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山問茶

作者: 11252939

導讀洞庭湖中,有一極富人文與自然產出的小島,名曰君山。君山之小,不成其為山,面積不到一平方公裡,最高處海拔六十三點五米。 然而君山之顯卻使其列名山之林。北魏酈道元在《水經注》中曰: “洞庭湖中有山,曰洞庭山,……是山,湘居之所游處,故曰君山。” 君山有許多古老而又美麗的故事,這裡有呂洞賓的朗吟亭,娥皇女英的二妃墓,柳毅井等陳跡勝景;君山還 ...

洞庭湖中,有一極富人文與自然產出的小島,名曰君山。君山之小,不成其為山,面積不到一平方公裡,最高處海拔六十三點五米。 然而君山之顯卻使其列名山之林。北魏酈道元在《水經注》中曰: “洞庭湖中有山,曰洞庭山,……是山,湘居之所游處,故曰君山。”

君山有許多古老而又美麗的故事,這裡有呂洞賓的朗吟亭,娥皇女英的二妃墓,柳毅井等陳跡勝景;君山還盛產竹茶魚果。但最引我向往的是茶。君山氣候溫和,土質肥沃,富含有機質和礦質元素,是得天獨厚的宜茶之地,素有洞庭茶島之稱。

早在湘游之前,便從茶經上識得湘之洞庭山產名茶君山銀針。 “試把龍泉烹雀舌,烹來常似君山色。”便是清人萬年淳對君山銀針茶的贊譽。據記載,君山銀針自清雍正年始列為貢茶,歲貢一十八斤,一九五六年萊比錫國際博覽會上,君山銀針獲金質大獎……,君山茶撩撥得我心底癢癢,巴望著能親歷君山品香茗。終於在岳陽碼頭登上開往君山的游船。位居我國第二大湖的洞庭湖,有數千平方公裡的湖面,人在船上,極目四望,水天茫茫,無邊無際;君山位於湖泊之中,原是一孤島,十幾年前,岳陽人圍墾造田的堤壩從湖畔連接到了君山,於是就有了一條上山的公路,但這條公路的交通受到湖區季節性水位的限制,時通時堵。

秋汛的高水位,使我們經由水路上山。於我們有了四十分鐘的航程,可以盡情享受這湖風水景。炎炎秋陽下跟著導游拾級登山、周游諸景,早已是汗流浹背,口干舌燥,旅行既累,最好的是清茶一杯,於是尋到茶室。茶室在山陰,綠樹映掩,鄰崖瞰波,清鳳徐來,涼爽宜人。服務小姐為我們送來了一杯杯淡黃色的茶,我急切啟蓋,一陣別樣的清香撲鼻而來,不如烏龍的醇香,不比龍井的清悠,不似普洱的老陳,它獨有一種鮮冽的岩味草香,一種更親近於大自然的野風。

客人忙於喝茶品味,主人則熱衷於介紹君山銀針獨特的衝泡方式。他用開水燙過透明的玻璃杯後,置入一撮條形整齊碩壯,長滿銀毫的金黃色茶條,注入沸水,覆蓋其上。奇跡發生了,那一根根茶條居然豎直地倒立於水面下,繼而緩緩下沉,又根根直立於杯底上,如此忽升忽降,蔚成趣觀,三起三落,才最終豎沉於杯底,如刀槍林立,似群筍破土,又如一朵怒放的黃菊花。

驚嘆之際,更是茶酣之時,主人乘興說起一則關於君山銀針的故事。六十年代湘省一位首長赴京開會,專為毛主席帶去一罐君山銀針,在中南海向主席彙報之余說起此茶趣,老人家十分矚意,於是讓該首長當場表演。可惜該首長不喑茶道,未向服務員說明宜用初沸之水,於是那茶不豎立於杯中,更遑論三起三落,言不符實,主席興趣索然,說道:“××同志,你今天可吹牛了。”首長返湘後問及好茶的同僚,方知症結所在,不禁扼腕。年後又赴京公干,於是在主席面前補上了貨真價實的一回,主席欣賞後滿意地說道:“××同志,這回沒有吹牛。”聽罷故事,眾人棒腹,更添茶趣。

離開茶室,途徑一片茶園,上有“君山銀針茶基地”字樣,主人告知此乃君山銀針的母本基地,傍處移植之株因水土參差,光照不同則略遜一籌,是所謂一方水土出一方物產。周游君山,觸目皆茶。石級串起片片茶園如珍珠項鏈懸於山麓,路邊散落茶棚茶店,四處可見殷勤的店主為招攬生意而不厭其煩地為游客表演衝茶藝術,而君山公園管理處占地利之便,開設茶場生產君山銀針、毛尖等各檔名茶,方便游客就近購茶,但其極品價格不菲,創我國當今名優茶之最,有標價每五百克上千元者令人瞠目。君山茶屬黃茶,湯色淺黃,品性溫和,因其產地小,產出少,品嘗過後,好茶者趨之若鶩,競相購買,君山問茶,不虛此行。


精選遊記: 岳陽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