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四方2--繼續王娜娜的幸福生活

作者: wangnana2000

導讀人在旅途,第一是玩,第二就是吃. 像北京”全聚得”的烤鴨,杭州”樓外樓”的西湖醋魚龍井蝦仁.每到一處還就有必須去的飯店. 洛陽得去”大不同”.一個人試水席,點了四個菜.服務員笑眯眯端來四個湯碗, 應是三人的量. 較喜歡燕菜和魚片,堪稱經典.靜候我狼吞虎咽一番後,身旁的小姐早有准備送上打包用的塑料袋.吃得心滿意足,總價格才56元,比起上海那就太便宜了. 成都就小吃 ...

人在旅途,第一是玩,第二就是吃.

像北京”全聚得”的烤鴨,杭州”樓外樓”的西湖醋魚龍井蝦仁.每到一處還就有必須去的飯店.

洛陽得去”大不同”.一個人試水席,點了四個菜.服務員笑眯眯端來四個湯碗, 應是三人的量. 較喜歡燕菜和魚片,堪稱經典.靜候我狼吞虎咽一番後,身旁的小姐早有准備送上打包用的塑料袋.吃得心滿意足,總價格才56元,比起上海那就太便宜了.

成都就小吃棒.按賓館小姐指點奔市中心,出租車司機熟練的把車停到飯店門口.點份套餐:夫妻肺片,擔但面,……二十多個品種擺滿一桌.也可單獨點,更入味.可惜店名居然忘了,只有再去環城一路慢慢找罷.

有兩處火鍋.一色的辣.也是非去不可的地方.

先說重慶.

一進山城就打聽何處火鍋最有人氣.問五人倒有四個推薦”維也那”.雖然奇怪為何不是老字號,但聽人勸吃飽飯,五十八元的自助火鍋究竟如何,一行六人欣然前往了.

飯店是絕對現代化.明亮豪華的大堂,空調歌舞卡啦OK俱全.一張大桌六至八人,中間清一色嵌口大鍋,鍋裡紅湯泛著油冒著泡.調料就一碗清油.剛嫌單調,轉彎後又一大廳,有冰櫃三排,靠牆還是大玻璃缸, 豁然開朗,好像”中華小當家”的廚房.肥羊肥牛,豬肚豬腦,肥腸百葉,魷魚泥鰍……凡能想到的下火鍋的動物,不論內在(髒)外在(肉),差不多都可找到.豆腐口蘑小白菜,蔬菜也新鮮(時間品種雙重含意).光蘑菇就有草菇香菇花菇猴頭菇等等不少於八種.老豆腐嫩豆腐,又不下五種.最喜歡黃骺(是這麼寫嗎?),終於可過把癮.主食?粉絲粉條年糕餃子……還有不用下鍋的小甜點靜候.再過去,各色飲料自取,水果請便,冰淇淋隨吃,每樣品種都不少於五,真看成瓜娃子(傻瓜)了!

光說不練沒用,現在想來吃辣的本領就是那頓練就的.明明辣得在抽氣,整張臉完全麻木,說笑都有了僵硬的感覺,可仍沒人舍得放下筷子.記得當場吃下五個冰淇淋,四杯鮮橙汁,又解饞又解辣.空調應是開得很大,剛進門還冷呢,可出門沒人不是一身汗.

辣得舒坦,懶得開口了.正好去政府前的廣場參觀集體舞,順道上山看夜景. 山色迷離,兩岸燈火中嘉陵江波光粼粼,習習晚風吹過,辣氣終於消散,又靈活起來.再回朝天門碼頭,滔聲依舊,認識重慶就從火鍋開始了!

再說武漢.

武昌固然有漢正街,真喜歡的卻是漢口.黃鶴樓只算第二原因.歲月變遷,此樓自然修葺一新,及目遠眺,長江依稀可辯,只是”晴川歷歷漢陽樓,人群擠擠鸚鵡州”,懷古不成,登樓也就少了一點興致.倒是此樓緊臨天街,一路行去,天上的街市很有武漢的味道.

偶然走進那家冰屋的,善炒冰的老板來自中原,卻有著武漢人的臉與誠懇.他向我們推薦不遠處的”麻辣燙”.早因池莉的小說對此垂涎,大家自然直奔而去.

怪了,小小的店面,還沒空調.可生意確比相鄰倆家大飯店都好上幾倍.小桌上煮只有些像鹹菜壇的瓦罐,打開蓋,又是一鍋紅油湯.干脆沒調料了.老板娘確定我們入坐後,二話不說,一大盆泥鰍先下了鍋,還有幾條竟跳了出來.驚魂未定,蓋緊鍋蓋,才明白這也是規矩,調鮮的關鍵.終於點菜,相視大笑,原來有盆裝串賣之分,干脆也自助吧,分頭實地考察取材了.倒也再沒有特別之處.

加過一回湯,這感覺來了.不似在重慶的麻木不仁,倒辣上勁了.嗓子全鴨叫,一個勁咳嗽.電扇呼呼的吹,汗倒越吹越多,滴到了油膩膩的地上.可嘴真就停不下來,扯著嗓子又鬧又笑.沒有興奮劑啊?辣得邪!

相比之下,旅途還是常去小飯店.當然得人多才好.越往北上菜的盤越大, 經濟實在.到重慶山東景點附近小店,菜干脆小臉盆盛著端上來.又讓你剩了一半還絕得便宜.曾一桌人在重慶南溫泉旁對著六只臉盆嘆氣,已吃撐了.剩下還好人手一盆----洗臉.從此每次點菜都先看了盆再說,免得……

重慶的麻辣厲害.上一盆辣子雞半盆干椒,水煮牛肉又是半盆辣子.一鍋湯半鍋料.味濃量其實也足,就總像發掘寶藏般找得辛苦.一直想嘗澇糟蛋,看看連累甫志高叛變的四川澇糟有何魅力,卻不想類同酒釀又不及其香甜,大該南北差異吧,各持一見了.

沿長江南下,自不免吃武昌魚.新鮮水裡捕的,肉質不錯.卻更愛瓦罐雞,放養的土雞燜在瓦罐裡,還加各種補品,味道口感營養具佳.到了南昌干脆雞鴨魚兔,凡能想到的都燜進小瓦罐裡了,真可謂”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再往南辣味漸淡,蘇浙一帶是又甜又膩的.杭幫菜早沒了特出的性格,溫柔地呵護你的胃.到魯地只覺太過實在,念及孔老夫子吃肉都要四四方方,也難怪菜都做得中規中矩,不越雷池半步了.

溫嶺靠海,隨處都是排檔,上的海鮮看來都不錯.托朋友的福,往雁蕩山一路去的飯店,免了衛生的顧慮.從蟶子到大閘蟹,終於明白什麼叫海鮮.飲料最好是白茶,免得衝淡了鮮味.

有個愛泡菜的朋友,受其影響比較宜昌和新昌的泡菜.三峽邊的城市飯店櫃台都有個泡菜缸子.白菜蘿蔔辣椒釭豆一古腦兒全在裡面,隨你取出試用.就絕對不加修飾的原味,帶點辣帶點香帶點酒醉氣,清脆爽口.如欣賞他們會高興得送你一大袋.浙江的飯店會先送上一小碟,多是蘿蔔青椒.反復研究的調得恰到好處的酸甜,同樣清爽,少了一份隨性,多了一點盡心.

好吃好吃, 隨怎麼念吧.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一處人做一處菜.菜的性格就似做菜人,也暗和一處風土. 四方通吃,個中滋味深遠,還須慢慢親身比較體會.

朋友早嚷著要我把好吃的全記下,當然記不全,就權當扔塊磚.現在功成身退,十一長假已到,大家自己找玉去吧.大夢誰先覺,平生我自知.


精選遊記: 上海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