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多年前,在一小書店裡偶翻沈從文《邊城》一書,產生了到鳳凰看看的強烈衝動。直至十多天前才確定行程,因而頻頻到網上搜索資料。功課做足了,自然取得良好效果。
我們選乘晚上十點十八分肇慶至吉首的列車,第二天中午十二點到麻陽(吉首前一個小站,比吉首下車提前一個多小時),轉乘中巴至鳳凰,32公裡皆為蜿蜒曲折的山路。紅花綠草蔥郁的樹木,湖泊小溪清清的流水,皆給人一種美的享受。相對於吉首至鳳凰的寬暢平坦但景色無奇的道路,我更願意選擇這條道。一則可節省四十分鐘左右,二則可欣賞途中美景。至於行車安全性是不需要擔心的事,愈是復雜的路況,司機的警惕性越高,況且他們一個個技術了得,每天在這路上轉悠幾趟,對每一寸泥土了然於心,安全系數絕不低於高速公路。
四十分鐘後,在一拐彎處,司機說:這就是沱江邊了。我們茫然地四處張望,只見四面青山環抱,並未見著江,我們只能順著指示牌,走下幾十級石階。
第一章初見沱江
眼前是鏡面般的一彎江水,水清見底,水草飄飄,似湖非湖,這就是鳳凰的母親河——沱江。江中漁船、游船交織著,頭戴鬥笠或引亢高歌或專注撒網的漁民與身穿桔紅救生衣或安靜賞景或嬉鬧鬥樂的游人相映成趣。水面不時飄來苗家阿妹銀鈴般的歌聲。江那邊錯落有致地佇立著一排排小巧的頗具土家族特色的吊腳樓,紅褐色、小青瓦、飛檐翹角 ,家家屋檐下、陽台邊掛上幾串大小不等的紅燈籠,尉然成景。好一幅畫中景,景中畫,這就是我夢寐已久的鳳凰!!!我輕輕地閉上眼睛,讓狂熱的心平靜一會,讓眼前的美景在腦裡再曝光一次。
不遠處,有一巨大水車立於江邊,對水車的感性認識始於《邊城》中那段水車帶動石碾的文字描述。這水車並不轉動,也許僅僅為了向游人呈現鳳凰居民曾用水車取水、碾米的歷史吧。
旁邊那尊青銅雕像,頗具動感。一位並不強壯的男性,在狂奔中除去外衣,奮身躍入江中。趨前看,得知這是為紀念在此營救3個落水小孩而犧牲的王湘冀烈士的塑像,塑像造型優美,引人注目,但英雄生前並不完美:他犧牲的前一年,因犯錯誤而被鳳凰二中開除。他這義無反顧的一躍,不僅拯救了幾個幼小的生命,也向世人昭示:人性良知並不因曾經的迷茫而泯滅。
我們行走在沱江北岸,溯江而上,江邊只有一條叫老營哨的街道,不,應該稱作小巷吧。小小的青石板路面不太平整,拉杆箱發出較大的響聲,不時出現幾級或上或下的台階,就得把箱子一提一放。它在提醒你:走路不看景,賞景不走路呢。
小巷兩旁是密集的房子,不少房前掛著“內有客房”“有江邊房”等字樣的牌子,小巷中有不少拉客的女性,與我們一同乘中巴而來的那群游客,肩扛手拉行李箱包,分頭跟著她們到處看房—侃價—再看房—再侃價。一個多小時後碰著這群游客,還漫無目標地游逛著找住宿地,而他們的計劃是第二天一早到張家界去。帥哥美女們啊,提早訂好客棧,多留點時間賞景,這時間的價值遠遠高於你侃下來的房價喲。
房子一樓多為小商鋪或設成酒吧,恰逢中午時分,酒吧幾乎關門閉戶,有一家酒吧門前掛滿了用繩子串起來的玻璃啤酒瓶,密匝布滿牆面,形成獨特而有趣的“啤酒牆”,這是最簡捷有效的廣告商標了吧,遠遠見著就知道這是酒吧。經營食品、飾品、服裝等物的商鋪則門戶大開,顧客頗多,窄小的深巷裡,行人往往只能側身而過。
小巷盡頭,是蜿蜒盤旋的幾十級小石階,柳暗花明,豁然又到江邊。路面高出水面約20cm,感覺人在水中走,這裡的路面是用紅砂岩鋪就,比較新而且平整,十米外就是我們在網上預訂好的水木酒吧,與其左右客棧相比,更具古色古香,更具吊腳樓的特色,一看之下心生歡喜。稍嫌舊而簡陋的客房並未影響我們游玩的心情,行李一扔,步出酒吧大門。說是大門,其實只有普通房間門大小,在“寸土尺金”的沱江邊最佳景區上,是否取“門小斂財”之意,只有吧主木子才知道了,呵呵。大門外三四步就踏上跳岩石礅。
跳岩分為南北二個,上游的為北跳岩,一般就稱作跳岩,即是我們現在站著的地方,它始建於明嘉靖35年(1556年),很長時間內,這是沱江南北兩岸唯一的通道。石礅大小約為40X50cm,每個石礅間隔約40cm,筆直排列成二行,上面一行比下面一行高出約20cm。或許是為了行走時視覺上的舒適或許是為了更容易避讓對面的行人。在跳岩上游十多米處有一座橫架江上長約100米的小木橋,橋有十五個橋墩,每個橋礅皆為二個並排的石礅組成,上架整棵樹木並起來的板材,板材寬約50cm,可看出修茸不久。讓我好生奇怪的是二個石礅並排著,未加任何繩索捆綁,每天人來人往,跨踏擠壓,水流衝刷,卻未使其倒下或歪裂。如今沱江兩岸,僅這裡就有三條通道了,往來相當便利。
游人第一次行走這幾條通道,往往高聲尖叫,身子顫抖,不敢挪動半步。也有一群群的游客(七八個,十多個不等)耍雜技般手拉手、高抬腿、盡可能地咧開嘴、綻放笑肌,立於跳岩中間,讓小木橋上的同伴或專業攝影師給留個影,因而往往造成人流堵塞,路不通了,因而又引來一片指責聲,呼朋喚友的興奮聲、穿苗服照像的吆喝聲、因害怕而叫喊的驚恐聲,因石礅收窄而發出的嘩嘩流水聲,交雜一起,熱鬧非凡。
當我一步一跳地踏上跳岩石礅,興奮之情無以言表,只想用數倍的時間慢慢地欣賞,細細地品味古城,用腳丈量古城的每條大街小巷,用心感受古城濃厚的人文氣息,領略古城的神采風韻,用腦思索古城的滄桑變遷。
適逢周六,游人如鯽,想選個好角度照像,得有耐心等待。跳岩的南邊即為北門碼頭,是沱江邊上最熱鬧繁華的地段,出租苗服的、專業照快像的、用心賞景的大都往這裡湧。
當我在北門碼頭賞景時,一群群身穿絢麗苗服,頭戴重重銀飾的女性從南華門方向往這邊走來,一個個身姿曼妙、面容嬌好,大部分是爛漫如花的少女,也有成熟穩重、周身散發著女性韻味的少婦,她們全身綴滿精美銀飾,裊裊娜娜、款款而來、飄然而過,似仙女下凡,可望不可即,我看得目瞪口呆。當最後一撥人在我眼前飄過裡,我終於醒悟過來,舉起像機,可惜只照了個背影。僅僅是背影也充分顯露了苗家阿妹美麗、大方、嬌好、自信的身姿。
後來打聽,得知當天是“鳳凰古城特種郵票首發式暨鳳凰苗族銀飾文化節大賽”的日子,來自全國各省市的數百支苗族技藝隊、苗服參演隊及銀飾現場加工參演隊雲集古城。剛剛看到的是二十多支服飾展演隊中的部分演員,有幸見識了盛大隆重的苗家女性裝扮。據說這種穿戴至少要花二三個小時,銀飾可重達三四千克,簡直如載枷鎖,不過嘛,勝出的話,眾人眼光聚集在自己身上,這重量也就舉重若輕了,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