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鎮——做一回枕水人家

作者: 樂野堂

導讀烏鎮的景區分東柵、西柵,東柵人扎堆的多,往往旅行社組織的都是到東柵——擁擠,混亂,疲憊——是給我的印像,雖然有很多景點,但是人滿為患,加上管理混亂,天氣又比較炎熱,根本就讓人興致全無。下午到達西柵,先交代一下,這邊的經營模式和東柵有很大不同,以為住宿客人提供服務為主,而東柵是接待廣大普通游客。西柵的那些整舊如舊的老房子內部早已打造 ...

烏鎮的景區分東柵、西柵,東柵人扎堆的多,往往旅行社組織的都是到東柵——擁擠,混亂,疲憊——是給我的印像,雖然有很多景點,但是人滿為患,加上管理混亂,天氣又比較炎熱,根本就讓人興致全無。下午到達西柵,先交代一下,這邊的經營模式和東柵有很大不同,以為住宿客人提供服務為主,而東柵是接待廣大普通游客。西柵的那些整舊如舊的老房子內部早已打造成賓館客房的樣子,讓你既享受現代文明又和自然和歷史親密的融合,當然價格也不菲,一間標間大概六百元左右,如果不是早和那班小資們約好了,才不去做這個冤大頭呢。記得十多年前作為學生住在蘇州的水鄉人家一晚上還不到十塊錢,也超有感覺,應該說生活越來越物質了啊! 到西柵,先是在入口酒店大堂一般的地方check in,然後乘渡船進入景區。我們住的旅館叫民宿,而這家旅館是整合了很多個古民居統一形像標簽,每個民居都有一個編號,我們住的是民宿61號,要知道,我們早已在東柵玩得人困馬乏,走到61號,幾乎貫穿了那個綿延的小巷。61號裡大約有六間客房,房屋木結構的主體並沒有變,變的是室內的裝潢,水路電路當然還有中央空調,衛星電視,那些星級酒店該有的這裡基本上都有。打開房門第一件事就是想倒在床上,而床上卻掛著蚊帳,有點不便,同時強烈提示這裡有蚊子。休憩過後就在鎮子裡就餐,這裡餐館酒吧很多,這該是小資們向往的地方,就像上海的新天地、泰康路。閑適的晚風吹得神經都放松下來,小橋上開始有一些人架起了三腳架拍夜景。我把相機架在橋上拍了張,效果還不錯,晚餐很不錯,同樣的菜式,口味比在東柵吃的要地道的多,只是小朋友更樂意在外面的直飲水龍頭玩水,同行有一個小學三年級的大哥哥帶著笑笑玩的開心,終於兩個都摒不住了,又一同奔向洗手間...飯罷溜溜達達去乘游船,游船180元一條,僅供六人(包括嬰兒)乘坐,比去年在西塘乘的貴了一倍,心裡有些不爽,不過還是坐了,燈光的效果還沒有西塘的好,而且是單程的,應該說不值。很快就到達終點,然後往回走,路過那個叫500times的酒吧,年輕的情侶喜歡計算彼此的緣分,據說前世回頭500次才換得今生擦肩而過。500times應該正好換一次邂逅哈。古鎮的夜晚很是迷人,燈紅酒綠的酒吧配著映在水裡影影綽綽的燈光,說不出的閑適安逸,沒有城市的噪音污染,心裡會更平靜。來這裡的都是來休閑的,晚上不免要玩到很晚,我卻是屬百靈鳥的,非得早睡早起不行。 早晨五點多被蚊子咬醒,雖然掛了蚊帳,可還是被它們鑽進來,以為只有一兩只,打著打著竟打死7只,小看它們了。反正也睡不著了於是背上相機出門。清晨的古巷到處籠罩著霧氣,空氣中彌漫著水衝刷在石板上留下的氣息,讓我想起我奶奶,每次奶奶在她家的小院裡洗完東西就是這個味道。我信步拐入一個園中,眼前只有樹、石板和斑駁的牆壁,空蕩蕩的,耳邊只有清脆的鳥鳴聲,除此之外聲息全無,恍惚中仿佛自已已跨越時空回到古時,同樣的路同樣的房子,只有我的服裝有些突兀,拐角處仿佛隨時會走出什麼人似的。倒是那些仿古的垃圾桶提示著我這是現代文明的產物。 回到街上,還只有三兩個行人,家家都是關門閉戶,以往去過的古鎮,早上起來會有賣早餐的,早餐冒著熱氣,路人駐足觀看,一派生機勃勃的市井氣息,而這裡,靜得有點不尋常,幾乎隔一戶就有客棧的招牌掛在外面,那些招牌內會隱隱的傳出杯盤的聲音,店家在為住店的客人准備早餐,路過的客人呢,對不起,不伺候。這算西柵獨有的風景吧。這時看到牆壁上有一幅女人的畫像,上寫烏梅青,是家老字號,不知經營什麼產品,不過那女子楚楚的在灰白色的高牆上,不知從何時開始,寂靜的街道上,太陽依然還沒有照上牆,那女子和我互相凝視,倒讓我覺得背後有點發涼。接著走到一個大戲院子,裡面很空曠,整舊如舊的牆壁,看起來像遭受過什麼創傷,這時陽光開始照到樹梢,戲園子被中間的房子分隔得半陰半陽。空蕩蕩的大院子,四面牆都很高,讓人覺得這裡不是休閑場所,卻有高牆之內的緊張感。出了戲院,在街巷上拍了一些門窗上的小裝飾,又過到橋對岸,這裡叫女紅街,經營的是女人喜歡的特色飾品、衣裙、手工繡品。此時都沒有開門,於是又過另一座橋准備折返,迎面走來一位拿著相機的年長的先生,對我說:早阿!我也說:你早!有一種同道中人的感覺,心情大好。烏鎮得名相傳是因為土色發烏青色而來,也叫烏墩、青墩,加上建造房屋的木板為了防霉防蛀,都是經過火烤的,整個色調非常適合水墨畫。待續


(窗外)


精選遊記: 烏鎮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