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比薩教堂羅馬式建築群)
看望比薩和佛羅倫薩
1、比薩大教堂
比薩大教堂是羅馬式建築群,有6、7百年歷史了,被伽利略當自由落體實驗場著名的斜塔是建築群的鐘樓,同時還有洗禮堂、墓地等,都是意大利建築藝術的傑作。
到比薩快5點了,斜陽裡白色的建築群、綠草地和圍牆城堡組合而成的景色還不錯。游人還沒有散去,當地的人很多,拉家帶口,推著嬰兒車逗孩子的,發呆的、遛狗的、趴在草地上看書的,做小買賣的都有。
仰望大名鼎鼎的比薩斜塔,突然想起在美國的發小告曾訴我,兒子讀小學時在一堆歡樂球裡灌水稱重後爬上高樓,派她樓下掐表,一個個往下扔的情景。轉眼,丹尼爾都是大學生了。伽利略和比薩斜塔的故事還被小學老師繼續在全世界講著。
照相的游客們幾乎都擺著相同的姿勢,以手扶塔、托塔,領隊還親自做了示範,團員們紛紛效仿,滿院子人都伸著胳膊,挺滑稽的。
我們繞了建築群兜了一圈,坐在陰涼地的意大利人堆裡歇著。然後逛小攤,買了不值錢的小畫。砍價時,小販不時對殺價狠的團友說著中文“你---很---壞!”咬字清晰,調兒可不對。
2、翡冷翠的光彩
翡冷翠是詩人徐志摩對佛羅倫撒的首譯,今天讀來還是韻味特殊,“口感”特別,幾個字選用得真是巧妙。挺詩意的名詞,我卻找不到從舌尖滲出清涼的感覺,到我嘴裡,老想念成涼粉翠,很不像話。
敬業的劉隊,不愧是當年北外日耳曼語專業的高材生,四國語言全可以掄。旅途中不斷引經據典,還選一些游記詩歌頌讀給我們聽,敘述著佛羅倫撒的背景片段,看得出來,這個過程令她自己也很享受。地陪講解員的接應,也讓腳下這個冠名世界文化遺產的著名城市更具風采。
我像在補小時候的常識課,而團裡的孩子小的才11歲,就已經見多識廣了。我們在那個年紀,祖國還封閉著,我親眼目睹了那些大哥大姐們充滿無知與盲目的破壞性,殘忍地砸碎舊世界留下的浮雕,還要踏上一只腳。全然不懂對文化遺產的敬畏和尊重,還毫無顧忌的干著破舊立新的傻事,說傻已經算輕描淡寫了。
佛羅倫薩意語為鮮花之都,是有千年歷史的文化古城。它曾是歐洲的藝術搖籃和中心,以歐洲文藝復興運動的發祥地著名於世,玻璃、皮革、服裝、銀器等手工業十分發達,昔日的輝煌是耀眼的。歷史上佛羅倫撒做過意大利11年首都,(1860-1871,之後遷都羅馬。)
現在佛羅倫薩擁有幾十座美術館、圖書館,是意大利繪畫雕塑精華的薈萃之地。自然風光有亞平寧山脈和阿諾河,城市中有不少橋梁古建,至今仍保留著中世紀的建築格局,隨處可見的是古城舊貌和好風水,比羅馬多了幾分優雅和寧靜。
作為鮮花之城,佛羅倫薩是有顏色的,藍天白雲,深綠的河水,紅色的房頂,黃色的樓宇,普通民居也可以有顏色。再看百花聖母大教堂,一座哥特式建築,外牆把白、綠、粉等彩色的大理石鑲嵌在大理石裡,這是領隊說了幾遍繞嘴的話。往五百年前想,有這樣的高度容易嗎?不服不行。可以想像,為什麼這片土地能走出不少色彩大師吧。
我們踏著凹凸不平的石板路,穿街走巷,作為這個陌生的空間裡偶爾來到的客人,也弄不清方位。知道佛羅倫撒的小巷裡有什麼嗎?看市政廳樓牆上四個白色浮雕頭像:但丁、達芬奇、米開朗基羅、拉斐爾,(伽利略?)就不用多說什麼了。
大師雲集,又創造了無數奇跡,也成就了這座城市,而且不可復制。這是一個與眾不同的城市份量標識,是文化。原來城市也像一個人,是可以藝多不壓身的,在希腊之後,她成了歐洲文明之源。
陳舊的石塊記載著歲月風雨的痕跡,低調不起眼的小窗裡,曾經亮著但丁的油燈,稍微不注意就會漏過去是的米開朗基羅的門牌。老貴族的家徽還懸在牆上,緊閉的大門側牆上甚至還掛著百年前的拴馬環。看似平常的小矮樓是百年前的警局。青銅大門,高聳的尖塔鐘樓,還有美輪美奐的佛羅倫薩地標、文藝復興時期圓頂建築楷模聖母百花大教堂,都不斷讓我們發出贊嘆。
我對一些極簡單的問題有很多不解,連電燈都沒有的年代,那些室內暗處的巨畫是怎麼完成的?老被提醒意大利小偷技術高超,(我很小就看過電影警察與小偷)為什麼在無人的巷子裡,不下手取走這些文物級的壁掛呢?站在巨人大師的牆根兒底下,想到這些雞零狗盜的雜事,真是不靠譜的跑題兒呀,是什麼存在,決定了我的意識?倒讓我認清了自己有時的附庸風雅與造作。
市政廳廣場上,(有的書介紹為:希尼奧列廣場)大理石的、青銅的雕塑成群的站在露天裡,雖然有的是復制品,但也算“高仿”吧,有人說是三流的,可我還是願意相信大師的鄉親們該具備一定鑒賞能力,怎麼說也得給我們看點差不多的東西吧。聽說他們還拒絕過友好城市我國寧波送的雕塑,嫌醜。這也太不禮貌了吧。
這裡有大衛像,海神噴泉,科西莫一世青銅騎馬像、波爾修斯和美杜莎的頭,掠奪薩賓的婦女等等,這些知名的作品走出室內和殿堂與周圍的老樓舊宮相映成趣,自在地呆在他們的社區裡,和市民生活融合在一起,風雨同當,好像是平民中的一員和老熟人,可真是一種少見的城市裝點,營造出的氛圍的確不一般。
在一些文字中讀到過,較早走出國門的官員、商務團“們”見到光天化日下的石雕裸體,都羞答答的,說是心生尷尬。而現在司空見慣的是,男女老少輪番上去合影,擺姿勢不說,就差擁抱了。道貌岸然的敬而遠之和過分熱情的親密無間,都不奇怪。
我們匆忙倉促到太多的東西都沒有看成,與那麼多的博物館大小宮殿教堂廣場擦肩而過,心裡覺得可惜,過門不入,其實比在家裡惦記著還要難受。佛羅倫薩實在是該慢慢品的。我這種所謂的旅游,確實有太多自欺欺人的成分,早知會如此的,就不得寸進尺了吧。
就憑這幾步,這幾眼,也敢說,這裡既是頂級藝術大師誕生的沃土,就一定有它特殊的營養成份。他們的成長創作,與信仰有關,與統治者甚至與平民對人的創造性、智慧及美感的看重、認同和喜愛有關。回頭看,古老的巨商美蒂奇家族在資助保護這些藝術家創造方面就功不可沒。
但是達芬奇,拉斐爾因才華出眾遭同行嫉妒,伽利略因實驗有悖神學受教廷迫害,還有但丁的流亡,歷史上的事實真相都是什麼,我不懂。羅曼羅蘭在名人傳中描述米開朗基羅如何用一生的心血奉獻震撼人心靈的作品,同時自己也創造著精神世界中的太陽。大師們都是在艱辛搏鬥中走向藝術終點的。
盡管如今人們蜂擁在此,卻和那些美麗到極至的東西有著永遠沒法接近的距離。
其實對這裡的藝術品、文化價值、歷史事件和人物順序我是很無知的,背著一冊普及型的通俗讀物,帶上我還中用的視覺感官就上路。比起自助行者來,我們走得草率無比,膚淺之至。然而這還是不妨礙我們養眼、養心和快樂。此刻,我就像離大衛像不遠的巷口賣水果的老太太,心情還不錯哦。
不管怎麼說,佛羅倫薩是個閃爍著文化光芒的古城,那是傳統之光、人文之光和藝術之光。在這裡生活創作過的無數藝術名家、科學家、文學家及他們的偉大作品,是佛羅倫薩的財富,人類的文化遺產,那深遠的影響感動的不僅是意大利人。我想不論是建築、雕塑、繪畫還是詩歌、劇本,好東西留在那就行,就是城市的名片,不需要太多的解說詞。
在那遙遠的年代,靜靜的夜裡,就是這狹窄的街上,石塊還是新鋪的,傑出的大師們不止一次地從上面走過去,有佛羅倫薩出生的米開朗基羅,有威尼斯畫派的代表提香。。。後來俄羅斯的列賓不會是也來過這裡吧?若干年後,一代代熱愛藝術,追求美,欣賞美,研究美的後人又從世界八方找來,循著這路走去,試圖揭示思想的謎團,探訪心中的殿堂,拜謁藝術史上的豐碑,譜寫新的“神曲”,這就是佛羅倫薩永遠迷人的風采吧。
愛惜、保護她,繼承、傳遞她就是佛羅倫薩人的功勞與驕傲了。我們這些匆匆閃客,則懷著敬意留下由衷的祝福,回家去做自己的事吧,可有時我們卻什麼也做不了。
在離但丁故居不遠的地方,我們進了一家皮具店,立即開始還俗,腦子一時都回不過神兒來,心不在焉。幾件皮風衣和手套款式顏色還不錯。店員好像挺有眼力,一直跟著有實力的英獻殷勤來著。不少人湊數並單可以打折,對佛羅倫薩的參訪就這樣以買皮帶和錢包告終。
2009、8、9

(民居、但丁故居、市政廳名人浮雕像、海神噴泉)

(聖母百花大教堂局部)

(參觀佛羅倫薩市政廣場)

(我從後面拍大理石雕‘掠奪薩賓的婦女’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