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也是我很想去的城市之一。有了2007年扶老攜幼自助游西安的經歷和經驗,對於上海之行,信心滿滿,充滿期待。 8月3日
一早五點半就起來了,黃俐的哥哥六點在小區大門口等我們,之後去接她。一行六人擠在一輛車上(不算司機),直奔機場。到機場七點,買保險,辦登記手續(新嘗試,攜程訂票,機場憑身份證辦登記,覺得自己有著科學發展觀、又與時俱進了一步),安檢,到達登機口,從從容容地早餐(自帶方便面),應證了我媽媽的奶奶告訴她、她又告訴我的一句話——“早起三光、晚起三慌”。
我們坐的是東航八點半的班機,定得早,打折後240 (裸票)。巧得很,在飛機上竟遇到了以前的學生小芳,現在是空姐。當時就在想,這應該是個好兆頭。也許正是這個積極的心理暗示,再加之學生的特別優待,一小時二十分鐘的空中旅行很踏實,上海到了,降落的時候,發現上海並未下雨,心中又是一喜,要知道,頭一天上海還在下大雨呢,而且預報說今天也有中雨,我還特意買了桌布,准備遮行李箱的。
到底是國際機場,飛機停穩後,滑行到候機樓跟前也要十幾分鐘;走到一、二航站樓之間的磁懸浮車站也花了二十多分鐘。可以說,“大上海”給了我們一個“下機威”。據我觀察,坐磁懸浮的大多是外地人 ,憑機票 40元一張票,三十多公裡,7分多鐘。坐在車上 沒有別的異樣的感覺,就是大概在轉彎的時候,車身會左右傾斜。
到了龍陽路地鐵站,感覺產生了比較大的視覺反差,陳舊、昏暗、嘈雜,上海的地鐵是這樣的嗎?在人工售票窗口買了到徐家彙的車票,六元一人,學著別人刷卡進站,兒子拖著我們的大旅行箱遇到點麻煩,箱子進不了檢票口,在工作人員的指示下,繞道一個寬些的門進來了。看得出兒子有些尷尬,這是人到異地、特別是發達地區的一種正常心理,歷練的多了就會好,要不怎麼說“行萬裡路勝過讀萬卷書”呢。上了地鐵,感覺又好了些,潔淨、明亮,人也不多,這才是上海的地鐵吧。和黃俐正討論著上海地鐵很寬松的問題,一站站上來的人給了我們很好的解釋:人可真不少!
人民廣場下了之後,站內直接轉一號線到徐家彙,這也歸功於事前的功課做得好,更要歸功許多網友的攻略。所以我也准備把這篇游記貢獻出來,希望對別人有所幫助。“自助游”從某種意義上也是一種“他助游”,當你身處陌生的地方,發現陌生人給了你好的建議,你會感到溫暖、安全、愉快,這是跟團旅游的人感受不到的。轉車沒有碰到麻煩,地鐵通道裡的指示很清楚,跟著走就行。倒是目的地的方向一定要弄清楚,地鐵站一般標示兩個終點的位置,比如,我們到徐家彙就要乘坐往莘莊方向的車。可以事前做好功課,也可以臨時打聽。我個人傾向於前者,能增添你到異地的底氣,但是,拿不准的時候不能硬撐——路在口中。
徐家彙到了,我知道,離我們的住宿地不遠了,稍稍松了口氣。徐家彙地鐵好像有14個出口,也是事先做好的功課,從12號出口出。從地下來到到街上,就像從深海浮出了水面,眼前一亮,但隨之而來的是迷惘:出現在眼前的不是十字路口,感覺像個米字符,恭城路在哪兒呢?得問人,正好有個阿婆過來,告訴我前方是華山路,恭城路在背面。
於是我們繞到港彙的背面(後來路熟了,知道從港彙穿過去了),可是,恭城路在施工,封住了,這是始料未及的,有些茫然。兒子有些發急,怪我功課沒做好,我也有些發急,也數落了他幾句。問坐在路口的一個農民工,他說能走過去,沒走幾步,又一個農民工大哥攔住了我們,讓我們繞道圍欄外的小路走,並說前一個是哄我們的。感謝這位陌生的大哥!走過港彙,眼前的環境就眼熟了,並非我來過上海,而是來之前看了地圖,平面圖、三維圖、實景圖,幾乎天天看。不喜歡在陌生的城市手捧著地圖亂轉,強烈地沒有安全感。實際走起來,恭城路不算長,廣元西路也不算長,順順當當地走,也就十來分鐘就到錦江之星交大店了。我們住在這裡。
為什麼選擇這裡呢?其一,它在交大附近,根據事先的行程安排,沒有專門的時間給我們參觀交大,只有住在附近,才能成行。其二,2007住在青島中山路錦江之星,印像不錯,兒子也想住在這家連鎖店。其三,交大錦江之星是新開的,條件應該不錯。其四,錦江官網預定,有二十元優惠券。攻略:分三天預定,每天可用一張優惠券。兩間房三天就是120元,能省就要省。就是每天早上辦一次手續。其五,這裡的交通還比較方便。
稍事休息,我和兒子抓緊時間洗了個澡,換身干淨衣服,大約下午一點半,我們又出門了(出門前做了件重要的事,事後看也很必要,那就是給總台210元錢,幫我們收6號到嘉善的汽車票。這是我2號在武漢打電話定的,並約定3號下午送票,上海這方面比武漢好),先要吃中飯,事先在武漢從丁丁網上下了一些餐飲優惠券,有一家意式餐廳“季諾”就在附近。49元午餐套餐,三人同行,一人免單,另外還送優惠券。因為只有一張優惠券,六個人只免了49元,但優惠券後來派上了大用場。孩子們還點了些別的,一頓飯花了大概500,有點貴。
坐地鐵到人民廣場,一出地鐵口,就看到了一幢在今天看來也算高大氣派的老建築(圖示),原大新公司。攜程上海景點介紹裡說,來南京路還要看第一食品(原新新公司)、上海時裝公司(原先施公司)、永安商廈,永安商廈好像忽略了;時裝公司感覺門臉小;第一食品氣勢不錯;最震撼的還是一百,對,我用了“震撼”,不是建築本身,而是凝固在建築中的歷史,更是歷經多年仍是卓爾不群的傲氣,老貴族一個!我們現在的建築,有多少能經得起時間的推敲呢?
至於逛街,感覺平平,覺得這裡有的東西武漢也有,倒是一家叫“韻鴻”的筷子店使我駐足良久,買到了一些可心的禮物,朋友的侄女說武漢也有這個店,不去管它了,就在這兒買了,否則,著名的南京路逛下來,兩手空空對得起誰?——哪怕產地是北京!總之,南京路逛得有些“不過如此”的感覺,但來了上海,又怎能不來呢?
晚飯是在535廣場頂樓的“021上海菜”吃的,我和朋友笑上海人的“了丿”(武漢方言,圖省事),路牌號當廣場名,長途區號當餐館名。也有優惠券,達到多少錢送個指定菜。我們的湖北孩子在上海點“水煮魚片”、“爆椒牛蛙”,結果評價人家魚片不夠嫩、爆椒不夠辣,誰要你們在上海點湖北菜呢?要說本地菜,點了個“外婆紅燒肉”,確切說,是送的。裝在一個蒸得發黃的竹筒裡送了上來,因為我介紹這是當地特色菜,6雙筷子都伸進了了竹筒。我的兒子就像安徒生《皇帝的新裝》裡直言皇帝“什麼也沒穿”的小男孩,皺著眉頭斷言:“這肉有股騷味兒!”再嘗一口,覺得真有。叫來服務員,服務員叫來主管,主管言之鑿鑿,她們的紅燒肉是招牌菜,每天賣出幾十份,都是這個味。我們沒再理論,一來因為“客場”,二來剛喝的水也有異味(早就聽說上海的水不好),三來也懷疑是竹筒的味道。但在兒子不依不饒的“騷味”聲中,誰也沒有勇氣對竹筒裡的余肉投箸了。 吃完飯,又在商場裡轉了一圈,走出商場,已是霓虹閃爍了。驚艷。但還是意興闌珊地把它留在了身後——我們只是腳步匆匆的過客。順著人流往前走,我知道,我們這是去外灘(來上海之前就聽說,為了世博會,外灘封了),但既然來了,有近在咫尺,還是要去看看的。馬路兩邊都是朝一個方向去的人流,外地人,盡管時而有吆喝著“外灘封了,坐游船觀光”的人迎面走來,但少有人搭訕,更沒人折返。我想起了小時候背的《毛主席語錄》——“我們都來自五湖四海,為了實現一個共同的革命目標走到一起來了......”,有些激動,並且這在很大程度上衝淡了目睹外灘被封的遺憾。
一天的勞頓,再加上面對著像工地一樣的外灘,即便是路邊夜幕中金碧輝煌的“萬國建築”,我們已經沒有游興了,打車回家。沒想到的是,在延安路高架上的所見又一次震撼了我,以及我的兒子——就像在電影裡看到的,紐約曼哈頓的夜晚!我確信,這才是上海,這就是上海,就為這一路所見,來的也值!順便說一句,的士師傅很厚道,沒有宰我們(我一路記著行程,回旅館在網上查證了的),謝謝儂。
8月4日
早上六點半就獨自起來了。出來玩,把時間花在睡覺上,劃不來。出去走走,感受一下異地的人們的生活。這是我喜歡到城市旅游的原因:既陌生又熟悉;有新鮮感,又有安全感;我能忘掉過去的生活,但又感覺很真實;你還是可以按你的方式生活,只是換了一個背景。還有,這是我先生曾經生活過四年的地方,也許我今天走過的就是他當年走過的。
先到交大探探路,後天要帶兒子來參觀。如果不是它的名頭,如果不是它是先生的母校,我會有些不以為然的,畢竟,武大,大得多,美得多,這個老交大就像個稍稍放大的中學校園——中間是操場,周圍一圈建築,但不可否認的是在這些建築中有許多是有厚重的歷史的。我的腳步沒有停留,我還會再來。先生讀書時住的宿舍就在學校的後門,從外觀來看,估計和他讀書時沒有多大變化,真是“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
沒有從原路返回,而是出了後門,因為對自己的方向感比較自信。左拐,走了一段,來到了一個路口,叫秀山路,直覺叫我拐進去;又是一個釘子路口,我又判斷左拐,到頭就是樂山支路,我看到了希望,因為我知道樂山路和廣元西路相交,“支路”到了,“路”會遠嗎?果然,經過一個街心小花園,就看到了“樂山路”的路標。這裡順便說兩句:一是我發現上海的路牌設置很規範,路的兩端都有路牌;二是街心花園裡的老人不少,看來老齡化問題將是我國的一個重要的社會問題。到了路口,發現一個小餐飲店門前排著隊,好像是買包子的。要來吃吃。回到旅館,大部隊還未起床。
出門大概十點多鐘了,在附近的“永和大王”過早。感覺上海的永和比武漢的檔次高些,有點小資。當然價位也高些,一碗牛肉面18元,武漢大概12元?分量趕不上武漢,質量、味道好一些。這裡的油條可以半根一賣,精細的上海人。出了永和,就是一個公交車站,我們要在這裡坐“大橋六線”去浦東,原因有二:同事的外甥女不舒服,不適宜坐地鐵倒來倒去,這是起點,有座位;坐公交不像地老鼠,什麼也看不著,可以邊走邊欣賞城市風光。弊病就是會堵車,慢一些。果然,沿途我們看到了上海萬人體育館、南浦大橋,還在南浦大橋上遠遠看到了紅紅的的世博會中國館。(南浦大橋是上海市區第一座跨越黃浦江的大橋,建成於1991年11月。它是我國自行設計、自行建造的雙塔雙索面、迭合梁斜拉橋。主橋全長846米,橋體輕靈,主跨橋面微微上凸,傲然兀立,勻稱協調,空間感好,造型優美。它以一跨423米過江,跨度之大為全國之最。它的通航淨空高度為46米,在我國橋梁中也首屈一指。主塔上“南浦大橋”四個紅色大字為鄧小平同志題寫。其浦西的引橋總長3754米,由於受地域空間的限制,浦西的引橋設計成兩個復曲線螺旋狀,其造型猶如盤圓團龍,這在國內外橋梁建築史上也屬罕見。游客們乘車盤旋而上,如同進入了盤山公路,朝下看大橋下面的花園綠地,走動的人流變得越來越小,車窗外不斷升高的橋體使每個游客都有那種車在橋上走、人在半空游的感覺)。
浦建路錦繡路下,的士起步價到科技館(公交兩站可到,我們有病號)。科技館裡人很多,小孩子是主角,像少年宮。買票的時候得知,取消半票,很是氣憤,孔子說“施仁政”,可這分明是“人政”,想怎樣就怎樣,不規矩,不大氣。有與金茂的套票,135,因為懷著僥幸,沒買,是個錯誤。門票60,學生票45。武漢的中學生沒有學生證,還不錯,通過了。不像2007帶兒子去大雁塔,那個大嫂,沒有學生證不行,難道十來歲的孩子不是學生?小家子氣十足,指著一張門票發財,影響西安形像。不過話說回來,是要弄個學生證,不行弄個假的?呵呵。
我們先去的是“生物萬像館”,場景、模型都很逼真,好像也有些實物。但整個參觀結束後發現,在這個展館逡巡的時間長了,好戲在後頭呢!不如看趙老師解說的“人與自然”、“動物世界”,帶小朋友就另當別論了,我們14歲的大朋友還喜歡呢。
接著乘自動扶梯上樓,右手邊是“蜘蛛展廳”,一位網友的攻略裡說沒啥意思,我們就沒去。左轉,路過一個賣紀念品的地方,兒子的最愛,買了一個昆蟲標本鑰匙扣。路過四維影院,本想看,得知要去一樓買票,不想走回頭路,錯過,又是一個錯誤。接著去的是“機器人館”,我覺得這裡還比較有意思,可兒子不大感興趣,就是機器人畫像吸引他看了一會兒,有些人排隊畫像,都是給小孩子,不妨試試。有個機器人表演劇場,他也不看,不知怎樣。
之後去的地方叫什麼名字不記得了,好像沒上樓,印像深的是在裡間,有不少電腦供游客操作,上面有許多課件可以學習,我就選擇了一個日全食的課件學了一下,還有測試,成績不錯,飄揚自己。推薦這裡,既學了,又歇了。
又上樓,“探索之光”,“量子論劇場”、“相對論劇場”,望而生畏,一個也沒去。又去看了“人體將康”,裡面有許多互動項目,比較有趣。兒子想踢足球,可惜穿的是涼鞋。有個“體能測試(?)”的項目,很不錯,排隊的人也多(後來我總結,大凡排隊的,都是好地方,要去),但難等,兒子已經又累又餓了,極不願意。
於是我們去找吃的地方(同層),路過球幕電影院,先去買票。到賣票的地方一看,第一個感覺就是——我要寫攻略,要告訴未來者!——最俏的原來就是我們錯過的“四維影院”,所有場次演的都是“海盜”,票已經全賣玩了(當時大概兩三點鐘),其次是“球幕電影”,有不同內容,其中網友推薦的“宇宙大爆炸”已經售完,只買到了“發現生命”。另外還有兩種影院,好像不在館內,票賣的也不好,這和網友的介紹吻合。
在影院旁的休閑茶座吃飯休息。聽說過館內的東西又貴又不好吃,但大包小包地帶六個人的東西,嫌麻煩。我們來的時後,過了午飯的高峰,點什麼什麼沒有。蝦仁飯、披薩,都是速食食品,孩子們不喜歡,只好點雞翅,一次又一次,錢花了不少。看來還是應該帶點東西進來。
太空影院不錯,有點夢幻般的感覺,也有點視覺衝擊力(“宇宙大爆炸”應該更厲害。)。因為是半躺著看,又相當於休息了。看完電影出來,沒有在“宇航天地”停留,再次路過“人與健康”,看了個小兒科的“人體模型演示劇場”,有個“食物旅行車”是我看到排隊人最多的,所以,一定要玩!下次。
最後我們就下一樓,來到了“設計師搖籃”,娘倆排隊各做了一個“三維頭像”的鑰匙扣。然後去了“智慧之光”,極力推薦,裡面有許多有趣的科學游戲,可惜我們來的時候已是下午四點鐘左右(五點閉館),只玩了兩三項,最有趣的是“腦電波比試”,我和兒子幸運地排到了最後一號,為了給兒子拍照,我把名額讓給了另一個男孩。桌子中間擺一個小鋼珠,兩人用意念把小球推向對方,推到對方標線處為贏家,同時電腦屏幕顯示勝者的腦電波長育輸家。兒子贏了,很有成就感。
很可惜的是,許多網友推薦的“視聽樂園”沒去,“地殼探秘”也沒去。
總之,還是事前的准備不夠充分,沒有多看些網友的游記,另外,參觀時間太短了,最好開館就來(上午九點)。當然,想一次就把科技館游透也是不現實的。這是個值得在來的地方,我們還會再來的,畢竟,南京上海隔得不遠。
從科技館出來,下著雨,乘地鐵到陸家嘴,去金茂大廈(東方明珠就不上了)。金茂也取消半價了,黑鴉。88元一張票,上88樓,整除。買票的小伙提醒,下雨,上面什麼也看不著。看不著也要上。1元一層的電梯坐著也沒啥感覺。到了88樓,果真霧氣重,啥也看不著。只有“俯視中庭”彌補缺憾了,華美,眩暈,覺得自己卑微得像螻蟻。沒有急著下樓,88元呢。有些不甘;也有些僥幸,這一路運氣不錯呀;還有就是有一次雨中游衡山的經歷,雨叫那個大,十米開外就什麼也看不見了,失望至極!回程等纜車時,有一小會兒雲開霧散,看到了祝融峰,還看到了雲海,美得像仙境!也許這次?——果真,守到了,看到了!失望後的驚喜!很喜歡金茂的造型,有個性,超現實。
到正大吃晚飯,一上樓居然就是“季諾”,送的優惠券可以用吧。真不錯,五張優惠券,五個六寸披薩(一個36元),還送蒜蓉面包,沒有要求別的消費。服務還好,讓送水就送水,沒有臉色。我們還是點了兩份湯,有點過意不去。接著去的一家就要批評批評了——盤古烤肉店。沒有白開水,自帶飲料居然不提供杯子,難怪叫“盤古”,原始。
坐地鐵回浦西。有些晚,也累了,從徐家彙打的回旅館。
8月5日
先去豫園。在門口坐920路,很方便。途經淮海路。(淮海路東起人民路,西至凱旋路,分東、中、西三段,蜿蜒十余裡,是上海著名的商業街。其中最繁華的是淮海中路,原名霞飛路,1949年改名。在上世紀30年代即以幽美、繁華和富有異國情調而享譽中外。淮海路以前屬法祖界,路邊種植法國梧桐樹,極具歐陸風情。淮海路廣納世界精品,擁有400多家商店,如巴黎春天、大時代廣場、金鐘廣場、無限度廣場、香港廣場、太平洋百貨淮海店、百盛等。在這可以看到時尚的最前沿,走在路上的青年男女讓你覺得走進了一本活生生的“世界時裝之苑”。淮海路還是一條高雅的文化大街,著名的孫中山故居、宋慶齡故居、周公館、中共“一大”會址都在此馬路上或毗鄰此馬路。1996年底,上海圖書館新館也在淮海中路開館)。
老北門下車,感覺像來到了漢正街。穿過一條小巷,一些仿古建築處現在眼前,豫園到了。急著找“綠波廊”,早餐中餐都還沒吃呢。經過“豫園”,沒進,想著要去蘇州園林的。經過標志性的九曲橋,奇怪,為什麼是粉色的?感覺不搭調。找到了網友推薦的“綠波廊”吃特色小吃,結果發現有偏差。這是一家飯店,小吃品種並不多,還貴。但孩子們都餓了,就坐下了,點了桂花拉糕、棗泥酥、還有魚翅蟹肉小籠包等等,有個薺菜肉絲年糕,味道不錯,松鼠桂魚,味道一般。六個人花了400多元。後來逛街時看到一個“老城隍廟小吃廣場”,應該是這裡。“綠波廊”是倚老賣老,這裡才是平民消費,可我們吃飽了,沒進去。著名的“南翔饅頭店”照例排著著名的隊,沒排,兒子給著名的“饅頭”們(其實是小籠包)照了張相,感嘆:“造孽呀,吃不到。”我寬慰他,許諾帶他到揚州吃小籠包!有一同事托我帶“上海五香豆”,去專賣店看了,豆子的成色不好,沒買。在街市裡逛了逛,也沒什麼特別吸引眼球的,和南京的夫子廟差不多,甚至好像還差一點,不知為什麼。兒子買了頂紙帽,兩種戴法,帶著都很有趣,回頭率比較高。於是去城隍廟商場旁的麥當勞等黃俐她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