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細游記(三)

作者: 聖城守護者

導讀三、第二天行程 這天的行程簡單一說即可。早上的行程是南灣猴島。猴島景區宣傳的第一個看點,即上島的必經方式——索道。索道倒是夠長,號稱亞洲第一;其後即是島上的猴子了,正如導游所說,這種大眾化景區的猴子,不可避免地,早已或被人類有意引導,或無師自通地變成了根據人而活動的“上班族”;再有就是全國聞名、上過朝廷台的猴戲,表演者聽口音便知是中 ...

三、第二天行程

這天的行程簡單一說即可。早上的行程是南灣猴島。猴島景區宣傳的第一個看點,即上島的必經方式——索道。索道倒是夠長,號稱亞洲第一;其後即是島上的猴子了,正如導游所說,這種大眾化景區的猴子,不可避免地,早已或被人類有意引導,或無師自通地變成了根據人而活動的“上班族”;再有就是全國聞名、上過朝廷台的猴戲,表演者聽口音便知是中原人士,據介紹訓猴技藝家傳多代,每隔一定時間在園內特定區域表演。

直接轉入評價。個人感覺,此地植被景致尚可,景區面積不具優勢,缺乏探尋原始的縱深,由於是涉及野生動物的景區,衛生環境自然稍許欠缺。此地比較適合兩類游客,其一是如同游興隆熱帶植物園的受眾一般,帶著正值求知年紀的孩子出來的游客。給孩子一個親近“野生”動物的機會,自然不錯。或者是如我們一樣較少、甚至頭次出門,對於這景區的上述有意思、但神州大地各處可見的要素,由於不常經歷,所以能夠感到稀罕的游客。我們感覺還不錯,但估計如果你已經歷過香港的索道、峨眉的猴子,此地可能會索然無味的,這在同團旅游經歷豐富的山西大姐那裡得到了驗證。

在看猴戲時,別人看猴戲,我卻更有興致觀察看猴戲的人們。突出的印像,是猴戲時觀看的孩子們誇張的笑容,和家長們對於孩子們的笑容牽強的陪同,以及外國游客們臉上的或是茫然不知所雲,或是真正的冷眼。這前者,涉及的問題或是我們難以感動的世俗化的心靈,或是這表演其實不夠影響成人的水平的局限;這後者,涉及的問題則是不同文化對於事物真切存在的能力、取向差異,和外國人對於人和自然到底應如何相處的和我們截然不同的理解和認定,都不多說了。只覺得世態萬千,皆有可思。

而下午的呀諾達雨林文化旅游區,特點也很好概括。景區規模龐大,設施建設到位,景致優美舒適,畢竟是剛開發,景區的原生態意味還是比較明顯,這裡是照出相片非常漂亮的一個去處。但個人覺得,到這裡如果不干那海報上大力宣傳的涉水探險、野外露營之類的情趣項目,還是有些可惜了這海南全島首個突破200元的票價定價。不過,徒步上山處別忘了觀瞻一下那個五星級的廁所,這個倒不是浪得虛名,個人覺得一個廁所做到值得一看,也是不簡單的事,贊一個。

到這裡,不妨可以將興隆熱帶植物園、南灣猴島和呀諾達雨林文化旅游區這三個地方做一個比較。三個地方都主要以熱帶植物風情為基本特點。對於這種同一類型的景點,如果可以做選擇與取舍,最關鍵地是選擇一處即可,否則一定會有些雷同之感,產生審美疲勞。個人而言,呀諾達雨林文化旅游區各方面上乘的綜合素質自然是這三者中的首選,親歷過後,覺得這個票價最高的地方反而是這三者中間性價比最高的去處,旅行社安排這幾個內陸項目以其壓軸的順序安排,即已說明了問題。

四、第三天行程

第三天的行程注定與思考有關。

早上的行程是南山文化旅游區,在這個相對缺乏歷史感的地方,截止午飯之前,能讓我比較有興致的,一是南山寺中和北方寺廟相貌截然不同的各層次的神佛們,看他們的相貌可都是南方人的典型面相;一是景區中午提供的優質素齋自助餐,這是我們此行中最好的一頓隨團餐了,感謝菩薩。如若到此,則到這裡真的是碌碌一行而已,但隨著午後終於行至108米南海觀音像前時,我們的內心被徹底的改變了。

其實在南山寺時,我們已經遠遠看到了這海上觀音像。當時並未感到幾分分外的特殊,但當午後我們一步步真正接近這偉岸的立像是,心情漸漸不同。我們開始感到神聖,我們開始相信虔誠,這種感覺隨著與觀音像一步步地接近,越發強烈。

妻子說:“這才是我想拜的觀音像”,沿著通往造像的通途行至終點,那可供游人燒香跪拜的香爐終於滿足了我們的願望。此時拜倒在造像前的我們,早已心無旁騖,想想與先前或主動或被動、或因迫於氣場壓力或因希望獲得認同而進行的燒香拜佛,那份心情早已不可同日而語!

這神聖還沒有結束。游人還可以接近造像至連接造像與陸地的海上棧橋——普濟橋之上,我和妻子遂至之。行至橋最中間時,這妙不可言的心情達到了頂點,因為在此處,你正處在菩薩直視的地方!我從未如此時一般,感到過菩薩這對於芸芸眾生的關懷,原來不信的,此時絕對是寧可相信的心情,因為,此時感覺是如此的安全與舒適,為何不信?權且信之!將來到此一游的游客請一定記住這神奇之處:普濟橋的1/2。

終究難免要走。不過此時我堅信,此時我才是這一路來最虔誠的人,只因為當時我有一個想法:我怎忍心背對著菩薩離去?於是,我真的就是時不時地倒退著往回走的。並且如此的觀音像,注定將使我的思索欲罷不能。

首先從世俗想起,想想這造像之所以能讓人感動,第一需要的,自然是“大”。沒有這大,你如何能有因仰視造像的動作而產生崇敬之意?沒有這大,你又如何能從菩薩俯視眾生的眼神中獲得那份被關懷之感?此處先對不起菩薩了,因為這不是一個關於宗教的命題,而是關於美學的,“宏大產生美”,的確如此!或者說,小也有小的美,但若是崇敬、拜倒這些事,非一個“大”字所不能為。所以,盡管其他那些年代悠久的神仙們的造像盡可以拿此處南海觀音像的輩分說事,盡管這份偉岸對於現代工程來說修建的難度一定比不得古代的那份艱辛,但在純粹的“大”的面前,這些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那份宏大的感覺本身。當代文化工程,也可以很了不起。

其次這裡又得再感謝一下這一路來我們在天氣方面無與倫比的運氣。當天正值由雨轉晴的天氣,雲層釋放到大地的陽光拿捏得恰到好處,真正是“增之一分則多,減之一分則少”,氣溫的舒適恰如菩薩給人的寬容的感覺,正容易讓人相信這是菩薩的恩賜。而天上雲層此時也正風雲際會,如波濤洶湧狀,加上高度從地上的角度看,又如此可遇不可求地恰恰圍攏在菩薩的腳畔,正是神景!假設當天晴空萬裡,或者陰雲密布,料想這菩薩對我們這些凡夫俗子的感覺將大打折扣,此行幸甚!

再就是菩薩本身的美了。造像除菩薩頭上的天冠,通體潔白如玉,看來菩薩願長居南海真是很有眼光,海南的潔淨正可避免北方露天而處的神佛不可避免的“淚流漣漣”的無奈;另外更主要的,出於私心,表揚一下這造像創作者,這菩薩可是典型的中國人的面相!正如基督教有信耶和華的,有信基督的,我們中國人似乎就好像對大慈大悲又能送子的觀音菩薩更加崇拜,這造像如此刻畫觀音菩薩,更平添了一分親切感!不信?比比同樣處於景區內的另外一尊“金玉觀音”像吧,一比便知誰似更加親切。

待續……


精選遊記: 三亞

評論