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裡的牛都過得比我幸福——呼倫貝爾

作者: lichuanxiao

導讀盛夏,從海拉爾走下飛機的那一刻,最先感受到草原的勁風:一下抽干了全身的汗,而吹展了的頭發和衣襟則如躍動中揮舞著旗幟,雖在走,卻感覺是騎在馬上了。這是我初次踏上最北部的邊陲,半是陌生、半是新奇地走進了呼倫貝爾大草原。人在車裡,四周是永恆的綠色,草起草伏把碧浪層層推向遠方,直銜了白雲、藍天,似有盡又無盡。草原上雲的輪廓分明,極像用筆特 ...

盛夏,從海拉爾走下飛機的那一刻,最先感受到草原的勁風:一下抽干了全身的汗,而吹展了的頭發和衣襟則如躍動中揮舞著旗幟,雖在走,卻感覺是騎在馬上了。這是我初次踏上最北部的邊陲,半是陌生、半是新奇地走進了呼倫貝爾大草原。人在車裡,四周是永恆的綠色,草起草伏把碧浪層層推向遠方,直銜了白雲、藍天,似有盡又無盡。草原上雲的輪廓分明,極像用筆特意描繪了的。形態各異的雲朵一直在飄、在變。起初是簇簇白絮飛舞,繼而化作白天鵝結隊翱翔。突然間就有黑雲壓來,頃刻包裹吞噬了白雲,把一個巨大的蘑菇從草原舉上藍天,才欲采摘,蘑菇雲一下就變幻成縱馬馳騁的勇士,手挽了韁繩,高懸了利劍,夕陽正慷慨地為他披上金甲。我們盡皆下車,舉目欣賞這草原奇觀。痴迷中,我忽然想到,這裡是成吉思汗的故鄉,那騰空的勇士該是他的化身,而在他腳下無垠的草叢裡,一定是隱藏著數萬重兵,因為湧動的綠濤正挾了風聲直面而來。

絢麗多彩的呼倫湖如一顆璀璨的明珠鑲嵌在呼倫貝爾草原上,2000多平方公裡的水域,煙波浩渺,柔媚多情。正是中午時分,朗天疾風,白雲間或遮了日頭,而日頭又在摯著地追那白雲 ,倒是天上看著動與不動的都清晰地映在湖中了。湖中不見人跡,只在水的深處有白帆點點,但走在岸邊的沙灘上,聽潮起潮落,卻分明感到了一種海的氣勢。同去的扎賚諾爾礦務局的領隊是叫額爾德尼,向我炫耀說,這湖的四周曾是成吉思汗養馬練兵的基地,是他橫跨歐亞大陸的始發點。我在驚訝之余,忽然醒悟湖邊為什麼會是海的感覺,四面的綠草也出奇的壯美,是絕對有歷史根由的。

成吉思汗(鐵木真)9歲喪父,是在赴宴時被人毒殺身亡。一種復仇振興的信念,注定了他一生都要縱馬馳騁疆場。他召攏了父親遺留的殘部,尋機擴充實力,27歲時就被推舉為汗(部落首領)。應該佩服他的軍事才能,選中了這樣一塊水美草肥的風水寶地做為立足之本,足以讓馬匹膘肥鬃亮,讓將士們身強體壯,為大展宏圖、創建偉業奠定基礎。據稱,每次大戰在即,每次出征之前,成吉思汗總要傳令全體人馬下湖洗浴,並親自解甲示範。洗後人馬精神抖擻、鬥志倍增,所向披靡,每攻必克,每戰必勝。到成吉思汗45歲(公元1206年)時,他終於完成了蒙古高原的統一大業,成為舉世矚目的一代天驕。次年,成吉思汗揮師南下,大敗西夏王朝,迫使夏主納女請和。再5年,大舉進攻金王朝,直取大同、居庸關,斬殺金主,合圍北京,終使金王朝叩拜求降,遷都汴梁(南京)。至此,中國的統一只是個時間問題了,中國大版圖的構建已成定局,成吉思當汗功不可沒!這一點,呼倫湖銘記了800年,那不盡的浪湧該是永唱不衰的頌歌。

一邊想著,就把手探進湖中,雖是盛夏,幽涼及骨。遙想當年,數萬軍馬集體大洗浴,人喊馬嘶,該是何等的喧囂與壯觀。掃一眼波光閃爍的湖面,平展寧靜,無一人下水。我獨自在湖邊悲壯行走,一時心血來潮,旋即甩了衣褲,只身躍入湖中。這是我第一次在高原的大湖裡暢游,因周身溢滿豪氣,竟不覺得寒冷。湖的深處矗立著劍一般形狀的岩石,相傳是成吉思汗用過的拴馬樁。我徑直游過去,足足一個鐘點,馬樁並不見絲毫變化,我不由驚嘆那馬樁之大,韁繩之長。仰了頭去看,水鳥正像戰機樣凌空盤旋,間或又尖叫著俯衝掠過,而那朵朵白雲恰巧就像數不清的傘兵自天而降了。爽!上岸後渾身發熱,禁不住踢腿展臂,真就滋生了一份統兵作戰的奢望。

從呼倫湖北去百裡,是滿洲裡連接俄羅斯的疆界,那裡聳立著巍峨的國門。登門樓北望,滿目凄楚。正有一架墨綠色的老式吊車,默默地站在一片廢墟旁,似有無言的期待。北京直達莫斯科的專列從國門穿過,直消失在草原的盡頭。雖有鐵網阻隔,草卻連成了一片,風也響成了一曲。其實,列車遠去的方向,正是800年前成吉思汗揮師進擊的路線。他率領10萬鐵騎,如旋風般席卷過呼倫貝爾大草原,席卷過蒙古高原,收復了蘇武牧羊的貝加爾湖,直打到俄羅斯南部的葉尼塞河才勒住了韁繩。他略做沉吟,即刻掉轉馬頭,向西發起攻擊。或許是在巴爾喀什湖(今哈薩克斯坦境內)稍事補給吧,更或許是又上演了一次集體大洗浴,然後蹬鞍上馬,一氣衝殺到鹹海、裡海、黑海。再往南,橫穿了西亞各國,直達印度邊境。他的馬蹄聲震驚了整個歐亞大陸,他所走過的地方,至今仍有許多人焚香摩拜。只可惜,他的政治眼光不及他的軍事才能,只靠松散的軍事營壘去統轄一個個陌生的領地,終使前功盡棄。後來毛澤東評價他:“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是頗有些講究的。

當然,我們都得尊重現在意義上的國境線,盡管歷史的馬蹄印痕也許依稀可辯,無數將士的的遺骨還深埋在草叢中。只不過,迷漫在心頭的悲壯回憶,並不能成為實質上的國家版圖。額爾德尼為我們辦了過境手續,安排了俄羅斯三日游。說是三日,最遠只能到北去千裡的赤塔,還遠在成吉思汗鐵騎的身後。雖然這樣,也極想走過去看上兩眼。

出差在外,常就憶起在家的溫馨。初次走出海關,誠如迷了路的孩子,面對了一個一無所知、滿眼陌生的世界。先是在俄羅斯的海關前受困,陷在一片車海中,進退無路。早聽說俄羅斯海關辦事效率極低,果然不假。獨自下車走了一陣兒,就揣摩著把車輛大體分成兩類:一類是國內的旅游觀光車,來去的游客盡皆輕裝簡行;另一類多是俄羅斯的“倒爺”,車裡車頂都滿載了中國的商品,卻車況破舊不堪。俄羅斯女士十有八九都會吸煙,她們常是幾個人圍攏了,用一只手橫托了另一個肘部,邊吸邊聊,淡淡的煙霧飄逸在金發碧眼間,如果吸煙無害身體,那姿勢絕對優美。同車的導游說,俄羅斯海關很黑,想早點兒過關是要做些手腳的。導游帶我擠過嘈雜的人群,找見一位俄羅斯女士。導游遞上600元人民幣,她原本冷冰冰的臉上立時綻出了一絲笑靨,破例為我們先辦了手續,並親自開道放行。同車的人都松了口氣,謝天謝地,三天的行程僅在海關就耗費了一天,再等下去黃瓜菜也該涼了。殊不知這種慶幸為時過早,倒霉的事情正潛伏在接下來路程中。

俄方負責接待的女士叫娜達莎,我們是在穿過一片垃圾狼籍的空地,在一所極不起眼的木板房裡找見她的。俄羅斯女士要不苗條如白樺,要不肥胖如啤酒桶。娜達莎屬於後一種,看不出她的實際年齡,也猜不透她的確切職業和來路。她和導游用俄語交談,結果我們被告知,原來聯系好的旅游車壞了,正在修理中,並且整個後貝加爾斯克(邊境小鎮)就這一輛車,只能靜下心來等。這在國內根本就不可能,可我們畢竟已經越過了國境線,盡管回頭就能看見對面海關的樓房,鐵網另一側草原上的牛群正在暮色中回歸。

天已黯然,去看車的娜達莎仍不見蹤影,我們只好去一個叫瓦罐居的地方做短暫停留,順便打尖。沿途橫穿過一處俄羅斯農莊,全部是木制的低矮的房舍,院落也是由木板圍成,一切都很原始,而村口那座加油站是唯一現代的標志。有幾個俄羅斯男孩兒在一個極簡易的藍筐下拼命搶球,而另有幾個天真漂亮的女孩,則怯生生地盯牢我們,直目送到村頭。

瓦罐居極像古代作戰的營房,自己盤踞了一個龐大的院落。稱瓦罐居,是因為所有的房屋全是廢棄的火車車廂改制而成,有的囤積貨物,有的就做了飯館。我們去的那家俄羅斯老板叫果良亞,禿頂矮個,幽默健談。正好等得心焦,一邊品著俄羅斯紅茶,就和果良亞攀談。

我問果良亞,從生活水平上說,是中國好還是俄羅斯好。我瞥了一眼櫃台上的黑白電視,雖有干擾的雪花兒,仍能看出上演的是俄羅斯的民族舞蹈。果良亞毫不掩飾地回答我說,當然是中國好,蘇聯解體前,孩子上學一律免費,現在都收費,費用很高,我有兩個孩子,不想法賺錢就供不起。我和果良亞打趣說,過去這裡是成吉思汗的天下,一直往北往西全是。果良亞狡黠地笑了,並不直接回答我的提問,只向我解釋說,你們要去的赤塔洲的確很大,相當於6個亞美尼亞。我知道那是個位於高加索山脈南酈、裡海東岸的一個小國,也是在前蘇聯解體後分離出去的。我真想告訴果良亞,那裡同樣有過成吉思汗的臣民。又擔心這國際玩笑不能開得太大,就一邊端起紅茶,一邊伸出大拇指,意在贊賞他的手藝。可心下卻想,照理兒,在這兒應該喝奶茶才對路子呢。

半夜時分,娜達莎遣人捎來消息,車已無望修好,一行30多人盡皆傻眼。不過目前最打緊的是找地方住宿,因為在果良亞狹小的車廂餐廳裡,有許多人已伏在餐桌上睡著了。好不容易租來輛工具車,我們遂像囚犯一般,全部擠進後車廂,一路顛簸到後貝加爾斯克去找旅館。幽幽路燈下,敲開了全鎮僅有的三家小旅館,都被拒之門外。無奈之下,我們這個幾乎已經散了架的疲憊之師,竟選擇了去火車站候車室過夜。

後貝加爾斯克火車站悄無一人,因為每天下午只有一趟車開往赤塔。這是一個古典的老式車站,候車室不甚寬敞,但呈橢圓型屋頂很高,且四周都雕了花,中間有一盞古老的吊燈直垂下來。走進來就有一種昏昏欲睡的感覺,也許,一聲氣笛鳴起,你會突然從夢中驚醒,正有一個不速之客站在你的面前。乘大家熟睡,我走到站台上,在夜風中獨自徘徊。遠方飄忽不定的燈光,徑直走進黑夜的鐵軌,古香古色的車站,真的好眼熟。我忽然記起,這簡直太像托爾斯泰筆下的火車站了,在他的巨著《安娜·卡列林娜》中,女主人公毅然徇情臥軌,她美麗的眼睛像燃盡的蠟燭逐漸熄滅……。坐在站台的長椅上,見一巡路的老人走來,滿腮長髯,一手提燈,一手拎錘,並不看我,只身溶進夜色,像是故意把故事的懸念留下讓我去猜、去想。

幾經周折,早無意再去赤塔,天一放亮我們就又返回海關。在海拉爾成吉思汗紀念廣場,我仰視那高聳的紀念碑。碑呈圓柱型直入了雲端,上面無字無雕,潔白無暇,一任你去怎樣評說。成吉思汗在作戰途中病逝(公元1227)在甘肅清水縣,是忽必烈按照他的遺訓,於52年後統一了中國。我真的很佩服紀念碑的設計者,獨具匠心、樸實無華。我敢斷言,無論是誰,只要站在這擎天柱下,准會感受到一股草原的勁風,感受到一片澎湃的熱浪。

歡迎瀏覽:點擊:呼倫貝爾更多介紹


精選遊記: 呼倫貝爾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