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之旅之三清山至美“三清山”

作者: fgssdb

導讀三清山被裹在雨簾中了。 天公不作美,昨夜我們在婺源下榻的旅館裡臥聽了一夜的雨聲。今晨,雨愈下愈大,絲毫沒有要停止的跡像。街道上水滿了,小溪裡水漲了。雨點拍打在纜車上,化做千萬朵雨花。伸展到纜車旁的枝葉綠得發亮。嵐霧濃濃地流瀉在澗壑峰谷間,掩去了翠微深處建築物的檐脊。身子恍若被雲霧輕輕托舉,如飄。一山遮眼的霧,茫茫如銀濤翻滾,久不肯散 ...

三清山被裹在雨簾中了。

天公不作美,昨夜我們在婺源下榻的旅館裡臥聽了一夜的雨聲。今晨,雨愈下愈大,絲毫沒有要停止的跡像。街道上水滿了,小溪裡水漲了。雨點拍打在纜車上,化做千萬朵雨花。伸展到纜車旁的枝葉綠得發亮。嵐霧濃濃地流瀉在澗壑峰谷間,掩去了翠微深處建築物的檐脊。身子恍若被雲霧輕輕托舉,如飄。一山遮眼的霧,茫茫如銀濤翻滾,久不肯散,使人幾乎感覺不到山的存在。

我們下了纜車,披上雨衣,撐起雨傘,首先向南清園景區進發。沿著褐紅色的石級向頂峰登攀,一個個彩色的身影緩緩朝上移去,宛如一尾尾彩色的金魚游進了蒼茫的霧海……鞋子濕了,褲腳濕了,然而我們心懷希冀,依然邁著堅毅的步伐。大山仿佛剛從水裡撈出的衣服,不用擰水就溢出來了。看那林隙間、岩縫裡,到處水流汩汩。壁立的巨岩上奔湧著波浪,一暈一暈的,如同風中微波蕩漾的湖面。瀑布隨處可見,山崖上垂下了無數條白練,如絲般飄逸,如綢般柔滑。山澗裡奔湧著銀濤雪浪,伴隨著雷鳴般的轟鳴。從澗邊走過,倏地感到一絲透骨的幽寒,我們精神陡然一震,疲乏頓消。愈近頂峰,山勢愈險,切實有了“石磴攀蘿上廣平,恍如身在九天行”的體會。

峰回路轉,濃霧消退,奇岩忽現,浸潤在雨中一夜的南清園景區更充分地展示著它的雄奇,我們被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深深震撼了。一塊塊高聳的岩石如巨蟒,如玉兔,如企鵝,如少女……濃霧湧來,啊!凶猛的巨蟒竄上雲端,它在雲中舞動的肢體讓人想到了龍的圖騰;冰清玉潔的司春女神微露笑靨,讓人不得不驚嘆於她的典雅端莊;輕捷的玉兔一躍而起,仿佛是急著投入嫦娥仙子的懷抱……

一座平台,三面懸崖,幾塊巨石,幾棵古松,謂之“最佳觀景台”。雨霧中古松的身影愈加堅毅了,虯枝愈加蒼勁了。觀景台對面的“神女”翩翩起舞,恍如置身仙境。迷蒙中,我仿佛看到幾位臉龐清臒的道長正在練功,走近一看,原來是幾位游客雨衣拖地,雨傘當劍,正在煞有介事地比劃著。是的,入山以來,雖未見道服的仙客,卻處處可感道教的氣息。事實也是如此,自名道葛洪入山結廬煉丹以來,三清山一直都是我國的道教名山。

時值六月,正當海拔一千八百多米的三清山杜鵑盛開的時節。杜鵑谷裡滿山都是古老的野生杜鵑樹,樹上開滿了潔白的杜鵑花,給我們帶來了“常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的感慨。浸透了雨水的朵朵杜鵑如溫潤的素玉,堆積成銀山,鋪展成雪浪。有了白杜鵑,三清山變得玲瓏剔透,變得空靈幽深,白杜鵑才是山中的神女呀!

“西邊曰西天,西天之雲曰西海……”下午,當行走在西海岸景區四千米長的人工棧道上時,我們再一次被眼前的奇景深深地震撼了。腳下就是萬丈懸崖,稍作低頭就讓人心驚膽寒,只能把目光投向遠方茫茫的雲海,我們恍若站在海邊峭壁上,面對的就是汪洋大海。天公毫不吝嗇地把密集的雨點噴灑向大地,“大海”上的濃霧更是瞬息萬變。雲濤翻滾,遠方的山峰剛才還清晰可見,不一會兒就被雲霧籠罩了,當然最美的還是山峰若隱若現時,西海岸之美被刻畫得淋漓盡致。

雨中三清山,少了一份大山的粗獷,增添了一份雄渾的厚重。雨中三清山,少了一份深山的局促,增添了一份大海般的遼闊與深沉。雨中登臨三清山,我們雖說狼狽萬分,背著背包,披著雨衣,作駱駝態,擺孕婦姿,行走如企鵝般笨拙,少了一份脫盡束縛的瀟灑,收獲的卻是一份風雨無阻,勇往直前的堅韌。

上山的路上,導游告訴我們,到三清山游覽的游客中,浙江人占了大多數,而浙江的游客當中,台州人占了大多數。我感到自豪的同時,也一直在思考其中的緣由,當時就覺得肯定不僅僅是經濟的原因。台州是濱海城市,是水成就了台州的文明,同時,台州又是多山的地區,是山和海共同造就了台州風骨……現在看來,三清山的景觀特點大概跟我們台州人的性格上具有某種相契合之處吧!

迷蒙的雨霧中,我又坐上了纜車。翹首回望,一瞬間,頂峰清晰可見,她臥白雲,枕煙霞,沐浴著萬古的清氣。相關鏈接:三清山旅游手冊,請到下面網址下載打印三清山出行資料,很有助。 ;http://www.wuyuan168.com/


精選遊記: 三清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