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第四天行程
第四天是此次行程的最後一天,所有景點都和海有關。
早上我們的目的地是亞龍灣。客觀地說,對於大部分的游客,我估計這亞龍灣未必是這一行最好的海濱旅游區。原因是對於匆匆的游客來說,此地可玩的要素是在是太少了,這地方海濱以外的景點太少,除了一個廣場就是一個名展實賣的海珍館,這可能正是其只是4A級景區的原因。但對於我個人來說,這亞龍灣卻是這一行中關於大海的最好的去處了。根據亞龍灣景區的特點,這地方只適合兩類人,我能對這地方感覺非常好的原因,就是因為我正屬於這兩類人之中的一類。
這趟旅行,對於我這個已經很長時間沒看海的內地人來說,海就是這一行的主要目標,主要就是想玩海,最好就是能夠下海暢游。亞龍灣的適合人群之一,就是如我這般情況的“饞海”游客。亞龍灣的海水正是這一行中最好的,海灘的沙細膩清潔,沒有任何殘珊碎被,海浪大小恰到好處,景區視野遼闊壯麗,各個方面都是最佳。又加之當天天公作美,陽光無限,正是最適合人下海的地方了。下得海後,這地方對於我來說還有另外一求之不得的好處:此前我曾不止一處絮叨過各景區游客承載超限的問題,而此刻在這裡,由於時值上午,下海的人不多,終於可以海闊憑魚躍了!其實,就算你是游客多的時候來,也沒問題的。亞龍灣的沙灘甚長,綿延景區兩邊不見盡頭,景區的下海處旁的沙灘,是屬於延灣而建的眾多酒店賓館的“責任區”。這一個個區間之間,並沒有任何的隔擋,游客大可沿岸找人少的地方暢游便是。我就是向旁走了不到100米,就實現了周邊無人,一人暢游的願望了。當然,這裡要提醒的,就是這亞龍灣的海灘雖緩,卻由於浪的原因而小坑小窪遍底,加之人若是少,一定要小心安全為是。
在海灘上向兩邊放眼望到得眾多的酒店,在來亞龍灣及離去時的路一一串了起來,被我們一一而見,由此亞龍灣的另外一個重要印像躍然而出,那就是這些酒店。此處的這些酒店,風格趣味各不相同,大多富有特色,有些出色的,僅僅在外邊看來就已讓人覺得很有味道。比如好像有一家地中海風格的酒店,白牆拱門紅頂藍窗,整體結構錯落有致,南歐風格極其地道,看後讓人甚是遺憾此行所住城裡酒店的庸俗,凡此座座,不一而足。可能城市中也有高檔的眾多酒店,但若想得到“舒適優雅”的感覺,唯有在這裡。所以這適合亞龍灣的第二類人群,就應是到海南不為旅游、只為散心的,放眼一片海景、放松一下心情足矣的有錢有閑人。暗自尋思,以後來海南,若是依然沒錢,就天天泡大東海圖個快活,若是有錢,就天天住亞龍灣享受舒心。
亞龍灣出來,又到了亞龍灣蝴蝶園。景點很小,不過個人倒是饒有興致,可能跟個人愛好有關。如此繁茂之所,處處蝴蝶飛舞,煞是好看。將出園時,居然隨手捉了一只鳳蝶,心想這下有帶給女兒的禮物了。但誰想不等高興起來,忽然身後出現一位偶然經過的工作人員,工作人員見此告訴我園內不能捉蝶,無奈只能放了。
至下午到達蜈支洲島。蜈支洲島真是一個好地方,原因很簡單,還是海。海南的海相比內地有海的大多數地方,最大的特點是海南的海遠看起來是有層次的,顏色由綠至藍,由淺至深,而近看則又清澈見底。大陸地區由於污染的原因一般做不到,至少做不到這麼好,越往北方越好,一般如此。而蜈支洲島的海則更徹底、更到位地實現了美感,由於海底已不止是沙而已,所以看起來更加漂亮,更“洋氣”,恍惚間仿佛到了諸如網上見到的南大西洋、北印度洋或是加勒比海。如果說海南其他地方的海是美麗,這裡的海就是瑰麗。所以到這裡其他事情不用多做,真正要做的,就是盡情地看海吧!
不等本篇游記結尾,這裡要先總結一下我們這一行的行程了,原因是如此美麗的蜈支洲島,我們卻沒有玩好。整體而言,本次行程基本是先內陸,後沿海,旅行社的意圖回想一下很清晰:一天比一天更好,一地比一地更美,最後達到高潮。這本是無可厚非的安排,親身一經歷,問題卻來了。本來我們的導游人還不錯,最主要就是體現在如果沒有時間安排的壓力,能夠盡量滿足大家充分游玩的時間,超時的話,只要不是太多就行,除了最後這一天。原因是由於我們是全國各地來海南組成的散客團,所以返回航班時間不一,多數人將再住一天才回家,但有些是當天晚上就回的,這就決定了最後一天只能嚴格按照安排時間來執行行程。而蜈支洲是新近開發的一處海島景點,上島是必須等船的,這來回的乘船就耗費了不少時間。而且雖然此時正值旅游淡季,但游客依然非常多,多到到了島上的浴場,人多的就像下餃子,所以等船的時間也不短,僅此至少兩個小時就浪費掉了,所以剩下的時間,對於玩島上的眾多如潛水等較費時的項目根本不夠,連游泳都不一定能游得暢快。想想若是到這兒不是最後一天有時間壓力,可能還能通融一下,所以在此建議,如果是想來蜈支洲島,應當選擇不把蜈支洲行程放在最後一天的旅游產品,或是當天肯定不趕歸航航班的,最好能夠選擇能夠在島上住當晚的,這地方才能玩好。
不過,這裡又得感謝我們這一行無與倫比的運氣了。這幾天沒能得到天涯海角的小海蟹,在蝴蝶園到手的蝴蝶也沒能留下,熟知,這好運卻都積攢到了這裡。浴場裡的人多得游都游不開,我們就沒下水,沿著海岸信步。蜈支洲的海水,以及其他的所有之所以有不同於他處的瑰麗,全拜這裡近海豐富的珊瑚所賜。走在岸邊,浪花帶上如此多的珊瑚殘肢碎片,都說在海岸上撿撿珊瑚貝殼也是樂事一樁,不妨試試。偶然發現沙面顯現出一“片”珊瑚,半個巴掌大小,彎腰一檢,卻沒一下摸到邊緣。扒開旁邊的沙,竟然摸了半天才摸到邊,扣住,使勁一提,如此一大塊的塊狀珊瑚赫然眼前!
順便說回來後仔細再看這塊珊瑚石,重17公斤,最寬處釐米,最長周長釐米,紋理清晰,氣孔分明,顏色乳白,確實好看。想想覺得不解,不是說這東西過不了機場的檢查嗎?我把它裝在普通的旅行背包中托運,一切如常。是因為死珊瑚不在禁止之列?是因為普通品種的珊瑚不在禁止之列?是因為這塊珊瑚不值錢所以不查?是因為這塊珊瑚明顯是撿的沒花錢所以不查?本人的卻不知,在此順便請教諸位,知道通關原因的,知道這塊珊瑚到底值幾塊錢的,請不吝賜教!
旅行社安排的行程只此已全部結束了,這游記也可就此收筆。但誰讓此次行程是如此的豐碩,以至於游玩的心情收獲還未完結!在從蜈支洲島回岸的渡船上,由於對蜈支洲島游玩的不盡興,便提前尋思起本晚上時間的打發問題了。還記得我在游記之初一直惦記的石頭蟹嗎?此刻的我突然對這東西是如此的思念,便和身邊的妻子叨叨起來。正所謂無巧不成書,前文曾經提到同團的山西旅友母子此時正坐在我們旁邊,我們關於石頭蟹的惦念被旁邊的大姐的兒子聽道了,饒有興趣地攀談進來。大姐兒子看魁碩之身材便知是美食的愛好者,既然興致所致,不妨約定今晚就異同尋訪這吃食吧。
回到三亞市區,既然這幾天在其他地方未見石頭蟹,最好的方法,就是尋找第一天曾經到過的那個小店了。贊一個媳婦超強的方向感和定位能力,我們竟然沒費什麼力氣,就重新找到了那家小店,看來正如前文所說,我們和這家小店真的有緣啊!
同樣幸運的,還有四天過後,這店裡僅有的三只蟹,竟然還在,而且到這裡,周邊的店面也有個別有石頭蟹的,但卻都不如這三只大,幸甚,幸甚。當然,既然幾日不來,螃蟹猶在,是否說明這裡生意不行,口碑不好?這自然是討價還價的由頭,但不想老板娘竟然信心滿滿:“口碑如何,不在店的大小,不信上網來查!”網上會有這如此小店的信息?大姐兒子用手機上網一查,竟還真的查到了!這倒最好,我們吃的也就安心了,兩只石頭蟹,一只瓜螺,一蒸一炒,不時呈上。
只是清蒸足矣。這石頭蟹,周身表面粗糙,其貌不揚,殼極厚,需店家烹制時用榔頭砸開。個人所聞蟹是少數海種不如河種的水產,但雖然不是正值時令,這石頭蟹蟹殼裡面卻不同於一般海蟹,蟹黃竟然不少,堪比河蟹。而這石頭蟹最值得稱道的,還是異常津津然的蟹肉。這都拜其系冷水海蟹,藏於較深海底所賜。尤其是石頭蟹那碩大的蟹鉗,就與身體比例而言,比其他蟹類要巨大許多,加上外形奇特,鉗柄長而鉗口園,六七兩的蟹那鉗子活脫脫就是一對扳手!想想這如此的一塊鉗中厚肉,可滿滿地填滿你一整口,肉質又緊致得需要咀嚼一般,這是何等的獨特美食體驗!
用畢,我們竟然被這等海鮮搞得意猶未盡,索性再換一家,繼續一享口福。來三亞前知道海南好像還有“老虎魚湯”不錯,不妨一並用了。繼續前行正有一家專做老虎魚湯的飯店,於是單點了一罐,繼續享用了。這家的老虎魚湯屬海鴨老虎魚湯,做得也不錯,老虎魚味與鴨味充分交融,不分彼此。這尋訪美食之旅,即目標盡數實現,又品味之間結識如此和緣的旅友,幸甚!
至此,本次海南之行功德圓滿!
還請大家能夠回答本人關於珊瑚的疑問,謝!由於手頭相片大小的原因,改日上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