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心靈去雨崩遠行----追尋八月的香格裡拉

作者: makewishforme

導讀本次行程線路: 大理舊州----大理(轉車)----麗江古城(麗江梅裡六日游):彩雲之南麗江----奔子欄-----香格裡拉----飛來寺----西當----世外桃源雨崩----大本營-----冰湖-----神瀑-----日照金山飛來寺-----莊嚴的松贊林寺------滿天彩虹小中甸----拉市海----麗江-----昆明花市-----火車回家 出發前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旅行已經成為我生活的一部分,揮之不去,欲罷不能。 今天一整天都 ...

本次行程線路:

大理舊州----大理(轉車)----麗江古城(麗江梅裡六日游):彩雲之南麗江----奔子欄-----香格裡拉----飛來寺----西當----世外桃源雨崩----大本營-----冰湖-----神瀑-----日照金山飛來寺-----莊嚴的松贊林寺------滿天彩虹小中甸----拉市海----麗江-----昆明花市-----火車回家

出發前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旅行已經成為我生活的一部分,揮之不去,欲罷不能。

今天一整天都在坐車,早上六點起床,七點半車子從一個叫舊州的山村一直顛到大理,花了整整七個小時。又從大理轉車至麗江,八月的雲南,車窗外的天湛藍湛藍的,那潔白的雲朵觸手可及,藍天白雲下面,是成片成片的青稞和小麥,黃澄澄地灑滿了這片沃土,又折騰了三個半小時,總算安全達到麗江客運站,打車到石頭約定的麗軍酒店,等著自由生活驛站的服務員來接我,和石頭辦好入住手續,約好的幾個人都到齊了,車子的事他們也聯系好了,松了一口氣,連客棧門都不願意出了,反正一個人,泡了泡面吃(嘿嘿,在自由生活驛站廚房裡偷了兩個雞蛋),直接回房間洗刷睡覺,養精蓄銳,整裝待發,以最好的姿態迎接雨崩的挑戰。

MP4早就沒電了,車子沉默著,坐車的人也沉默著,只有邊上那條瀾滄江的水平靜地流淌,據說這水只是看著平靜,其實水深不可測。瀾滄江是一條國際河流,在東南亞為湄公河,是亞洲流經國家最多的河,流經中國、緬甸、老撾、泰國、柬埔寨和越南,在越南胡志明市附近注入南海,是世界第六大河,亞洲第二大河,可惜我這個地理知識極差的人在他們說了之後才知道。一直相信水和人一樣,是有自己的個性的。有時候清澈和混濁一樣,讓你無法估量它的深度。

梅裡雪山位於雲南德欽縣城東北約10公裡的橫斷山脈中段怒江與瀾滄江之間,北連西藏阿冬格尼山,南與碧羅雪山相接,平均海拔在6000米以上的有13座山峰,稱為“太子十三峰”,主峰卡格博峰海拔高達6740米,是雲南的第一高峰。它不僅是康巴藏族人民心中的聖山,還一直以其巍峨壯麗、神秘莫測而聞名全世界。

雨崩是梅裡雪山腳下一個與世隔絕的美麗村莊。在麗江DIY論壇上看到“不去天堂,就去雨崩”,是網上看到的這句話深深地打動了我,讓我心系雨崩,下決心走一趟。

乘坐現代化的交通工具,花了2天的時間趕到西當,這裡是進入雨崩徒步開始的地方。西當也是一個雪山下的村子,出了德欽縣城就可以遠遠望到,但車子盤旋而下繞了一彎又一彎,轉了兩個小時才到。路上可望見局部的雪山,但雲很多,雪山在藍天白雲中若隱若現。與藏民聊天得知他們很高興村子通了公路,方便了他們與外界的聯系。這也使我恍然明白,保持原始生態不過是住膩了城市的“文明人”的一廂情願,向“文明人”看齊才是他們的內心追求。在奔子欄的時候遇到廣州一個7月17日就出來游歷的單身女子和北京一個只身乘長途汽車前往拉薩的男子,可謂“文明人”的典型,真佩服他們的精神和意志。

吃過早餐正式開始了籌劃已久的徒步之旅,朝著雨崩進發了。

同行者來自天南地北的朋友,還好隊伍裡都是年紀差不多的年輕人,也很好說話。

山路並不艱險,但無休無止的上坡路極考驗人的耐力和毅力,上海小姑娘走到第一個3公裡處就叫走不動了,她要留下等馬騎。我和其他朋友堅持往上走,遇到從上面下來的人,笑我們像太空漫步,同時也不忘鼓勵我們幾句。

10:30到了9公裡處,進度出乎我原來的預料,信心也大受鼓舞。11:10到埡口,意味著我們已經完成了徒步進雨崩最艱難的一段路。稍事休息後快速下山,不久雨崩村就出現在我們的視野了,遠望下去,只見數量不多的房舍棋子般地散落在群山圍繞的一塊緩坡和平地上。經上雨崩未停,13:00就到了下雨崩的神瀑客棧。客棧廊下坐著一對喝茶的年輕夫妻,他們也是准備去神瀑的,我們約定13:30一起出發去拜會神瀑。

去神瀑的路也都是上坡路,經過5個小時的消耗之後,體力明顯不濟,上坡路走得十分艱難,走到後來每挪幾步就得停下來大口地呼吸幾次,經過兩個多小時的跋涉,終於在16:35到達了當地人奉若神明的神瀑。這是一條雪水融化形成的飛瀑,潔白雋秀,猶如雪山伸出的一根哈達,聯結著人類生活的大地。天上飄起了細雨,我們趕緊下山,中途在藏民經營的帳篷裡休息避雨,藏族少女康珠拉姆高亢清冽的歌唱讓人久久難忘。

晚上頭疼欲裂,口干、發燒,估計是高原反應,吃了抗高原反應的藥,後半夜逐漸好了。後來聽人說,我們一天走了十個小時的山路,運動量太大了,是氧氣供應不足造成高原反應的。今後應當吸取教訓。今天的目標是是先到梅裡雪山的登山大本營,再到冰湖。

聽說去大本營的路極泥濘難走,加之昨天的高原反應,為慎重起見,我和上海朋友臨時決定到大本營這段上坡改為騎馬。從下雨崩的神瀑客棧走到馬場,騎了馬到上雨崩的徒步者客棧找了間房,放下行李,繼續前往大本營。去大本營的路是穿過一片原始森林,的確十分泥濘。沿途可見粗大的樹木直指藍天,有不少樹從根部或者攔腰折斷,就那樣躺在地上漸漸腐朽,化為肥土,再去滋養小樹長成參天大樹。

牽馬的藏民名叫扎實,是個50歲的老人,他說雨崩村一共有33戶人家,他家有兩匹馬,兒子還開了個叫“飄飄”的客棧,邀請我們晚上到那兒吃飯。看得出,這裡的藏民都比較富裕,扎實也對自家的富足相當滿意。

馬到埡口就不走了,付了馬費轉往下走,跨過一條清澈的溪流是一段較為平緩的路,沿著這條路,很快就到了大本營。大本營有幾家賣零食的帳篷,小伙子們唱著歡快的歌曲,跳起了歡樂的舞蹈,我們一起拍手喊叫,把這裡的氣氛搞得異常熱烈。但說起中日聯合登山隊1991年1月3日的那場山難,藏民們仍然表情肅穆、心有余悸。在那場山難中,中日聯合登山隊17名隊員在一夜之間和3號營地奇跡般地消逝得無影無蹤,更令人不可思議的是,7年之後,他們竟然陸續重現在卡瓦格博下的明永冰川。在當地藏民的心中,神山是不可攀登的,他們頂禮膜拜的方式是轉山而不是登山,事實上至今為止,還沒有人類登上卡瓦格博的記錄。

歡笑之後繼續開始往冰湖攀登的艱難路程,這一段的風景很美,遠處是白茫茫的雪山,腳下是淙淙的流水,左右兩邊則是葉子蔥郁的高寒矮樹和植物,路是堅實的砂石路,正好適合徒步。

從大本營往上走大約2個小時到了冰湖,冰湖猶如鑲嵌在雪線上的一顆晶瑩剔透的碧綠寶石,天造地設、美侖美奐。冰湖的上方堆積的是不知道幾千幾萬年的皚皚白雪,陽光的照射下發出耀眼的光芒。坐在湖邊,不時可以看到小規模的雪崩,仿佛彰顯著神秘雪山的生命,冰湖裡漂浮著大大小小的冰塊兒,隨手撈起一塊兒,放在口中嚼了,冰甜直沁心底。雪山不斷融化的雪水源源不斷地注入冰湖,冰湖盛不下了,漫出湖口,便形成了沿途可見的淙淙溪流。湖邊有許許多多用石頭摞起的石堆,像一根根形狀各異的石柱,昨天去神瀑的河邊也有一樣的小石堆,我想應該是游人祈福行願的像征。我們一起上來的幾個人也都各自堆了一個,為家人祈求平安和健康,並共同在水邊堆了個最大的,合影留念。我覺得冰湖比神瀑還漂亮,置身湖邊,有種超然世外、飄飄欲仙的感覺,久久不願離去。

下山全程徒步,歷時3個半小時。路上遇到三個深圳來的,大家相約明天走尼農出雨崩。

晚上,雨崩村完全寂靜下來,星星點點的燈火把村子打扮得更加綽約多姿。如約到飄飄客棧吃晚飯,要了只土雞,幾個人圍在一起,喝酒聊天,歡聲笑語不斷地飛向黑夜中朦朧起來的雪山,人也得到了徹底的放松和休整。

次日早上7:20離開徒步者之家,走到神瀑客棧與同行的幾人會合。

尼農是另一條進出雨崩的路線,據說沿途風光很好,只是“道阻且長”,須有向導帶路。來之前並沒有打算走尼農,但經幾個深圳人一鼓動,且受不住不走回頭路的誘惑,我還是心一橫就答應了。

8:30,我們一行6人在尼農向導活金尼的帶領下向尼農進發。前一段路基本上是在一個大峽谷裡沿著轟鳴的雨崩河下行,峽谷兩邊是茂密的森林、挺拔的高山,配上遠處的雪山、高處的藍天和白雲,恰如一幅又一幅的風景畫,使人賞心悅目、心曠神怡。過了雨崩河之後是的路是開鑿在山腰的引水渠埂,水渠像是懸空的“天河”,走在渠埂上,一邊是懸崖峭壁,一邊是百丈深淵,我開玩笑說這裡算得上是自殺的好地方,有人馬上反駁說這麼美的地方,來自殺的人也會回心轉意的。走到雨崩河的盡頭,看著白嘩嘩的雨崩河混入了顏色暗紅的瀾滄江,感覺像是一個清純脫俗的少女被淹沒於滾滾紅塵。在轉彎處休息後繼續沿水渠走,一邊已變成瀾滄江了。中午12點多,順利到達尼農村,就在活金尼寬大的藏式房子裡吃飯休整。

下午2點,我們接著上路,這下沒了向導,原來計劃的騾馬也沒有用,因為一路走下來的感覺很好,大家都覺得還有能力徒步完成接下來到西當的路程。好在沒太多的上坡,但路基本上是在風化的碎砂石上踩出來的,極不穩定,稍不留心可能會踩滑,就有機會像雨崩河一樣注入瀾滄江了。另外多處路段都有碎石滾下,讓人提心吊膽,不得不加倍小心。我走在最前面,走一段都要回頭張望一下疾步在山腰彎彎曲曲山路上的小分隊,擔心不知道什麼時候就少了1人。

中間又過了個叫扎龍的小村子,然後是考驗人的上坡路了,歷盡磨難,於17:40到達西當村的公路上。一路走過來,雖然又苦又累,精神上的收獲卻特別大,欣賞了沿途美麗的風光,也鍛煉了自己的意志和戶外活動的能力,我認為這是一條非常值得推薦的徒步線路。

當晚住在梅裡雪山對面的飛來寺,准備第二天碰碰運氣。

我早晨6點多就起來了,天還不亮,氣溫很低。

飛來寺離德欽縣城不遠,正對梅裡雪山主峰卡瓦格博,是雪山的最佳觀測點之一。如果不能去雨崩徒步,來這裡看看雪山也是個不錯的選擇,所以這個地方的人氣比較旺,但梅裡雪山一年中有一半的日子是不露面的,許多人來了甚至等上幾天也不一定能看到,只好帶著深深的遺憾離去。我來的時候曾經過此地,路的一邊幾乎全是旅館客棧,但沒有停留,我要把運氣留到與梅裡告別的時候。

觀景坪上幾處火苗是藏民們正在對著神山焚燒著香燭之類的“祭品”。卡瓦格博方向的天空上有個小小的白色三角形,開始我還以為那時一朵雲,但它的位置一直不變,而且三角形還在慢慢變大,我意識到那應該是露出雲端的卡瓦格博了,一問旁邊的人,證實了我的判斷。我忙拿出相機照了幾張,生怕它會吝嗇地再躲入雲端,然後才快步跑回客棧叫朋友們快來看。天色漸明,卡瓦格博神秘的身形也越露越多,人突然多了起來,人群還爆發出一陣陣驚喜的歡呼。朝霞開始照到卡瓦格博和它相鄰的幾座山峰,神秘的雪山像是被鍍了一層淡淡金暉,更加彰顯出王者風範。一時間,正對飛來寺的幾座雪峰全部展現在我們的眼前,交相輝映,無比壯觀,而雪山的下部仍被祥雲環繞,不失其神秘色彩。

我也十分慶幸自己來的時機和運氣,感謝神山慷慨賜予我們這些徒步者的最高獎賞,可以讓我沒有任何遺憾地與其告別,忽又想起藏民的頂禮膜拜和葬送中日登山隊的大雪崩,不由得崇敬陡生,眼角濕潤的心靈感動剎那襲來。找臧民買了把“香燭”,投進了巍巍白塔熊熊燃燒的胸膛,雙手合十,虔誠地面對神山默然良久﹍﹍


精選遊記: 麗江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