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旅程從上飛機的那一刻其實就開始了。
可惜韓亞作為我的第二次國外航空公司經歷,並沒有太多驚喜。320的舒適程度跟777不在一個檔次上,不過反正只是1個半小時不到的路程,也沒有必要做太多抱怨。空姐不是很漂亮,應該是沒整過容(我懷疑韓國整過的都已經去拍戲了)。
亮點出現在機餐。倒不是出現了傳說中的泡菜或醬料,食物本身平平無奇,卻非常驚喜的發現餐具都不是一次性的。除去不鏽鋼的叉勺,連主食的容器也是陶瓷質地的,雖然重,不過感覺相當環保,這一點很加分。
而根據後來在首爾的用餐經歷,幾乎所有的餐館都沒有使用一次性餐具。雖然用慣木質筷子的結果是每每都把金屬筷子使的像超重的兵器,但那種身材扁扁泛著冷光的餐具,是一座恪守環保的城市給我的最初印像。
那麼當我還處於“恩,首爾的節能環保還真的很不錯”的認同中時,正從仁川坐機場鐵路到金浦然後換地鐵這麼一路還算順利的到達酒店附近的楊坪地鐵站。下了地鐵想著馬上就能扔了行李去玩,就算開始沒有什麼特別期待也被『旅行中』的特殊心境給帶動的稍微雀躍了起來。而看著出口指示准備出站時——
當時我就震驚了!
沒有自動扶梯!只有台階,不帶坡道的台階!轉了一圈除了殘疾人電梯只有冷酷的台階而已!像我這種甩著手都喜歡乘自動扶梯的人,居然現在要背著包拎著行李從B3層走到地面!
“你至於這麼節能環保麼你!”
好不容易快爬出站的時候我連冒充殘疾人的心都有了。其實不用冒充,這這種環保型設置絕對有讓人“下車還是正常人,出站已經變成殘疾人”的潛質。下次回家往下走的時候,我決定把箱子直接往樓下扔...就當托運了。
後來幾天每天轉了N次地鐵,發現每個站的情形都差不多,除了殘疾人電梯,自動扶梯就某些站有,基本還是台階為主。而有自動扶梯的站,也並不是每層都有,那些B5、B3層的地下鐵,可能隔一兩層來一段自動的,卻很少有可以一路享受到地面的。難怪韓國人看起來都滿苗條的,天天運動果然還是有道理的。但是我忍不住要質疑,在鐘路三街也不知道乙支路三街的某個站,為什麼連平走的地方都有機場一樣的自動傳送帶,而上下樓卻沒有自動扶梯?!鬼才相信平的比較省電- -凸
不過總的來說韓國的地鐵還是比較值得稱贊的,每個站都有獨特的設計風格,總能給點小驚喜,而設計也大多跟這個站附近的設施有所關聯,比如景福宮站的出站路線就一路布置了一些偽古董和書畫燈箱,看上去也有了點歷史味。而甚至還能在地鐵裡找到那種看上去很文藝的空間。

我果然有點地鐵控。
其實在首爾我算是公共交通工具都坐過了——從仁川到金浦的鐵路,市內的地鐵,某天晚上回賓館叫了出租,後來去首爾塔上山乘了公車。都還算價格合理設施完善的。而看到開出租的老爺爺一點都不認識路,卻很篤定的在車上的GPS導航儀屏幕上用一指禪戳出我們賓館的地址,然後更篤定的根據一路語音提示毫無障礙的開到目的地後,我又震驚了......出租車好高配置哦==
這次住的是普通的連鎖酒店,在已經有了一個大致的概念後,沒有一次性洗漱用品就在意料之中了,拖鞋也是,就提供了室內的皮拖鞋和洗澡用的塑料拖鞋。讓我發現新大陸的是窗台上的一個白色大盒子,長的有點像急救箱,但要大一圈。開始我以為是小型密碼箱,供住客存放不便攜帶的貴重物品,後來發現根本沒有密碼鎖,直接就能打開。原來裡面是緊急救援繩索,若是發生火災等情況,就不用臨時扯床單了(其實我到現在都懷疑床單有沒有用,一個沒有做過水手或者受過特訓的普通公民,憑什麼用肥大的床單打出足以支撐體重的繩結?)
雖然時常提到日本人入住酒店會先看逃生通道這點來褒獎人家的安全意識,我在日本倒還真沒見過這種窗台上的急救繩索呢。
想來在地鐵站的急救裝備諸如防毒面具之類的都是幾十米就有一箱子。街道和景點各處的滅火器更是比垃圾箱還多,看來韓國人的公共安全還是做的相當好的。
或者說看來果然要跟朝鮮打仗了?
寫到現在我覺得自己像個去韓國考察的公務員...公共設施關我P事啦還是來說點有料的吧,關於那個電視新聞哦——居然真的有裸播誒!
“觀眾朋友大家好,今天的氣溫有點熱,(當然我不知道她在說什麼,這是我自己配的)”咵嚓——外套脫下來了“那麼讓我們來關注今天的國內外主要新聞,(同上)”咵嚓——短裙脫下來了......去死啦,你分明是讓別人關注你馬上就要脫掉的內衣褲好不好!然後“那麼今天的主要新聞是......”咵嚓——嗯,咵嚓我就換台了,換個男主播再說啦!
首爾的歷史人文景點主要的都去了一下,包括首爾國立中央博物館,南山韓屋村,景福宮和國立民俗博物館,還有宗廟。
總的來說比較無趣。每每也只讓我想揚一下眉毛抬起下巴說“根本是學咱的”。
中央博物館是免票的,進去逛了一圈除了覺得那個主館的建築還不錯並沒有深刻的印像。稍微看的有點意思的展廳,還是關於茶馬古道的。它自己的考古發現啦歷史遺跡啦文化傳承啦既不博大又不精深,只能騙騙被“世界是韓國人發明的”蒙蔽的小孩子。
韓屋村門口有一大片空地。很多人在玩滾鐵圈和抽陀螺,如果這算是一種民族文化的展示我真的要笑死了。討厭啦快回家去蕩秋千啦~結果往裡走了走還真的有人在那蕩了...- -
不過在韓屋村倒是看到了穿著韓服准備拍照的新人,還目睹了一場傳統婚禮的片斷。
果然很大長今!

景福宮是韓國的故宮。不過嘛,人家去過自己的故宮啦,微縮版的就比較無感啦。
門口的換崗儀式還滿有趣的,其實主要是我覺得他們一本正經的在那裡“啊哈”“啊哈”的叫喚比較搞笑。不過一波人都還身形挺高大的,加上身上的著裝紅的夠正夠鮮亮,看上去感覺還不錯。
沒錯我就是個制服控。
宗廟不逢大祭,沒有看點,晃了一圈就出來了。沒了。
看過了這些再聽聽“XX是韓國發明的”“XX是韓國人”的論調,就連反駁都不高興了。
來寫韓國之旅我最喜歡的部分吧。在涉及主題前,先描述一下首爾沒有懸念的樂趣之一,購物。
去了明洞、仁寺洞、東大門和大學路,比較喜歡的還是明洞。
在那裡逛最大的好處就是逛街不用買飲料。隨便哪家韓妝專賣店門口,都有熱情的MM遞出裝著樂天飲料的小購物籃,即便逛了一圈什麼都不買,飲料也可以直接拿走,人家還笑著送你。不過在這種TFS或者SKINFOOD之類價如白菜的情況下,捏著大額的票子一擲千金的感覺還是挺爽的。而且店家送小樣的熱情程度就像南京路上發廣告名片的一樣,往往只是買了兩三瓶洗面奶潤膚乳的,就能鋪天蓋地的拿到一堆小型瓶瓶罐罐。店門口為了攬客,不是找了兩個小哥穿的花花綠綠跳奇怪的舞,就是讓人塞在一個熊貓或者狗熊的外套裡向路人示好,非常HAPPY的氣場。我曾試著在一家MISSHA門口T了一腳那只肥碩“熊貓”的屁股,結果它扭著屁股伸出大手搖頭擺腦的來跟我握了一把,然後我就後悔沒有T的重一點,不知道會有什麼反應。除了兩邊的店面,路中央的攤販也很熱鬧,整個明洞就是個歡樂的大賣場,是個不拎著七八個袋子回去就不夠勁的地方。
好了,我最喜歡的主題來了——樂之城,愛之塔:樂天世界和首爾塔。
到了首爾的當天就直奔了傳說中的樂天世界。
其實我本身對主題樂園這類東西倒沒什麼熱愛,雖然一度被認為是迪斯尼樂園TYPE的。總覺得這類場所太童話太幼齒了,只適合情侶和小孩子。所以去東京的時候就根本就沒考慮過要去看一下迪斯尼。可惜首爾的景點的太少了,去一下就去一下咯。當時基本是這樣的心情。
買了票搭電梯到了室內part,就見一副標准游樂園風貌,但耳朵卻一下子被很歡樂的音樂給吸引了,轉頭看到一支花車加華服的游行隊伍徑直過來。來自巴西的表演者長著標致的臉,穿著非常嘉年華的服裝,舞的投入又帶勁,而花車在周圍制造的泡泡中緩慢行進,看起來相當的夢幻。不知為什麼本來還沒什麼感覺,突然就被拉近了一種很雀躍的氣場。而舞者們也相當會制造氣氛,行進的過程中偶爾會根據觀眾的響應脫離正常步伐來個令人驚喜的小動作,也會在看到被相機對准的時候相當配合的擺個夠專業POSE,而他們臉上的表情合著那熱力十足的舞步讓人想不跟著歡起來都難。
跟了游行隊伍一路後,氣氛已經被帶了起來,於是興致勃勃的去坐了海盜船,可惜同伴只肯坐中間,其實我是很想坐到兩頭的地方去爽一把的。然後又玩了沒人排隊的辛巴達,就是類似鬼屋跟激流勇進的合體。不過,以語音來制造神秘恐怖氣氛的項目一旦變成一種完全不能分辨的語言所作的表述,那詭異就完全轉換為了搞笑。差不多大概就是有人一本正經的用馬達加斯加語跟你講鬼故事的感覺。然後看到夢幻般的旋轉木馬我們又忍不住是少女了一把。
然後我們又到露天空間去兜了一圈,坐了安全無害的小飛椅,看了城堡和小火車也聽了跳樓機上不間斷的驚聲尖叫。想和標志性城堡合影的時候,發現地上非常體貼的劃了最佳位置線,在標著相機的最佳拍攝位上,往標著腳丫的最佳站立位拍,就是現成的優質距離優質角度,恰到好處,真是非常人性化非常省力的設置。
在室外部分呆到天快黑才跑回室內,發現竟又出現了非常璀璨的室內夜景,五彩的燈光蓋過了透光頂棚沉下來的夜色,呼應著漸漸喧嘩熱鬧起來的室內游樂場。漂浮的景觀氣球上流光閃爍,穿著鮮艷衣服搖搖擺擺的小孩子咿咿呀呀著跑來跑去,看起來就很美味的冰激凌在每一個轉角散發著香甜,還有帶著狸貓頭飾的女孩子們把眉眼笑成了月牙灣。
在這座名副其實的“樂天世界”裡,你沒有辦法形單影只、落寞寂寥、沮喪低落或者...或者懷有任何類似的情緒。
身處其中的你,根本沒法不幸福。

跟樂天世界並列在我此行最愛的,無疑是首爾塔。
忘記從什麼時候開始對高樓高塔有了收集般的興趣,可是立志要去到世界所有標志性高塔的我卻是到了首爾之後,才在翻地圖時發現這麼一座塔的存在。
之前在明洞逛街的時候,總是在樓宇間瞥見這座在夜幕中閃亮的塔,所以第三天晚上唯一的目標,就是在南山上的首爾塔。
TAXI上不了山,於是我們坐了2路的循環巴士,一路盤了上去。當時是傍晚時分,天色還未全暗,車在半山腰的一個觀景台初經過時,就發現當時的高度已經足以有俯瞰整個首爾市的良好視野,於是對登塔觀賞首爾的夜色就更多了份期待。
終點站下車還未到塔下,有點吃力的走了一大段坡道,歷來要看風景總不免勞頓跋涉,這是精神門票。
在塔下買了票,天色尚早,也不急著登塔,轉了一圈倒是在塔下發現一處好風光——首爾塔的情人鎖。遠遠望去密密麻麻的一大片,頗為壯觀,而近觀每一枚又顯出細膩與溫情。我沒去過黃山,不知道這裡跟黃山的比數量上誰能取勝,但是我估計在鎖的漂亮和可愛上,這裡的大概還勝了一籌。

被情人鎖圍了一圈的首爾塔,是首爾的中心,也是一個制高點,它就像是一顆熾熱的心髒,好像連接著整座城市最真誠的情感。只是站在塔邊,就覺得跟它已然親密起來。它不是世界上最高的塔,但搞不好是最有愛的那一座。
進門,坐電梯,登塔。陸家嘴的三高都早已一游,這一段本是駕輕就熟。上得觀景層,景像也是似曾相識:360度的視野,標了地理坐標的窗戶。景色跟之前在半山腰的平台差的不多。等啊等啊,終於夕陽西下,我期待已久的夜色降臨了。果不其然,同樣的角度,越夜越美麗。(右邊的照片左上角的白點其實是月亮,當時正是非常美好的峨嵋月)
夜晚是有魔法的,能點亮一個城市,整個首爾好像忽然之間被激活了,高樓變成發光的盒子,街道像流淌的河,清溪川上的繁密的橋在水面投出絢麗的倒影,把臉貼在玻璃窗上,星星點點的光亮映出一片溫暖。

這是無與倫比的夜景,就是這一刻,我覺得我有點愛上了這座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