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的旅游是有生以來第一次陪同父母親,和長輩一起,難免有些磕磕碰碰的。我喜歡自由自在沐浴陽光,老媽總愛撐起一把小陽傘,還喋喋不休:女兒家,怎麼不知道愛惜自己的皮膚?我喜歡登高望遠,老媽氣喘吁吁的跟在後面,這麼偏僻的路都沒有人走,肯定沒有什麼好風景;我看著路邊的野山涼粉,口水潺潺,老爸皺皺眉頭,這麼貴,有啥好吃?我望著藍天,瞅著腳下的碧海,禁不住想飛身而下,老爸親切地拍著我的肩膀,一天看下來都是海,趕緊去下個景點吧……阿彌陀佛,幸好只有兩天。我非常慶幸,在對待諸如此類的小事情上,還是保持一貫的微笑,對自己說:下不為例,難得遷就一次。O(∩_∩)O翻看日歷,一家四口定下了出發日期:2009年7月31日,回程日期:2009年8月3日,因考慮到老媽暈車暈船暈飛機,排除法後最終選擇的交通工具是動車組列車。入住的旅館是經人介紹,緊靠青島火車站的紅宇賓館。標間的對外報價:280元/天,我們實際花費150元/天(據說在啤酒節期間是絕對不打折的)。賓館住宿條件一般,只能算經濟型,日常窗戶緊閉,通風不好,剛進門有點霉味,浴室的衝淋如同春天裡的小雨,淅淅瀝瀝。唯一讓我覺得方便的是離海邊很近,就我和老媽這樣的速度,晃晃悠悠過去也就十分鐘。到達時間是當天下午五點四十分。走出青島火車站的那刻,我就感受到了海風的吹拂。太陽正趕在下山的路上,我們迫不及待的想去嘗嘗青島的海鮮。當地人告訴我們:登州路和雲霄路不地道,要嘗海鮮一定要去居民區,價廉物美又新鮮。因此我們第一站美食之行選擇了桓台路。沿著賓館門口的廣州路往北走,坐上303路公交車,大港路下,往回走至桓台路,兩邊都是居民樓,路中央一片小販的叫賣聲,我們邊挑邊詢價,買下了海蝦半斤六元;蛤蜊一斤五元;新鮮的梭子蟹兩只(雄雌各一只)三十元;海螺八個十四元。拿到最近的啤酒屋加工(所有的海鮮加工似乎只有在有“啤酒屋”標識的地方才能加工),加工費視品種、加工方法不一樣,收取的加工費在4-6元,後來才知這個收費純屬簡單加工—煮或者蒸。用辣椒小炒就是6元。新鮮啤酒5元/扎,就連一向不喝酒的老媽在我們的帶動下也嘗了嘗鮮。晚飯後,我們直接打車到了海邊,月光下,一片沸騰,穿著泳衣的、著著正裝的老老少少個個不畏夜的清涼,踩著泥沙,踏著海浪。我也興奮不已,催促著爸媽和老公,脫了鞋子,光著腳丫,親身體驗青島這個月夜下的喧囂城市。第二天8月1日,安排行程如下:賓館—棧橋—信號山公園—迎賓館—中飯—第二海濱浴場—八大關—五四廣場—奧帆中心—晚飯—逛台東路夜市—登州路宵夜—回賓館。這個時節來青島的人較多,棧橋上人來人往,看看海水而已,不能算作一個別致的景點,只是作為一個觀光點,歷史比較悠久。從棧橋出來,沿著中山路往北,到湖南路後向東,走到江蘇路再往北,從龍山路的入口進入,上到信號山公園,門票15元/人。登高自然是為了鳥瞰青島全景,爬到最高點的旋轉觀光塔,將這座城市三面環海的景色一覽無余。原路返回至龍山路的入口,沿路往東行,很快就到了迎賓館(總督府),門票15元/人。總督府有講解員,不用著急參觀房間,跟著他們的步伐,一個個歷史場景將再現你的眼前。整個總督府花費300萬兩黃金,嚴重超支,使得該總督上任沒多久就被打回了原形;右邊的會客廳與臥室曾經是毛主席會客和居住過的避暑聖地;二樓的鋼琴琴鍵采用像牙材質,江青曾經在這彈奏;這裡所有的家具都是在德國制造生產,經由海運到青島,就連總督夫人的梳妝台鏡子也如此,凸面的設計不會讓人覺得肥臃,還能看清屋裡屋外每個角落。我不喜迎賓館這個名字,總覺得帶有建國初期打倒走資派的烙印,還是總督府好,原滋原味,用它獨特的建築全貌還原一個歷史真跡。總督府出來後,我們沿著大學路一直往北,沿途的林木帶給我們好心情。只是一路下來沒看到任何餐館,最後終於在齊東路丹東路口的一家私房菜館坐定,安穩的享用著來青島後的第一份午餐。一份青島人永遠吃不厭的蛤蜊、一份嶗山菇炒牛柳、一份香氣撲鼻的野菜餅,再來若干小菜,結帳時只花了90元。來到第二海濱浴場,才真正見識到碧海下的藍天。坐在休閑涼亭中,嘴巴一刻不停的舔著青島人的老冰棍,眺望著遠處的花石樓,哪怕耗費一下午,我都是願意的。慢慢踱步,晃在綠樹林下的八大關。心裡坐著美夢:如果能在這有個小別墅該多好。早上起來海邊漫步,下午坐在樹蔭下打個小盹,晚上登到屋頂取個望遠鏡瞅著比基尼和性感身材流流口水。然後大叫一聲,擺個八字,望著星空,大呼:如此良辰美景,人生何求?美夢做完,繼續上路。五四廣場人流攢動,望著對面的高樓大廈,又開始盤算著不知道這兒的樓價幾何?找到一個當地的路人,答曰:12000元起價。不禁大跌眼鏡,這麼便宜,這個價格在上海也就是外環路附近的房價,在青島就能坐擁一個童叟無欺的海景高樓。五四廣場連著的奧帆中心也不是隨意參觀的,同樣支付15元/人的票價,讓你走走一年前奧運健兒走過的道路。看著快艇在海面上行駛,對面的工地上塵土飛揚,或許幾年後這將成為一個私人游艇俱樂部?帆船訓練基地?晚飯是在閩江路和南京路口的老轉村山東菜館吃的,吃了海鮮自然想嘗嘗當地的魯菜。餐館環境好,價格自然也是一流的。在這推薦大家嘗嘗他們的韭菜海腸包餅、豆腐箱,九轉大腸。晚間一家人走在台東路上,聽著小攤販的叫賣聲,看著居民樓牆身的彩繪、站在台東二路口望著前方下坡和上坡似乎擁擠在一起的人們。相同的步行街,不相同的風土人情。本不想在登州路吃宵夜,耐不過老爸向往著電視中看到的一條夜市大排檔。我們又浩浩蕩蕩出發了。沒有精挑細選,右邊的第一個排檔當好有個空位,我們就坐下了。價格自然不是一般的貴,鮑魚38元/個,香螺38元/盤……我們像征性的點了幾個,結果鬧到最後,菜都吃完了,一盤最簡單的蛤蜊還沒上桌,老爸一時火大,發揚了大男子主義的作風,揪著上菜的一頓罵,我們在一旁打雷閃電後,拖著老爸往前走,私底下偷偷摸摸的說:強龍壓不過地頭蛇。這一天雖然安排的景點多,但是不需要匆忙,時間是綽綽有余的。第三天8月2日行程:賓館—嶗山北九水—南山批發市場—晚餐—回賓館,考慮到老媽體力不好,選擇了嶗山中的北九水風景區。在網站上了解過行情,一般一天游是100元左右/人,包含門票50元/人。我們不想受對方的時間限制,查詢地圖後發現火車站附近的311線路車可以直達嶗山北九水風景區。可是千算萬算沒有想到的是,第二天早上在火車站跑了一圈下來,竟然沒有人可以明確的告訴我們311的起點站在哪?可笑的是在這期間我們還看到兩部車在眼前駛過,等我們在路人的指引下找到車站後已經是它的第一站:棧橋。緊接下來給我們第二個打擊:等了近半個鐘頭,沒有一部車經過。郁悶之下我們只有打車,行程大約30公裡,司機不肯打表,90元從棧橋到嶗山北九。下車後看到售票點,我們終於喘口氣,沒想到第三個打擊接踵而至。從這到山口還有近5公裡路程,我們只能再坐小巴,5元/人。坐在小巴上我們分析,其實早晨不用急著打車,只要公交車往嶗山方向行駛,你就可以先上車,下車後再打車。回程時我們上了311,了解到這部車下午的發車時間為三點(基本上兩點四十左右車就到了,很多人搶位置,中國人的優良美德再一次發揚光大)、四點、四點半。過了四點半後就不發車、早上也是一小時一班,全程票價為7.5元/人。自由行的游客要注意,有的公交車是不到山口的,你可以坐小巴上來或者直接乘坐311、365等公交車。北九水的行程圖呈三角形,一圈走下來估計在4-5小時;旅行社的推薦路程是三角形的一條邊,然後再原路返回,時間可以控制在3小時內。北九水風景一般,適合中老年人行走。沿途看到一個有趣的風景:大人們抱著小孩在上游撒尿,年輕可愛的一幫少年人在下游把衝洗過的桃子往嘴裡送。風景區出來後,我們乘坐下午三點的311至徐家麥道,換乘11路公交車,延安路下,往前走到南山批發市場。到了批發市場自然不要將客氣,砍價吧。我們挑了一些蝦皮、魚絲,嘗鮮就好。批發市場旁邊就是水產市場。海鮮種類沒有我想像的多,至少沒看到像鼻蚌、天鵝蛋,聽說這些海產品大多數供應給類似於雲霄路上的海鮮店。陪著老爸逛了一圈,買了五個鮑魚40元(開價12元一個,大小約4*6釐米,鮑魚殼是深褐色的,據賣家說這是野生的,價格偏貴),兩個梭子蟹30元,兩斤花蛤12元。拎著海鮮,我們在桑梓路和萬壽路的路口(距離登州路啤酒街非常近)找到一家標有“啤酒屋”的“天甜嬌食品屋”,無一例外的,門口都堆放著幾個大啤酒桶,盛裝的都是當天的新鮮啤酒。店內很干淨,掌櫃的也很熱心,看著我們過來加工,趕緊把廚師請回來了。廚師是個年輕人,非常專業地跟我們介紹說:花蛤適合水煮,梭子蟹適合籠上蒸,兩樣東西蘸著醋吃味道最好,加工費只要4元/種;鮑魚適宜用水煮蛋熬湯,花費一點時間,加工費要20元。一切都說的明明白白。我們另外要了二大杯扎啤和蛤蜊,這兒的炒蛤蜊是我在青島二天以來覺得最好吃的。不同於其他地方,廚師在翻炒的當中放入了一些鮮醬油,讓蛤蜊更顯入味。吃了一盤不夠,再來一盤。花蛤我們不會挑,有些都已經發臭了,買的時候外表有點泥沙,並沒有浸在水中,也沒有聞到異味,還是沒有經驗啊。沒過多久,香氣四溢的鮑魚就上桌了,五個小碗碟裝著五個鮑魚,順滑的湯入口沒有一絲腥味,想著在上海,這樣一盅實實在在的海鮮羹或許要上百了吧。飯後閑聊知道上嶗山還是要看南九水,風景好,路程比北九水要短,只是沿途比較坎坷。晚上回到賓館,我們意猶未盡,去華聯超市買了些當天烘烤的鱈魚絲,價格大約150元/斤,一包大約1-2兩,嘗鮮或者送人都不失為一份佳品。第四天,回程。青島的火車站很有特色,望著大廳,讓我有種陷入9 3/4站台的恍惚。

(嶗山北九水)

(美食餐飲店)

(青島火車站大廳)

(信號山俯瞰青島全景)

(總督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