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發)

(出發)
D5 2009-6-18
今天我們走向夏天。據說今天是走公路,38公裡。前一天我現學現賣的告訴澤建:明天我們就有柏油公路走了哦!
結果,原來“公路”並不都是“柏油公路”的簡稱啊。神啊,我太天真了。在這裡,所謂公路,就是較平坦,較寬的,山路的一種,基本都是泥土,沒什麼硌腳的石頭。但是會有很多小石頭渣滓,不時鑽進鞋子裡。經常要脫鞋倒一倒。挺麻煩。
9點出發,旺久小白說今天只要走7個小時。所以眾人心中放松。事實是我們要足足走到晚上8:45才到墨脫。
背崩靠山。只有56戶人家,木板房後就是綠油油的田地。早晨的背崩,陽光充足,霧氣輕繞。貓咪和雞鳴羊叫此起彼伏。一派濃濃的小村風光。不過這種愜意的感覺很快就被酷熱取代,路上有樹蔭的地方很少,只能活生生的被曬著。路是好走了,但是吃的苦一點也不少哎。一下天來我身上曬出來一個內衣印子。

(背崩村口)
2點到達一個小村,休息一小時,依然吃不下東西。汗出的太多,我感覺自己變成了一塊大鹹肉。身上被汗蜇的起了好些小紅點。
出了村莊沒走多遠就到了這天最最舒服的一處小瀑布,涼風卷著絲絲水汽,跟周圍的酷熱難耐行成了鮮明的對比。大家都不想走了,在瀑布又休息了半小時才繼續,總的來說這天休息的時間比較長,不過比較建議這樣的走法,因為下午6點多太陽被山擋住以後,再走就比較舒服了。如果走得快,6點就到墨脫的話,全程太陽暴曬。整個走路的過程可能要更辛苦一些
可是,墨脫,究竟有多遠?這是一個難以回答的問題。
下午1點,旺久小白跟我們保證3點多會到。
3點,覺得4點會到,問路人,說只要再2個小時。
4點,以為5點會到,再問,說還有2個小時。
6點,認為大概7點會到。遇到一個馬幫,他們說:一般還要3小時哦。
從此發誓再不要跟山民搭話了。
我們在希望與絕望中沉沉浮浮,拖著長滿了泡的腳艱難的催動步子。眼前依然是蜿蜒不盡的盤山路。

(走的東倒西歪)
不知又走了多久,當拐過不知第幾百個彎,層層疊疊的白色房子突然一下子出現在遠處的凹地。沒有任何預兆的,是墨脫了。
我覺得我的心情跟《藏地密碼》中,經過冥河到達香巴拉的人們一樣激動。

(隱秘蓮花)
ok,是時候插播一段百度知道了~
墨脫古稱“白瑪崗”(白瑪崗現為墨脫縣城的所在地),藏語意為“花朵”。這裡是藏傳佛教信徒向往的蓮花勝地。《甘珠爾》藏經裡稱“佛之淨土白瑪崗,聖地之中最殊勝”,傳說中這裡有不種莊稼吃不完的糧食,喝不盡的牛奶,山上布滿古樹,花朵大得人可以睡在花心裡,還藏有打開通往極樂世界神門的金鑰匙……這裡的地形有“山頂在雲間,山腳在江邊,說話聽得見,走路要一天”的民謠形容。宗教傳說增加了白瑪崗的神秘感,這裡成了區內外遠近聞名的朝拜聖地,一批批虔誠的信徒拋家舍業,扶老攜幼,從四面八方趕來,路途艱險、濕熱環境、勞累困頓使沿途不時有人倒斃……上世紀50年代,還有上百名藏東川西的朝聖者來到這裡,或食物中毒,或病餓而死,至今墨脫的老人們還清楚地記得那幕慘劇。
因為地勢隱蔽,墨脫被稱為“隱藏在雲霧、雪山、密林中的人間絕域”、“地球上的最後秘境”。去墨脫,必須翻雪山、攀峭壁、穿密林,用自己的雙腳長途跋涉、步步丈量。
通往這天堂般美麗地方的道路如同煉獄,江兩岸山壁陡峭,深谷中江水洶湧,許多路段是在峭壁上鑿成的天險,一面是陡峭的山崖,一面是萬丈深淵;山口處不分冬夏都是白雪皚皚,沿途猝不及防的雪崩、驟雨、飛石、泥石流諸多艱險,每年因為迷路、雪崩、滑下山崖,付出生命的時有所聞。
這就是墨脫麼?我不能相信自己。多怕它是幻境。難道我真的到了?
村口,一群可愛的孩子站在那裡衝我們歡叫:叔叔好!阿姨好!給我照相!(挺汗的說~~)進去後,竟然驚異的發現村裡鋪了白色平整的水泥路,路兩邊整齊的豎立著白色的路燈。
蓮花之上,白色的路。
進村左拐(右拐是墨脫完全小學),旺久家就是村口第一個木板房,他家人熱情的讓我們進去,不太會說漢語,只是拿了裝滿了苞谷酒的大茶壺給我們倒酒。我們共用一個杯子輪流喝,每個人都連著喝了7杯。苞谷酒有點酸,入口蠻柔的。一下就醉了。
從旺久家出來決定去吃飯,濃墨般夜色潑泄下來。沒錯,路燈一個也沒亮,全是擺設。汗。
在周姐酒家大開殺戒吃到凌晨才去旅館休息。
墨脫的氣候是幾天以來最悶熱的,磚砌的房裡完全不透氣,還不如木板房舒服呢。蚊子很多。不知道有多難受。一路上走過來我們的蚊蟲貼全用完了,所以在墨脫被咬了很多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