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天4夜西行雜記

作者: aziro

導讀目的地:蘭州、敦煌、嘉峪關假期:5天 人數:4人 記不清楚這又是第幾次我們大學最要好的4個姐妹一起出來旅游+FB了。這次遵循了"小扣"的心願,那就是圓一個沙漠、駱駝、戈壁...的古絲路大夢,原因主要是讀書那會“宮崎駿”的作品看的太多了。 原計劃是我們4人28號兵分2路,分別從杭州、北京出發在蘭州集結。出發前查閱了大量游記,發現5天時間應該可以完成任務。初步 ...

目的地:蘭州、敦煌、嘉峪關假期:5天

人數:4人

記不清楚這又是第幾次我們大學最要好的4個姐妹一起出來旅游+FB了。這次遵循了"小扣"的心願,那就是圓一個沙漠、駱駝、戈壁...的古絲路大夢,原因主要是讀書那會“宮崎駿”的作品看的太多了。

原計劃是我們4人28號兵分2路,分別從杭州、北京出發在蘭州集結。出發前查閱了大量游記,發現5天時間應該可以完成任務。初步的行程計劃是抵達蘭州後搭乘當天的火車前往敦煌,第二天游玩敦煌的景點,第三天前往嘉峪關,爭取第四天下午返回蘭州,第五天品嘗蘭州羊羔肉、采購西部特產搭乘晚上的航班返回。可由於我出發的時間最後定下來的有點晚,已經訂不到28號當天蘭州到敦煌的臥鋪了,有網友介紹說至少提前5天,可我們是提前6天訂的也沒訂到啊,後來又聯系“新絲路票務”的郝大姐幫忙給查詢,發現還可以訂到28號當天蘭州到嘉峪關的臥鋪,也是晚上發車,早晨抵達嘉峪關,嘉峪關到敦煌比較近,可以選擇飛天快客,最後就只能再返回嘉峪關然後從嘉峪關回蘭州了。於是決定先提前訂好28號和31號的往返聯程臥鋪車票,以免最後連嘉峪關的臥鋪也買不到了。這樣一來原定的行程就要調整了,好了就說說具體行程吧:

DAY1:

中午抵達蘭州中川機場,到市區取好票後去看黃河,游覽天下第一鐵橋,體驗黃河羊皮筏子漂流。張掖路小吃一條街FB,慶祝畢業後每年一次的團聚,晚上搭乘20:50的火車前往第一站嘉峪關。

取票就是在機場大巴市區下客的地方“東方大酒店”,對面就是1路工交車的站台,蘭州的公交車好像都很空,有點觀光大巴的感覺,上車都有座位,在“西關什子”站下的車。下車後步行即可到黃河鐵橋,到黃河岸邊就可以看到羊皮筏子了。

K9661 空調快速 蘭州 蘭州 晚上20:50 嘉峪關 早晨07:29 10小時39分DAY2:

早晨抵達嘉峪關後直接去汽車站買好中午2:40發車到敦煌的飛天快客,然後就去天下第一雄關了,門票貴了點,但還是比較值的,關城保護的很完整,整個雄關的結構也非常講究,登上城牆沿著關城整個轉下來少說也要1個多小時。中午在雄關外面的農家樂蒙古包裡品嘗了當地比較出名的卷餅大盤雞,分量很足,我們4個人其實點這個就剛好,後來很多熱菜都剩下了。

2:40飛天快客准時發車,還有一種私人的在汽車站外面,具體沒有詳細了解。汽車開出嘉峪關後真的看到了茫茫戈壁,除了南面不斷遠去的祁連山,北面靠近內蒙沙漠的大戈壁真的是一眼望不到盡頭。玉門風電基地也在這條路上,還有“雅丹地貌”和“雙塔水庫”,最後決定返回的時候從敦煌包車返回嘉峪關,順路把路邊的這些景點簡單看一下,反正都是修了專門的觀景台的,也不用買門票。

DAY3:

早晨前往莫高窟,中午品嘗敦煌的驢肉黃面,下午午睡,傍晚夕陽鳴沙山、月牙泉,這幾乎成了敦煌旅游的標准公認游法,而且體驗後確實感覺沒有比這更合理的安排了。對了還漏掉了晚上“沙洲夜市”繼續FB。

DAY4:

早晨包車前往嘉峪關,8:00出發,其實就是前一天我們打車去莫高窟的“孫師傅”,敦煌的出租車主要就是依靠跑這些旅游景點,所以在敦煌包車自然非常方便,而且價格也透明。我們4個人包車去嘉峪關最後談好700元包括了空車返回的費用,以及從嘉峪關的“天下第一墩”送我們去火車站。或者也可以選擇到市區後單另找車去“天下第一墩”。其實我覺得論名氣“天下第一墩”知道的人不一定多,但卻非常值得一去,正如百度裡介紹的那樣,來到討賴河峽谷邊上,明長城起點“天下第一墩”位置的重要性一目了然。

K9662 空調快速 嘉峪關 嘉峪關 20:36 蘭州 早晨07:03 10小時27分DAY5:

早晨返回蘭州,前往“西站”據說是那裡的當地商品種類最齊全,包括土特產、和當地名煙名酒,我們去的是西太華超市,不過那裡人可真夠多的,快趕上城隍廟了。下午大家在附近的南濱河路"馬大胡子羊羔肉"敘別,那裡的菜並沒有想像的貴,4個人200塊特色菜幾乎全部可以點齊了。

其實這一路上在火車上、景區裡也遇到不少背包客,和前輩學習後發現,其實我們當時出發前也可以通過“新絲路票務”代訂蘭州到柳園、嘉峪關到蘭州的往返聯程臥鋪,這樣走只有柳園下車後到敦煌這一段需要包車,大概300多一輛出租4個人送到敦煌市區,其他的行程都可以按照原先設計的來走。總之這次出來旅游的目的主要是為了好朋友每天開心的又可以聚在一起,其他的就不用太計較了。



(天下第一雄關)



(討賴河峽谷)


精選遊記: 敦煌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