一澳大利亞遷徙路線的“瓶頸”,每年在這裡遷徙停留、繁殖柄息的鳥類達到2000萬只,是丹頂鶴在世界上最重要的繁殖地之一。濕地被譽為大地之肺,對自然生態的調節能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雨後的砂石路有些泥濘,小清嫻熟的駕駛技術,輕盈閃過周圍的車輛,很快的走到山上,路上有游車不慎陷入道邊的泥地中,那些游客用羨慕的眼神看著我們徐徐前行。根河是額爾古納河的一個支流,與得爾布干河和哈烏爾河在額爾古納市西北交彙形成一個泛洪平原,像一個三角洲,兩岸的河漫灘、柳灌叢、鹽堿草地、水泡子及其支流像一條銀色玉帶彎曲束裹著平坦的草原,宛如璀璨的明珠鑲嵌在額爾古納綠樹叢中。根河的水在茂密的綠植間穿行而過,把最美麗婉約的那段留在了額爾古納,河谷濕地兩側的高坡上有大片的白樺、落葉松的觀賞林,城市就在旁邊,形成人與自然的完美融合。登高遠望,蜿蜒的濕地根河如一條玉龍盤踞,壯觀,白樺樹綠叢林環繞著河灘溝岸,展現著婀娜多姿柔軟的身段非常的賞心悅目,如畫。正當我們興致勃勃的不停地換著位置拍攝的時候,大雨突襲,來不及躲避的我們抱頭就往電視塔下面的小房子方向逃竄,還沒有跑出100米,雨又停了。這裡的雨就是這樣的奇怪。額爾古納是一座城市,也是一條河,更是一段歷史,富饒優美的土地上承載著蒙古族的心靈和精神的神奇大地。這裡有著多民族發祥地共同的符號,曾經是人類走出森林走向文明的起點,今天從現代文明走來的人們,從喧囂的城市走向靜謐的山野湖泊、峽谷密林,記憶的回歸之路,也是人類為了未來重新回到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心靈洗禮之途,重返自然的回歸點……我們繼續向北,去往額爾古納河畔邊境小鎮,中國俄羅斯族居住地室韋進發。不知道是被草原山丘河谷濕地的雄壯瑰麗陶醉了,還是中午那瓶海拉爾純糧酒起作用了,小z上車就閉目不語做若有所思狀,而小清每走一會就停下車來,示意我們去照相,活動一下筋骨,同時也順便強調,凡是遇到上車睡覺的,她就停車喚醒。而小z每次停車都會說:睜開眼睛看和閉上眼睛想草原都是不一樣的美。小清和我們一樣,每看到一處好景就跑下車拿著相機不停地拍照,一根小草,一朵小花她都能津津樂道的拍幾張。我很好奇,她常年在草原上行走,仍然能樂此不疲?小清告訴我們她現在每次出門都是以一種游客一樣的心情感受自然,感受過程,和來自全國各地的朋友交流也是一種享受,她每兩年就換一部新車,為了能讓自己也輕松。把工作變成一種娛樂,一種享受,那還有什麼事情能做不好呢!小清從路邊灌木叢中上來,手中拿著幾棵青草,她告訴我們這是酸梅漿能清熱解毒,利咽鎮喉,益腸、治感冒,我好奇的剝開皮像是吃甘蔗一樣的,淡淡的酸味,慢慢的咀嚼著,感覺自己也變成了草原上的羊那般愜意。室韋距離額爾古納市有165公裡公裡,兩個來小時車程。途中我們路過了一片經過修整可供拍照的白樺林,不似想像中的那麼壯觀和震撼,白樺樹大約只有碗口粗細,不像是經過了幾十年的原始林。不過對於沒有見過白樺樹的人來說,那種一片白花花整潔茂密還是很有童話般浪漫的氣氛,值得觀賞。(3)蒙兀室韋車在草原上輕快奔馳,一路歡歌,傍晚時分我們到達邊陲小鎮室韋。天空又下起雨來,我們沒有直接進入小鎮而是繞行來到村頭的額爾古納河畔,這裡是室韋口岸,對面就是俄羅斯赤塔州涅爾琴斯基扎沃德區的沃落奇僅一河之隔。聽說當地政府為了開發旅游業將室韋邊境口岸區域每晚向游客免費開放兩小時,並開展邊境口岸軍營體驗、界河區域內垂釣、中俄奧洛契口岸友誼大橋參觀等旅游活動項目。我們只是在哨卡大門處爬著門欄照了幾張照片,此時我看到正在國界大橋上方有一排水鳥在翱翔,一會兒飛到右岸,一會兒又飛到左岸,飛鳥沒有國界,額爾古納河裡的魚也是自由自在的遨游(無需護照簽證)。在這裡可以領略一水分兩國的特有風情。室韋是個有近2000人居住的小村落,2005年被中央電視台評為“中國十大魅力名鎮”之一,聲名大振。來呼倫貝爾的草原的人都會到這裡體驗一下異族風情,這裡是“四少民族”之一的俄羅斯族聚集的地方。據史書記載,蒙古民族的名稱源於呼倫貝爾額爾古納河東岸一個室韋部落---蒙兀室韋,蒙兀就是蒙古的最早漢文音寫,室韋是個部族地名,在額爾古納河以南的山林地帶,是蒙古族先民的生息地。蒙古族的發源地現在成了中國俄羅斯族的代名詞。我們住在了瓦西之家,女主人叫麗莎,男主人叫劉錦茂以前是林場的干部,看上去仍是俄羅斯人的相貌特征,他們都是第三代一半的俄羅斯血緣,非常的熱情樸實。正巧,在這裡下榻的還有廣東來的一個中小企業小老板旅游團,院子裡很熱鬧。室韋還沒有自來水,用水需要到3裡外的村頭打水,瓦西家有一個很大的水車拉水,供應著前來旅游的人們使用。安頓好住宿,我們迫不及待的就到鎮上轉悠。也許是我們來的季節還早,很少有行人,村莊很寧靜,遠遠看去牧歸的牛群,雨後的木柵欄清晰的圍圈著一塊一塊翠綠的草場,起伏的沙石小路增添了村莊的立體層次感,濕潤的空氣,消彌了我們走步的聲音,只是幾聲狗叫,劃破那種寂靜,額爾古納河右岸的河灘,是一片平坦空曠的公共牧場,近來的旅游熱也讓這開始走向商業化,不少村民在此爭相向游人推薦騎馬觀光項目。室韋還是半農半牧的生活,在這裡,感覺就像是端詳一幅靜靜的畫,凝練的景致會讓思維靜止,找不到描述美景的語言。清新的空氣中隱隱的彌漫著泥土和牛糞的混合的氣味。在大草原上看到比較多的是牛羊,而在這裡的牧場上,真真切切的看見了十幾匹馬,都是非常漂亮的三河馬,現在家家都使用汽車或者拖拉機,不再使用馬車,所以養馬只是為了游客騎馬的。我走近在河灘草地上悠閑地吃著草的馬,近距離的觀察,這種馬體型勻稱,高大俊美、肌肉發達,胸廓深廣,背腰平直,氣質高貴,據說三河馬是與俄國的奧爾洛夫馬、皮丘克馬以及英國盎格爾諾爾曼馬雜交改良而成,很想看看它飛奔時的矯健和神速那種攝人心魄的壯美,但是那些馬的前兩條腿被繩子拴在一起,移動時一跳一跳的往前走,我用相機拍照著,腦子裡馬上冒出一個概念,被束縛的自由。室韋的景致可以用田園牧歌來形容,極具色彩感和童話般的寧謐洗練。這裡也是攝影家的天堂,無論你的相機有無景深,都能拍到你滿意的景像。因為各家門口都是用樺木樹樁圍成的木柵欄,房屋都是差不多的木刻楞,回來的時候我們走迷了路,找不到瓦西家,和路人一提劉錦茂家就馬上找回來了。晚飯是俄羅斯族特有的烤列巴,蘇泊湯,烤滑子魚,還有葛的列克炸土豆條,牛肉餅,女主人麗莎很正式的在餐桌前舉杯祝詞,興致所致把酒歌唱“。。。。。。我的心愛在河灣,額爾古納河穿過那大草原,草原母親我愛你,深深地河水深深的祝願”,她的表情非常豐富,唱的很投入,麗莎無不自豪的告訴我們:大家現在坐在的位置就是中國雄雞版圖雞冠上的最高點,興奮的我們頻頻舉杯,不由得也隨著那美麗的旋律和著齊唱“我的心愛在高山,高山深處是巍巍的大興安,林海茫茫雲霧間,矯健的雄鷹俯瞰著草原,”氣氛一下子就到了高潮。隔壁房間餐廳請來了室韋最著名的手風琴手瓦西裡還有一位俄羅斯族的女歌手,那邊在開晚會更是歡聲動地,琴聲還有中國的俄羅斯歌曲,整個小院子沉浸在節日的氣氛中。因為連續幾天下雨,這裡的空氣潮濕而且有些冷,外面還有些小雨蒙蒙,院子裡坐滿了廣東來的那些游客,他們似乎更不怕冷,從俄式桑拿小木屋出來還赤裸著上身,大家在院子裡坐著聊天,天上沒有星星,只有星星點點的雨滴,歡笑聲游蕩在寂靜的夜晚村莊。大概看到我們有些冷的樣子,主人老劉抱來幾棵劈開的白樺樹樁,白樺樹皮輕輕用打火機一點就像紙張那樣的燃燒起來,老劉給我們燒起來火牆,暖暖的紅彤彤的爐火映在老劉樸實滄桑的臉上,我們圍坐在火爐旁,喝著濃香的奶茶,聊天,聽老劉講述過去的故事。。。。床上暖洋洋,也許是白天走路太多,很快就進入夢鄉。朦朧中,出現了草原,老舍先生描述的《草原》,“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綠的,小丘也是綠的。羊群一會兒上了小丘,一會兒又下來,走在哪裡都像給無邊的綠毯繡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線條是那麼柔美,就像只用綠色渲染,不用墨線勾勒的中國畫那樣,到處翠色欲流,輕輕流入雲際。。。。”夢裡總是反復出現一個名字“拓跋鮮卑”,莫名的情愫,魂牽夢繞。(4)莫爾道嘎—恩和早飯後,依依不舍的道別,然後新的行程,我們沿著額爾古納河岸繼續向北。室韋(鄉級設置下轄十個村屯)、臨江屯,恩和這三個村落構成了俄羅斯民族村區域。小清為了讓我們更多的體會俄羅斯民族風情,建議我們再宿恩和。我們知道恩和這個名字也是從一位台灣的朋友那裡聽說的。室韋到臨江屯也就十公裡,沿途我們曾看到很多旅游標示:“尋夢臨江”,很誘惑的招牌。據說是北京的旅游公司開發的地段,因小村夾在樹林和草坡之間,站在高處額爾古納界河、小村莊、白樺林一覽無余,是個攝影很入鏡的地方。我們沒有在臨江屯停車,沿著界河的臨江公路,慢慢行駛。雨還在下,越來越密,車窗上劃落的雨痕放大著公路兩邊的山影樹林。我們顧不得窗外的雨,打開車窗感受著雨霧濕意,眼前的臨江有一種橫笛斜吹雨,煙霞灌木叢的意境,隱約看出天水一色的額爾古納河畔影影綽綽的小村莊,片片油菜花、老鷹嘴山峰。相機鏡頭沾上了水點,畫面也斑駁模糊了。小清沒有選擇柏油公路,而是走了一條砂石路,路程盡管更遠,但更能看到沿途的風景。我們一路走行在雨霧蒙蒙的坡路上,多了幾分朦朧感。額爾古納河默默地流淌,它源頭來自於大興安嶺西麓,沿著長長的中俄邊境線,一路上靜靜地流入根河、莫爾道嘎河、恩和哈達河,額爾古納河眾多支流彙集大興安嶺的深處恩和哈達地區與俄羅斯流來的石勒喀河會合成為黑龍江的源頭。恩和距離室韋有68公裡,我們要去看看莫爾道嘎,於是沿著額爾古納河流入的莫爾道嘎河繼續向北100公裡進入了這個有名的原始森林。莫爾道嘎蒙語的意思是上馬出征,我們行走在顛簸的沙石路上,有一種躍馬馳騁的感覺。莫爾道嘎保存著我國最後一片寒溫帶明亮針葉原始林景觀,這裡南鄰呼倫貝爾大草原,北接中俄額爾古納界河,山巒起伏,古木參天,植被豐富,溪流密布,處處展現幽野秀新的風采。小清的駕駛技術的確出色,輕車熟路繞過了森林公園門口(省去了入門費100元/人)徑奔景區中的精華部分,這條30多公裡的砂石路上,九曲松風,林海蒼茫,溢彩流翠的自然品質令人怦然心動。到達景區核心傳說中的蒼狼白鹿島,我們登上那裡的瞭望塔,一目九嶺、翠谷流雲,彎彎的河道遠遠地看去像一條黃絲圍巾掛在郁郁蔥蔥的挺拔林海上,靜靜流淌的河水卻給我一種波瀾壯闊,錦繡江山的感覺。還沒來得及盡享登高遠望的美景,雨突然地密集起來,在那個高塔上有些站不住,倒退著爬下來,有點狼狽。這一段的河水名叫激流河,在與額爾古納河彙流處,有兩個小島相偎而臥,河水呈“ S ”形回環於兩個小島之間,島上野花叢生,樹木繁茂這裡就是白鹿島,成吉思汗成名後回室韋祭祖、游獵於此,夜夢傷痕累累、奔跑哀鳴的蒼狼與白鹿,隨從解夢,得悟莫忘先祖劫難,大業末就,且勿高枕無憂,於是派其弟拙赤哈撒爾率兵征討內外興安嶺的“林中百姓”。 激流河環島,是個經典大場面,彎曲的河道不能用一張照片容下,由於連日下雨,激流河水都變成滾滾黃橙色。我們沒有在激流河上漂流,而是到了激流河大橋。站在橋上觀看,這裡名副其實激流洶湧,河水也不那麼渾濁。恰巧此時天空出現了難得藍天白雲,橋面的雨水倒映著白雲朵朵和大橋護欄,很漂亮的影像。小Y一走一跳躲避著橋面上的積水,大橋護欄很低,差點倒栽橋下河中。橋頭印刻著蒼勁的“激流河大橋”幾個字透著一股歷史蒼桑感。穿過激流河大橋,再向北就是奇乾,再經過滿歸可直達漠河,我們沒有時間再往北走了,止步在這座橋邊,這也是我們此行的最北端。我們只能幻想著200裡外與“天涯海角”齊名的“神州北極”漠河北極村那著名的“白夜”和“北極光”兩大天然奇景,夏至時節,晚霞與黎明同在,午夜如同白晝的景像。留作下一次的念想吧。雨還在下,從莫爾道嘎折回,小清走了一條地圖上沒有,穿越在莫爾道嘎大森林中的防火林道,100多裡砂石路。路上只有我們,如茫茫林海裡奔跑的小鹿。經過一個森林哨卡,我們剛想停車,忽然發現一只虎視眈眈的獵犬,黑白色,樣子很像狼,眼神很凶,嚇得我們趕緊提速,這時那只狼狗一個箭步就追上來,我們使勁開足馬力,狼狗緊追不舍,足足狂奔了3公裡。驚魂未定間,偶然發現汽車的反光鏡中後面跟上來兩輛車,很快的追趕上來,北京的牌照,全是一色的三菱越野車,車上小伙子下來向小清問路,他們是自駕游,稀裡糊塗的走上了這段護林路,找不到上公路的道路了,我看到車裡坐著幾位個個都是端著高級相機,帶著大白長焦距,和他們的車一樣都是高檔。越野車就是快,適合跑沙石道,一溜煙的沒影了。我們的車在前面一個岔路口轉向東南方向,走了約莫十分鐘,忽然看到那兩輛越野車又追上來了,這回他們不超了,慢慢的跟在後面,我們停下來照相,他們也停下,然後下車在我們照相的地方跟著拍照,我見到有一位手裡居然拿著佳能EOS-1Ds Mark III,他在雨中一點也不遮不擋的拍照,讓我們羨慕呀。雨也是時下時歇,我們也停停走走,路上數不清的好景色等著我們拍照,小清給我們講解著如何微距拍攝松枝的水滴,還時常帶著我們在開滿鮮花的路邊對著嬌艷的野芍藥、怪花草近拍,小Z看著後面尾隨的三菱車,得意洋洋的說:“大白老黑”,“紅圈頭”,“超級兔子”還有三菱再怎麼牛還不得跟著我們菜鳥亦步亦趨嘛。別看小Z手裡的相機不咋樣,對相機的了解倒都是滿口專業黑話呢。這一路上,我發現小清每到一處風景區看到有亂扔的礦泉水瓶子或者煙盒什麼的他都撿起來放在一個手提袋裡,開始我還不明白是啥意思,後來車開到路上有垃圾箱的地方他就把這些垃圾放到那裡,讓我們贊嘆不已,她說這些年常在這裡走,越來越感到大自然的美,同時也就更加珍惜這裡的環境。小Z一路上都在埋怨自己的相機太小,但也不時地舉過頭頂看見什麼就照什麼,說來也怪,我們兩個坐在後排,他坐哪邊哪邊就是空曠的遠景,而我這邊就是山石,每看到一處景致,他就主動地要求停車和我調換位置,能讓我們物盡其用,我們剛調換位置,過了山腳風景又變,還是他坐的位置上能看到漂亮的景色,搞得我一路上沒了脾氣。車過一個山坳,一片坡地上開滿了紅白黃三色的野百合,我們興衝衝的跑過去,小清一個人走到很遠的地方,蹲在草叢中專注的拍照,從遠處看去她紅色的外衣,就像是一棵碩大的紅色野百合在那裡搖曳,這時天又下起雨來。小Y打著雨傘,蹲在道邊的溝裡拍照,頂上是白色的雨傘配著米黃色的服裝,看上去好像雨後破土而出的蘑菇。車到了莫爾道嘎鎮,已經是下午3點多了,我們去了姐妹飯店用餐,像網友們帖子上評價的那樣飯菜實惠又美味,還有我喜歡的野山菜。出了莫爾道嘎鎮,路就很好走了,全是柏油路面,此時天也有些泛藍,沿途的風景變得又是另外一番摸樣。筆直的公路延伸到遠處整齊對稱的兩座山間,像是山門,路邊是開滿鮮花空曠的草地,草地盡頭有起伏的山丘,山頂上齊刷刷的一分為二,一半是草毯般的平滑,一半是整齊並排的白樺樹林,有點像“朋克”頭型,小清告訴我們那個原因是因為草原氣候環境向陽的山頂部分水分蒸發得快,所以很難滋養樹木生長,而向陰的山側卻能積存水份,樹木茁壯,這一點和我們了解的植物生長情況正相反。經過了雨後衝刷的公路更顯得清潔,中央的白色分道線更加醒目,走行了一個多小時沒遇到一輛車,那種爽快感只有開車的人才能享受出來,我們依然是走走停停,似乎什麼都是風景畫面。小Y興致勃勃的哼唱了一段“我和草原有個約定”,我們放下相機鼓掌,小Y接著建議,這麼好的有濕意的景色我們寫首詩吧,我跟著就順嘴冒出:“雨中的天霧蒙蒙,雨中的山綠蔥蔥。。。。”,頓時爆笑,正在喝水的小Z差點笑噴了,車都有些搖晃了,小清目視著前方,說我是在糟蹋草原,一幅美麗的畫卷讓你這兩筆給塗鴉了。小清是個真不錯的導游,盡管我們都沒有把她當做導游而是小鳥隊的一份子,她自己也是驢友,所以很懂得游人的心理和游人想看的東西,以一個照相人的視角給你介紹景色,平淡無奇或者熟視無睹之處都會讓你發現驚喜,找到感覺,這就是旅人的一個境界。有好的風景,還得有好的向導,合適的旅伴,才會更玩的歡快。我們就是這樣一路拍照一路歡笑著,不知不覺間走了近三個小時車程,天色黯淡了,我們來到地圖上找不到也名不見經傳的小村莊—恩和。小清之所以讓我們到這裡看看,是她感覺這裡更加自然原始。恩和村像是在一個很大的山谷間低地,遠遠看去,團團塊塊的濕地上被兩條彎曲河流環抱著,起伏的草場與半是緩坡半是白樺林的綠色山丘圈圍著狹長的一片木屋村莊。還沒進村,我就被一片滴翠般草坪牧場上的幾百頭奶牛成群漫步壯觀景像吸引住了,那情景是無法形容的美,夕陽照射著雨後的牧場,純淨的空氣中散發著青草的清新氣息,悠閑的奶牛,點綴著色彩斑斕,忠於職守的牧狗,圈喚著散漫的牛群,一下子,好像時間都變得靜止下來。恩和正在修路,雨後的街道有些泥濘,我們來到卓婭家,非常漂亮且有點浪漫的俄式黃藍色相間的尖頂房子,院子很大,院牆是深灰色的白樺木板圍欄,房子入門處還有個回廊,院角處有一個木制的角亭,顏色和主體住房一樣的呼應,一進門就給人眼前一亮的感覺。迎接我們的是女主人叫卓婭,很有俄羅斯族氣質,笑起來非常和藹爽朗。小清從車的後備箱中拿出來路上采的一束野百合花,卓婭笑魘如花,很高興的接過花束,然後熱情的招呼我們,帶我們進屋,客房內有一個客廳,內有一大一小兩個居室,非常的干淨,整潔,廳裡擺著各種俄羅斯風格的小飾品,壁櫃的櫥窗裡放著一個老式的俄羅斯小手風琴(巴揚-鍵鈕式手風琴)。她家養著一條小黃狗,看見我們來到似乎也很歡喜,搖著尾巴,大眼睛忽閃忽閃的像是在微笑,我進屋收拾行李時,那小黃狗在一旁眼神跟著我翻出來的東西上下動,像是很好奇,我們覺得小狗很可愛,小Y給了它一根香腸,它叼到院裡,沒吃,鄰家的一只小黑狗走過來才一起吃掉。安排我們住下,卓婭就忙著在廚房做晚飯,他的廚房就在他們住的房間的廳裡,有兩個爐灶,有一位她家的親戚在幫忙,卓婭的老公有事去了外地,所以都要他一個人照應了。趁著晚飯還沒有做好,我們先跑去外面轉了。從她家房後有一條小路就能看到遠處有條河,我們沿著兩邊都是木柵欄的小路,越過堆摞的樺木樹樁,走下河坡,河岸是一片緩緩的草坪空場,一條石子路小徑順著河岸直通村中心的木橋,站在小木橋上,可以看到寬敞的河岸以及湍流的河水,夕陽西照,映在河面上,泛著波光,遠處一長隊五顏六色的牛排著隊涉水過河,非常井然有序,一種田園牧歌般的詩情畫意。我迎上前去,不斷的拍照,這時,牛分成了兩隊,一隊直線走向河坡走入一片木刻楞房子中的街道,另一隊有5頭牛則向我走來,我只顧著迎著拍照,聽到牛叫,才發現我擋著他們的去路,我連忙讓開,頭牛率領著走上橋,沿著街道整齊的走去,很像學生們的路隊,我跟在後面,想看看它們去哪裡。在轉彎處,後面走著的三頭牛來到一個木柵欄門前不走了,“哞”“哞”的叫了幾聲,主人打開門,它們就進了牛棚,另外兩頭轉彎走向另外一戶人家。恩和也是俄羅斯族聚集區,人口也有2000人和室韋一樣大小,在路上就聽小清和我們說過:這裡的俄羅斯族比例更高約占50%,大家都認為這的俄羅斯風情更加濃厚,只是因為鄉政府在室韋(當地人稱吉拉林),所以恩和就有些默默無聞了。我們剛到,還什麼都沒有接觸,不過,一進村口第一個印像就是恩和更是寧靜、平靜、自然的沒有一點裝飾。路上走過來一個小伙子開著拖拉機運牛糞土,身穿迷彩服,走近了能看清長相非常標致的俄羅青年摸樣,棕發,藍色的眼睛深陷的眼窩,前額發達,鼻梁直挺。本想和他攀談兩句,可是看這個小伙子很靦腆的。俄羅斯族的人們喜歡花,家家窗前都擺著漂亮的小花盆和五顏六色的花。一種對這裡的俄羅斯族人的好奇感,讓我還想多了解一下,四顧街上,靜悄悄的沒有行人。又走過一條街,看到一位坐在柵欄門前的老奶奶,在那裡修整著家門前的台階,不太像俄羅斯族的樣子,就走過去搭訕,詢問村裡人怎麼去額爾古納(當地人稱拉布大林),那位老奶奶卻用很不流利的漢語,有點像是外國人的聲調告訴我們,村政府門口每天早上有兩班班車。在村政府的後面街道上有一組房子很像是東正教教堂的建築。主建築金黃色的球狀圓頂,頂尖上還有個十字架,很是顯眼,我們連忙近前,連接的房子是灰藍色的尖瓦頂,淺棕色樺木板小屋,(也是木刻楞)房子外面有一圈圍廊,走廊上掛著裝飾的花籃還有歐式吊燈很是溫馨的樣子,有異國情調,大門緊鎖,看不到裡面,我們正在探頭探腦張望,從院子裡出來一位老大爺,趕緊上前去打聽村裡人是不是在這裡做彌撒什麼的,老大爺說話也是聲調有點怪怪的,他沒聽懂我們問的什麼,告訴我們這裡是市裡修建的一個中國俄羅斯族民俗博物館,裡面有俄羅斯族近百年來的生活演變的圖片和生產工具生活用品等實物展覽。恩和比室韋開發的要晚,也可以說基本上沒有怎麼開發,在村中心街大路的盡頭新修了一座長長的木橋,過了橋,那邊有幾處嶄新高大的木樓房,像是飯店,但是門口卻掛著青年活動中心就業培訓之類的牌子。那裡有些打扮很現代的年輕人在嬉鬧,門前停著時髦的摩托車,還有轎車,不知是游人自駕車還是當地人的,橋頭旁有一個小木屋建造的很別致,像是新開的餐廳,在那下面有個絲網圍住的籠子,仔細一看竟然有一只狍子,總聽說大興安嶺的狍子,還沒見過真的,“棒打狍子瓢舀魚”恐怕那是上個世紀60年代知青在北大荒的描述,現在能見到活的狍子也不是件容易事了。走近那裡仔細觀看,狍子樣子真像鹿,頭上還有鹿角,身體草黃色,身子像羊,後腿比前腿長,長相有點鼠頭獐目的,東北人叫它“傻狍子”。為什麼說它傻呢?後來問小清才知道,其實狍子並不是真的傻,而是它天生好奇的性格,遇到獵人它不跑不躲,想探個究竟,所以容易被抓到,在路上碰見人就站在那兒琢磨這人是怎麼一回事,碰見車就盯著研究個沒完,像個總愛研究事物的“專家”。據說狍子的嗅覺、觀覺與聽覺都很靈敏,奔跑迅速呢,至於人們覺得它是傻乎乎的那是因為抓它的人得便宜賣乖的說法吧,遇到個比他凶殘狡猾厲害的,就不敢說大話了。聽了小清說狍子的那些特點,我們下回不敢再好奇了。因為尾隨著牛走了一段,回去的路又找不到了,正在疑惑間,忽然發現兩只小狗看著我們,這不是卓婭家的小黃和鄰家的小黑嘛,那只小狗看來認識我們了,也知道我們迷路似的,反方向走去,走過幾個木柵欄就停住了,我們一看還真是引領我們到家了,覺得好神奇的。晚飯在卓婭的房間餐廳,我們一進門就有一種飢餓感了。她做的俄羅斯式飯菜確實好吃,尤其是那個蘇泊湯,味道濃正,很有北京“老莫”的口感,但感覺比那個更親切。我最愛吃那個列巴(烤面包)抹上藍莓醬,再加些西米丹,那滋味 “身心顛倒不自知,更識人間有真味。”卓婭告訴我們:你們要是再晚來一個月,8月時候,可以帶著上山采蘑菇,各種蘑菇還有藍莓,紅豆(一種漿果類的植物),采各種野菜。她說話特別爽快,性格也豪爽,講了許多她們平日裡的自然野趣,說的我口水直流,使勁又吃了三片面包加藍莓醬。卓婭給我們倒上新煮的奶茶,香味撲鼻,這時我注意到她家的餐具都是非常的考究漂亮,成套配對的花色。卓婭說這些都是從俄羅斯專門買來的,他家裡有不少俄羅斯買來的用品。卓婭的女兒在莫斯科正在讀大學暑假剛剛回來,接著,她就叫女兒從房間裡出來和大家認識一下。她的女兒開門出屋,房間一下子陡然亮麗,完全的俄羅斯金發碧眼美女,上身白色T恤,下面牛仔褲,修長身材,搭配的簡練、現代,一副明星的長相和氣質,她的普通話非常標准,言談中稍稍的羞澀,淺淺的笑眸中充滿純真活潑。晚餐在一種輕松、悠閑、歡快的氛圍中慢慢地飄散著溫馨。有一種在拍電影的感覺,在這麼個偏遠的小村莊,浪漫的小木屋,異國情調漂亮的餐具,極富俄羅斯韻味的母女。。。。喝著濃濃奶茶,醇香沁人。晚上本想看看星星,又是陰天。我坐在房門口的廻廊台階上,看著院內的木格角亭,腦海裡出現夏日夜晚,月光皎潔,來自天南地北的游客們坐在廊亭上把酒對歌,男主人拉著手風琴,女主人跳著俄羅斯舞蹈的歡快場面。溫馨的房間,睡了一個舒服的覺。一大早起來,洗漱時發現客廳裡鋪著藍色碎花布的餐桌下有一個立式小水泵,管線直通牆角上放著的兩口大水缸,這是她家自己安裝的自來水設備。水缸裡的水甘冽清甜,清晨的空氣更讓人神清氣爽。我們幾個約好一早去看流經這裡的得爾布干河上日出。小Z起來了又要躺下,接著美夢。我和小Y去了河邊,這裡早晨不到4點天就亮了,寬廣的河面飄散著霧氣,河水緩緩的流淌,能聽到木橋下面激流的水聲。這條河是得爾布爾河的一個支流,而得爾布爾河又是額爾古納河的分支,有點像恩和屬於室韋俄羅斯民族鄉,但都屬於額爾古納市,都代表著額爾古納的風情。看不到日出,能看到隱隱約約的牛群從四面不同的地方向河對岸村口的石橋處彙集。我們趕緊沿著濕漉漉的沙石道向那個方向奔去,路過一家小院,看見木柵欄圍著的牛圈裡一位大媽正在擠牛奶,又來了好奇心,我們悄悄地在柵欄外偷偷的拍照,一路上見到幾家都是這樣,有的人家把擠過奶的奶牛牽著走出家門,路上零零散散三五成群的奶牛都向著一個方向,橋頭上有兩個看管的人(專業牧童)在那裡等待著,牛群陸陸續續慢慢騰騰在村口的草地上排了有一裡遠,我們走近牧牛人,他告訴我們這是集中放牧,村東村西有兩個放牧群,村東這一群有600來頭牛。各家都把擠完奶的牛送到這裡,帶著去遠一點草好的地方放牧,每頭牛托管給他們每月20元,早晨送來,傍晚接回,很像是“托牛所”,我們尾隨著牛群走了5裡路,看看走的實在太遠了,就轉回來。路上看到也有三五十頭牛的,一打聽是有的人家自己牛多就自己家人專門放牧,也有一些牛閑散的在附近的草地上,那些是不產奶的牛,還有小牛犢,就沒有上“托牛所”的待遇了。在村口不時看到有青年人騎著摩托車掛著那種牛奶專用桶,把早晨剛擠的奶送到這裡的“雀巢奶站”。早飯卓婭給我們准備的特別豐盛,當然我還是最喜歡列巴加藍莓醬,還有西米丹,卓婭給我們倒上新鮮的牛奶,第一次喝到這麼香濃的鮮奶,“滴滴香濃意猶未盡”“味道好極了”這時候說這個廣告詞最為由衷。卓婭告訴我們她以前也養著幾頭牛,每天擠牛奶,奶牛認人,他的媽媽平日裡細心的照料奶牛,但是擠牛奶時卓婭一頭牛擠出的奶要比她媽媽多五六倍。。。。。。恩和正如它的名字一樣的是和平的意思,這裡的一切都是那麼的平和、自然,悠然,普通和樸實的原始純粹中能讓你有一種說不出的震撼。我們計劃著下一個目標是黑山頭,那裡歷史上是成吉思汗大弟拙赤·哈撒爾封地,有黑山頭古城遺址,上個世紀初中蘇關系交惡那裡是邊疆最前線軍事要塞,90年代後中俄邊貿活躍那裡又是邊境口岸。聽著小清介紹著下面的行程,我正沉浸在歷史與現實,山水與草原的時空轉換中,突然,沉寂了幾天的電話響了,有事要我返回,這簡直就像美夢中突然被叫醒,殘酷呀。想起來小時候玩的正興致勃勃的時候被家長叫回家吃飯的那種感覺,不回去不對,回去總是感覺余興未盡.草原兩天,驚鴻一瞥,這是個神奇的地方,是心靈的休憩地,額爾古納是一個用生態美學注冊的地方,他的山水,他的自然,無法用照片來表現,盡管相機裡有兩個8G的內存卡,但似乎也無法記錄和裝載額爾古納的風情。這裡需要用心來感受,讓它走進眼睛,留在心裡,心中的記憶儲存卡,有時很大很大。悵然失落,坐上恩和開往額爾古納市的班車,腦袋裡想的全是同行的他們幾個下一站的悠然美景和愉快笑聲。心裡癢癢的。回到了海拉爾,天完全放晴了,多多少少有點遺憾和無奈。在南歸的火車上我只給他們發了七個字:我走了,天也晴了。

(雨中草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