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看山

作者: 月色迷蒙

導讀大文豪沈從文有一段極為精彩的感言:“進入大湘西,一切光景靜美而略帶憂傷,隨意切割一段勾勒在紙上,就可成一段絕好的宋人畫本,滿眼的詩,一種純粹的詩。”完完全全因為沈先生的這一段感言,我們結伴西行,沿著那條被土家族人扛得九曲十八彎的山路,去尋找張家界,去尋找心中的那一片光景。橫看成嶺側成峰。看山是得講求視角的,而且尤其想要找到沈從文對� ...

大文豪沈從文有一段極為精彩的感言:“進入大湘西,一切光景靜美而略帶憂傷,隨意切割一段勾勒在紙上,就可成一段絕好的宋人畫本,滿眼的詩,一種純粹的詩。”完完全全因為沈先生的這一段感言,我們結伴西行,沿著那條被土家族人扛得九曲十八彎的山路,去尋找張家界,去尋找心中的那一片光景。橫看成嶺側成峰。看山是得講求視角的,而且尤其想要找到沈從文對湘西的那種文人式的感覺,想讀出張家界的精、氣、神,則更應當置身於不同的角度。因此到得張家界,地導陳彬(呼小陳)首先帶領我們去了黃石寨,因為那裡只需平視,即可對張家界有一個直觀的感受。

黃石寨是由群山托起的一塊平地,是被砂岩峰林簇擁著的一個制高點,四周絕壁,下臨深壑。當纜車穿過青雲,把我們送抵黃石寨,真的一下子被那險峻秀美的岩峰所驚呆,用一個時髦語叫“震撼”。這些山幾乎都以同樣的高度排列著,猶如金戈鐵馬布列成陣,氣宇蕭森,而在雲橫之處,則又如列島在浪間沉浮。放眼望去,所有山頭都生長著綠樹,儼如一個個戴著綠色郵帽的郵差,走向一條條通向世界的愛心郵路。如果再耐心一點觀看,就又會發現,這些山體都極瘦削,且很執著,各自似乎在孤獨地思考著什麼,又似乎在固執地堅守著什麼。一陣山風吹過,雲靄霧嵐繞於山間,一座座山瞬間又成了誇張的盆景、立體的國畫,既具盤拙大樸之氣勢,又含古澗塞藤之儒雅。

有人說,張家界是混沌世紀留給自然的一個童話。沒錯,它的每一個視角,每一道景觀,幾乎都蘊含著一個古老的神話。跟著導游,我們走進深澗--一條被挾持於奇峰危崖之間的溪流--金鞭溪,作對山的仰視。其實在距溪口很遠的地方,我們就已看到一座約八十層樓高的巨岩,高聳於群峰之間,閃耀著金子般的色彩,其外形酷似一條金鞭,於是這山峰及峰下潺流的小溪,便因此而得名。

緣金鞭溪一路前行,抬頭仰視,但見兩岸危峰對峙,險像環生,天空只那麼窄窄的一線。近看那些赤裸的岩壁,其色彩駁雜而晦澀,那交織著深青、淺紫、赭褐等色塊的岩石,布滿縱橫交錯的節理線條,構成天然古樸的圖紋。再側身豎看干尋絕壁巨石,嶙峋嵯峨,生死相依,極像頑皮孩子搭成的積木,隨時可能傾斜崩塌;有的則如一本本書,重重疊疊,高入雲間,呈現出高古幽深的氣像;也有的則似無數不規則的磚塊,疊現出巍巍城堡,在陽光下閃耀著遠古的金輝;再有的則如狂奔的巨獸,在山林間嘯叫著,奔向遠方;有的或如刺破青天的長劍,給人以劍氣縱橫,笑傲江湖的俠客的快感……同行的攝影愛好者當即舉起相機,按動快門,“哢嚓”一聲,把這座座青山一一攬人懷中。

導游小陳告訴我們,億萬年前,這裡曾是一片汪洋,砂岩在海底被海潮衝蝕,松散的灰質岩漸漸剝落流失,唯堅強者留下巍峨之態,在地球的造山運動中,被隆起的地殼托舉抬起,海水退去,便顯露出這崢嶸輪廓。因此穿行於如此壯麗如此奇妙的砂岩峰林,隱約間似乎聽到了那種排山倒海的狂潮的呼嘯,那種掀天卷地的驚雷的震響,仿佛間又似乎看到天空斷裂,大地隆起,雷雨交加之後,雨過天晴,海潮退去,紅白藍黃集合而成的亞丹地貌呈現出極致的雄偉和壯麗。

於是我們感到自己開始變成一條魚,變成一條對這裡的一切都很在乎的游魚在峽谷間穿行,並隨著導游豐富的想像力,走進許許多多神異故事,諸如猴子觀海、仙人采藥、金龜銜日等等。聽得神魂顛倒,如痴如醉,激情來了,長嘯一聲,使得山鳴谷應。

走出金鞭溪,我們再次登山,登上天子山作俯視群山的體驗,體驗“嘗當凌絕頂”的境界。

天子山是張家界的另一個制高點,景觀台就設置在凌空伸出的巨岩上。登上高台,茫然四顧,頓覺心驚目眩,以至感到腳下的岩石都在輕輕晃動,於是死命地抓住鐵杆圍欄,手心簡直捏出汗來。戰戰兢兢地探出頭向下望去,深谷裡一座座岩峰正筆直地向上,當目光順著岩壁滑向深垂干尋的谷底,便膽顫地閉上眼睛,且感覺到有冷颼颼的風鑽進褲腳。

待得驚魂稍定,再次俯瞰,不由發出由衷的感嘆:好險、好美的張家界呀!於是又多了一份奇想,奇想這眼前的一切,多麼像八卦陣、兵馬俑呢?這一列列威然方陣,是在等待一場戰爭嗎?可時間早已鈍化了它們的兵甲,雨雪與風霜亦已消磨了它們的銳氣,它們所擁有的只剩下千年一夢。而夢又神奇地化作一種被現代人稱之為藝術的形態而被借用,據說許多驚險故事片、剿匪片都曾在此拍攝,並作為故事的原生地而大做文章。於是有人開始變換說法,說這裡的山天生一種反骨,全不顧傳統,隨心所欲,一如亂斧劈出,亂刀砍出,亂錘敲出,所以奧秘詭譎,迷幻神奇,故而這裡既出拖幾條槍上山扎寨就當大王的匪首,也出將軍,出大帥,出憑一個符咒就上刀梯下火海的梯瑪老司。

不過無論從哪一個角度看張家界,總讓人覺得這兒的山確實有點不合常情。它既不同於黃山的峻,峨嵋山的幽,也不同於泰山的峭和武夷山的奇,但它又兼及這些名山的豐姿,所以它傲立於世,令眾山折服,也因此而吸引了天下好游者驚羨的目光,你看那些來自天南海北的旅人,無不背著大包小包,扛著相機,操著各種語言,抒展著各種情態,在此制造“火爆”。

張家界看山,小游二日,雖只是走馬觀景,卻印像尤深,閑暇之時每每獨處,對著那些留影靜下心來回味,便又是滿眼的煙雲,滿腦子的山影,滿袖子的花香,心中滿是驚世駭俗的美。



(峰林)


精選遊記: 張家界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